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對霍去病的評價並非不高,只是沒有當代的“粉”們期待得那麼高。 而這種矛盾的產生,與其說是司馬遷與李廣家族的關係而“褒李貶衛霍”,進而質疑太史公的“史德”,不如說是古今價值觀的差異。事實上,我們看對於衛霍的記載,《史記》和《漢書》其實非常相近,當然,會有不少“傻孩子”在不瞭解歷史文獻學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會認為《漢書》成書時間晚,是東漢初年的作品,史料沒有司馬遷這個同時代人掌握得多,所以照錄了《史記》,其實不然。 首先,李廣將軍不存在運氣差,他是兩次被衛青當做擋箭牌和替罪羊。衛青還曾經把蘇建當替罪羊,那次衛青也損失了士馬十幾萬,《漢書食貨志》記載,衛青兩次損失士馬30萬左右。在這之前,都是漢武帝制定作戰計劃,多路出擊,衛青只是帶領一路人馬而已,但是功勞都算在他頭上,武帝多麼照顧這位小舅子啊! 但,他也說:“然(霍去病)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大意就是霍去病不體恤下屬,驕奢浪費,恃才傲物。 這不難理解,霍去病從小養在漢武帝身邊,且武帝對他百般寵愛,他自然不知下層人的疾苦。 太史公如實寫出了霍去病的缺點,畢竟人無完人,這也顯示出司馬遷修史時的“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
司馬遷對霍去病的評價並非不高,只是沒有當代的“粉”們期待得那麼高。 而這種矛盾的產生,與其說是司馬遷與李廣家族的關係而“褒李貶衛霍”,進而質疑太史公的“史德”,不如說是古今價值觀的差異。事實上,我們看對於衛霍的記載,《史記》和《漢書》其實非常相近,當然,會有不少“傻孩子”在不瞭解歷史文獻學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會認為《漢書》成書時間晚,是東漢初年的作品,史料沒有司馬遷這個同時代人掌握得多,所以照錄了《史記》,其實不然。 首先,李廣將軍不存在運氣差,他是兩次被衛青當做擋箭牌和替罪羊。衛青還曾經把蘇建當替罪羊,那次衛青也損失了士馬十幾萬,《漢書食貨志》記載,衛青兩次損失士馬30萬左右。在這之前,都是漢武帝制定作戰計劃,多路出擊,衛青只是帶領一路人馬而已,但是功勞都算在他頭上,武帝多麼照顧這位小舅子啊! 但,他也說:“然(霍去病)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大意就是霍去病不體恤下屬,驕奢浪費,恃才傲物。 這不難理解,霍去病從小養在漢武帝身邊,且武帝對他百般寵愛,他自然不知下層人的疾苦。 太史公如實寫出了霍去病的缺點,畢竟人無完人,這也顯示出司馬遷修史時的“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