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翼使用者9861412793205
-
2 # 使用者4691955236311
二胡由琴筒,振動膜,琴桿,琴頭,絃軸(軫子),千斤,琴馬,琴弓和琴絃等部件組成。
琴筒,是二胡發音的共鳴筒,起著擴大和渲染琴絃振動的作用。它多用紅木,紫檀,黑檀或烏木等硬質木料製作,也有用花梨木,竹筒和硬質色木作成的。傳統的琴筒都用塊狀的木料拼粘製成,前端稍大,後端略小,筒腰略細,筒前端蒙有振動膜,筒後口裝置音窗。音窗多用木料製成,上面鏤成各種裝飾圖案,既可美化二胡的造型,還有助於二胡發音。
二胡的琴筒有多種形狀,除正六方形的以外,還有八方形和橢圓形的,它們各有其發音特點,但因為它們的形狀基本上都是有規則的,所以琴筒和振動膜的共振頻率範圍也就比較狹窄,要擴大二胡的音量,特別是高音區的音量,就必須改革二胡的琴筒,使之更科學合理。新中國建立後的30年裡,僅傳統的六方形琴筒直徑,就經歷了8.4 8.6 8.8cm 等多次規格上的變異。形狀不規則的琴筒要比形狀規則的琴筒音量要大,因此在這基礎上,又研製出扁圓筒二胡,扁六角二胡和扁八角二胡等,這些琴筒的音量有明顯的增大,但音色不夠優美,我們江南的味道不太濃,其中扁八角二胡的音量大,而且不失二胡特有的音色,此類二胡都為專業演奏。
振動膜,是一塊薄而堅韌,彈性很好的蟒皮,蛇皮,鞔於琴筒前端,它是二胡發音的振動膜,琴絃的振動經琴馬傳導給振動膜,振動膜隨之作強烈的振動,強化和過濾琴絃的振動,從而擴大了音量,產生豐富的音琴桿,又稱擔子,通常都用於琴筒相同的木料製作。上部頂端為琴頭,裝有兩個絃軸,下端插入琴筒。琴桿的製作很關鍵,對整個二胡的振動和音色都很重要,也是二胡製作中往往被忽略的一部分。著名製作師周榮庭在長期的實踐中,認為二胡的各部分的定位都非常的科學,在製作中都應精確的把握,不能馬虎,對二胡的耐用性,音色,演奏技巧的發揮都是至關重要的。
琴頭,琴桿上端的裝飾部分。通常有月彎,龍頭,逥紋頭,平頭等或其他形狀。月彎形琴頭,由下而上逐漸縮小,近頂端面積漸大,頂部嵌以橢圓形骨片為飾,琴頭的不同造型豐富了二胡的款式。
絃軸,又稱琴軫,多用紅木,香紅木,黃楊木等硬木製成。外形呈紡錐形。軸頂加飾,用多層骨片於木片膠合,軸身開有縱向溝槽,絃軸有兩個,上軸栓內弦,下軸栓外弦。絃軸的細端鑽有小孔,用以穿系琴絃。20世紀60年代,張子銳發明了直行式二胡螺絲絃軸(銅軫)。
千斤,一般是用棉線或絲線繞扎而成,材料的不同會影響到二胡的音色,千斤是琴絃振動發音的起點,從千斤到琴馬之間琴絃的長度,也稱為有效弦長。
琴馬,又稱馬子,常用木料或竹料製成。二胡馬比京胡馬大,竹馬的發音明亮,適用於演奏輕快活潑的曲調。木馬常用松節木或色木製作,音量較大,音色存厚柔美。將色木馬處理後,發音更佳。琴馬置於二胡振動膜中心略偏上方。琴馬除有與千斤相同的擷取有效弦長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把發音體琴絃的振動傳導給共鳴體振動膜。琴馬的調節會使二胡的音色有不同。
琴弓,又稱弓子,用彈性好的江葦竹等細竹竿和馬尾製作。竹子的細端作弓頭,粗端作弓尾,兩端系以馬尾而成。20世紀60年代初,張子銳設制的螺絲琴弓得到推廣,馬尾束穿系和鉤在弓頭及弓尾掛鉤之間,透過調節螺絲可根據需要改變馬尾的鬆緊,更換琴絃也極為方便,現全國廣泛使用。
琴絃,是二胡的發音體,使用絲線和鋼絲絃兩種。二胡兩條琴絃粗細不同,使用絲絃時,如外弦用子弦,裡弦就用中弦;外弦用中弦,裡弦就用老弦。絲線發音柔美,含蓄,但音量偏小,可用於獨奏或重奏。使用鋼絲絃時,外弦用裸弦,裡弦用纏弦。鋼絲絃音色明亮,剛健,音量較大,可用於齊奏或合奏,現在民族樂隊中普遍採用鋼絲絃。
此外,還有琴託,又稱託板,一般用琴身相同的木料製成,琴託內有兩塊墊板托住琴筒,依靠與琴桿的配合以及木螺釘固定。琴託與琴筒之間除兩塊墊板相連外,其他部位均無接觸。琴託除增加演奏時的穩定性外,還有助於琴筒的振動共鳴
回覆列表
什麼是那條線?豎著掛的靠外面的較細的叫外弦,考內的較粗的叫內弦,手上握的是馬尾,琴桿上綁的一圈圈的細線是千斤,下面方方正正的是琴筒,親筒上蒙的蛇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