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雯雯聊熱劇

    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也算是一個明粉吧,我來說說我的見解吧,不足不正確之處還請指正。

    山海關的重要性不僅僅是體現在明末,自古以來有一種說法就是山海關乃天下第一關,得山海關者得天下的說法,從地圖上來看,四面環山,東邊靠海的遼西走廊是東北進入北京的必經之地,所謂走廊,其實就是一條坦途,東北勢力只要願意,透過這條坦途就可以直驅北京,而要想阻止進入,唯一的辦法就是沿途設定障礙,這個障礙就是山海關。

    而山海關巨大的軍事價值在明朝後期體現的尤為明顯,因為那時的明朝面臨著來自東北的一個巨大威脅,那就是崛起的後金,要防止後金南下逐鹿中原就必須加強對上海關這個咽喉要地的重視和經營。

    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後,建立起短暫的自己的政權,與此同時著名的山海關大戰拉開了序幕,1644年4月,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併一場,在山海關內外擊敗了李自成大順軍,此戰的勝利,開啟了清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大順,大西等政權,建立全國的統治。

    所有說,如果沒有吳三桂的投降清政府,多爾袞也很打進山海關內,山海關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

  • 2 # 布夫舟

    去年國慶的時候,我去過山海關那一帶,真的很壯觀。長城不單在地面上,地底下其實也有很多暗道。這些暗道建設的非常好,它們和外面的長城連在一起,而且裡面有很多生活設施,當然也肯定能夠住很多人。大概就是圖中這樣子

    至於說山海關有多重要,主要在於其地形。如果想進入關內,通常只有三條路走,一是喜峰口;二是古北口;三是山海關。前面兩條路是非常南走,所以通常會走第三條路山海關。山海關其實是一部分是建在海中的,守住這條路,基本上就能阻止別人從東北攻進來。

    另外,山海關不光是一個關口,他的背後是一個完成的防禦體系。以山海關為中心,從老龍頭到九門口長達26公里的長城上,有10座大關隘、6座衛城、30座敵臺、62座城臺、14座烽火臺。從老龍頭向北,中經山海關,鍵有10座大關隘、南海口關、山海關、北水關等等。

    不過,山海關等長城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在不斷的遭到破壞。

  • 3 # 歷史寶藏

    連通東北三山兩盆之地與內地的通道,在古代主要有三條。

    第一條道是盧龍道。

    自遼河流域出發,經朝陽,大淩河,過凌源,最後過喜峰口,就進入了華北地區。這條道路在歷史上最早被開發利用,自商周時期就成為華北連線東北的通道。

    第二條道是古北口道。

    自松嫩平原出發,過巴林左旗,讀灤河,穿過古北口,就到密雲順義京畿之地了。這條道逐漸登上歷史舞臺,是伴隨著契丹的崛起而備受重視的。

    然而這兩條道路都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陷,從這兩條道經過的“河”、“口”就可以管窺,這些道路都要穿過山谷峻嶺,自然是崎艱險,行路難,難於上青天。

    那麼有沒有好走的路呢?

    當時還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有人會忍不住說,不對啊,今天渤海灣的西北沿岸不是有一條平坦的道路連通關內關外嗎?是的,古人不是傻子,不會無視這條即平順又可以邊走邊吹著海風欣賞海景的通途。

    只是因為當時氣候和海平面和今天不太一樣,在距今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時期,曹操徵烏桓時想走這條道,但是這條路上還是積水嚴重,稍微淺點的地方馬車不能透過,而深一點的地方又不能浮起舟輯。望路興嘆的曹孟德,無可奈何又返回了盧龍道。

    這裡要說的第三條道就是這條號稱遼西走廊的傍海道,還被稱為“榆關道”。

    這條道自遼代開始,逐漸有人在沿海平原處定居農耕,從事農業活動就需要排水保壤,這些改造自然環境的活動,逐漸改變了這條道泥濘積水的歷史。其實除人為因素外,還有自然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視,號稱“明清小冰期”的全球尺度氣候變化,使得氣候變乾冷,由此引發的降水減少,海平面逐漸下降,恐怕也是這條傍海道逐漸浮出水面,從而為世人重視的重要因素。

    遼西走廊地形圖(底圖為谷歌地形圖)

    為什麼叫遼西“走廊”呢?

    透過地圖就可以發現,這條道一邊靠山,一邊傍海,還真是一條天然的走廊(上圖綠色線所示)。而山海關,就是以此命名的。

    由地圖可知,山海關是在這條道的最靠近華北也是最狹窄之處,自東北而來,如果出了山海關,就進入了一馬平川的華北地區了。

    明代崛起於東北遼河流域的女真,是明朝的勁敵。而將女真拒之國門之外的一個很重要的雄關,就是山海關。明朝的大將袁崇煥,就是在這條傍海道上營建起山海關、寧遠鎮(今葫蘆島附近)、錦州三道防線,這三道防線牢牢將女真控扼在關外,皇太極在位時屢次想突破此防線,結果每次都是無果而返,只好繞行遼西山地以寇關內。

    在火器尚未普遍被清軍使用的時期,山海雄關可謂是一道捍衛京師的最後屏障。

    如果山海關失守,恰如明末吳三桂投靠清軍那樣,清軍鐵蹄便可馳騁華北平原,所向披靡。

    正因如此,山海關也被稱為“天下第一關”。

  • 4 # 二手旱菸

    山海關是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天下第一雄關。在冷兵器時代,一個長達6000多公里的城牆是一個無敵的壁壘,要想進入中原,就必須透過這裡,冷兵器時代山海關的天然屏障,再加上城牆,易守難攻。明末清軍如果想進入中原,山海關是進入中原的最佳道路。由於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後來在這裡發生了改變歷史的山海關戰役,這場戰役奠定了清朝入住中原的基礎。戰役過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很快也土崩瓦解。

    說一下山海關戰役,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的大順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盡,大順取代了大明成了北京城的新主人,三月初,身在關外的吳三桂接崇禎旨意率軍回關內勤王。但是吳三桂還沒到北京,北京城已破。

    三月二十六日左右,本已打算回京歸降大順朝的吳三桂部行軍到了河北玉田縣附近,遇從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吳襄在京遭農民軍拷掠,愛妾陳圓圓被奪佔,於是頓改初衷,打著為崇禎帝復仇旗號,拒降李自成,還師山海關,襲擊唐通部。

    四月二十日,李自成到達山海關,休整一夜。第二天一早,大順軍開始攻擊山海關,山海關戰役正式打響。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大概十萬人,而吳三桂所依仗的則是關寧鐵騎,數量大概在五萬人左右,吳三桂率領的關寧鐵騎是明朝最後的精銳部隊,李自成率領的這支部隊同樣是身經百戰的老兵,這時大順軍正處在上升階段,精氣神不是吳三桂的剛剛丟了首都、死了皇帝的明朝官軍所能比的。經過一天的激戰,吳三桂的軍隊已經堅持不下去了,其中北翼城的一支吳軍向李自成投降,吳三桂眼見不支,只得率領部分兵馬衝到關外,去邀清軍參戰。。大順軍和關寧鐵騎經過一晝夜的戰鬥,雙方都已經死傷慘重疲憊不堪。四月二十三日,多爾袞統領麾下所有部隊參戰,突然衝出。清軍以逸待勞、戰鬥力極強,大順軍很快潰敗。

    山海關戰役多爾袞的清軍,不僅以極小的代價消滅了大順軍的有生力量,明朝最後的精銳騎兵也歸於他手,還順利地從山海關進入了關內,實現了逐鹿中原的初步目標,沒有山海關戰役,就沒有日後統一中國的清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活動策劃書應該包括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