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bnnjhg

      範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厲清節,為州里所服,舉孝廉、光祿四行。時冀州饑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藏汙,望風解印綬去。其所舉奏,莫不厭塞眾議。遷光祿勳主事。是時陳蕃為光祿勳。滂執公議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投版棄官而去。郭林宗聞而讓蕃曰:“若範孟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尤之議也?”蕃乃謝焉。  復為太尉黃瓊所闢。後詔三府掾屬舉謠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餘人。尚書責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對曰:“臣之所舉,自非叨穢奸暴,深為民害,豈以汙簡札哉?以會日迫促,故先舉所急,其未審者,方更察實。臣聞農夫去草,嘉禾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吏不能詰。滂觀時方艱,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資先聞其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頌,公族子孫,而為鄉曲所棄。中常侍唐衡以頌請資,資用為吏。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資遷怒,捶書佐朱零。零仰曰:“範滂清栽,猶以利刃齒腐朽。今日寧受苔死,而滂不可違。”資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歸怨,乃指滂之所用,以為範黨。  後牢修誣言鉤黨,滂坐擊黃門北寺獄。獄吏謂曰:“凡坐擊者皆祭皋陶。”滂曰:“皋陶賢者,古之直臣。知滂無罪,將理之於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眾人由此亦止。獄吏將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嬰病,乃請先就格,遂與同郡袁忠爭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辯詰。滂等皆三木囊頭,暴於階下。餘人在前,或對或否。滂、忠於後越次而進。王甫詰曰:“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共造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並欲何為?皆以情對,不得隱飾。”滂對曰:“臣聞仲尼之言:‘善之如不及,見惡如探湯。’欲使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汙,謂王政之所願聞,不悟更以為黨。”  甫曰:“卿更相拔舉,迭為唇齒,有不合者,見則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願埋滂於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 甫憫然為之改容。乃得並解桎梏。  滂後事釋,南歸。  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道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利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後漢書》)  1、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後詔三府掾屬舉謠言 謠言:汙衊別人的話  B、滂坐系黃門北寺獄 坐:因為  C、乃請先就格 格:刑具  D、其母就與之訣 就:靠近  2、下列各項中加點的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①蕃乃謝焉 B ①滂以非其人  於是餘有嘆焉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C ①甫憫然為之改容 D ① 滂、忠於後越次而進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3、下列各組能全部表明範滂堅守“清節”的一項是:  ①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②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③滂觀時方艱,知意不行,因投劾去。④資遷怒,捶書佐朱零。⑤身死之日,願埋滂於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⑥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⑥  4、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A、範滂彈劾了眾多的刺史權貴,尚書懷疑他是公報私仇。範滂據理力爭,並由此看出了時政的弊端,於是辭職,離開了官場。  B、範滂能大義滅親,對自己的外甥也毫不講情面,結果得罪了上司中常侍朱零。  C、中常侍王甫奉旨審判範滂謀反案,他被範滂的一腔正義感動了,親自為他打開了刑具。  D、範滂在災難來臨時,沒有選擇逃跑,因為他捨不得老母和兒子,臨刑前他說的話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  5、用“/”給下列的句子斷句並翻譯:  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  6、翻譯下面三個句子:  (1)郭林宗聞而讓蕃曰:“若範孟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尤之議也?”  (2)滂對曰:“臣聞仲尼之言:‘善之如不及,見惡如探湯。’欲使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汙,謂王政之所願聞,不悟更以為黨。”  答案:  1、A(A謠言:反映官吏好壞的歌謠,屬於古今異義)  2、B(B中的兩個“以”都是“因為”的意思,連詞;A ①中的“焉”是兼詞,相當與“於之”;是語氣詞,譯為“啊”。C①中的“為”是介詞,“因”的意思;中的“為”與“所”常常連用,表示“被”,介詞。D①中的“於”介詞,譯為“從”;中的“於”也是介詞,譯為“在”)  3、C(“清節”是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節操高尚的意思,①是範滂初被任用,有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理想抱負的表現;是尚書指責範滂彈劾太多,是公報私仇,範滂用以表明心志的一句話,說明他是出於公心而非私心,是節操高尚的表現;③範滂毅然辭官,是不想同流而汙;④是太守宗資的霸道行為;⑤是範滂受審時表明心志的話,能表明他的節操;⑥是範滂不願牽連他人的行為。)  4、 A(B中的“大義滅親”不準確,範滂並沒有處死自己名聲不好的外甥,只是不肯提拔任用他,範滂的上司應是太守宗資;C中的謀反不對,從王甫的審問中可看出是“勾黨”,即互相勾結形成小集團;D沒有逃跑並非是捨不得家人,還有不想連累別人)  5、(1)斷句: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  (2)翻譯:  (太守宗資)請求朝廷任命範滂為功曹,並處理政事。範滂上任後,痛恨那些壞人壞事。那些在行為上不不孝順長輩、不尊敬兄長,不遵循仁義的禮制要求的人,都不與他們交往。推薦品德特別高尚的人,使他們能夠顯貴,提拔貧寒之士,使他們能夠身居高位。(踩分點:“署”“孝悌”“掃跡斥逐”“顯薦異節,抽拔幽陋”)  6、翻譯:  (1)郭林宗聽說後,責備陳蕃說:“像範滂這樣的人才,難道應該用一般的禮節來要求他嗎?現在你成全他辭官的美名,豈不是自己選擇了沒有用優禮相待人才的非議嗎?(踩分點為“上”、“格”“得無”三個詞,後為反問句)  (2)範滂回答說:“我聽孔子講過‘看到善良的行為,好像趕不上似的(加緊學習),看到邪惡的行為,好像把手伸進開水裡一樣(趕快避開)’,我想要使善良的行為和善良的人都享有清正的名聲,想要使惡的行為和做惡的人都受到汙穢的評價,我認為人們都願意聽到美好的仁政王道理想,但又沒有想到被當作勾黨。”(踩分點:“善”“惡”“善善”“惡惡”“王政”)  參考譯文:  範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從小就嚴格要求自己,有廉潔的節操、高尚的品質,被州里的人所佩服,連續被舉薦為孝廉、光祿。當時冀州地區發生飢餓的災荒,各地的盜賊紛紛而起,於是讓範滂為清詔使,去冀州調查觀察。範滂領命後,登上馬車,拉起繩子,驅車前行,慷慨激昂,豪情大發,有澄清天下汙穢的志向。到了冀州後,太守縣令自己知道貪汙受賄,做盡壞事,聽說範滂來了,都自動辭官而去。範滂舉奏的事情,沒有不使大家滿意的。於是升遷為光祿勳主事。這時陳蕃擔任光祿勳。範滂拿著大家的意見去拜訪陳蕃,陳蕃卻不接見他。範滂心中覺得很遺憾,打算棄官而去。郭林宗聽說後,責備陳蕃說:“像範滂這樣的人才,難道應該用一般的禮節來要求他嗎?現在你成全他辭官的美名,豈不是自己選擇了沒有用優禮相待人才的非議嗎?陳蕃於是向範滂道歉。  範滂不久又被太尉黃瓊舉薦。這時皇上下昭三府衙門的有關部門反映官吏好壞的歌謠,範滂舉奏了二十多個刺史、二千石的權貴。尚書責備範滂彈劾的人太多,就疑心他公報私仇。範滂回答說:“我舉奏的人,都是貪汙刻薄殘暴的奸賊,是害人之人,難道我會為了自己的私利玷汙國事嗎?因為碰上規定的時間太急促了,所以我先舉奏最緊要的,那些來不及調查清楚的,以後在慢慢審清吧。我聽說農夫除掉雜草後,好的禾苗才會茂盛;忠臣除掉奸賊後,皇上的周圍才會變得乾淨。如果我的話有貳心,甘願受絞刑。”審問的官吏無話可說了。範滂看到當今的時勢正處於混亂的時候,知道自己沒有能力改變大局,於是又辭官而去。  太守宗資先聽說範滂美好的名聲,請求朝廷任命範滂為功曹,並處理政事。範滂上任後,痛恨那些壞人壞事。那些在行為上不不孝順長輩、不尊敬兄長,不遵循仁義的禮制要求的人,都不與他們交往。推薦品德特別高尚的人,使他們能夠顯貴,提拔貧寒之士,使他們能夠身居高位。範滂的外甥是西平的李頌,是達官貴人的子弟,被同鄉的人所不齒。中常侍唐衡向宗資先請求,宗資先任命他做了小官。範滂卻認為外甥李頌不是好人,就把這件事壓下來不辦理。宗資先十分生氣,把怒氣轉嫁到書童朱零的身上,鞭打朱零。朱零仰起頭說:“範滂是一個清廉公正,好像用鋒利的刀刃去鋸斷腐朽的東西。今天我寧願受鞭打而死,但範滂是無法改變他的想法的。” 宗資先只好不了了之。郡中中等富裕的人,沒有一個不把怨恨的矛頭指向範滂的,他們竟然都指責範滂所任用的人,認為他們都是範滂的同黨。  以後牢修誣告朝中有人結黨營私,於是範滂因為受牽連被捕,關在黃門北寺監獄。獄吏對他說:“凡是被捕的人都要祭祀皋陶。” 範滂說:“皋陶是賢德的人,是古代正直的忠臣。他知道我無罪,就會把我的冤情告訴天帝,要天帝來審理;如果我確實有罪,祭奠他又有什麼益處呢?”那些人因為這個原因也不再祭祀皋陶了。獄吏準備對範滂等人施用刑罰,範滂以同囚的人多數患有疾病為理由,竟請求自己先受刑,於是與同郡的袁忠爭著先受刑罰。桓帝派中常侍王甫按照次序審判這些人。範滂等人都被刑具包著腦袋,一一站在臺階下等待受審。其他的人在前面,有的回答有的不做聲。範滂、袁忠從後面走到前面,主動受審。王甫質問說:“你們是朝廷之臣,沒有對國家盡忠,而結成朋黨,互相吹捧,毀謗朝廷,虛構一些無中生有的事情,你們各種陰謀活動,想要達到什麼目的?農你們都要據實招來,不得隱瞞掩蓋。” 範滂回答說:“我聽孔子講過‘看到善良的行為,好像趕不上似的(加緊學習),看到邪惡的行為,好像把手伸進開水裡一樣(趕快避開)’,我想要使善良的行為和善良的人都享有清正的名聲,想要使惡的行為和做惡的人都受到汙穢的評價,我認為人們都願意聽到美好的仁政王道理想,但又沒有想到被當作勾黨。”  王甫又問道:“你們互相提拔,關係密切,有意見與你們不合的人,看見了就排斥他,你們的用意是什麼?” 範滂於是慷慨激昂地抬起頭來說:“古代的人遵循好的品行,是為了追求美滿幸福;現在我也遵循好的品行,竟然身陷監獄!我被處死的那天,希望把我埋在首陽山的旁邊,對上我沒有對不起蒼天,對下我沒有愧對伯夷、叔齊。” 王甫聽完後,非常感動。竟然親自給他開啟鐐銬。  範滂以後被釋放了,回到家中。  建寧二年,朝廷大肆誅殺勾黨之人。詔書下來後,立即逮捕範滂等人。督郵吳道到了縣裡後,抱著詔書,自己關在旅館中,伏在床上哭泣。範滂聽說這件事後,說:“這一定是因為我!”於是自己立刻趕到監獄。縣令郭揖十分吃驚,拿出官印,想要拉著範滂和他一起死。郭揖說:“天下這麼大,你何必還要在這裡不走呢?” 範滂說:“我死了災禍就可以平息了,怎麼敢因為我的事連累你們呢,又使的我的老母親流離他鄉!”他的母親走近他和他分別,範滂告訴母親說“弟弟仲博是一個孝敬的人,他完全可以贍養你們,我跟隨先父去了,是死得其所的。只是希望母親大人要割捨這難以割捨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傷了。”他的母親說:“你現在可以和前輩李杜 齊名了,死了又有什麼遺憾呢!既然有了美好的名聲,又要追求長壽,好事是很難兼得的!” 範滂跪下來接受母親的教誨,再三拜別而去。他回頭對兒子說:‘我想要讓你成為壞人,但是惡事不可以做。讓你成為好人,但是我沒有做不好的事。”經過的人聽見了,沒有人不感動的留下眼淚,這一年範滂三十三歲。  張自新傳譯文沒找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紅”的四字詞語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