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凡書屋
-
2 # 使用者2342335691113
詩風
蘇軾工詩,與黃庭堅合稱“蘇黃”。現存約二千七百多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對後人影響最大的也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好議論的特徵。
〈飲湖上初晴後雨〉寫西湖之美:“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元豐四年暮春三月,東坡寫下〈黃州寒食詩帖〉。此帖為兩首五言古風,詩句沉鬱蒼勁,低迴長嘆,極富感染力。其書法不拘小節,字形章法佈局俱佳,頗有右軍遺意,唯用筆失之草率,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二十世紀末更被譽為〈蘭亭序〉、〈祭侄帖〉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黃庭堅在此帖後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朱弁《曲洧舊聞》:“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後,人莫能及,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晚年過海,則魯直亦瞠乎其後矣。”
白稱詩仙,古體絕倫;杜詩律聖,拓宇七言;東坡晚出,各體皆能,無題不作,比配詩神。
詞風
現存三百四十多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傳誦甚廣。
蘇軾擴大詞的內容,抒情寫景、說理懷古、感事等題材,無一不可入詞。蘇軾提高詞的意境,擴大和開拓詞境,提高格調,豪放詞以外,也有清曠飄逸、空靈雋永、以至纏綿嫵媚之作。
蘇軾詞風豪放(王國維曰“東坡之詞曠”),將詞“詩化”,筆力雄健,個性鮮明,展現出作者曠達、爽朗的個性,多豪情壯語,意氣昂揚,感情奔放,想像豐富奇特。
體裁和音律上,蘇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詞的文學生命重於音樂的生命。蘇詞作品往往有序,闡明詞的內容,或作詞的原委、時間、地點,事實分明。
相傳蘇軾官翰林學士時,曾問幕下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蘇軾的詞風被歸類在“豪放派”,所以與周敦頤的“格律派”大相徑庭。南宋時知名的詞人辛棄疾也是豪放派的詞人,後世將蘇東坡與辛棄疾並稱為“蘇辛”。
擴充套件資料:
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AVANCIER人。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
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復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書風
蘇軾晚年用筆沉著,早期書法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
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不拘小節,率意為之,二十世紀末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黃州寒食詩帖〉、〈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春帖子詞〉、〈愛酒詩〉、〈寒食詩〉、〈蜀中詩〉、〈人來得書帖〉、〈答謝民師論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詩帖〉、〈次韻秦太虛詩帖〉;
〈渡海帖〉、〈祭黃幾道文卷〉、〈梅花詩帖〉、〈前赤壁賦〉、〈東武帖〉、〈北遊帖〉、〈新歲展慶帖〉、〈寶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辯才韻詩〉、〈一夜帖〉、〈宸奎閣碑〉、等。
蘇軾的書法,後人讚譽頗高。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黃庭堅,他在《山谷集》裡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畫風
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存世畫跡有〈枯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等。
參考資料:
回覆列表
蘇軾的思想很複雜,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討論,下面選取幾首有代表性的詩詞出世清遠的念奴嬌·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樂觀入世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蘇軾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悱惻纏綿的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被稱為有浪漫主義色彩,我以為“多情”二字應是定評。試看下面幾首對朋友: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宋 · 蘇軾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試體會“不應回首,為我沾衣”,看他送人,不言對朋友不捨,換位而言之朋友為他沾衣,可見一二。對愛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 · 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首自不必說其實,他對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多情的,試看: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宋 · 蘇軾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暗寫與鷗鷺為友,試體會多情之處。海棠 宋 · 蘇軾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首亦不必多說,惜花,愛花之情可見一斑。蘇軾的風趣幽默、天真爛漫也是他給人以親切可感,至今深受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讀他的詩詞,“性情之外,全不知有文字”。讀他的詩詞固然可以瞭解他,但是論到代表,恐怕所有的詩句也不盡然。但是從這餘響裡我們依然可以管窺一二,分享著貫穿千年當然感動,被他的才氣,被他的風趣,被他的放達,被他的多情撥撩著塵封了的心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