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oraemon1090
-
2 # 好好生活1479
我小時候也是很依戀我媽媽的,因為從小是奶奶帶大的,爸爸媽媽在街上賣衣服打拼,記得有一次想和媽媽一起睡,我爸狠狠甩了我一巴掌!我青春期的時候特別叛逆,現在還有點恨他!小孩的心理教育不是小事情,你跟家裡人好好商量商量!
-
3 # 教育秀秀看
首先,不管孩子是哪一個年齡段,見到媽媽以後撒嬌,這是完全正常的狀態。仔細想想看,我們大人是不是好久不見我們自己的媽媽,我們也會抱著媽媽膩一下,然後撒撒嬌?每一個孩子在媽媽面前的這種撒嬌行為,是一種本能的表現。他想在媽媽身上得到更多的安全感,這是非常正常的一個現象。家長不用太在意,我們應該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應該在日常生活當中增加多一些擁抱和鼓勵,多說我愛你,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傳遞給他的是足夠的安全感,這樣我們可以減少孩子隨時隨地的黏糊。如果只要見到媽媽就黏,一黏就是四五個小時黏在身上,那這個是不太正常的現象,如果媽媽工作回來以後,孩子跟我們撒嬌黏糊,這個是屬於正常的,所以這個媽媽你不用擔心。
第二點就是,怎麼能讓一個男孩子更有男子氣概和責任感?這個問題,關於我們的愛人。我們想讓我們家裡的男孩兒,甚至是我們愛人更有男人樣,那我們就要把機會讓給孩子,讓他去做一些男孩子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說家庭的一些責任,讓他去做。所以這個媽媽在這個階段就要顯示的比較弱一些,因為我們是女人,需要保護。比如說我們拎了很重的東西,我們就要讓我們的孩子也拎一部分,告知他,“太沉了,媽媽拎不動,你是否能夠幫忙呢?”這個時候孩子拎起來以後,記這要及時的表揚他,“我的兒子很棒,如果沒有你,我這麼多的東西根本就拎不回來呢,這就是男子漢的要做的事情”。還有關於拆呀裝呀,這些事情也交給他。比如說家裡的什麼東西壞了,如果有可能的情況下,讓你的孩子參與修理。他覺得在修理的過程中,他會比我們有更多的力氣和想法,雖然他不能夠完全把它弄好,但是他參與了過程,這就讓他有機會體現他男子漢氣概的一些小小的日常生活當中的事件。只要媽媽在家庭中學會示弱,學會給孩子去製造更多體現出他責任感的機會的時候,孩子必然就被培養出來了。
一方面從家庭的日常生活當中,把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買菜、做飯,需要讓他幫忙的,比如“那個油太沉了,來幫媽媽拎一下,媽媽拎不動”,再比如說,“我們要去超市了,需要推車,孩子你幫忙推,因為媽媽推不動”。比如說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上下樓去送什麼東西,把這些機會讓給孩子,孩子在這些過程中體驗了責任感。第二方面媽媽不需要假裝示弱,比如說我們生病了,我們就一定要真的讓孩子去感受到我們生病了,如果你生病了還什麼事情都做,這樣的話孩子永遠感覺不到你脆弱的一面,感受到的就是我媽媽什麼都強,什麼都幹,屋子收拾的特別好,玩具整理的弄得特別好,什麼都特別好,沒有他的機會,他就沒有責任感。所以,當我們生病的時候,照顧媽媽的責任,就要給孩子。幫媽媽倒杯水,因為媽媽生病了,幫媽媽拿藥好嗎,幫媽媽看我需要吃幾天藥。這些都教給孩子,慢慢的,他的責任感就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鍛煉出來了。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回覆列表
這有啥不正常的!我都三十多了,還想黏糊我媽!
孩子在媽媽面前是最放鬆的,最有安全感,所以能釋放自己的天性!
即使我七老八十了,我也希望我兒子能和我撒嬌!在媽面前,永遠是孩子,永遠是媽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