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脈渡
-
2 # 河南明妝護膚
1644年,滿清入關前,入主紫禁城相信多爾袞是不敢想象的,當然,漢人降臣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裡有個什麼問題呢?入關八旗十二萬,幾乎是舉國之兵了,中原的人口量級是“億兆”!在山海關時,多爾袞殺伐決斷、堅定剛毅,那是他多爾袞的十二萬八旗精銳,相對於李自成闖軍、吳三桂鐵騎而言,屬於第三方角度,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這個第三方角度自然變成了決定性力量。
他幫哪一方、另一方必敗;他觀望、等雙方兩敗俱傷即可坐收漁利。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做了;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多爾袞每一個決策都是相機而定,沒法既定;中原的形勢,包括闖軍已破京師、崇禎已死那麼大的變故都是吳三桂處得知;進入中原後的事情,更是隻能隨機應變了。漢人叛臣作用,就看多爾袞願意相信多少了……
因為多爾袞入關後面對的局面要複雜得多!大明政權雖已崩潰,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南京六部名義下控制的力量仍然超過五十多萬!但致命的缺陷是缺乏一個法統的領袖,崇禎已死、太子失蹤,立宗室難服眾望,本來最近的皇室血脈該是福王系,可有多少人買賬呢?崇禎負氣,自己不走、也不送走太子,哪怕死前發道遺旨,確定哪一隻系的皇室後裔來領導抵抗,那這盤棋就還有得下。
他不!京師被圍時,他已插翅難飛,李闖居然還要求談判,說是封他西北王、犒賞百萬軍餉,闖軍不僅即刻退兵、還能為朝廷蕩平天下流寇,重回秩序。說實話,這樣的條件無論誠意多少、是根本沒法拒絕的,可崇禎偏不!他寧死不跟亂臣賊子妥協,哪怕絕筆之中,仍稱李闖為賊。崇禎的做法,不送走太子、不發宗室繼續抵抗遺詔,他這是認定大明江山已亡!太子即便到南京,就現在的政府班子那也吃棗藥丸;寧死不與李闖談判,始終將其視為流寇,就是不給李闖任何的合法性!江山社稷,在崇禎眼裡,這貨更不配!
崇禎怎會不知還有半壁江山仍大有可為,他是對“人”完全失望了,他做不了、所以掩面自盡,無顏列祖列宗;放眼天下,也沒有人能撐起這大好的河山。唯有滿族!是的,他知道十二萬八旗蕩平天下的難處,更知道幾百萬滿族統治億兆漢人是什麼概念。他們謙虛謹慎、亦步亦趨;他們虛懷納諫、認真學習。大清以孝治天下,這不就是學的漢人?滿族就是按漢文化傳統中、對統治者的最高要求來做的,清十二帝,除了宣統(在位時短),哪一個不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皇帝?
按照清實錄記述,皇帝絕對是份苦逼差事。大清入關後,對皇子們的培養、要求近乎到了苛刻的程度。自康熙朝,參與政務的辦差阿哥們搞朋黨之爭、後來演化到九子奪嫡;之後的阿哥們都一律退出政府機構,從此不再染指權力、不準結交臣僚;那他們做什麼?讀書!特別是秘密建儲制以後,所有皇子無差別接受教育。父皇沒死一天,就都得好好讀書,直到太子接了大位,其他皇子才能開始自己貝勒爺的生活。
正大光明扁背後藏著的儲君名字是誰,沒人知道,那隻要是皇子就得好好讀書,每天的學習任務之重,甚至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乾隆爺高壽到自己都不好意思,想想嘉慶幾歲才接大位,一干皇子們天天上學讀書到了什麼時候?當上皇帝,每天的工作之繁重,看看雍正爺在位12年硃批了多少字就知道。那麼多字,就是對於專業敲鍵盤的文秘都夠嗆,況且還都是些讓人操碎了心的事!
都說清一代少昏君,那是愛新覺羅家教好,皇子皇孫們勤奮刻苦,不僅深度學習漢文化,同時還要通曉滿、蒙、藏等文化,至少掌握漢、滿、蒙幾種語言和文字,這在一般人看來,想想都頭大。清十二帝(除宣統),誰沒本御製詩集什麼的,有文化、又吃苦耐勞,能昏聵到哪裡?不玩物喪志、不貪戀女色,乾隆爺對三希堂寶貝的那點兒愛好,只能獨自躲著偷偷玩一下;不曾如徽宗那般的大張旗鼓;至於清帝的後宮佳麗們,看過照片的男人當知其中的苦楚。愛新覺羅的家教,怕皇帝沉迷美色真是上了狠招的,就說30來歲的隆裕太后,那副尊容,恐怕是不僅光緒皇帝困難、對很多人來說也不容易。
-
3 # 娛樂小炮手
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佔北京,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清攝政王多爾袞指揮清軍入關,打敗大順農民軍;同年清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的統治者。入關後20年時間裡,清朝先後滅亡大順、大西和南明等政權,基本統一全國。
回覆列表
李自成推翻明王朝,滿洲貴族大為震動。這時,他們便決定趁亂大舉入關。駐守山海關的明朝總兵吳三桂,在李自成佔領京師時,便向滿清屈膝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