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精神學臨床教授阿蘭·斯格爾解釋說,一歲到兩歲的時期,是孩子出現粘人的最明現階段,他們把母親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當有安全需要時,就會返回看護人身邊。造成孩子粘人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處在關鍵性的發育階段。這種成熟過程主要發生在大腦處理負面情緒的區域,於是孩子總會流露出不快樂的情緒;另一方面,與這種新的大腦活動一同出現的,還有另外一些令人激動發育,如學會走路和跑步,以及發展出強烈的自我意識。孩子正努力應付這些剛剛出現的強烈而又複雜的感覺,因此這時候,他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你;最後,這個年齡的寶寶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離開看護人時感到不安,對陌生人採取謹慎與迴避的態度,與親人分離時常表現反抗、緊張、恐懼。所以粘人現象在這個年齡很常見。 對某些孩子來說,離開媽媽的懷抱是件值得大鬧一場的不幸事件,而這些戲劇化的過激反應又總是讓父母束手無策。其實我們可以做個換位思考,你不妨試著看看深受分離焦慮折磨的孩子的內心世界,在此我們還提供了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告訴你怎樣讓她安靜下來。 孩子的想法:也許媽媽把我忘掉了。 你該怎麼做:和孩子待在一起。要充分利用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充分交流——和他一起玩耍,給他讀故事,全心全意地關注他。美國依賴情感研究專家霍華德·斯蒂爾教授解釋說:“這樣做會讓孩子知道:你多麼可靠,多麼願意和他在一起,那麼他的焦慮最終會慢慢平息。” 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在媽媽離開的時候大聲哭,她就會多陪我一會兒。 你該怎麼做:告訴孩子:你會回來。孩子的想法是從經驗中得到的,如果你被他的哭鬧征服,並因此而留下來,那麼等於你教給她眼淚能夠留住你,也就教她每次在你離開的時候哭鬧。相反,你應該立刻離開,但要在走以前告訴他:“一會兒見”或者“我下了班就回來”,這樣做會讓他意識到:你總會回來的。 孩子的想法:和媽媽說再見就意味著世界末日。 你該怎麼做:記住,在你離開的時候要裝作冷淡,即使這多麼讓你難受。你要讓孩子意識到:你們兩個偶爾分開是件很自然的事。另外,你也可以考慮讓其他人接替你照顧孩子。有時候,把這個任務交給孩子的爸爸,把粘你一個人變成粘你們兩個人,慢慢孩子就會和更多的人接近了。 孩子的想法:爸爸媽媽把我放在嬰兒床上,我得一輩子待在這兒了。 你該怎麼做:坐在孩子的床邊等她睡著。專家解釋說:獨自睡覺是孩子建立健康的獨處模式的第一步。你可以讓孩子一點點的脫離你,每天晚上離她遠一點,直到她看不到你,但能聽到你的聲音。如果孩子在半夜的時候喊你,開始的幾次你要走過去,安撫他入睡。慢慢地,你只要答應一聲就可以讓他感到安全,消除他的焦慮,他便會開始自己睡覺。 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吵鬧著不願睡覺,媽媽也許就會過來陪我一起睡,還會陪我一起玩。 你該怎麼做: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和你一起睡,那麼態度一定要堅決。試著不要在孩子的房間睡覺,也不要讓他爬到你的床上睡,除非你願意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幾年之久。如果你堅持和他分開睡,一定要讓他明白,雖然他看不到你,但你一直在保護他。還要讓他明白,家裡的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來休息。 實際上,或早或晚,所有的孩子都會知道,和爸爸媽媽分開是件激動人心的妙事。你的小傢伙走出去征服世界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TIPS:粘人的型別 美國心理學家M.艾恩斯沃斯透過對寶寶的粘人行為進行實驗研究,指出寶寶的粘人行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A型(迴避型):約佔20%,這個型別的寶寶容易與陌生人相處,容易適應陌生環境,在與母親剛分離時並不難過。但獨自在陌生環境中呆一段時間後會感到焦慮,不過很容易從陌生人那裡獲得安慰。當分離後再見到母親時,對母親採取迴避態度。 (2)B型(安全型):約佔70%,當最初和母親在一起時,這個型別的寶寶很愉快地玩,當陌生人進入時,他們有點警惕,但繼續玩,無煩燥不安表現。當把他們留給陌生人時,他們停止了玩,並試圖找到母親,有時甚至哭。當母親回來時,他們顯得比以前同母親更親熱。當再次把他們留給陌生人,寶寶很容易被安慰。 (3)C型(反抗型)約佔10%,這個型別的寶寶顯出很高的分離焦慮。同母親分離後,他們感到強烈的不安。當再次同母親團聚時,他們一方面試圖主動接近母親,一方面又對來自母親的安慰進行反抗 不同的依戀型別影響著寶寶在其它方面的行為。例如:B型寶寶傾向於和父母有良好關係,他們常遵守規則,也願意學習新的東西,這類寶寶比較容易適應新環境。C型寶寶則經常用焦慮和反抗來對待父母的幫助,母親剛剛回來時,他可能會用盡所有時間在同母親生氣和親呢之間交替,而不是同母親玩。A型寶寶似乎沒有特殊問題,但是因為他們的被動性,常使父母在某些方面對他們喪失信心。 因此在對待不同型別的粘人寶寶時,要採取合適的方法,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TIPS:孩子總是粘人,會他影響他的社會化,使他難以和他人、其他小朋友交往了。減輕孩子粘人的問題,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必須讓孩子懂得你是愛他的。雖然有時你不在他身邊,你還是愛他的,可以多抱他、親他、和他說話。 2、都在家時,你可以讓他一個人玩,但常回來,他可以常看見你。這會使他在媽媽上班去不在家時,想到:“現在媽媽不在,過一會兒會在的,等著吧!” 3、在你離開前讓孩子處於愉快的狀態。早上你早一點起來,做好上班的準備,再和他玩一玩他感興趣的事,然後在他正玩得高興時,和他再見,並說:“一會回來和你玩”。 4、當孩子不冷靜時,你要冷靜。你要堅定地對他說:“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使離開、回來變得很自然,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傳給孩子,走時要微笑、聲音要輕柔。 5、在你回來時一定要對他說:“我回來了,你玩得高興嗎?”。老說同樣的一句話,他會對你離開他了再回來,不那麼在意,安全感不受影響。 6、不要偷偷溜走。不和他說聲再見就走,會顯得你真的消失不見了。 7、不要遲到。接送孩子要選擇可以預測的可靠的路線。 寶寶粘人怎麼辦
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精神學臨床教授阿蘭·斯格爾解釋說,一歲到兩歲的時期,是孩子出現粘人的最明現階段,他們把母親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當有安全需要時,就會返回看護人身邊。造成孩子粘人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處在關鍵性的發育階段。這種成熟過程主要發生在大腦處理負面情緒的區域,於是孩子總會流露出不快樂的情緒;另一方面,與這種新的大腦活動一同出現的,還有另外一些令人激動發育,如學會走路和跑步,以及發展出強烈的自我意識。孩子正努力應付這些剛剛出現的強烈而又複雜的感覺,因此這時候,他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你;最後,這個年齡的寶寶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離開看護人時感到不安,對陌生人採取謹慎與迴避的態度,與親人分離時常表現反抗、緊張、恐懼。所以粘人現象在這個年齡很常見。 對某些孩子來說,離開媽媽的懷抱是件值得大鬧一場的不幸事件,而這些戲劇化的過激反應又總是讓父母束手無策。其實我們可以做個換位思考,你不妨試著看看深受分離焦慮折磨的孩子的內心世界,在此我們還提供了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告訴你怎樣讓她安靜下來。 孩子的想法:也許媽媽把我忘掉了。 你該怎麼做:和孩子待在一起。要充分利用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充分交流——和他一起玩耍,給他讀故事,全心全意地關注他。美國依賴情感研究專家霍華德·斯蒂爾教授解釋說:“這樣做會讓孩子知道:你多麼可靠,多麼願意和他在一起,那麼他的焦慮最終會慢慢平息。” 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在媽媽離開的時候大聲哭,她就會多陪我一會兒。 你該怎麼做:告訴孩子:你會回來。孩子的想法是從經驗中得到的,如果你被他的哭鬧征服,並因此而留下來,那麼等於你教給她眼淚能夠留住你,也就教她每次在你離開的時候哭鬧。相反,你應該立刻離開,但要在走以前告訴他:“一會兒見”或者“我下了班就回來”,這樣做會讓他意識到:你總會回來的。 孩子的想法:和媽媽說再見就意味著世界末日。 你該怎麼做:記住,在你離開的時候要裝作冷淡,即使這多麼讓你難受。你要讓孩子意識到:你們兩個偶爾分開是件很自然的事。另外,你也可以考慮讓其他人接替你照顧孩子。有時候,把這個任務交給孩子的爸爸,把粘你一個人變成粘你們兩個人,慢慢孩子就會和更多的人接近了。 孩子的想法:爸爸媽媽把我放在嬰兒床上,我得一輩子待在這兒了。 你該怎麼做:坐在孩子的床邊等她睡著。專家解釋說:獨自睡覺是孩子建立健康的獨處模式的第一步。你可以讓孩子一點點的脫離你,每天晚上離她遠一點,直到她看不到你,但能聽到你的聲音。如果孩子在半夜的時候喊你,開始的幾次你要走過去,安撫他入睡。慢慢地,你只要答應一聲就可以讓他感到安全,消除他的焦慮,他便會開始自己睡覺。 孩子的想法:如果我吵鬧著不願睡覺,媽媽也許就會過來陪我一起睡,還會陪我一起玩。 你該怎麼做: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和你一起睡,那麼態度一定要堅決。試著不要在孩子的房間睡覺,也不要讓他爬到你的床上睡,除非你願意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幾年之久。如果你堅持和他分開睡,一定要讓他明白,雖然他看不到你,但你一直在保護他。還要讓他明白,家裡的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來休息。 實際上,或早或晚,所有的孩子都會知道,和爸爸媽媽分開是件激動人心的妙事。你的小傢伙走出去征服世界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TIPS:粘人的型別 美國心理學家M.艾恩斯沃斯透過對寶寶的粘人行為進行實驗研究,指出寶寶的粘人行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A型(迴避型):約佔20%,這個型別的寶寶容易與陌生人相處,容易適應陌生環境,在與母親剛分離時並不難過。但獨自在陌生環境中呆一段時間後會感到焦慮,不過很容易從陌生人那裡獲得安慰。當分離後再見到母親時,對母親採取迴避態度。 (2)B型(安全型):約佔70%,當最初和母親在一起時,這個型別的寶寶很愉快地玩,當陌生人進入時,他們有點警惕,但繼續玩,無煩燥不安表現。當把他們留給陌生人時,他們停止了玩,並試圖找到母親,有時甚至哭。當母親回來時,他們顯得比以前同母親更親熱。當再次把他們留給陌生人,寶寶很容易被安慰。 (3)C型(反抗型)約佔10%,這個型別的寶寶顯出很高的分離焦慮。同母親分離後,他們感到強烈的不安。當再次同母親團聚時,他們一方面試圖主動接近母親,一方面又對來自母親的安慰進行反抗 不同的依戀型別影響著寶寶在其它方面的行為。例如:B型寶寶傾向於和父母有良好關係,他們常遵守規則,也願意學習新的東西,這類寶寶比較容易適應新環境。C型寶寶則經常用焦慮和反抗來對待父母的幫助,母親剛剛回來時,他可能會用盡所有時間在同母親生氣和親呢之間交替,而不是同母親玩。A型寶寶似乎沒有特殊問題,但是因為他們的被動性,常使父母在某些方面對他們喪失信心。 因此在對待不同型別的粘人寶寶時,要採取合適的方法,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TIPS:孩子總是粘人,會他影響他的社會化,使他難以和他人、其他小朋友交往了。減輕孩子粘人的問題,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必須讓孩子懂得你是愛他的。雖然有時你不在他身邊,你還是愛他的,可以多抱他、親他、和他說話。 2、都在家時,你可以讓他一個人玩,但常回來,他可以常看見你。這會使他在媽媽上班去不在家時,想到:“現在媽媽不在,過一會兒會在的,等著吧!” 3、在你離開前讓孩子處於愉快的狀態。早上你早一點起來,做好上班的準備,再和他玩一玩他感興趣的事,然後在他正玩得高興時,和他再見,並說:“一會回來和你玩”。 4、當孩子不冷靜時,你要冷靜。你要堅定地對他說:“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使離開、回來變得很自然,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傳給孩子,走時要微笑、聲音要輕柔。 5、在你回來時一定要對他說:“我回來了,你玩得高興嗎?”。老說同樣的一句話,他會對你離開他了再回來,不那麼在意,安全感不受影響。 6、不要偷偷溜走。不和他說聲再見就走,會顯得你真的消失不見了。 7、不要遲到。接送孩子要選擇可以預測的可靠的路線。 寶寶粘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