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永毅醫生

    結腸息肉就是結腸粘膜隆起、長出來的“肉疙瘩”,由於它與腸癌的關係非常密切,所以搞得人心惶惶,其實大可不必,為什麼呢?

    一是結腸息肉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生率達到30%,只有極少數人惡變。

    二是息肉分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腫瘤性息肉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這類息肉一般不會癌變,而腺瘤息肉是會惡變的。

    三是腺瘤性息肉也不是一月、兩月,一年、兩年就能變成癌的,一般需要5-15年的時間,知道它存在、或存在過,完全有時間去幹預,是吧?

    結腸息肉手術後會復發嗎?

    息肉術後有可能復發,而且復發的可能性很大,有資料顯示術後近乎50%的病人會復發,原因有兩個:

    一,雖然手術切除了息肉,但是生長息肉的土壤或許沒有改變,如同割韭菜,生長息肉的“根”還在。

    二,息肉有可能是多發的,腸道檢查不是“和尚頭頂的蝨子”,皺皺摺折、曲曲彎彎,有些小的息肉被遺漏了。

    如何減少、避免結腸息肉術後復發呢?

    一般認為息肉形成與飲食、生活方式、代謝等因素有關,一些客觀的原因,比如年齡、遺傳沒法改變,從一些可控因素去改變息肉生存的“土壤”。

    一、戒菸戒酒

    煙盒上有焦油含量的字樣,沒尼古丁,沒寫大家也都知道煙中有尼古丁。尼古丁從腫瘤方面來講,它主要是影響了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突變、而抑癌基因卻失活了,或許也是息肉形成的原因。

    酒、乙醇,在體內經過乙醇脫氫酶作用形成乙醛,使細胞DNA甲基化、致癌,並且干擾葉酸、鈣吸收。西北地區人們普遍少葉酸,腸癌發病率高於其它地區也可能與此有關。

    二、少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食物

    高脂肪、高蛋白(動物性)食物在腸道內主要有兩個變化,一是細菌的衍生、菌群失調,人享受美味同時,某些細菌也是歡欣鼓舞,二是膽汁酸增多,其代謝物有甲膽蒽,致癌物,也是息肉形成的原因。

    纖維素多少與腸蠕動有關,高纖維素飲食腸蠕動要快一些,有害物質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要短一些,因此多吃些水果蔬菜、粗糧。

    三、運動鍛鍊、保持理想體重

    肥胖病人易發生息肉、腸癌有大量的研究,可能與內分泌代謝有關,使細胞增生、減少凋亡,尤其是腹型肥胖人群。因此多運動鍛鍊、保持理想體重也是減少息肉、腸癌發生的措施之一。

    四、增加鈣、維生素D的攝入

    許多研究發現腸息肉、腸癌發生與鈣、維生素D有一定的關係,建議補充,比如牛奶中的鈣含量較高,每天喝上一兩杯也就可以補充400mg、500mg的鈣,再加上其它食物中的鈣也就差不多了。很多葉類蔬菜中維生素D很豐富。增加鈣、維生素D以食物補充,不建議藥物、保健品補充。

    還有一些人認為小劑量阿司匹林也可以抑制息肉發生,藥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同醫生溝通。

  • 2 # 腫瘤專家姜爭

    結直腸息肉確實有復發的可能,但已切除位置一般不存在復發,除非體積較大、切除不乾淨,息肉殘端可能會復發長出息肉,大多數再發息肉是在腸道其他部位(腸道環境未改變,息肉會再次出現)或漏診(腸道內皺襞後息肉較易漏診)後被發現。

    結直腸息肉有一定機率癌變,但這個發展過程是較為緩慢的,大概要5-15年,只要在這期間定期複查腸鏡,改掉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發現息肉及時切除,是沒必要過分擔心的。

    另外,大部分腸息肉是良性的,切除後定期複查即可,其中癌變率最高的是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狀、絨毛狀、管狀絨毛狀腺瘤等,惡變率與息肉大小有關,體積越大惡變率越高。

    發現腸息肉如何處理?

    當發現息肉後,不管大小要立即切除。

    對於有蒂或無蒂的小息肉經腸鏡直接摘除即可,如果無蒂息肉直徑大於3cm且活檢已出現癌變,或息肉數目較多、病變範圍較廣、無法內鏡下切除等情況,都應進行外科手術或腹腔鏡治療。

    對於一些特殊情況,如患有家族性結腸息肉病,其癌變率是很高的,要根據息肉大小、數量、病理進行切除,如果是早期單個或多個,內鏡下完整切除後病理活檢即可,如果已出現癌變則需要外科干預,對於易發生癌變且範圍較廣,要考慮大腸部分切除或全結腸切除,如果本人患病,其親屬也要長期隨訪。

    腸息肉如何防止術後復發?

    腸息肉的出現大多與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炎症刺激、長期便秘、異物刺激或機械性損傷等有關,除了注意以上誘因,要定期體檢,早發現早切除。

    1、做好術後護理

    腸息肉切除後最好臥床休息1-2天,一個月內要避免劇烈運動和體力勞動。

    一般根據息肉大小、數量、部位及手術情況,會要求患者禁食一段時間,在期間以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營養,之後可食用流質或半流質食物,3-5天后無異常,可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

    如果息肉較大,切除後會用鈦夾封閉傷口並聯合使用抗生素、止血劑,期間要注意觀察是否有出血、腹痛、發熱、便血、穿孔、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等併發症,出現異常要及時就診。

    注:不管息肉大小如何,切除後出現便血、腹瀉、腹痛等症狀,須立即就診。

    2、飲食均衡

    腸息肉切除後,要改掉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戒菸酒,少食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要少食紅肉、醃製加工肉類,可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和粗纖維食物,適當增加鈣及維生素攝入,保持三餐規律切勿暴飲暴食。

    3、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要刻意養成每天在固定時間排便的習慣,最好在晨起或早餐後完成排便,出現便意要及時排便,不要忍著,長時間抑制便意可能會導致便秘,增加腸息肉風險,排便時要放鬆心情,勿過度用力或擔憂,輕鬆排便最好。

    4、定期複查

    ①患有結腸息肉史、家族腸癌史的人,應1-3年複查一次。

    ②患有增生、炎症性腸息肉,可在術後1-2內隨訪一次,無異常可每3年複查一次。

    ④切除息肉數量超過10個、直徑大於1cm的廣基息肉或腺瘤性息肉、息肉已區域性癌變未達黏膜下層等,需3-6個月複查一次,之後遵醫囑按時複查。

    當然,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勿熬夜、勿久坐、多運動,保持積極愉悅的心態,如果出現異常要及時就診,切勿拖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餓的快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