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瀟軒

    那肯定不是的。

    據我所知,科學領域獎金最高的獎是科學突破獎,這個獎的單項獎金是300萬美元,超過諾貝爾獎的。諾貝爾獎獎金大概是500多萬人民幣,大概也就是90萬美元吧。科學突破獎的獎金數額至少是諾貝爾獎的3倍。當然,科學突破獎也是可以分享的,也就是由多人獲得,比如我們國家的王貽芳院士就獲得過科學突破獎(分享的)。為什麼科學突破獎那麼有錢?主要是這個獎的捐贈人很有錢,比如facebook的扎克伯格,阿里巴巴的馬雲都有捐獻到這個科學突破獎的基金裡。

    除了科學突破獎,中國也有一個類似的獎叫做未來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也比諾貝爾獎的獎金要多一些。捐贈未來科學大獎的是一些天使投資人與企業家,比如百度的李彥宏就投資了這個獎項。

    雖然諾貝爾獎不是獎金最多的,但因為它搞得早,所以知名度最高。論含金量,則菲爾茲獎的含金量比諾貝爾獎來說似乎更高一些,因菲爾茲獎的得主要少一些。

  • 2 # 時代傻瓜李博士

    從這問題本身,可看出提問者最關心的是獎金的數額,而不是諾獎的實質和榮譽。這可能也代表著我們絕大多數華人的心聲。

    在世界各種獎項中,諾貝爾獎的獎金數額並不算高,每年獲獎的人數也沒有幾個。但諾貝爾自然科學(物理學、化學、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幾乎都是人類優秀分子中的精英。同時,他們的科學品質也部分地反應了其背後一個團隊和人群的科學品質。

    我們把一個人群或族群及其文化比作一片土地,那麼諾獎獲得者就是這片土地上長成的參天大樹。一片土地上能長出什麼樣型別的植被,土壤的理化性質和氣候因素都是關鍵因子。也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大眾,就決定產生什麼樣的優勢群體。如在追星族成堆的民眾中,大量明星自然就產生了。在唯金錢目標的人群中,目標不是探索自然與追求真理,而是哪個行業最能獲得金錢,哪個行業的人就成為優勢群體,如明星、一本萬利的投機商、能快速從民眾和社會斂財的各類角色等。

    金錢固然重要,在一定條件下也會變為限制因子。但除了金錢這一外部因素之外,對於一個時空範圍內的人群或族群(或通稱為種群population)的生存競爭力來講,自身素質的提高是致關重要的。人們不是口頭上個個都會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嗎?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山上有一片茂盛的樹林,林內生長著很多昆蟲,專門取食這些樹木。隨著昆蟲的數量越來越多,林中樹木也慢慢被消耗殆盡。這時,長有翅膀或能擴散的昆蟲到別處去尋找食物,謀求新的生機;而那些不能飛行或擴散的昆蟲只有原地等死,它們的種群也就隨之滅絕了。

    科學就像人類的翅膀,金錢與財富就如同食物資源。有了翅膀,我們可以尋求新的資源和生存空間、提高生存質量與機會。沒有翅膀,只有有限的食物資源,種群內競爭強度只會加劇,甚至出現同類相食或自相殘殺的現象(cannibalism)。

  • 3 # 南華壹君

    中國不停止教育產業化,不停止並校、改名、升格這些浮誇風,靜下心來辦教育,搞科研,重視科技人才,提高科技人員(包括大學教授)待遇,遏制演藝圈天價收入,提高科技人員地位,媒體正確宣傳導向,否則20年、30年還出不了諾獎成果,拿不了諾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血脂高的人,身體會出現哪些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