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像科豪大夫
-
2 # 小克大夫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淋巴瘤等胃部良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並促進病變慢性化而演變成胃癌。且看小克解釋如下: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按位置可分為:胃竇炎、胃體炎、全胃炎。其中胃竇炎多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胃體炎多與自身免疫有關,全胃炎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擴充套件引起。由於幽門螺桿菌容易在強酸環境的胃中長期生存繁殖,可直接損傷胃黏膜,並釋放氨及空泡素使胃部炎症慢性化和持續加重。
長期的慢性炎症及幽門螺桿菌的持續損害使胃粘膜表層上皮和腺上皮被杯狀細胞代替形成腸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被幽門腺細胞所代替,形成假幽門腺化生。化生分佈範圍越廣,發生胃癌的危險性越高。病變進一步發展至胃腺體深部,腺體破壞,數量減少,粘膜固有層纖維化,粘膜變薄,胃腺體萎縮,形成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病變一般以胃角為中心,當波及胃竇及胃體擴充套件成多灶性萎縮病變時容易發展成胃癌。萎縮性胃炎病變持續過程中細胞再生加快,容易發生過度增生,形成異型性增生,嚴重時可演變成胃癌。
-
3 # 生活營養師敏姐
幽門螺桿菌和胃癌有一定的關聯,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就是“癌的前奏”。普遍來說從幽門螺桿菌到胃癌要經過很複雜的過程,不能說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前奏,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是胃癌的前奏。無症狀者不提倡根除幽門螺桿菌
這是因為基於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無症狀人群太過於龐大,要是全部根除,那麼方案混亂就會導致抗生素濫用等情況發生等。
在根除幽門螺桿菌往往需要3至4種藥物聯合使用,其中至少兩種是抗生素,至少一種對抗益生菌。抗生素的使用其實是把雙刃劍,殺死病菌的同時也可能帶來其他問題,比如胃部不適、肝功能損害、皮疹以及腸道菌群紊亂等,所以需要及時的補充對抗益生菌舒克幽來緩解上述藥物的不良反應和提高剷除率。
胃癌的發生和複雜的因素有關胃癌的發生與遺傳、飲食結構不合理、環境汙染嚴重以及病菌感染等多種複雜的因素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也只是其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最終也僅有不到1%發生胃癌。
所以消化科醫生建議,幽門螺桿菌感染無症狀者可不治療,以免增強其耐藥性,不過有必要服用對抗益生菌舒克幽。
回覆列表
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不必恐慌,中國大概有近7億人口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是否需要做根治治療應當具體分析。
根據這張表格,我們可以看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如果年齡在40歲以上,應當列為高危人群。那麼有多危險呢?
在上世紀90年代,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WHO將玉米螺旋桿菌劃歸為 I 類致癌因子。不同的文獻資料有差異,一項前瞻性研究發現,大約2.9%的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患者最終可進展為胃癌。
也就是說,如果屬於40歲以上,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患者,不妨做個四聯療法根治治療,可以降低胃癌發生率。(胃底賁門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無關)
事實上,胃癌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包括高鹽飲食、吸菸飲酒、吸食煙燻煎烤食物、飲食不節等。
這裡重點提一下,有些人口味重,無鹽不歡,有必要改正一下。因為高鹽飲食可直接損傷胃黏膜,增加機體對致癌物的易感性,同時高鹽食物中含有硝酸鹽,在胃內被還原並與食物中的胺結合後,可形成亞硝酸胺等N-亞硝酸基化合物,具有致癌性。
此外胃癌有一定家族聚集性,幽門螺旋桿菌陰性者同樣不能除外風險。
像這位65歲女性,其母親因胃癌去世,雖然HP檢測陰性,已經發生了重度萎縮性胃炎伴有腸腺化生,屬於癌前病變,以後就需要定期體檢密切監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