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石散人

    清代著名書畫家金農(1687—1763),為揚州八怪之首。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壽道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史料稱其為"布衣終身"。

    金農長期以書法見長。所書似楷非楷,似隸非隸,無規無矩約束,卻又別有風味。金農五十歲之後始畫畫,畫得最多的是梅花。

    歷代文人畫梅,都以梅為自喻:或抒發自己高潔情操,或宣示自己孤傲志向。所畫之梅便多老杆硬技,常一兩枝硬杆,略點幾朶梅花便是。金農畫梅,則多細枝無數,繁花鋪滿,婆娑娜娜,疏影綽綽。讀金農之梅,恍若置身梅園,似有幽香撲面而來。

    金農畫梅,技法迥異,多以溼墨寫主幹,以濃墨點苔於主幹兩側;細枝和花瓣則以單線輕描之,無不盡顯梅花的柔曼清逸之姿。這與傳統畫梅老枝多用乾枯濃墨畫出嶙峋滄桑的模樣完全不同,可謂金農畫梅的特色,也是他的獨創。

    人們常說"詩言志,歌詠情"。中國畫中的畫梅,似乎與詩歌有著異工同曲之妙。那麼金農的畫中又傳遞出畫家怎祥的一種情感呢?筆者以為,這與他一生不仕,靠家中幾畝薄田維持生計,以至時常生活拮据,以賣字畫和家存古董度日有關。他的畫梅中,既顯露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又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他內心是多麼渴望生活能像盛開的梅花那樣漫天飛舞啊!然而憑自己柔弱如細枝的力量,如何與生活去抗爭呢?他的甘於清平的小農意識,在其梅花畫中凸顯無遺。

    這就是怪才金農。他的字畫以其獨具的風格在清朝中後期獨樹一幟。

  • 2 # 呂永亮

    金農的梅花美?對本人來說一點也不美,散亂似呻吟的表現形式,嚴重扭曲了梅花的“傲骨精神”!

    從金農的早期作品中可知,金農的基本功很紮實,隨著‘’漆書‘’風格的確立,梅花題材的畫面就這麼變的“呻吟”了……他是名符其實的“怪”,“怪”到後世沒人敢學。

    不學就對了,這種形式只能讓金老師自己玩過就結束才好!

    (畢加索也一樣,基本功特紮實,後來去搞了一個立體派,我同樣不喜歡立體派)

    需要申明的是,我的不喜歡或不認為美並非意味著他們畫的不好。本人再說一遍,他們的繪畫基本功很厲害,只是這種風格不符合我個人的“口味”而已,與繪畫水平無關。

    金老怪,請恕後輩無禮啦……同時向您彙報一下,現代人開始了追求比老怪您更“怪”的字畫了!

  • 3 # 雲壑聽泉

    金農是清代書畫名家,位列揚州八怪之首,好遊歷,前半生筆耕墨耘,遊食四方,據記載六十四歲後定居楊州,以賣書畫自給自足,他一生沒能進入官場,布衣終身。此人嗜奇博學,好古多才,並工於詩文書法,他的詩文古奧奇特,他的書法自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的體勢。同時還精於篆刻,好鑑賞,善畫竹子、梅花、鞍馬、人物、佛像、山水等,是個不可多得的全才。但他最擅長的就是畫墨梅。

    金農所作的梅花,枝條多,花繁茂,表現出梅花的生機勃發。金農筆墨並非柔弱,而是用筆奇拙 ,凝練厚重 ,️人評其“涉筆即古”。他的畫造型奇古,古雅拙樸,能夠表現出梅花的生機勃發。他非常善用淡墨和幹筆作畫,後人評其畫為“涉筆即古,脫盡畫家習氣 ”。

    有人形容金農所畫的梅花是“江鷺野梅”,其實這是最能體現其個性的。其獨特的畫風也因其個性與風骨所致。金農的梅花或“繁花密蕊”,或“枝亂花疏”,加之書體自成一格的題款,開創了梅畫的一代新風。

    我們️以試著從下面幾個方面去欣賞金農的梅花:

    一是筆墨老辣。

    中國畫的用筆,是畫家精神的體現,金農的梅花用筆的力度、氣勢、節奏和韻律與他的書法用筆是相通的,與畫家的情感、氣質和品味息息相關。大家都知道“書畫同源”這句話,金農的梅花用筆高古,淳厚古拙,不求形似,著重在“意”。金農書法上的“古樸”,造就了其梅花的“古拙”;書法上的“雅”造就了其梅花的“趣”。

    金農用墨濃淡有節奏,用筆不急不燥,從而產生渾厚穩重之感。雖說出筆緩慢,卻不失氣度,使筆與墨和諧統一。金農的梅花用墨也受書法影響,經常用淡墨圈花,也常用濃墨點苔,淺花淡枝與濃苔形成鮮明的層次感,濃濃淡淡,錯落有致極富有節奏感。畫面中的濃墨不顯板、淡墨不顯薄,呈現出清奇幽冷的氣息,這些都與金農“不趨時流”的人格相契合。

    縱觀金農的梅花,你會發現他很少敷色,即使偶爾敷色,也是淡施顏色,絕對不濃豔,雅而不俗。

    觀金農畫梅,他的筆墨並不單單是自然物象與中國畫的外在表現,已經不是以再現客體為目的,而是透過對自然的觀察和感受,將自己的情感、精神融入其中,並透過獨特的繪畫語言加以傳達。

    二是構圖巧妙。

    金農可謂最富文人畫家風味的一個人。傳統文人畫家中,大多數構圖非常隨機,就如石濤所說的“神遇而頓悟”。在金農傳世的梅花作品中,構圖形式很多樣,好似非常隨意,貌️章法,信手拈來,這正是文人作畫的特點,也正是金農人格特徵的表現。

    ️人用現代構成的形式去比較金農的梅花構圖,他也彷彿在追求點、線、面的平面化構成。畫面簡約而強烈,有意識地分割畫面,加強裝飾意味。金農的梅花意象化,抽象性,象徵性,形勢感非常強烈,金農梅花構圖與金農的書法也非常相似。金農的書法作品結體嚴緊,氣勢磅礴,畫面極富節奏,單純而又豐富。如此大膽,歷代少見。

    ️人注意到,金農的梅花構圖還有一個更具特色的創意,他將梅花與牆組合,是前所未有的。《冷香圖》、《橫斜梅影古牆圖》、《寄人籬下圖》等,一靜一動,其意境深遠。

    三是題款妙絕。

    從金農梅花題款的形式上看,題款有長️短,也️簡️繁,題款往往從尋常題材中提煉,又別有一番新意,耐人尋味,而書體又與畫體相得益彰。他常常喜歡用濃墨,常以濃墨作長款,形成濃重的墨團塊,與梅花的輕疏、淡雅相對比,一疏一密、一濃一淡,對比呼應,濃淡相宜,從而更烘托出梅之清雅。簡款也與常人不同,常️有獨到之處,他把書體寫的既濃又大。在金農的畫中,這樣不但不突兀,還更具️點睛醒目之功,這也是金農不同於他人的獨特與成功之處。

    他這種“獨詣”、“獨賞”、“不趨時流”的梅花,把梅花的形式美與詩情美推向了極致,其實這和他一方面追求文人雅士之清高,另一方面必須賣畫“乞米”維持生活️極大關係。在懷才不遇的矛盾心態當中,金農嘆息到:“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樓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滿把,始知明月是前身。”詩裡畫外,無不透露出金農孤高、淡泊、寂寞的人生,仿如畫家自身命運的真實寫照。

  • 4 # 黑白文章澤淵詩

    清代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善文學書法,詩詞也有所研究,詩文寫的也很好,也算當時很有名的文人,書法更是一絕,創立了扁筆書體,晚年才開始工畫,畫梅也成了他畫中的代表和重點,有《臘梅初綻圖》傳世。金農從小研學書文,文學方面造詣很高。有著很濃厚的學養,而且是個鑑賞專家,書法風格規整,筆劃樸實,濃厚,結構嚴密。這些文學書法等方面的造詣和學識讓他成為當之無愧的八怪第一,此人一生清貧,其朋友多為當時學者,詩歌,書法等方面的名流,可謂是學識淵博,文朋滿天下。 金農善用墨畫畫,技藝不言而喻,金龍一生對墨特有研究和淵源,書法有金農墨,畫畫有墨金農,梅是金農十分擅長的題材,一支繁茂的墨梅,以溼墨寫幹,以細筆點蕊,墨色濃淡襯托,層次感分明,而且具有活力,盎然之意盡在其中,繁雜而不亂、疏密而不散,濃濃意景,將中國國畫獨立題材梅畫的意向鮮明,個性無比。

    金農的梅花是標準的文人畫,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開創了梅畫的一代新風,彰顯梅花耐寒,堅貞剛潔的鐵骨冰心,要想將金農的梅畫詳細解說,恐怕需要長篇大論,就只能說到這裡,言有盡而意無窮。

  • 5 # 至簡齋

    金農是清代揚州八家中位列前茅的書畫家,他的漆書最為著名,影響至今。

    金農的梅花別具一格,看似柔弱,其實柔中有骨,處處生機,花瓣多姿,暗香湧動,枝條婀娜若有風吹,雖然沒有老梅的枯寒韻致,傲骨凌風,卻有柔中見鋼,生命力充盈,似乎更有一番景象,耐人尋味,這與金農的貧民身份是一致的。

    所以,金農的梅花更貼近大眾審美,成為揚州八家的領袖就不足為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隔牆聽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