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鄂G遊天下

    匯入語:皇帝者,御極天下。想當皇帝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人在稱帝的路上倒下了,也有人成功了,曹丕就是成功的其中一位,很多人會想曹操比曹丕牛,為什麼曹操沒稱帝,而曹丕稱帝了,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貓膩?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曹操為什麼沒稱帝?

    曹操難道不想稱帝嗎?不稱帝他費那麼多心思幹嘛?他為什麼要架空漢獻帝?那他想稱帝為什麼不稱帝?難道稱帝是想想就可以的嗎?曹操不光想了,也在做了,但是還未走到那一步的時候生命到了盡頭。他又做了哪些準備?九錫,魏王,在禮儀制度上一步步地早已超過了王爺的範疇,再往前走就是皇帝了,就算他不走,他的臣子也會推著他走,水漲船高嘛,一則年齡和身體,再則赤壁之敗不遠,三國走向不明朗,所以曹操不是不稱帝,是還沒到時候,假如劉備死在他前面,你看他稱帝不稱帝?

    曹丕為什麼可以稱帝?

    漢朝早已名存實亡,在曹操後期漢獻帝都只是拿來做擋箭牌用的,待到曹丕上臺,這塊牌子已經沒什麼大用了,三國形勢已經很明朗了,不存在說再用漢獻帝可以壓孫劉的道理了,跟著曹家的那些人,包括曹丕自己,都想他成為皇帝。

    九品中正制和曹丕稱帝的關係

    九品中正制真的是曹丕為了拉攏世家大族嗎?世家大族的崛起可不是曹魏手上的事情,那是東漢搞的事情,漢朝的察舉制選拔官員被世家操控,湧現出那麼多大世家,大家都是知道的,九品中正制最開始的目的只是最佳化和完善察舉制,但是後面在執行過程中因為關於中正官這方面的漏洞,導致世家大族繼續有著良好的發展環境,緊接著隋文帝400年後又推行更為科學的科舉制來補洞,所以說二者是沒有必然聯絡的。

    結語:不管有沒九品中正制,曹丕稱帝都是會成為事實。

  • 2 # 白衣友人

    我認為曹丕稱帝與九品中正制毫無關係。曹丕稱帝在前,陳群搞九品中正制在後。

    一、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1、曹操生前曾經意味深長的對下屬說過“若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我理解有兩個意思:第一,曹操無意稱帝,稱帝的事由他的接班人完成。第二,他希望自己死後能夠得到”文王“,“文帝”這樣的諡號。“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抒發了曹操的政治抱負,也能看出來,他還是很想做個天下歸心之後眾人推舉登位的人,可惜時不予他。

    2、“三曹”尤其是曹操,開啟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曹操一生不稱帝,除了當時的時勢稱帝是極其不明智之舉之外,多半還是想保留一點他作為一個文人的最後一點清高,可能在他的定義裡,不稱帝便不能算是亂臣賊子,這一點從他那句“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也能多多少少看出來一點的。

    3、曹操對世家大族多少還是有所忌憚的。比如關隴楊氏、汝州袁氏,還有穎川荀氏等,曹操為了給後代清除障礙,先後除掉了楊修、荀彧等人。一旦稱帝,勢必遭到這些世家大族的集體反對,也勢必將自己推到天下人的對立面,劉備和孫權將再次聯合抗曹。曹操已自封魏王,加九錫,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妥妥的實權派,又怎能為一虛名得罪天下人。

    二、曹丕稱帝后追封曹操為武帝

    曹操死後沒幾天,曹丕就迫不及待的逼妹夫漢獻帝禪位了,追封曹操為武帝。前面講到了曹操希望追自己為文帝,曹丕為何沒有遂其遺願呢?我想是應為:不管曹丕如何粉飾,如何玩弄禪位的把戲都無法擺脫“篡逆”的事實。而武帝的諡號很多時候都是屬於開國皇帝的,如:漢光武帝劉秀。曹丕不想自己背上一個“武”字讓後人說他是篡朝謀逆之人,所以他把武帝的諡號給了自己的父親曹操,有罵名讓曹操去承擔吧!你還別不信,以曹丕陷叔,逼弟逼妹,殺妻的種種刻薄來看,做出這種謗父的行為還真是有可能。所以這樣一來,曹操迫切想得到的魏文帝諡號就不屬於他的了。

    三、曹丕稱帝是順勢而為。老子已經打好了堅實的基礎,妹夫又心灰意冷不想幹了,加上劉備、孫權還有身邊的心腹之人都眼巴巴的盼著他稱帝,再裝著看不見不稱帝就對不起大家了。大家都高興的事,何樂而不為啊?這不,曹丕稱帝沒幾天,劉備跟著也稱帝當皇上了,早就把“桃園三結義”時“匡扶漢室”的政治主張拋到九霄雲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渴望被理解的優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