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野虎

    是明吹害死闖王的。明吹把明朝吹得各種科幻,科技各種發達,制度各種先進,導致闖王一個指頭碾死小明後就以為自己天下無敵,結果輕敵害死人啊

  • 2 # 閉家鎖的紅楓

    所謂成王敗寇,李自成既然輸了,那麼自然被黑,有些人甚至說李自成的大順軍一無是處,只是憑藉運氣好才進了北京。

    但實際上後期的大順軍至少可以和最精銳的明朝邊軍相提並論。面對八旗軍雖然處於劣勢,但也不是完全不堪一擊的,八旗能戰勝大順軍,其實不少次都是憑藉著強大的紅衣大炮這一技術優勢。

    看幾個戰例:

    第一,山海關決戰時,

    大順軍出動的部隊為核心部隊6萬人,號稱10萬。面對被今天網上吹翻天了近5萬“關寧鐵騎”打了一天半後佔據了優勢,如果不是被八旗軍從側後方迂迴打了個冷不防,吳三桂可能會死在山海關。

    而在這場決戰前,李自成的大順軍還經歷了一場急行軍,9天時間從北京衝到山海關,賓士了330公里,這一速度是後世湘軍的2倍以上。

    中國古代有句話“千里奔襲,必撅上將軍”,意思是古代條件下,再好的軍隊,經歷千里急行軍後戰鬥力都會下降嚴重,330公里放在古代是近700裡的路程。

    第二個戰例:潼關之戰。

    1644年底,多鐸部由河南孟津渡黃河, 連破洛陽、靈寶等地, 進抵潼關。激戰月餘未能前進, 多鐸畏懼, 距潼關10 公里立營, 專候援軍大炮。潼關地勢險要, 為關中的天然屏障, 大順軍據山佈陣, 以重兵防守。

    順治二年(公元1645 年)正月九日, 清軍攻堅的紅夷炮運到, 十一日, 多鐸命紅夷炮軍進逼潼關口。於是大順軍“鑿重壕, 立堅壁” , 阻止清軍入關。清軍“舉紅夷炮攻之” , 猛攻關城, 所向披靡, 李自成見大勢已去, 率部分大順軍撤回西安。

    從這兩個戰例可以看出,大順軍的真實戰鬥水平,和明朝最強的邊軍集團其實差不多,而數量上則遠遠過之,所以無論是攻守都並不遜色,面對八旗雖然早期失利,但如果穩紮穩打,以打練兵,數量有限的八旗軍也沒可能快速消滅掉大順軍。

    明叛將洪承疇曾對多爾袞言“流寇十餘年來,用兵已久,雖不能與大軍相拒, 亦未可以昔日

    漢兵輕視之也” 。

    可明末西方軍事技術的流傳,最後的受益最大者卻是滿清八旗,當時的皇太極多爾袞對新技術的引進非常重視,成立了單獨的紅衣大炮部隊,當時的火炮轟不開城門,卻可以破壞掉城上的城垛,讓城牆上站不住人,於是方便步兵登城。清軍之所以能在明末所向披靡,攻取一座座中原城市,紅衣大炮功不可沒。

  • 3 # 一枚明粉

    大順軍的軍隊組織能力、野戰能力、裝備水平相對於清軍而言卻是比較弱。相對於明軍,大順軍在指揮協調、部隊行動方面強於明軍。1、大順軍的戰術轉變

    戰爭中學習戰爭,這是多數指揮員與軍事統帥的必然途徑。

    農民軍最開始的目標是做“坐寇”,佔了一座城池坐吃山空,然後被明軍合圍,然後突圍。

    在第二階段戰術就是流動作戰,避開與明軍主力野戰,裝備大量的馬驢,沿途劫掠。如此既可以快速行軍,又保障自己供給,還可以打破官軍的供給系統。自然在行軍中拖垮官軍,然後擊敗之。

    (開封會戰值得專門寫)

    第三階段就是河南作戰,圍點打援或者退後決戰,開封決戰與郟縣會戰就是如此。農民軍在這個階段迅速提高了野戰能力與大兵團作戰能力。

    2、相比於清軍的弱勢

    清軍的將領整體都有長途奔襲作戰的能力,遠距離的遠征是他們的優勢。平時的圍獵只是訓練的一小部分,往長白山作戰、抓野人女真、掃蕩明朝內地與漠南,訓練了優秀的將領與士兵。

    再者,清軍是一支合成部隊,滿蒙漢(甚至有半島人),輕重騎兵,輕重步兵,各種火器,各方的優勢都佔據。

    至於野戰格鬥,一直是八旗的擅長。

    (清軍的行軍能力確實強)

    農民軍與他們作戰的話,在戰役法層面確實不如對方,清軍的長途行軍作戰能力足可以抵消農民軍習慣的退後決戰。

    3、相比於明軍的優勢

    明軍的指揮系統是文官將將,這是天然的劣勢,在組織、排程、資訊反饋方面效率都會變低。但這也是文官本位下的最佳辦法。

    (農民軍有組織優勢)

    而農民軍的統帥本身就是優秀的戰將,他來將將自然如臂指使。再者長年山地、平原各種地形作戰,農民軍的行軍、進入脫離戰場的能力都很強。

    總結:

    從技術與組織上談,清軍、大順軍、明軍的戰鬥力是逐步遞減的。但戰爭從來都是偶然性很多的領域,大順軍的失敗有諸多偶然性因素,並不是組織技術因素就決定了他的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改掉說實話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