-
1 # 魁哥說歷史
-
2 # 舊書齋
這個問題,可以演化為一個職場問題,那就是,如何能在捅了簍子後,不會被領導責罰。我們透過分析曹操對張郃態度,來解讀一下,為什麼張郃打輸了,居然還能被授予蕩寇將軍一職。
我們先從曹操的角度看一下:張郃在和張飛在瓦口對峙,歷史上一共對峙50多天,但因為中了張飛的計謀,損兵折將,幾乎全軍覆沒,狼狽到棄馬爬山逃命。
這的確是一場狼狽的敗仗,作為軍隊的指揮官,張郃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曹操完全有理由責備他,甚至殺了他,但曹操並沒有這麼做。
曹操無疑是職場高手,一個聰明的老闆,他明白一件事,張郃已經失敗了,無法挽回,那麼殺了張郃,自然可以,但於事無補,反而留下張郃,讓他感恩戴德,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回報。
曹操的寬恕,讓張郃感恩戴德,也讓士兵感受到了曹操的寬宏大量,這對穩定軍心,有百利而無一害。
但並不是所有領導對戰敗的將領都可以寬恕,比如諸葛亮對馬謖,就沒有寬恕。所以,我們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不要指望領導寬恕任何一個員工,除非員工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員工個人能力足夠強,而且足夠忠誠這兩點必須同時滿足,才能保證在捅婁子後,領導可以保你一下。張郃足夠忠誠,也足夠有能力,而馬謖則忠誠沒有問題,但能力太差。
職場也如戰場,並不是所有小白兔都可以被寬恕,大部分小白兔的結局都是被淘汰。曹操和諸葛亮都知道,應該保留哪些人,所以,張郃和馬謖的結局完全不一樣。
第二,員工有著相對難以替代的作用雖然有一句話說的好,地球沒有誰照樣轉,在一個公司也是一樣,失去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影響公司正常執行。但失去關鍵人物,會大幅度提高公司運營成本。
曹操完全可以殺張郃,然後換一個人,但沒有比張郃更熟悉漢中的地形和局勢,取而代之可以,但成本會更高,甚至得不償失。而對於馬謖而言,有沒有無關緊要。所以,如果你的能力有限,工作的內容又是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那很容易被淘汰。
第三,員工要有羞恥心,不能太佛系羞恥心是一個人進步的動力之一,一個員工要是有羞恥心,才能知恥而後勇,張郃就是這樣的人。一個將領最接受不了的就是敗仗,而且張郃敗得如此之慘,這樣的張郃,具備了知恥後勇的一切條件。而太佛系的人,說的好聽點,叫做超然,說的難聽的點,就是爛泥巴扶不上牆。這樣的人,沒有和羞恥心,自然沒有人會在意你的去留。
曹操沒有責罰張郃,一方面是曹操拉攏人心的手段,另一方面,張郃也值得曹操拉攏,如果遇到馬謖之流估計腦袋早就搬了家,更不會有人保他。
舊版三國演義張郃劇照
回覆列表
公元215年,劉備攻取西川,拿下成都後實力大增。曹操認為漢中是西川門戶,如果拿下漢中就可以蕩平益州。所以親率大兵,攻打漢中張魯。張魯雖然是一方豪強,但面對曹丞相肯定是抵擋不住,戰敗後投降了曹操。曹操拿下漢中,可謂威震西川。曹操此時志得意滿,然後回軍,令夏侯淵與張郃等人防守漢中,防備劉備來襲。
接下來熟知三國的朋友就都知道了,劉備趁曹操遠去,大舉進攻漢中。張郃率軍與張飛對戰,兩人大戰二十回合不分勝負,不想張郃是孤軍而來,被張飛部將雷銅前後夾擊而敗。張郃退守瓦口隘。
張飛連日攻打不下,只得命軍士左右打探,尋找道路。可能是張飛運氣好,居然找到了幾個翻山越嶺回漢中的百姓,張飛好言安慰,問道:“此路可通瓦口?”百姓回答道:“有條小路可直通瓦口背後。”張飛大喜,命魏延從關前挑戰,而張飛自領一軍從小路直插瓦口背後。張郃見魏延來,領兵對戰,可能張郃做夢都沒想到張飛居然從背後殺來,蜀軍前後夾擊,張郃又失瓦口,退到南鄭。
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張飛與張郃在瓦口對峙,最後作為戰敗方的張郃,戰後反而被賦予節鉞的權力,不但沒有受罰卻升了官,升為蕩寇將軍,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在曹操的眼裡,張郃功大於過,因此給張郃升官。張郃在漢中做了以下幾件事情,讓曹操大加讚賞。
其一,張郃在與夏侯淵鎮守漢中時,雖然在瓦口隘戰敗給張飛,但卻在之前攻取了巴西與巴東兩郡,並且把兩郡的百姓都遷到了漢中。只留下一個空殼給蜀軍。
《三國志之張郃傳》中:至陽平,魯降,太祖還,留合與夏侯淵等守漢中,拒劉備。合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
張郃把百姓遷入漢中,等於就是把當時最重要的資源佔據,為曹魏在漢中儲存了實力。在戰亂的時代,人口作為最寶貴的資源,是最重要的。有人口就有兵源,就有士兵,就有戰鬥力。人口增加就有更多的稅收,更強的後備補給。所以張郃雖然戰敗給張飛,但卻壯大了魏軍的實力,功大於過。
在魏蜀吳爭霸期間,曹操雖然所佔領的州郡最多,但土地資源卻不見得比吳蜀兩國大多少,那為什麼被稱為“三分天下而有其二”呢,主要是曹操所佔領的地區都是人口稠密,兵力充足,且糧食產量大的地方。如冀州,一個州就有人口百萬之眾,僅僅一個冀州就可以為曹操提供二十萬兵力資源,曹操居鄴城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一個冀州就簡直可以比擬一個蜀國的國力。曹操得到冀州後,基本上就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這就是農業帶動軍事潛力。
而反觀蜀國,雖然成都沃野千里,但經過多次戰爭之後,人口逐漸減少,百姓負擔加大,難堪重負,所以出現了國弱民窮的窘境。諸葛亮與姜維多次攻打魏國,以一敵四,甚至以一敵五,實力懸殊這麼大,怎能不敗。
所以張郃把百姓遷入漢中,為曹操後期征戰漢中提供了有利條件。
其二,曹操臨走命夏侯淵與張郃鎮守漢中。
張郃英勇善戰,抵擋了蜀軍的多次進攻。夏侯淵派張郃守備東圍鹿角,自率精銳守備南圍鹿角,劉備於是全力猛攻張郃,張郃不敵,夏侯淵遂分軍一半往救張郃,於是劉備又採用燒圍角之策,夏侯淵帶領著400精兵前去救火、修補鹿角,劉備派遣老將黃忠居高臨下突襲淵軍,夏侯淵戰死。
夏侯淵作為漢中主將,被老將黃忠偷襲擊殺,曹軍可謂全軍震動,軍心大亂,都認為這次劉備必得漢中了。夏侯淵的司馬郭淮在此時佈告全軍:“張郃將軍乃是魏國名將,有勇有謀,劉備都懼怕將軍,非張將軍不能穩定軍心。”於是張郃臨危受命,統領漢中兵馬,排兵佈陣抵禦蜀軍進攻,這才穩定了漢中局勢。
《三國志張郃傳》中:合出,勒兵安陳,諸將皆受合節度,眾心乃定。太祖在長安,遣使假合節。
曹操在長安知道張郃在漢中的英勇表現後,派使者送張郃節鉞。
綜上,作為鎮守漢中的大將,張郃臨危不亂,力挽狂瀾,與夏侯淵不知輕重,作為主將而去搶修鹿角,修築防禦工事,猝不及防被蜀軍殺害形成對比。可見張郃不愧魏國五子良將之稱,盡顯名將風範。所以就算在瓦口被張飛擊敗,不但沒有被問罪,還升為蕩寇將軍,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