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第一線

    從目前來看,郭富城的影壇地位已經遠遠超過了黎明。

    黎明的電影精品不少,並以《三更》奪得過金馬影帝。也與徐克、王晶、王家衛、陳可辛、林超賢、劉偉強、杜琪峰、陳凱歌、許鞍華、陳木勝、葉偉信、李仁港等大導演頻頻合作,令人難忘的作品包括《甜蜜蜜》《玻璃之城》《半生緣》《墮落天使》《無間道3》《真心英雄》《雙雄》等,可除了《甜蜜蜜》之外,黎明並沒有真正在票房上獲得大賣之作,而且近幾年作品質量更是每況愈下。《王朝的女人:楊貴妃》《消失的愛人》《不速之客》口碑爛到家,自己執導的《搶紅》簡直是票房和口碑的雙重災難……

    反觀郭富城,在港產片年代與黎明同樣高產,不過票房卻明顯高出一頭,《風雲之雄霸天下》當年便打破了香港票房紀錄。獎項上更是以《三岔口》《父子》《踏雪尋梅》連奪兩次金馬影帝一次金像獎影帝的紀錄力壓黎明。

    再看近幾年,同樣演陳凱歌的作品,郭富城的《道士下山》甩開黎明《梅蘭芳》好幾條街;而郭富城還接連不斷的交出《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無雙》等十億+的爆款作品,而且接下來的《寒戰3》《風再起時》等也都賣相上佳。

    可以說郭富城的電影事業正在不斷上升,連創高峰,而黎明則反之,兩者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不可同日而語了。

  • 2 # 曉咖說娛樂

    早期當然是黎明,當年星爺電影中的一句你能紅的過黎明嗎就知道黎明當年有多紅了,但是隨著黎明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視野,如今是郭富城,當然四大天王的地位依然是無法撼動的。

  • 3 # 蘭竹ZLZ

    看到過報導說:在香港娛樂圈黎明影響力指數一直很強,在內地市場黎明露面的機會很少,比如郭富城、張學友、劉德華都會來內地搞合作演繹或有演唱會,黎明為什麼低調到像沒這個人似的呢?

    現在黎明除了他的IT產業,還有他的音樂製作公司團隊,還在繼續做自己電影的導演,娛樂圈中黎明要比郭富城活的更真實,地位會更高。

  • 4 # 梧桐雨38929546

    當年的黎明紅的一塌糊塗,根本就沒有郭富城的事!後來張學友,黎明慢慢隱退江湖,郭富城才開始發力,其實郭富城也沒多少實力!

  • 5 # 我本有夢怎言笑

    黎明和郭富城同屬於四大天王之一,但是要說誰地位更高,這個還真的無法比較。

    在香港,黎明比較紅一點,而在臺灣郭富城人氣更高一點,在內地呢,兩個人差不多吧,至少我覺得兩個人都很不錯。

    黎明一直以來顏值都線上,曾經流行一句話:你紅能紅得過黎明嗎?說明了當時黎明是很紅的。

    而郭富城,我記得在他和劉德華,關之琳演的一部電影裡面,他也是很帥的,但是剛開始郭富城發現的主要方向是臺灣,也成功的佔領了臺灣市場。

    而對於在內地來說,兩人應該平分秋色吧。

  • 6 # 暖冬初夏

    其實他們在娛樂圈不存在地位的高低,他們都是天王級別的人物。也都擁有影帝級別的實力,只是說後來因為個人發展或者生活重心發生了改變,讓他們所在的圈子發生了改變而已。

    很多娛樂圈的大腕級別的明星都是跟他們有著一樣的方式,發展的前期都是放在歌曲創作或者影視創作上,等到達了一定高度與知名度之後,開始迴歸自己的生活,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過自己喜歡的生活,畢竟圈內的影響力總是會有一定的限度的。

    如果按照天王這樣級別的人物長期的活躍在熒屏上或者各個圈子中,那麼我們可以很容易想象得出來,那些新生代演員或者歌手就相對比較難可以冒泡,畢竟好的資源總是掌握在那些一線大腕手中的。

    最後就是他們的人生目標,每個人追求的生活方式都會有所不同,每個人想要得到的東西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圈子的大小也會因人而異的有所不同,只是說,這種圈子帶來的影響力又有多少的不同,僅此而已。

    而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天王都已經有了各自的生活節奏,也有了各自的鄰域與交際圈子,雖然我們都希望他們可以一直出現在大熒幕上,但是,這種想法都是很不現實的,畢竟,明星也是人,明星也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我們單純的只是想讓他們活躍在我們的世界裡,這樣實在有點太自私了。

  • 7 # Andy䬟

    郭富城一首對你愛不完,讓港澳臺一下記住了他!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讓全華人民再次認識,靈動的舞步,帥氣的臉龐,紅極一時!

    黎明紅的時候,在香港那是萬人迷。電影,演唱會,一時無兩!

    兩者的特點不同,各有千秋!

  • 8 # a小七七

    張國榮的全面退出,香港樂壇出現了一條明顯的“分水線”,用了幾年的磨合期。張學友、劉德華加上李克勤和beyond樂隊取而代之,打開了90年代的香港樂壇新世代。1991年,黎明的火速走紅,將同屬寶麗金唱片公司的李克勤的聲勢壓下,李克勤的歌唱事業亦開始下滑。

    而香港樂壇的樂隊勢力亦開始被偶像派取代。當時因為黎明和劉德華同屬偶像派,成為最大競爭對手,兩人曾被封為雙子星。 而實力派的張學友亦保持聲勢和前兩者被合稱樂壇三大家族。隨後1992年,郭富城旋風從臺灣吹回香港,加上《東方日報》一篇打油詩的效應,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另一說法為方逸華命名)將四位當時最受歡迎的男流行歌手統稱為“四大天王”,並得市民廣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在“四大天王”最紅火的年代,他們幾乎就是整個香港娛樂圈,雖然4人都在多棲發展,但各自競爭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音樂上,每年香港四大音樂頒獎禮期間,不僅4人明爭暗鬥、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橫飛,1994年周星馳在《破壞之王》中扮演張學友的歌迷,影片中某黎明迷在張學友演唱會門口叫囂“我愛黎明!”結果遭學友迷群毆,便是當時歌迷爭鬥的最好寫照。同期的Beyond樂隊團長黃家駒說:“香港只有娛樂圈,沒有樂壇”,可見當時“四大天王”的壟斷有多大氣勢。

    事實上,早在“四大天王”時代到來之前,張國榮和譚詠麟就製造過兩大天王火拼的時代,再往前則是許冠傑和羅文。香港音樂界資深人士向本報回憶到,1987年十大頒獎典禮上譚詠麟宣佈退出四大音樂頒獎禮,而在1990年年間,張國榮卻宣佈退出樂壇,震動香港娛樂圈。習慣製造“爭鬥”的香港媒體都在作出各種預側,張國榮的接班人是誰?當時是找不出能夠獲此殊榮的人來,甚至在90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上,最受歡迎男歌手這項拿不出有說服力的人選,有人提議讓這項空缺。

  • 9 # 毒姐聊八卦

    前期黎明勝過郭富城,但是後期郭富城後來居上,勝過黎明。

    演技也是手藝,熟能生巧,演的越多,理論上演技越純熟。

    郭富城一共演了60部電影,2006年之前的郭富城,電影演了30部,電視劇13部,他2003年之後,就再也沒有演過電視劇。

    前期郭富城雖然作品演的不少,但總是給人感覺遊離於角色之外,也許是偶像包袱太重,也許是演技還青澀,總之,這時候的郭富城,其演技,總是給人感覺還沒有上道。

    黎明,他演了59部電影,14部電視劇。他2006年之前,就拍了42部電影,除了2018年的《將夜》,黎明94年之後就不拍電視劇了,他高光的時刻,差不多都在2006年之前。

    黎明的運氣其實很好,跟郭富城同一個時間段,他遇上了很多很好的導演,如徐克,王家衛,陳可辛,許鞍華,杜琪峰,陳木勝等,他們的電影中人物,契合了黎明稍微有些憂鬱外加深邃的氣質。

    所以前期黎明勝過郭富城,但是在2006年,郭富城離開了合作16的華納。在那之後感覺郭富城開竅了,開始把重心放在音樂和電影上。樹挪死,人挪活,郭富城活了!

    郭富城在2006後拍了《父子》《C+偵探》《B+偵探》《寒戰》1和2,《踏雪尋梅》,《無雙》等電影中,都有出色的表現,讓大家不免感慨,現在才發現,最適合郭富城的,是偵探,懸疑,還有犯罪片。

    反觀黎明,他的商業發展有成,慢慢的退出娛樂圈,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商業帝國,近些年,他拍電影和電視劇,更多的是在玩票。

  • 10 # 影視風雲館

      黎明在九十年代香港影視最輝煌時期得到了影帝,黎明比較低調些,曝光率低,而且基本轉戰幕後。早期作品呢,比較青澀。歌唱方面也都是九十年代作品,拿獎無數,一直到九九年不在拿獎。郭富城九十年代也是拿獎無數,影視方面作品比較多,也拿過獎。《三岔口》這部電影中,郭富城一改以往偶像形象,是郭富城的轉型的經典之作。從偶像到影帝花了15年。2006年又憑藉《父子》再奪金馬,創下了金馬獎的歷史。在片中他洗去了身上的偶像氣質,把一個心已死但還存有些許希望的警察演活了,尤其是他與吳彥祖之間的幾場飆戲,無論是文是武都堪稱近幾年中的經典。而且郭富城這幾年的作品質量都很高。

      

      那黎明和郭富城誰才是天王之王?其實這個問題就是在問“天王時期”的黎明與郭富城誰更強?變通了一下語句而稱其為“天王之王”,從天王的角度來看誰也不算弱,從“雙子星”到“三劍客”的變種,郭富城是最後從臺灣趕來香港,以“舞”加入到“三劍客”之中的,並稱“四大天王”的。如果分析黎明和郭富城的全能表現,顯然“天王之王”屬於黎明。因為郭富城嗓音的停滯還在“愛不完”的階段,黎明勁歌金曲金獎拿到手軟,如果在天王時期郭富城的表現略顯沉悶。

      

      從99年底黎明退出樂壇獎頒獎後,以商業為中心,也會參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電影如:《三更》憑藉此片獲得了華語影片金馬獎影帝。郭富城一直沒有退出演藝事業,就是成功的電影作品不多,只有《寒戰》顯露特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月14日在伊朗墜毀並造成十人死亡的波音707是怎麼失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