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3度7的陽光
-
2 # 春夏冬樹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英國的戰時的國內政策,提高稅率,實行商品管制,在戰時這也無可厚非。並且正式因為這些政策幫助英國度過了最危難的時期,這一點丘吉爾功不可沒。但正是因為,他帶領英國走向勝利,是他佔到了一個較高的高度上,高海拔的雲霧是他看不見底層人民的需要。
人民不打仗了,人們的需求也變了,人民最關心的還是民生,丘吉爾所代表的保守黨沒有看清這個需要,反而是工黨對待民生和福利問題比較的積極。
也在競選演講上秋偏重的還是,外交關係,軍事,等一些人民已經厭倦的事情,而工黨,承諾在福利,醫療,就業方面改變現狀。丘吉爾沒有適應人民的需要,這個機會給工黨抓住,
不過在之後丘吉爾反思了這一個問題,所以再下屆首相選舉中當選.
-
3 # 毛維準
其實,至少有兩句話可以幫著解答這個問題。
一個是丘吉爾借用的希臘先賢的話:“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
另一個是美國總統克林頓所言:傻瓜,真正的問題是經濟。
首先,丘吉爾的首相之大位並不是透過選舉上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後,英國在張伯倫領導之下一直實行綏靖政策,最後終於引火燒身,民怨非同,國會不再信任,1940年5月,張伯倫辭職,丘吉爾接任擔任戰時內閣首相,工黨也加入並且支援展示內閣。其實,看看《至暗時刻》就知道,丘吉爾的上臺是不得不為之之策,無論是保守黨內部還是英國國王實際上都對他不感冒,但是他度過了至暗時刻,實施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也鼓舞本國積極抗爭,並且與美國達成了互助協議,幫助英國在困難的關鍵時刻挺過來了。
戰時內閣首相的崗位給了丘吉爾以舞臺,同時也將丘吉爾鑲嵌在舞臺之中無法自拔。丘吉爾在戰爭時期的抗爭與衝突性性格,雖然有助於英國的抗戰勝利,但是也給民眾造成了刻板印象,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民主和選舉傳統的國家及其民眾而言,選票才是第一位的。
然後,丘吉爾及保守黨在抗戰結束後的大選中卻最終在1945年選舉失敗。一方面,是選舉體系的問題,儘管保守黨幫助英國取得了戰爭勝利,但是自身卻在席位上慘敗,雖然丘吉爾自身當選議員,但是其他的保守黨議員卻被丘吉爾的光芒所遮掩,無法順利當選,最終導致了保守黨若干議員的落選,無法獲得議會的多數支援。另一方面,是選舉策略的問題。丘吉爾雖然是英雄,但是是戰爭背景下的英雄,經過了若干年的戰爭,民眾已經開始厭戰,保守黨與丘吉爾的合法性操作已經被削弱,並且英國在戰爭中遭受的創傷很大,無論是人員還是經濟都處於慘重損失之中,民眾希望經濟恢復,希望社會福利體系的建立,但是保守黨競選時卻沒有關注這些選民的需要,必然無法獲得民眾的選票。不過,後來保守黨捲土重來,在1951年選舉勝利,即接受了福利國家制度理念,也開始對工黨的政策綱領進行攻擊,最終勝利,可謂亡羊補牢。
因此,答題人將問題迴歸到民族性格、選舉體系和經濟需要上來。
回覆列表
提起這個,就不能不提起另外一個人,英國工黨領袖克萊門特 艾德里。
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無法生存。
這是丘吉爾第一次以首相的身份發表的演說。之後無數次丘吉爾用煽動性極強的語言和鐵腕的抵抗政策和當時的德國進行戰鬥。
1945年二戰結束後,因為丘吉爾當時組建的是戰時內閣,所以必須解散從組,但是讓丘吉爾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落選了首相之職。究其原因,我個人認為是英國國民普遍對戰爭感到厭惡,而丘吉爾又是一個天生極具攻擊性的政治家,這可能就是導致他這次落選的原因吧,還有就是工黨在整個二戰期間一直在下議院以為比較多吧。
但是1955年丘吉爾又再次當選首相,期間好像還得到過女王頒發的爵位。毫無疑問,丘吉爾是一個偉大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