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給陳道明寫信的導演,合作人是29年前最美亞洲小姐。
電影《似水流年》的演員名單裡,並沒有大家熟悉的娛樂明星。
網路上有關作品的資訊寥寥無幾,甚至劇照也只有不超過10張。
一、寫信給陳道明的導演——鄭君奇
《似水流年》的導演是鄭君奇和李龍俊,他們說這部電影拍得很艱難,堪稱是拼了的程度,有那種賭上一切的衝勁兒。
正因為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鄭君奇導演希望大家能夠關注這部電影,於是在微博上給陳道明老師寫了一封信,信中道盡拍攝的心酸,並稱這是一部“作品”而不是“產品”。
陳道明老師也透過中國電影家協會在微博上就此事做出了迴應,肯定了小成本電影的不易。
不關注電影市場的朋友們可能並不瞭解現在小成本電影的現狀,畢竟能被大眾熟知的都是一些“大片”,而一眾“小片”只能被埋沒在茫茫片海中,銷聲匿跡。不是有意為之,而是根本沒有更好的出路。
記得電視劇《都挺好》中高露飾演的吳非曾說過一句話,雖然並不是用以形容影視圈的,但用來與小成本電影做喻卻是極為恰當。
“掙扎在溫飽線上。”
《似水流年》,就站在這條尷尬的邊緣線上。
二、29年前的亞洲小姐季軍——楊玉梅
電影《似水流年》的監製人,是香港演員楊玉梅,北京首映禮當日,她也同導演和所有主演一起,站在了臺上。
那是一個熟悉的面孔,儘管已經是許多年未見了。
她是1990年亞洲小姐季軍,也一度被譽為“最美亞姐”。
很多年輕的朋友可能對這個名字印象很淺,但對我而言的印象卻是非常深刻。
雖然並不是主角,但楊玉梅飾演的角色,我至今都記得很清楚。
在《刑事偵緝檔案3》中,楊玉梅飾演那個為了愛情而殺人的沈若玫,這個角色讓我至今都對劇中類似“玫瑰花座”一樣的擺飾物心有餘悸。還有她在《廉政追緝令》裡,楊玉梅與古天樂和張兆輝等一眾主演合作,飾演屈潔兒。
楊玉梅本來是ATV(香港亞視)的當紅花旦,代表作有電視劇《仙鶴神針》等。後來因為臺裡面臨極大的困境,所以ATV起起落落,風光也早已被TVB徹底拿走。
大概是有感於舊主ATV的經歷,所以楊玉梅才對《似水流年》中相似的情節格外感慨,做了這部電影的監製人。
三、新舊文化的更迭和碰撞
《似水流年》講述了一段催淚感人的崑曲文化故事。片中拜在同一師傅門下學習崑曲的兄弟三人,雖然並無血緣關係,但彼此之間的感情卻是“不似親人,勝似親人”。
然而任何人都無法阻擋時代變遷的命運,新舊文化的碰撞成為了一種必然。
我們看著自己手上的報紙變成了手機上的新聞,看著一冊冊的影集變成了手機裡的照片,看著曾經喜愛崑曲的人們逐漸被流行音樂愛好者取代。
在這樣的歲月中,有人為了固有的信仰而選擇拼力抵抗,比如站在車前的師傅;還有人為了讓舊文化融入新文化,做出了“妥協”和創新,就像三兄弟。
雖然《似水年華》中講的是崑曲的沒落和重生,但其實裡面更多的感觸來自於經歷了時代變革的我們。
是我們站在無數個類似“崑曲”的事物面前,不捨但又不得退讓的心酸。
———————
《似水流年》給陳道明寫信的導演,合作人是29年前最美亞洲小姐。
電影《似水流年》的演員名單裡,並沒有大家熟悉的娛樂明星。
網路上有關作品的資訊寥寥無幾,甚至劇照也只有不超過10張。
一、寫信給陳道明的導演——鄭君奇
《似水流年》的導演是鄭君奇和李龍俊,他們說這部電影拍得很艱難,堪稱是拼了的程度,有那種賭上一切的衝勁兒。
正因為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鄭君奇導演希望大家能夠關注這部電影,於是在微博上給陳道明老師寫了一封信,信中道盡拍攝的心酸,並稱這是一部“作品”而不是“產品”。
陳道明老師也透過中國電影家協會在微博上就此事做出了迴應,肯定了小成本電影的不易。
不關注電影市場的朋友們可能並不瞭解現在小成本電影的現狀,畢竟能被大眾熟知的都是一些“大片”,而一眾“小片”只能被埋沒在茫茫片海中,銷聲匿跡。不是有意為之,而是根本沒有更好的出路。
記得電視劇《都挺好》中高露飾演的吳非曾說過一句話,雖然並不是用以形容影視圈的,但用來與小成本電影做喻卻是極為恰當。
“掙扎在溫飽線上。”
《似水流年》,就站在這條尷尬的邊緣線上。
二、29年前的亞洲小姐季軍——楊玉梅
電影《似水流年》的監製人,是香港演員楊玉梅,北京首映禮當日,她也同導演和所有主演一起,站在了臺上。
那是一個熟悉的面孔,儘管已經是許多年未見了。
她是1990年亞洲小姐季軍,也一度被譽為“最美亞姐”。
很多年輕的朋友可能對這個名字印象很淺,但對我而言的印象卻是非常深刻。
雖然並不是主角,但楊玉梅飾演的角色,我至今都記得很清楚。
在《刑事偵緝檔案3》中,楊玉梅飾演那個為了愛情而殺人的沈若玫,這個角色讓我至今都對劇中類似“玫瑰花座”一樣的擺飾物心有餘悸。還有她在《廉政追緝令》裡,楊玉梅與古天樂和張兆輝等一眾主演合作,飾演屈潔兒。
楊玉梅本來是ATV(香港亞視)的當紅花旦,代表作有電視劇《仙鶴神針》等。後來因為臺裡面臨極大的困境,所以ATV起起落落,風光也早已被TVB徹底拿走。
大概是有感於舊主ATV的經歷,所以楊玉梅才對《似水流年》中相似的情節格外感慨,做了這部電影的監製人。
三、新舊文化的更迭和碰撞
《似水流年》講述了一段催淚感人的崑曲文化故事。片中拜在同一師傅門下學習崑曲的兄弟三人,雖然並無血緣關係,但彼此之間的感情卻是“不似親人,勝似親人”。
然而任何人都無法阻擋時代變遷的命運,新舊文化的碰撞成為了一種必然。
我們看著自己手上的報紙變成了手機上的新聞,看著一冊冊的影集變成了手機裡的照片,看著曾經喜愛崑曲的人們逐漸被流行音樂愛好者取代。
在這樣的歲月中,有人為了固有的信仰而選擇拼力抵抗,比如站在車前的師傅;還有人為了讓舊文化融入新文化,做出了“妥協”和創新,就像三兄弟。
雖然《似水年華》中講的是崑曲的沒落和重生,但其實裡面更多的感觸來自於經歷了時代變革的我們。
是我們站在無數個類似“崑曲”的事物面前,不捨但又不得退讓的心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