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綠的車釐子

    明朝內閣制度是在明朝永樂時期建立的。內閣制在最初的時候只是皇帝秘書性質的機構,但很快到了大明宣德朝時期權力開始上升(三楊輔政),雖有大明正統朝末年的反覆,但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際,內閣制已經成為足以對抗皇權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戰,卻因為有楊廷和等閣老主撐內閣未成大亂,經過大明嘉靖、隆慶朝的發展,大明萬曆朝早期應該是內閣權力極盛的時期,張居正改革讓內閣成為政府運轉的中樞,而內閣首輔變成為實際上的宰相。

  • 2 # 晨曦icom

    明朝內閣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諮政機構,此後權力逐漸增大,後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

    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

    內閣成員也是分檔次的,有內閣首輔、次輔等等。內閣制度發展到後來也十分強大,首輔權利甚至超越了丞相。明朝比較著名的首輔有好多,比如說張居正、高拱、楊士奇等等。

    明朝內閣的特點:

    1.、形成時期長,而且始終沒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終不是中央一級正式的行政機構,但體系完整,模式固定。

    2.、內閣與皇權矛盾重重,又始終屈服在皇權的重壓下。

    3.、內閣受制於司禮監,矛盾深刻,但又不得不走司禮監的路子。

    4.、內閣與六部經常互爭雄長,矛盾重重。內閣中矛盾激烈,尤其嘉靖以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對一輔導海風教育的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