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生平安38

    中國文臣武將的統一悲劇——幫別人打天下,無所不能;待天下打定後,自己上無一片安全瓦,下無一寸自適心。神機妙算算天下,算來算去算沒了自己。悲了個催的。更悲的是,這悲劇上演兩千年。不管主角,還是配角,沒有人想著改動劇本,只想著,你方演罷我上場,各領宮鬥三五場!

  • 2 # 星空的傳說

    在明朝是中國復古至極的朝代,遠不如漢唐宋元,明朝基本一個字是代替“殺”。沒有哪個功臣是好結果,也全部是不該殺的。藍玉確實是冤枉。死藍玉一個人不足,滅九族同時15000多人誅連被殺,還要扒皮。對這個朝代只是某些漢人認為是自己人統治自己人,但血腥味已經令自己也群批。話說得不好也被殺。對朱元璋的開國也是一個沒有開好頭朝代。明朝270多年,真正太平沒有多少年,整個朝代始終在鬥爭中度過。老百姓沒真正富有起來,也沒有一個真正的管理機制。丞相強了不是換而是殺,而且要誅連一大片。後廢除丞相制君主專政是歷史的嚴重倒退,否則皇帝要個個是人才。直到明朝滅亡也沒有什麼先進的管理制度,而西方已經在這時開始穩定超越。可以說電影裡的水份絕對很多。不可信全也。

  • 3 # 向著太陽出發888

    不冤!自古以來戰爭時期,將軍橫刀立馬,守關奪隘,這是職責!也是主子喜歡的!但到了太平時期一些戰時的舊習改不過來,居功自傲,爭官攬權,甚至言行無忌,怨憤難平,就會為主上所忌,就成了“驕兵悍將”!越是英明的君主(特別是開國之主)越注重對軍權的把控,而長期帶兵征戰又聲威卓著的將領往往在軍隊裡有很強的威望和很深根基,尤為主上所忌!便會“功高不賞”,便會“功高震主”,翻遍歷史,向來如此!特別是當這一代君主自感時日無多,安排後事時,首先考慮的就是下一任能否駕馭的了這些功勳卓著的“驕兵悍將”的問題,就會有太祖之問!一旦感覺到誰對下一任的江山穩固有威脅,那毫不猶豫的就會輪到他倒黴!藍玉冤不冤?可以去多讀讀關於他的資料,再參考下韓信、周亞夫、年羹堯的事蹟!相信你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 4 # 歷史悄悄話

    藍玉,明朝少有的軍事天才,他年輕,軍隊中又深得人心,唯一的缺點就是找不到該站的隊伍。

    朱元璋看著藍玉一步步成長的,深知藍玉是難以掌控之人,藍玉屢次犯錯,朱元璋沒有過激的批評教育,還是封他“涼國公”賜他丹書鐵券,為什麼?這些錯朱元璋不是不想說,一方面明朝剛得天下,需要藍玉這樣年輕的軍事家鎮場,另一方面朱元璋在醞釀,在積攢,他有更厲害的殺招在後面,“狡兔死走狗烹”做為皇家御用之術,朱元璋學的比誰都快,比誰用的都好,漢高祖劉邦那個老流氓都得豎大拇指,畢竟劉邦殺功臣做的不夠漂亮,朱皇帝就不一樣了,你藍玉不是控制不住你自己嗎!那好,那我就添把柴(這把柴就是對其放鬆加忍讓),讓你更加燃燒,藍玉對待朱皇帝做法完全領會,更加賣力的肆無忌憚,更加變本加厲的放縱無視。從地方到中央處處有藍玉的影子,只要有他的存在,必然和朱皇帝擰著幹,朱皇帝的策略一步一步趨於成功,就差臨門一腳,朱皇帝心裡急啊!“現在四方已經平定,藍玉你咋還消停了呢!你倒是整點事嘛!最好整大點,我也好藉著坡下驢,順便把你的腦袋也收了”。朱皇帝這邊急,藍玉這邊忙,忙啥?忙他的未來,忙著站位,這要是哪一天老朱頭死了,他自己該怎麼辦?得早做打算,咋能獨領朝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呢?老朱頭那算是沒戲,只能在太子和王子身上搞點動作了,搶先佔個位置,等老朱頭“嘎嘣”了,自己不就有戲了嗎!

    但他忘記了,老朱頭還沒死,而且還設好了套等著他藍玉自己鑽呢!

    藍玉行動了,老朱頭也行動了,藍玉前腳剛有動作,老朱頭後腳上去就給一個“腿拌”

    藍玉終於沒玩過老朱頭,老朱頭沒有給藍玉喘息的機會,一氣呵成把他的罪狀全部抖個底掉,這下藍玉傻了,他萬萬沒想到,老朱頭一開始就在研究他了,他就是必死的局。

    藍玉人頭落地了,他的死與其說是自己作的,不如說是被老朱頭利用他的弱點置之死地的,那就回歸問題的本質,藍玉的死冤不冤,其實藍玉的死說冤也冤,說不冤也不冤,說他冤,他確實被利用了,不光生前被利用,就連死後也被利用了,震懾整個明朝文臣武將,別學他,無論你生前多牛逼,只要老朱頭讓你死你就得死;說他不冤那就簡單了,他自己也確實作死,最關鍵的他只讀兵法,不讀歷史“狡兔死走狗烹,共鳥盡良弓藏”他真的沒懂!

  • 5 # 鑑古惜今

    不管藍玉是否驕傲放縱或犯了錯,但畢竟是功臣,功過之間還是應有比較的。不是所有開國功臣都狂妄的,難道他們不知道“鳥盡弓藏”的歷史?作為主子,應有容人的雅量,學學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行嗎?讓其歸隱山林不行嗎?一定了斬盡殺絕,誅滅九族才行?古代的這種刑法太無人道,犯人再惡,其三親六戚不一定有罪呀!

  • 6 # 大海里的方舟

    關於藍玉之死的真相歷來是有爭議的。爭議一派認為,藍玉被誅是確有謀反證據,《明史》、《逆臣錄》中均有直接證據和佐證。另一派認為,因為要給孫子朱允炆掃清坐皇位的不安定因素,朱元璋只好把藍玉誅殺。

    那麼,真相到底如何?

    1、《明史》中記載的藍玉之死

    《明史》中記載藍玉之死是因為如下5個原因:

    原因一:藍玉因多次統領大軍出征,屢立戰功,朱元璋對他禮遇有加。因此藍玉日漸驕橫,蓄養家奴、義子,橫行霸道。曾強佔東昌府的民田,御史奉命來查問,藍玉不僅不配合,還直接把御史趕走。

    《明史》中記載的藍玉之死

    原因二:藍玉北征蒙元后,率軍返回途中,夜抵喜峰關。守關的官吏因夜晚辨識不清,沒有及時開門迎接。藍玉下令攻打關門,大軍破門而入。

    原因三:藍玉征服蒙元時,私自霸佔元朝國君的妃子,因不堪其辱,元妃自殺。朱元璋為此責怪藍玉。因為以上過錯,藍玉本來應該封為“梁國公”,朱元璋便把“梁”改為“涼”,還把藍玉的過失刻在家族世襲的丹書鐵券上。

    原因四:藍玉與朱元璋飲酒時出言不遜,軍中大權獨攬,被朱元璋多次責備。後來,藍玉被封為太子太傅,對此藍玉說:“我難道不夠做太師的資格嗎?”

    原因五: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王獻告發藍玉謀反,經吏部審訊,證實確有謀反證據,被滅族誅殺。史載,因藍玉案牽連被滅族誅殺者達一萬五千人。

    2、《逆臣錄》中記載的藍玉之死

    藍玉被誅殺後,朱元璋下詔佈告天下,把一公、十三侯、二伯等人的罪狀供詞編成《逆臣錄》一書。其中對於藍玉之死記載了大量的供詞、佐證。與《明史》相比,有一個最大的不同:藍玉一案與胡惟庸一案密切相連。

    《逆臣錄》中記載的藍玉之死

    《逆臣錄》的供詞證明,靖寧侯葉升在藍胡兩人間充當了中間人角色。“靖寧之通胡,因蒙鎮撫而發,涼國之謀逆,又因靖寧而成。以此知藍黨者,實為胡黨之流禍。”《逆臣錄》對於藍玉的謀反,處處充滿了這種論斷。

    甚至《逆臣錄》還透過大量的證詞,證明藍胡二人的密謀,早在事發前的10年就開始了。

    3、藍玉到底死得冤不冤

    對於《逆臣錄》的證據,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其中不實之詞、胡編亂造的痕跡太過明顯,而且證詞、證言、證人雜亂無章甚至前後矛盾,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人多認為藍玉死的很冤。

    目前,人們形成的共識是:朱元璋因為太子朱標的意外辭世,無奈之下讓孫子朱允炆上位,在為朱標“拔掉權柄上的刺”之後,朱元璋只好再次大開殺戒,把藍玉一黨誅殺殆盡,這種做法也符合朱元璋的性格和習慣。

    藍玉到底死得冤不冤

    藍玉之死的直接原因就是這樣的簡單。不過,事情總是有另一面,作為涼國公的藍玉是不是真得完全無辜呢?顯然也不是,至少《明史》中記載的5大原因裡的前4個,後人多持無法反駁的觀點。當然,前4個原因並不會導致藍玉被殺,只能是在被殺後放大的理由。

  • 7 # 鑑史馬後炮

    藍玉是明初朱元璋手下的一名大將,素以作戰勇猛著稱。縱觀朱元璋手下這名開國功臣,可以用“功勞有多大,禍害就有多深”來形容了。原因是藍玉時刻仗著自身開國元勳的光環到處給朱元璋捅“漏子”而且是漏子越捅越大,最後朱元璋不得不對其痛下殺手,把他的腦袋補上大明王朝的天的漏子。

    早期的藍玉追隨著朱元璋的起義軍一步步走到明軍一方統帥的位置,到了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之時,開始覺得自己功德圓滿為自己的義父打下了天下,仰仗著朱元璋是自己的義父和自身又是功勳之臣,變得無法無天了。

    首先是在藍玉封候之後,明目張膽拉幫結黨。他不光蓄養了大量奴僕,而且也開始效仿朱元璋起義之時大量收義子,到了他35歲時,拜在在門下的義子就達到了三千人,更可怕的是,這些義子全部都改姓藍,個個都是亡命之徒,而且只聽命於藍玉本人。這種行為明顯是在挑釁皇帝至高無上的威嚴。

    其次是縱容隨從親信家僕依仗自身權勢橫行鄉里強搶霸佔,就連當地的官員無權管束他的家僕。當官員接到民眾告狀,當地官員要依法懲辦他的奴僕、義子時,會被強行毆打官員,由於藍玉來頭太大,官員被毆打也只能忍氣吞聲。

    最後,迫使朱元璋痛下決心除藍玉這塊“毒瘤”是在征討嘎木爾等殘元勢力時,藍玉所率的這支軍隊,每經過一個地方都將地方洗劫一空,搶劫自己的百姓比殘元勢力更狠。

    在攻佔殘元勢力的老巢時,縱容部下貪汙繳獲的大量珍寶的同時,自己邊把元朝的皇妃據為己有。朱元璋獲悉後勃然大怒,那個皇妃聽說皇帝動怒,驚惶自 盡。

    北征歸來時,到了長城喜峰關,此時關門已經緊閉,守關官吏在關城上查明情況,沒有及時開門,他竟然縱容士兵毀自己的關闖入。朱元璋得知此事後,更是火上澆油,本來打算進封藍玉為梁國公,鑑於這些劣跡,改為涼國公。

    沒過多久,洪武年間著名的“藍玉謀反案”就以有人告發涼國公藍玉謀反而爆發了,此案被牽連進去的人數達到了4萬人,歷時之長,涉及人數之多,影響之大古今罕見。

    藍玉之死,朱元璋雖然背上殺功臣的名聲,但是那時藍玉這個“功臣”的所作所為已經嚴重地威脅到剛剛建立起來的大明王朝的安危,所以他不得不死。

    在相關文獻中有朱元璋這樣的一段原話:“天下無收則民少食,民少食則將變焉,變則天下盜起,雖王綱不約,致使強凌弱、眾暴寡,豪傑生焉。自此或君移位,而民更生有之。聯所以切慮三時,慮恐九年之水,七年之旱,民無立命。所以讀聽之間,不覺毛髮悚然而立,驚畏如是,為此也。"從中可以看得出朱元璋作為皇帝,對廣大民眾是存在敬畏之心的,作為他的部下的藍玉非但沒有涉取前元滅亡的教訓對民心敬畏,反而肆意踐踏好不容易安定下來了的民心,走到了皇權與民心的對面,其行、其心皆可誅矣!

  • 8 # 禹春光

    不冤,換作任何一個皇帝都會收拾藍玉,理由

    1:有戰功,卻極其傲慢

    2:不守法(朱元璋打天下是為了給老百姓更好的國家,不是象土匪式的氣壓百姓)

    3:大量收義子,別告訴我說為了更好的打仗,這些義子眼裡藍玉才是主子

    4:不好管理

    5:有造反的一系列跡象,

    任何一個朝代,因為有功就不能處置,處置了就皇帝不仁義,這個說法成立嗎?因為有功,所以封官位,至於能不能更進一步,或守住就看自己了,

    其他人被老朱處死還有一些人有點冤枉,藍玉是自己早死,

  • 9 # 使用者5505853307

    如果你是生活在那個時候的百姓 你也不會覺得他冤 有的人只因為朱元章殺功臣就去否認了他的所有功德 老朱農民出生 對著農民有著表態的保護欲 但對於商人 地主 官員 他是極其鄙視的 有些人只看到他殺功臣 卻忘了 他把辦事的都殺完之後 自己挺著勁去為百姓辦事 不管如何 他都是一位英雄 一個好皇帝 但他是個很變態的領導

  • 10 # 歷史簡單說

    我們知道,朱元璋時期有洪武四大案,分別是洪武九年的空印案(也有說洪武十三年的),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案,四大案所牽連的人達十幾萬。

    那麼藍玉是個怎麼樣的人,藍玉案是怎麼樣的情況,藍玉到底冤不冤,我們細細來說。藍玉可以說是洪武年間後期最著名的名將。

    藍玉是安徽定遠人,他是常遇春的妻弟,藍玉從軍的時候就在常遇春下效力,藍玉從一開始就展現出自己的能力,有膽有勇有謀,每次作戰都是勝利的,常遇春也經常在朱元璋面前稱讚藍玉。

    藍玉因功先後被升為千戶,指揮使,後任大都督府僉(qiān)事,僉事的意思是副職。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藍玉隨徵西將軍傅友德徵四川,攻下錦裡(今成都)。

    洪武五年,朱元璋北征沙漠,藍玉隸屬徐達的中路軍,藍玉為先鋒官,藍玉兵出雁門關,在Mustang川打敗了擴廓帖木兒的騎兵,又在土剌河再次打敗擴廓帖木兒。

    洪武七年,藍玉率軍攻克興和(河北張北),俘虜了元國公貼裡密赤等五十九人。

    洪武十一年,藍玉與沐英一起平定了西蕃之亂。洪武十二年,藍玉被封為永昌侯,俸祿兩千五百石,世襲罔替。

    洪武十四年,藍玉擔任左副將軍,與徵南將軍傅友德,右副將軍沐英率三十萬徵雲南,元朝丞朝觀甫保出城投降,藍玉繼續攻下了大理,平定了滇地,藍玉俸祿增加至三千石,藍玉之女冊封為蜀王朱椿妃。

    洪武二十年,藍玉擔任徵虜左副將軍,隨大將軍馮勝徵元太尉納哈出,藍玉率騎兵冒著大雪打敗了元軍,納哈出投降。馮勝獲罪,藍玉拜大將軍,屯於薊州(今天津薊縣)。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十五萬征討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的元主,最終俘獲了元主的兒子,嬪妃,公主一百餘人,官屬三千餘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牛羊馬十五萬餘頭,朱元璋大喜,將藍玉比作衛青與李靖,藍玉班師回朝時,被封為涼國公。

    徐達和常遇春死後,藍玉成為大將軍後日益驕橫,他的很多義子橫行霸道,藍玉還強佔了東昌的民田,御史查問,藍玉大怒並將御史趕史。藍玉北征南還的時候,半夜到達喜峰關,守關的將士因為沒有及時開關接納。

    藍玉就破門而入,縱兵毀關,朱元璋很不高興,又有人說藍玉與元妃有私通,元妃因此羞愧自盡,朱元璋本來要封藍玉為梁國公,因此將梁改成涼,成為涼國公。藍玉被封為太子太傅,藍玉不願居於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之下,不滿的說:我難道不能做太師嗎?朱元璋日益對藍玉不滿。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藍玉謀反,藍玉被誅三族,牽連被殺的人達到一萬五千人,這個就是著名的藍玉案。

  • 11 # 指動濟南

    關於藍玉之死的真相歷來是有爭議的。爭議一派認為,藍玉被誅是確有謀反證據,《明史》、《逆臣錄》中均有直接證據和佐證。另一派認為,因為要給孫子朱允炆掃清坐皇位的不安定因素,朱元璋只好把藍玉誅殺。

    那麼,真相到底如何?

    1、《明史》中記載的藍玉之死

    《明史》中記載藍玉之死是因為如下5個原因:

    原因一:藍玉因多次統領大軍出征,屢立戰功,朱元璋對他禮遇有加。因此藍玉日漸驕橫,蓄養家奴、義子,橫行霸道。曾強佔東昌府的民田,御史奉命來查問,藍玉不僅不配合,還直接把御史趕走。

    原因二:藍玉北征蒙元后,率軍返回途中,夜抵喜峰關。守關的官吏因夜晚辨識不清,沒有及時開門迎接。藍玉下令攻打關門,大軍破門而入。

    原因三:藍玉征服蒙元時,私自霸佔元朝國君的妃子,因不堪其辱,元妃自殺。朱元璋為此責怪藍玉。因為以上過錯,藍玉本來應該封為“梁國公”,朱元璋便把“梁”改為“涼”,還把藍玉的過失刻在家族世襲的丹書鐵劵上。

    原因四:藍玉與朱元璋飲酒時出言不遜,軍中大權獨攬,被朱元璋多次責備。後來,藍玉被封為太子太傅,對此藍玉說:“我難道不夠做太師的資格嗎?”

    原因五: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王獻告發藍玉謀反,經吏部審訊,證實確有謀反證據,被滅族誅殺。史載,因藍玉案牽連被滅族誅殺者達一萬五千人。

    2、《逆臣錄》中記載的藍玉之死

    藍玉被誅殺後,朱元璋下詔佈告天下,把一公、十三侯、二伯等人的罪狀供詞編成《逆臣錄》一書。其中對於藍玉之死記載了大量的供詞、佐證。與《明史》相比,有一個最大的不同:藍玉一案與胡惟庸一案密切相連。

    《逆臣錄》的供詞證明,靖寧侯葉升在藍胡兩人間充當了中間人角色。“靖寧之通胡,因蒙鎮撫而發,涼國之謀逆,又因靖寧而成。以此知藍黨者,實為胡黨之流禍。”《逆臣錄》對於藍玉的謀反,處處充滿了這種論斷。

    甚至《逆臣錄》還透過大量的證詞,證明藍胡二人的密謀,早在事發前的10年就開始了。

    3、藍玉到底死得冤不冤

    對於《逆臣錄》的證據,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其中不實之詞、胡編亂造的痕跡太過明顯,而且證詞、證言、證人雜亂無章甚至前後矛盾,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人多認為藍玉死的很冤。

    目前,人們形成的共識是:朱元璋因為太子朱標的意外辭世,無奈之下讓孫子朱允炆上位,在為朱標“拔掉權柄上的刺”之後,朱元璋只好再次大開殺戒,把藍玉一黨誅殺殆盡,這種做法也符合朱元璋的性格和習慣。

    藍玉之死的直接原因就是這樣的簡單。不過,事情總是有另一面,作為涼國公的藍玉是不是真得完全無辜呢?顯然也不是,至少《明史》中記載的5大原因裡的前4個,後人多持無法反駁的觀點。當然,前4個原因並不會導致藍玉被殺,只能是在被殺後放大的理由。

  • 12 # 有書共讀

    “藍玉的死到底冤不冤”對於這個問題,有書君認為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藍玉自持功高蓋主,驕橫跋扈,為所欲為,幹盡了壞事,該死,不冤。

    藍玉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他身材高大威猛,有勇有謀,作戰勇猛異常。徐達、常遇春死後,藍玉作為大軍統帥,多次立功。

    朱元璋待他十分優厚,賜免死鐵券,還與他結成兒女親家,讓他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做蜀王妃。

    特別是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15萬大軍追擊北元勢力,以極快的速度穿越了北方沙漠與嚴寒地帶,在捕魚兒海幾乎全殲北元軍,創造大明軍事史之奇蹟。

    讓朱元璋激動異常,將藍玉比作是漢朝的衛青和唐朝的李靖,並準備封他為“梁國公”。

    但是藍玉漸漸地持寵而驕,做了許多錯事。

    首先,在捕魚兒海戰役獲勝後,藍玉見色起意姦汙了北元主妃。

    令元主妃羞憤難當,上吊自盡。

    其次,藍玉畜養了眾多莊奴義子,這些人仗著藍玉的威勢,橫行霸道專門欺壓老百姓。

    藍玉的兒子搶佔了東昌的民田,御史追查此事時,藍玉勃然大怒,將御史趕走。

    再次,藍玉北征班師回朝,半夜敲擊喜峰口關關門,守關的官吏沒有及時開門,藍玉命令手下士兵毀關,讓大軍長驅直入。

    更為嚴重的是藍玉不按軍中規矩,私自提撥、罷免、刑罰軍士。

    又再次,藍玉西征回朝,朱元璋讓他做太子太傅。

    藍玉對位居宋、潁兩公之下感到不高興,而口無遮攔說:“難道我不能勝任太師一職嗎?”惹得朱元璋心中不爽。

    為此,朱元璋最終在封爵時改變了主意,將梁國公改為了涼國公,並將他的過錯刻在鐵券上。

    而藍玉還不知悔改,在覲見皇帝時,語言傲慢,毫無人臣之禮,愈發引起了朱元璋的惱怒。

    藍玉還利用權勢,侵佔“鹽引”斂財。

    最要命的是他還捲入了朱棣與朱標太子之間的政治紛爭,引起了朱棣的反擊,把朱元璋徹底惹怒了,因此有了除掉藍玉的心。

    從以上種種行為來看,藍玉之死,一點都不冤。

    二、太子朱標一死,藍玉必死。藍玉死得冤。

    藍玉本來是朱元璋為太子朱標培養的武將,而且藍玉和朱標關係非常好,對朱標忠心耿耿,願意聽從他的調遣。而且藍玉還是朱標的舅父。

    藍玉之所以會如此猖狂,就是因為有太子朱標這個靠山,有了他的庇護,就連朱元璋也拿他沒辦法。

    誰知道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決定讓年輕的皇孫朱允炆繼位,而朱允炆沒辦法鎮得住居功自傲的藍玉。

    於是,朱標逝世不久,朱元璋就把藍玉也殺了,如果朱標不死,藍玉也不用死。可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藍玉覺得自己倒黴透頂,死得冤。

    三、藍玉案疑點重重,牽連廣,用刑重,藍玉之死,冤。

    朱標死後,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史稱“藍玉案”,但是案件卻疑點重重。

    據《逆臣錄》中供狀所述,藍玉造反的原因有四點:

    第一,藍玉身為總兵,掌管著天下兵權,有造反實力。

    第二,當時朱元璋已身患重病,太子剛去逝不久,太孫朱允炆年紀太小,這些都是藍玉謀反的有利因素。

    第三,藍玉手下有一批能征慣戰的勇猛軍士,許多府軍諸衛的頭目積極參與藍玉謀反的活動。

    第四,靖寧侯葉升和藍玉是姻親,葉升被太祖所殺,藍玉也難免會被懷疑。這大概是促成藍玉謀反的最有利的證據。

    從上述原因來看,藍玉的確有謀反的可能性。

    不過據《藍玉黨案考》一書剖析:藍玉沒有招供;謀反的時間對不上;胡惟庸李善長的故事是胡亂編造的;涼國公府的門庭若市;具體謀反日期露出了馬腳。

    而且,藍玉被殺三個月後,朱元璋為了給全天下一個交代,釋出了《逆臣錄》一書,書中並沒有記錄藍玉和常升兩人的供詞。

    並且《逆臣錄》由於存在太多邏輯問題,而被朱元璋下令收回焚燬,流傳於後世的目前僅見兩本。

    由此可見,藍玉並沒有謀反。

    朱元璋之所以炮製了藍玉案是為了給孫子朱允炆稱帝清除路障,徹底剷除將權對君權的潛在威脅,將軍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但是朱元璋太殘忍了,藍玉一案受牽連誅殺的功臣舊將家眷超過15000人,而且用刑之重,讓人不寒而慄。

    藍玉也因此被誅了三族,自己本人被剝皮萱草,被做成人皮標本掛在女兒家中,歷經了整個明朝,實在是太悲慘了,所以說藍玉死得冤。

    綜上所述,有書君認為藍玉為明朝天下立下了漢馬功勞,雖然有種種劣跡,但可以功過相抵。

    而朱元璋為了誅殺名將功臣,給藍玉扣上了謀反的罪名,還將他剝皮萱草,實在是太慘無人道了,因此說藍玉之死很冤!

  • 13 # 萬古荒原

    藍玉之死一點也不冤,他是居功自傲,個人主義膨脹,屬於自找的。別說朱元璋會殺他,就是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行。

  • 14 # 鍾二

    藍玉案是洪武年間一次大案,他牽扯的人員多達1500多人。要說藍玉的死我認為不冤,但是案件牽連的其他人就實在是太冤了。

    藍玉安徽人常遇春的小舅子,他早年跟隨常遇春東征西戰,因此軍事才能深得常遇春真傳善於騎兵奔襲。而他最初並不受朱元璋重用心情很壓抑。

    直到後來他的那些前輩都讓朱元璋折騰光了,藍玉才正式走向了歷史舞臺的中心。朱元璋決定派兵徹底消滅元朝的殘餘勢力命藍玉為大軍的統帥,在捕魚兒海徹底消滅了元朝有生力量,藍玉一戰成名。此役明軍俘獲元朝兵馬數萬、牛羊無數、還繳獲了元朝傳國玉璽及皇室成員若干。

    捕魚兒海戰役是藍玉的巔峰之作,從此他就開始走下坡路。

    一、在凱旋歸朝的路上他把元朝的太子妃給霸佔了,這讓朱元璋很不高興,因為他的行為違反了當時朱元璋的名族政策。當年朱元璋為了穩定邊疆實行非常平等的民族政策,鼓勵遊牧民族來內地定居。朱元璋念在他有功的份上也就沒有追究。

    二、還是在歸朝的路上,或許是見到朱元璋沒有辦他就更加猖狂了,當大軍走到喜峰口時因天色已晚城門關閉這時有人前去叫門,而藍玉確派兵攻打喜峰口直接破城而入。藍玉啊你是嫌命太長。

    三、藍玉在軍權上也開始下手幹預,他未經朱元璋允許就安排自己的親信佈置自己的官員,還在公眾場合叫囂閒朱元璋給的官太小“我不堪太師耶?”人要作死誰也攔不住啊。

    最後朱元璋終的耐心終於被藍玉消耗殆盡決定砍了他,罪名是意圖謀反。就這樣藍玉案的序幕就此拉開。

    總結來說藍玉就是個粗人做事不過腦子,不懂人情世故,這是他性格的缺陷也是他悲劇的根源所在。藍玉案為何殺了藍玉之後還要在牽連那麼多無辜之人呢?我認為還是因為朱元璋的“子孫計”,他怕孫子朱允炆壓制不住這些功臣導致朝政不穩,所以才藉此機會替他洗洗牌,所以這次案件又殺了15000多人。

  • 15 # 小小看歷史

    藍玉死得冤枉,可以是十分的冤枉。不光藍玉死得冤枉,那些跟隨朱元璋的老臣都死得冤枉,他們辛辛苦苦打江山,不就為了能翻身過好日子嗎?結果好日子沒過幾天,就被送上了斷頭臺。

    送他們上斷頭臺的不是別人,就是他們一直信賴的朱元璋。本來藍玉這些人都可以不死,都是因為朱元璋長子朱標的去世才導致了這一切。

    朱元璋原來是想把皇位傳給朱標,讓藍玉等人輔佐,結果朱標因病去世,藍玉等老將領就成了陪葬品。

    不過都怪藍玉等人太過狂妄,都是一些驕兵悍將。藍玉更是過分,不僅收養義子上千人,還調戲朱元璋的皇妃。朱元璋之前沒有遷怒於他,只不過是看在朱標日後可能用得著他,現在朱標去世,他們自然也沒有必要活著了。

  • 16 # 歷史這樣說

    明朝涼國公、大將軍、太子太傅藍玉身世顯赫,他既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女親家,也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還是皇太子朱標的舅父。

    然而,藍玉最終卻被下獄處死,還被剝皮實草,由他而引發的“藍玉案”,更是牽連了1萬5000多人喪命。

    朱元璋對藍玉這位皇親國戚下如此重手,悅史君認為,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橫行一方

    藍玉是一個領兵打仗的高手,朱元璋對他多次論功行賞,藍玉因此開始越發得意,在自己的府邸、莊園聚集了很多下人、乾兒子,胡作非為。

    有一次,藍玉強行霸佔了東昌的一部分民田,結果被御史發現後查問,藍玉直接就把御史趕走,沒有任何反省。

    悅史君認為,這種做法雖然只是古代功臣的小打小鬧,但時間長了,也絕非小事。

    第二,縱兵毀關

    藍玉北征元兵結束後,率軍深夜到達喜峰關,因邊將沒有及時開門,藍玉悍然指揮士兵沖毀關隘,直接進入關內。

    這個事情性質很惡劣,而且還被朱元璋知道了,反應是“帝聞之不樂”,悅史君認為,這是很不妙的意思了。

    第三,逼殺元妃

    藍玉在北征過程中,曾經俘虜過北元后宮的嬪妃,有人說因為藍玉對元妃輕薄,導致元妃羞憤自殺。

    這個事情做得很不地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送到京師,由朱元璋發落,朱元璋知道後,反應是“帝切責玉”,悅史君認為,朱元璋同樣很生氣啊。

    第四,自作主張

    藍玉長期領兵打仗,他總是獨斷專行,軍中事務一直自作主張,非常任性。

    朱元璋是一個很敏感的皇帝,對這種行為不能忍,“帝數譙讓”,悅史君認為,朱元璋的忍耐很不容易。

    第五,不知自足

    藍玉被任命為太子太傅,還是很不高興,不甘心居於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之下,說出了這樣的話:“我不堪太師耶!”

    朱元璋對藍玉一直加官晉爵,藍玉卻不滿足,悅史君認為,這樣的做法只能落把柄。

    ……

    在前述這麼多問題的基礎上,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瓛指稱藍玉謀反,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僅自己慘死,還牽連了一萬五千多人。

    如果僅就藍玉一人而言,悅史君認為他最後的下場並不冤,因為他具備了居功自傲者的很多特質;但他的“謀反”罪名和牽連的那麼多人,則多少有點冤了,朱元璋確實太狠了。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 17 # 我吃瑞死

    其實藍玉一點也不冤枉。其實藍玉一點也不冤枉在古代歷史上,對於朱元璋的評價不是特別好,因為其大規模的誅殺功臣和著名將帥,是個狠毒的皇帝,以至於到了朱棣謀反,朝中無將可用。其實啊,朱元璋在第一波老臣,名將被誅殺後,著重培養藍玉,可以說是想將留給後代皇帝的。最典型的是三件事,一是,藍玉手下的兵朱元璋竟然掉不動,而他們只聽藍玉的。朱元璋對於藍玉的提防,使得藍玉也有所察覺,知道皇帝開始懷疑自己了。

  • 18 # 清史宴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沒有什麼冤不冤的。

    在朱元璋需要藍玉東征西討的時候,即使藍玉做的很多出格的事情,皇帝需要用他,沒辦法只能忍著,可是一旦天下太平了,藍玉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藍玉本行伍出身,言語粗鄙在所難免,但是他的軍事才能,是不容否認的,絕對算的上是個天才,只要藍玉掛帥出征,絕對不會讓朱元璋失望的,不過朱元璋也沒有虧待他藍玉,榮華富貴尊貴至極,只不過藍玉不知道居安思危,不知道伴君如伴虎,他的功勞越大,離死亡就越近,他太多次的觸犯到了朱元璋的底線。如果有朱元璋在的時候,他藍玉是不敢怎樣,可是一旦朱元璋撒手人寰,繼任者就很難駕馭住這頭猛虎了,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朱元璋在藍玉做完了他該做的事情以後,就讓他去閻王那裡給朱元璋打頭陣了。

  • 19 # 當狗容易做人難

    藍玉的死一方面是朱元璋藉機誅殺功臣宿將,另一方面也是藍玉該死。

    藍玉案,是指明洪武帝朱元璋誅殺大將藍玉、繼而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宿將的歷史事件。此為明初洪武四大案之一。洪武二十六年(1393), 朱元璋為加強集權藉口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名將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藍玉案被株連殺戮者逾1.5萬,當時稱之為“藍黨”。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標岳父,藍玉是太子妃舅父,本來是朱元璋為兒子朱標組建的武將班底,但太子朱標早死,太孫朱允炆年幼,朱元璋怕朱允炆控制不了他們就藉機全殺了,但徐、李、湯、耿、郭、沐幾家和朱元璋關係特別好的勳貴都活到了最後。

    藍玉這個人自有取死之道,徐達、常遇春死後藍玉自認為是軍方領袖,居功自傲。在家藍玉畜養惡奴,侵佔民田,欺壓百姓,敢為民做主的官員遭到毆打;在軍中藍玉憑自己喜惡縱兵攻擊朝廷喜峰關關卡,擅自罷免和提拔軍官;在皇帝的酒宴上口出狂言,稱軍中將校升降進退大權操於他一人。這樣的臣子哪個皇帝都容不下他,所以藍玉死的不冤,但受他牽連而死的其他人太冤了。

    藍玉一案,族誅一公、十三侯、二伯,牽連被殺一萬五千多人,“元功宿將,相繼盡矣。”謀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剮凌遲處死,念及藍玉與自己是兒女親家,朱元璋心一軟,寬大處理:碎剮改成剝皮。這樣,劊子手把藍大將軍全須全尾整張人皮剝下來,算是留了全屍,並把人皮送往藍玉女兒蜀王妃處“留念”。

  • 20 # 愛愛愛你愛愛愛

    藍玉被朱元璋殺了,其實是罪有應得的。先說說藍玉跟朱元璋的關係,藍玉是太子妃的舅父,當時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是當太子的,這樣算起來朱元璋跟藍玉還是親家,但是藍玉最後落得一個剝皮填草的下場,屍體還被掛在蜀王府一直到明朝滅亡。

    藍玉到底是哪裡得罪了朱元璋 ?最主要還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濫用職權為自己謀福利。朱元璋是農民出身,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貪官汙吏,凡是貪汙60兩白銀以上的官員都難逃一死。明代沿襲了歷代傳統,對鹽把控得很緊,當時想要做鹽買賣的話,就必須要有“鹽引”,有了鹽引利潤就是很恐怖的,藍玉利用自己的職權,讓家人拿著他利用職權搞來的一萬條鹽引,去雲南衙門直接換取,從而獲得高額利潤。朱元璋知道後十分生氣,但是念在他是大功臣也沒有追究到底,而只是將所有非法收入直接沒收充公。

    二,藍玉部下將領朱元璋調不動。藍玉西征回來沒多久,四川西部的建昌又發生叛亂,朱元璋知道藍玉去是最合適的選擇,所以朱元璋任命藍玉為西征大將軍,那天晚上想要叫藍玉單獨過來商量一下,但是沒腦子的藍玉就帶著他幾個重要將領就去找朱元璋了。朱元璋只是想把出兵之策跟藍玉講,所以就叫那幾個將領先出去,朱元璋揮揮手後那個將領不為所動,這下朱元璋懵逼了,看看了藍玉,沒想到藍玉揮揮手那幾個將領就出去了。這件事讓朱元璋高度警惕了,自己身為皇帝居然連藍玉的部下都不聽調遣,這還得了,這就是朱元璋殺藍玉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頂撞朱元璋,自以為是。西征回來的藍玉受封加官進爵是很正常的,但是藍玉只得到一個太子太傅,這下藍玉就很不滿了,藍玉認為自己的功勞絕對比馮勝跟傅友德高,但是得到的官位卻比他們兩個低,藍玉一個大老粗就直接說道:“上位取我回來,著我做太師,如今又著別人做了”,藍玉毫不客氣地頂撞朱元璋,身為皇帝被自己的手下這樣頂撞自然氣得牙癢癢了,所以朱元璋本來要封藍玉為“梁國公”後來就改為“涼國公”。從此以後藍玉每次上朝奏事,朱元璋都不願意多聽,就隨便打發了。

    自古以來都是伴君如伴虎,每個官員都是小心翼翼地護著自己的小命,然而藍玉膽大妄為,自以為是,不斷地頂撞朱元璋,藍玉還以為自己一個人能夠顛覆一個大明王朝。身為天子的朱元璋的威嚴自然不容侵犯,而藍玉的床,碗筷,杯子都鑲嵌都龍,而且房間都是九五之數,這已經是嚴重惹怒朱元璋。

    藍玉之所以會死得這麼慘還是另一個原因的,朱元璋當時為了能夠讓朱允炆順利的登上皇位,朱元璋大殺功臣宿將,而藍玉恰恰就是朱允炆登位的眼中釘,肉中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軍港之夜》原唱蘇小明後來沒訊息了,她去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