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孖無悔觀教育

    編者按: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在官網釋出《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這說明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不過看這個改革,其實又是重複了以前的制度,只不過是有一點點改變,改變的是比自主招生更加看中高考成績的考核。

    先來看看“強基計劃”跟自主招生計劃有什麼區別。自主招生又稱自主選拔,是高校選拔錄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環節。2003年開始推行推行自主招生,各高校可以自行在任意一個時間段組織招生,結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時間招考的歷史。

    2015年起,國家規定自主招生考試應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後進行,自主招生試點高校還允許安排筆試環節。 高校招生和學生面試通過後可以和學生簽訂合同,和高校簽訂合同的學生如果高考成績不達標一般可享受降低十分至幾十分錄取的優惠政策,另外還有專業選擇方面的優惠,具體合同要與學校談。

    2015年起,高校自主招生只能安排在高考成績出來之後,而且招生筆試環節只能考兩科,考試過程全程錄影。2020年“強基計劃”高校招生制度和改革是經過總結在上海等地的試點經驗後後全面推行到全國所有高校。“強基計劃”強調高校招生綜合考核擬錄取的是在高考成績釋出後,按綜合成績錄取 。

    強基計劃和自主招生有幾點不同,這幾點不同也說明強基計劃更側重高考成績和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方面。這些不同也會給高考制度,以及考試製度帶來一些變改革,倒逼學生加強基礎知識方面的學習和積累與運用。

    一、兩者招生的定位不同,強基計劃注重選拔綜合素質能力和各面都很優秀拔尖的學生。

    二、錄取的方式不同,強基計劃注重考生高考成績(不低於85%),以及其他綜合素質評價。

    三、兩者招生專業不同, 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專業範圍; 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四、入圍校考的依據不同。自主招生只注重申請材料,強基計劃強調考生高考成績和綜合素質的評價。極少數相關領域天才學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佈。

    五、培養模式不同, 強基計劃取消了競賽證書、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校考核條件的做法,以學生高考成績作為依據。

    六、強基計劃改變原自主招生“降分錄取”的做法,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綜合地評價。其中,考核重點在於高考成績的佔比不得低於85%。

    綜合分析,2020年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側重於高考成績,而且還不能降低分數錄取,高考成績不低於85%,另外加15%的綜合素質評價分數,這樣的改革會促使高考制度的改革,進而倒逼學生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養。改革也從側面反應出高考成績還是很重要,學生還要想盡辦法要提高考試分數。

    同時,強基計劃可以讓全國學生都在同等競爭條件下開展,該制度可能也會更加公平和公正,也會把一些只有各種證書沒有真才實學的學生排除在高校門外,減少了認為不公平的後臺操作的可能性。

  • 2 # 洪爺33344611

    取消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有深層次的重大意義。主要體現在促進更加公平。人才選拔。也是社會所需,家長所望的政策。

    自主招生,其目的是什麼?簡單地說也就是高校招收有特長的優秀學生。權利在高等學校本身,存在學校有自主權。因此也存在不公平的現象,不排除少數與學校有人脈關係,或透過經濟手段從高校自主招生途徑錄取進入高等院校。

    取消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是全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將更加公平。一切錄取,擇優,擇重,公開公平在Sunny下進行。

    一,每年招生計劃由國家統一下達,做到招生指標數公開。錄取時全國一把尺子。公平。

    二,全部高考生(高中畢業生)實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所有國家規定學科都在考試範圍,由各省統一組織進行。學業水平考試要作高考成績之一。由學生自主選擇。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三,全國高考由全國統一考試命題,統一考試。高考錄取實行全國統考十學業水平省考的綜合錄取模式。高考重點考察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業水平考試即考學科知識又考實驗操作能力。學生的優勢長處將會得到展現。

    高考錄取改革,將有利於學生全面學習,有利於優勢發展,有利於國家人才發現和培養,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通訊專業的就業方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