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東講酒
-
2 # 杏花村戒酒
本人作為一個靠汾酒來謀生的“酒家”,雖不能說對白酒的工藝技法有多麼熟知,也沒有十足的悟效能參透此千年古法,但憑對白酒的熱愛,對清香型汾酒的痴迷,讓自己不知不覺會去摸索這香醇的白酒是如何從糧食高粱變化而來。
其實這個問題的精髓,是固體的糧食如何變成液體的白酒。咱們就拿純糧酒說起(勾兌酒精酒和半糧食酒先不考慮)。因為本人喜歡汾酒,那就用汾酒作例。目前市面上的絕大多數汾酒都是高粱釀製而成,從固體的高粱到液體的香酒,可以說經過了一系列複雜的工序過程,如果要寫本書那可是能成長篇小說的,這與其過程中細緻入微的總結有莫大的關聯,在加之擁有近千年的傳承歷史,汾酒當之無愧的釀酒教科書。
那麼話不多說言歸正傳。
首先,釀酒的高粱要先粉碎(重點來了)。粉碎顆粒的大小是非常講究的:顆粒大,不利於微生物、酶的接觸,會延長髮酵週期,不能保證酒體的醇香;顆粒小,發酵加速升溫快,會滋生汙染的雜菌;夏天溫度高,顆粒還得大些,冬天則粉碎要稍微精細,這樣來調節發酵中的溫度。發酵的藝術在於溫度,溫度的控制決定了菌群的種類和數量,最終決定酒的品質。白酒,尤其是汾酒,對衛生是非常苛刻的,遠高同行業其他品牌。
第二步,潤糝吸水。這一步就是為了讓高粱吸收水分,不能多不能少,精準到不潤透,不淋漿,無干糝,無塊無疙瘩,手搓成面。這樣的糝才是好糝,這樣的糝將能為之後一步的工序做足準備。因為吸水的目的就是讓高粱中的澱粉徹底釋放,但還不能流失。因為這澱粉將是白酒的來源。
第三步,清蒸糊化。在高溫水蒸氣的作用下,吸了水的澱粉開始在高溫下糊化液化,這是為之後的糖化做最後的準備,糊化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後期的出酒率和酒品質。
第五步,固態地缸分離發酵。這一步是整個釀酒過程的高潮了,一切的準備都在為這一步而努力。酒麴中的微生物在如此恆溫,恆溼,高營養,適量氧氣的絕佳環境下開始大量繁殖並消耗氧氣,等到發酵缸中的氧氣消耗完了,大量的酵母菌開始了正式的工作:酶類將澱粉分解成單糖葡萄糖,在無氧環境中生成酒精,糊化的糝中的水分會和酒精結合聚集在一起,形成最初的酒液,酒的香氣也在發酵中產生。
第六步,清蒸二次清。這個步驟是酒神獻給人類的禮物。發酵的差不多的酒醅(pei)要與輔料(穀糠和稻殼)混合,這個輔料前期都要進行清蒸,為的就是保證乾淨無雜味,不影響酒的香氣,有人回問為何要在清蒸的最後一步加輔料,其實輔料是為了疏鬆酒醅,同時吸收清蒸過程中的水分,這樣更利於酒的提純和出香。
汾酒對酒醅只進行兩次蒸餾出酒,雖然第三次,四次都會出酒,但已經在品質上大打折扣,汾酒為了保證足夠的品質只進行兩次蒸餾。
汾酒,清香型白酒的標準制定者!清字當頭,一清到底。
-
3 # 古惟藏風酒
我是一個純糧食酒釀酒人,所以我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糧食變成一杯香氣醇厚的白酒,需要經過複雜的工藝程式,聽我道來。
首先,我們將這杯香氣醇厚的白酒定位為品質上乘的白酒,怎麼才能釀造出品質上乘的白酒呢?首先需要選糧,糧為酒之肉,只有好糧才能釀造出好酒。什麼是好糧呢?比如茅臺酒堅持選用的本地糯高粱就是好糧。我們釀酒選用的糧食是本地小子黃玉米和有機紅纓子高粱(如下圖)。糧食的品種選好之後,在釀酒之前還需要挑選出那些發黴變質的壞糧,保證純糧酒的質量。
其次要有好的水源,好山好水出好酒。水為酒之血,可以看出好的水源對釀酒是多麼重要。傳統工藝釀造純糧酒,都是熟料發酵,那麼就需要首先對糧食進行蒸煮,充分的吸收水分。最後這些水分是要進入酒裡面的,因此水質特別重要。一般我們說釀酒水源首選山泉水(如下圖,我們酒坊釀酒採用的山泉水),其次深井水和河水。自來水不行。
蒸煮糧食後就需要將糧食攤涼下曲糖化,然後入缸發酵(如下圖,我們採用陶缸發酵),根據季節溫度不同,糖化和發酵的時間都不一樣。這些時間的把控需要一個釀酒師傅的經驗去完成。四時節氣自然溫度下發酵的糧食,其酒質要比工業化控制溫度發酵的糧食出的酒質好很多,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我暫時不知道原因,只能歸結為自然為大。
當然糖化發酵說起來簡單,其操作程式也並非真的簡單,翻,揚,摸,嘗等等,時時刻刻需要監察著糧食的狀態。
糧食發酵好了就是入甑蒸餾取酒了(如下圖)。蒸餾取酒也有很多說頭,探氣上甑,掐頭去尾,看花摘酒等等都需要釀酒師傅的經驗去完成。可以說蒸餾取酒是糧食變為白酒的最終程式了,因此對火候的掌控尤其重要,因為可能一不小心,一些雜質,異味就跑進酒裡面去了。功虧一簣的事情不是沒有的。
蒸餾取酒只能說是糧食變成了酒,但是離品質上乘的白酒還差最後一個工序,那就是貯藏。真正優質,香氣醇厚的純糧食酒,一定是經過貯藏陳釀的白酒。純糧食酒無論之前工藝做的多麼好,其中都不可避免的帶有一些雜質,只是多少的問題。而這些雜質在經過貯藏之後,不僅雜質消失,同時香氣增加,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因此真正好酒一定是經過貯藏的酒(如下圖,我們貯藏的糧食酒),而賣新酒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
4 # 春色滿園5927
謝邀,白酒技術傳承還是需要人的 沒有人單靠某些方法寫在紙上確實不行,因為精髓學不到,所以學釀酒最好是手把手教,有得得幾十年才能正真掌握這門技術,就像洋河酒的釀造,有些老工人都是幹了二三十年的,尤其是夢之藍手工班釀造的哪些工匠,真的是純手工才能達到那種技術。
-
5 # 純糧酒文化
家中四代釀酒,御酒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這個問題就為我而設定的
我們家釀酒傳承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口口敘述,一步一步的教,百年前,歷經清朝覆滅,大饑荒,洪水,抗日戰爭,新中國建立等等等,一系列的災害,我們家從山西逃荒,歷經河北,河南,安徽,一直到新中國建立,安家於江蘇徐州,我們家還是很幸運的,手藝沒有落下來,唯一不好的就是傳承中有很多釀酒的工藝失傳了,從我叔叔輩開始,就開始研究如果把以前的工藝弄出來,經過10來年苦心鑽研,終於搞出來了,現在我們的酒,零售價80的,可以秒殺品牌酒單價600以上,哈哈哈
回覆列表
白酒分為十二香型,主要是以四大香型作為基礎香型的。我天天接觸的都是醬香型,我就以醬香型舉個列子來回答您這個問題吧:
醬香型白酒的生產週期為一年,要經過九次蒸酒,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然後經過存放和勾調,最終變成一杯香氣醇厚的白酒,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制曲:茅臺酒廠每年五月份制曲,就是端午制曲,大麴以小麥為原料,先將小麥粉碎,加入水和“母曲”進行攪拌均勻,放在長方形木盒子裡,踩曲工人站在盒子裡用腳將曲藥踩成磚塊。用本地穀草包起來放入倉庫進行發酵。10天后再進行“翻倉”,如此前後要翻兩次倉。再經過30到40天的高溫發酵,然後出倉在經過40天以上的儲存後待用。最後經過粉碎,準備下沙。下沙 待到重陽節時,就是所謂的“重陽下沙”。“沙”指的小紅粱(貴州本地特有的糯高粱)。“下沙”既是投放制酒主料,本地小紅糧。最後要經過9次蒸煮,七次取酒,這邊是醬香型白酒的經典工藝“回沙工藝”。發酵 ,將酒糟放在空曠堆積城小山包進行亮堂發酵,發酵6-7天左右,將酒糟放入窖坑進行窖坑發酵三十天。取酒 經過30天發酵後就開始三次蒸煮。進行七次取酒。如此反覆對酒糟進行攤晾、加曲、收堆、下窖,蒸餾取酒七次。調味 調酒師要講不同輪次的酒酸酯達到平衡,最終經過評審會的品嚐決定口感達標,最後用少量特殊的調味酒進行“調味”。 儲藏 最後一步是儲藏,待到調味結束後需要對酒進行儲藏,使得酒體醇化和老熟後才能進行包裝進入市場售賣。,一瓶地道的茅臺醬香型白酒至少要經過五年以上的儲存。醬酒製造人,歡迎私信(V:455676507)或評論進行白酒文化的交流,推薦大家喝到真正的純糧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