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多
首頁
資訊
體育
娛樂
汽車
投資
財經
軍事
科技
數碼
科學
遊戲
歷史
健康
政治
影視
旅遊
育兒
美食
時尚
房產
農業
社會
文化
教育
技術
美文
情感
故事
家居
職場
自然
闢謠
心理
攝影
漫畫
生活
其它
Club
Tips
熱門話題
搜尋
註冊
登入
首頁
>
Club
>
2021-01-22 15:45
影響人類長壽的因素有哪些?
4
回覆列表
1 # 使用者6484034300502
人類的健康長壽涉及因素很多。
聯合國衛生組織(WHO)認為,人類的健康和壽命與五大因素有關:遺傳因素佔15%,社會和環境因素佔10%,醫療服務佔8%,氣候因素佔7%,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我保健)佔60%。這是一種科學的分析。所以醫學家說:“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一、生活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健康狀態和生命質量,也是鍛造生活質量和健康生命的指南。假如我們對生命心存敬意,生命將顯示她的厚度和力度。許多百歲高齡老壽星總結了不少感悟和體會。如:四要訣“天天走路,基本吃素,遇事不怒,勞逸適度”。四個要:腦要用,身要動,心要松,腹要空。四個八:八小時睡眠,飲八杯水,走八千步路,吃八分飽。其他還有不少。二、良好的心態,讓生活充滿Sunny。這也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心態好,一切都好。良好的積極心態讓我們充滿活力。正如塞繆爾·厄爾曼在《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中說的:“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至靈魂”。我們生逢盛世,社會安定,國泰民安,在尊老愛老的好風尚下,百歲人瑞年年增加,黃昏不是孤獨和落寞,而應當是人生的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要善於自尋樂趣,而切勿庸人自擾。真正心中保持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必然笑口常開。三、培養個人的興趣愛好,提升生活的品位。如何培養個人的興趣和愛好,至關重要。無論是唱歌吟詠,或寫詩作賦,無論是琴棋書畫,或養花集郵,或釣魚旅遊,都應有出自內心的喜愛。這樣,等到一旦退下來,有了更多的時間,不僅不會感到失落,反覺時間不夠用,從中可以尋找自己的樂趣。這才是真正的修身養性之道。史學大家、復旦歷史系教授蔡尚思先生走完了他104歲的人生歷程。作為最後一位辭世的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等學術大師的弟子,蔡尚思讓人記住的不只是他多年勤奮著成的等身著作,還有獨立治學精神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青年時代蔡尚思酷愛文史,遍訪名師,醉心於書海。年逾九旬後,他仍是上海圖書館的常客。這位屈指可數的百歲教授,有人問他的養生之道,他的回答是:“一曰養心;二曰煉身”。蔡先生一生清苦,不沾菸酒。淡泊養心,還堅持“煉身”,每日按時浸泡“冷水浴”,50多年天天如此。“永不畢業,永葆青春”則是他始終如一的信念。四、要有理想和精神追求。另一位高壽學者周有光是中國傑出的語言文字學家,如今已是103歲了。他一輩子經歷許多坎坷的事,然而他一生淡泊名利,把一切的不幸都看成幸運。“文革”期間周先生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這本是人生中一段痛苦的回憶,然而,他卻認為這是他的幸運。因為,本來困擾他的失眠症,結果到五七幹校一勞動,毛病居然好了。一直到現在都不再失眠。這正應了一句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遇到不順的事,不要失望,在“文革”時候,他經常講兩句話,要做到“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
發表回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k在臨床試驗中是什麼意思?
熱門排行
紅山文化玉器真品鑒定?
投壺擺攤怎麼賣合適?
智能鎖怎麼進入設置界面?
與男性好朋友見面文案?
450nk有滑動離合麼?
瑞爾特智能馬桶D01-B10的使用方法?
居家情侶文案?
沼澤火的天敵?
佛系很走心的乾淨網名一個字?
cfm千變分享禮盒怎麼助力?
人類的健康長壽涉及因素很多。
聯合國衛生組織(WHO)認為,人類的健康和壽命與五大因素有關:遺傳因素佔15%,社會和環境因素佔10%,醫療服務佔8%,氣候因素佔7%,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我保健)佔60%。這是一種科學的分析。所以醫學家說:“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一、生活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健康狀態和生命質量,也是鍛造生活質量和健康生命的指南。假如我們對生命心存敬意,生命將顯示她的厚度和力度。許多百歲高齡老壽星總結了不少感悟和體會。如:四要訣“天天走路,基本吃素,遇事不怒,勞逸適度”。四個要:腦要用,身要動,心要松,腹要空。四個八:八小時睡眠,飲八杯水,走八千步路,吃八分飽。其他還有不少。二、良好的心態,讓生活充滿Sunny。這也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心態好,一切都好。良好的積極心態讓我們充滿活力。正如塞繆爾·厄爾曼在《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中說的:“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至靈魂”。我們生逢盛世,社會安定,國泰民安,在尊老愛老的好風尚下,百歲人瑞年年增加,黃昏不是孤獨和落寞,而應當是人生的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要善於自尋樂趣,而切勿庸人自擾。真正心中保持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必然笑口常開。三、培養個人的興趣愛好,提升生活的品位。如何培養個人的興趣和愛好,至關重要。無論是唱歌吟詠,或寫詩作賦,無論是琴棋書畫,或養花集郵,或釣魚旅遊,都應有出自內心的喜愛。這樣,等到一旦退下來,有了更多的時間,不僅不會感到失落,反覺時間不夠用,從中可以尋找自己的樂趣。這才是真正的修身養性之道。史學大家、復旦歷史系教授蔡尚思先生走完了他104歲的人生歷程。作為最後一位辭世的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等學術大師的弟子,蔡尚思讓人記住的不只是他多年勤奮著成的等身著作,還有獨立治學精神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青年時代蔡尚思酷愛文史,遍訪名師,醉心於書海。年逾九旬後,他仍是上海圖書館的常客。這位屈指可數的百歲教授,有人問他的養生之道,他的回答是:“一曰養心;二曰煉身”。蔡先生一生清苦,不沾菸酒。淡泊養心,還堅持“煉身”,每日按時浸泡“冷水浴”,50多年天天如此。“永不畢業,永葆青春”則是他始終如一的信念。四、要有理想和精神追求。另一位高壽學者周有光是中國傑出的語言文字學家,如今已是103歲了。他一輩子經歷許多坎坷的事,然而他一生淡泊名利,把一切的不幸都看成幸運。“文革”期間周先生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這本是人生中一段痛苦的回憶,然而,他卻認為這是他的幸運。因為,本來困擾他的失眠症,結果到五七幹校一勞動,毛病居然好了。一直到現在都不再失眠。這正應了一句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遇到不順的事,不要失望,在“文革”時候,他經常講兩句話,要做到“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