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福讀史
-
2 # Mer86
實事求是的說,二戰期間日軍的師團,戰鬥力的平均水準是很高的。比國軍高,比英軍,美軍也高。只不過,有些師團比較有個性,戰績不那麼突出。就拿大阪第四師團來說,近年來真的被黑慘了。不僅被國內的各種自媒體文章黑,連日本的右翼媒體也黑這個師團。事實上大阪師團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打仗靈活性很強,比較愛動腦子。
比如日俄戰爭的南山之戰,第一師團始終拿不下來,第四師團調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老毛子。再比如再第二次長沙會戰,第四師團聯合第六師團重創國軍主力七十四軍,第57師副師長李漢卿少將,就是在與第四師團作戰中壯烈犧牲的。
還比如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圍攻菲律賓的巴丹要塞。小日本的十六、四十八兩個師團打了幾個月都沒有拿下來。調第四師團出馬,還不到兩星期,要塞內的美軍就投降了。大阪人的效率這麼高,是因為他們在進攻前,就提前向要塞內滲透了大量偵察兵。把美、菲軍的隱蔽火力點、重型火炮和碉堡位置摸的一清二楚。經過周密準備與詳細的偵察後,以極輕微的代價就輕易的攻克了麥克阿瑟號稱至少守三年不會陷落的巴丹要塞。
在拿下巴丹要塞後,第四師團的商人本性又發作了。他們並沒有按照大本營的指示,繼續下一步的行動,而是在巴丹就地休整,努力與當地人搞好關係,也就是做生意。但是與網路文章編撰的內容不一樣的是,大阪人在當地做買賣,並不是單純的為了賺錢。他們在巴丹透過與當地人做買賣,詳細瞭解掌握下一步要進攻的科雷吉多爾要塞的情況。並盡了最大努力完善交通,通訊,食品,飲水,兵器保障,以及針對科雷吉多爾的攻擊戰術訓練。使得他們可以在士氣高昂,後勤保障充分,戰術正確的情況下,用極小的代價一舉拿下了更難攻克的科雷吉多爾要塞。
大阪師團的這種作戰風格,連東京大本營的高層都認為,這是打仗最用腦子,戰鬥方式最合理的部隊。畢竟二戰已經是現代戰爭了,像十六師團那種拿人命堆的作戰風格,在中國戰場可能適用,但是在太平洋對付美軍,是非常愚蠢的,白白犧牲人命罷了。
所以,近年來被網文廣泛宣傳的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並沒有形象中的那麼不堪。相比其他的部隊不斷殉國,大阪人腦子更靈活一些,活到日本戰敗時的人稍微多了一些。大阪部隊雖然沒有非常華麗的戰果,但卻是日軍中最科學的部隊。
相比於大阪師團,日軍在熊本組建的106師團才真的叫窩囊。按照編制標準,這個師團屬於乙級師團。武漢會戰期間兩次被國軍打殘,尤其是萬家嶺戰役,幾乎被國軍全殲。之後的第一次長沙會戰,再次被國軍打殘。然後就被調回國,取消了番號。當然了,106師團是乙級師團,本來也不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甲級師團中,戰績比不過大阪師團的部隊是第八和第十一師團。
第八師團在熱河戰役期間表現的很好,但是被大本營調到了東北,冷藏了十年。直到太平洋戰事不利,才又調到了前線。在整個二戰戰爭期間,這個師團只參加了呂宋島戰役。剛一上戰場,就被美軍一路趕到了普洛山區,最後狼狽投降。
第十一師團的戰績比第八師團還要差,一二八事變和淞滬會戰與國軍兩次交手的戰績都不怎麼樣。日軍拿下上海後,大本營立刻把十一師團調到了東北冷藏,沒有讓它再繼續參加南京戰役。這一待也是七年,一直到太平洋戰場告急,才從這個師團抽調了四個步兵大隊去增援關島。這一上島,又是被美軍各種虐。師團主力則調回了日本本土,打都沒打,就直接在本土投降了。
總的來說,二戰期間的日軍談不上窩囊。西方一句名言:這個世上沒有廢物,只是你放錯了位置(好像是拿破崙說的)。像106師團這種趕鴨子上架,臨時組建的部隊,表現的差是很正常的,而像第八、十一師團這種部隊則是被大本營給坑了。至於網路上被廣泛嘲笑的第四師團,並沒有形象中的那麼不堪。實際上這種部隊,才是可怕的。因為商販嘛,非常的狡猾!
回覆列表
最窩囊的師團當屬第四師團。正所謂一方土樣一方人,大阪師團窩囊的根本原因卻是幾百年積累的天性,和他們老家的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見,尚有不足。
大阪附近地形
1937年的中國戰場,日軍無論裝備還是訓練都是中國軍隊難以比肩的,所以每次對戰中國軍隊都難以抵抗其進攻鋒芒。但是卻有一支另類的師團讓中國軍隊爭先恐後地想與之交手,它就是以戰鬥力奇差聞名,被稱之為“皇軍中第一窩囊廢師團”的第四師團。第四師團共四個聯隊,全軍兵力22000人,士兵的裝備也是標準的甲等級,按說如此裝備的日軍應該是人人羨慕精銳部隊。可是,翻開它的往年戰績簡直不忍直視。
日俄戰爭,第四師團核心部隊第八聯隊對戰俄軍屢戰屢敗,人送綽號“敗不怕的八聯隊”,為了不讓他們繼續丟人,日軍高層直到戰爭結束再也沒讓第四師團上過前線。1937年,中國戰場吃緊,大阪師團劃歸關東軍。諾門坎之戰,日軍調集主力增援前線,第二師團迅速到場進入狀態,可是第四師團卻磨起了洋工,直到戰役結束才慢吞吞地趕到戰場。
隨著日軍在中國戰場的深入推進,漸漸地感到兵力入不敷出,於是遭人嫌的第四師團被一腳踹到戰事最激烈的華中戰場,但是他們卻用各種匪夷所思的理由消極避戰。即使日軍軍部頻繁調換指揮官,第四師團戰鬥風格依然不變!直到日本1945年投降,大阪師團是日本所有參戰師團中戰死最少,裝備物資儲存最完整的部隊。同時,他們也做了一件拍案叫絕的事。他們回國後的第二天,師團的官兵人人爭先恐後地跑到美軍兵營前做起了買賣,向美軍兜售戰爭紀念品。
為何大阪師團在事關日本國運的戰爭中表現的如此不堪呢?大眾的說法是第四師團大部分都是大阪人組成的,而大阪自古以來就是商業城市,他們都是以做生意為主的商人。許多民眾的生活都是與商業活動緊密相關的。商業以利益為核心,沒有利益的事大阪人當然牴觸。所以大阪人對於向天皇無私奉獻的這一教條很反感。而且當日軍其他士兵高喊著為天皇獻出生命的壯舉時,大阪人在戰鬥前只會說一句話,“保重身體,保命第一”。
其實,大阪師團消極避戰的深層原因更多的在於大阪的地理位置,說到大阪的位置必須知道日本歷來建都的地點,那就是如今的京都市。從公元794年直到1868年遷都東京為止,京都市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日本戰國時代的軍閥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上洛”就是指京都。當然作為四面被海水包圍且資源匱乏的國家,作為首都的京都必須要藉助大海才能得到所需的外界補給。而它的出海口就是著名的大阪城。關於二者的位置關係,可以比喻為中國的北京和天津。當然,天津是因為處於南北運河的交接點才被選擇,而大阪和京都卻是真正的一條繩上的“螞蚱”。
京都坐落在三面環山的日本關西平原。關西平原不但有著1700平方公里的良好耕地,同時也有著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源自琵琶湖的澱川則間接穿過京都市延伸到沿海的大阪城。所以當外界源源不斷地將資源與技術輸入日本,最先得益的無疑就是大阪人。作為最早接受外界先進思想的城市,這種潛移默化的薰陶伴隨著京都的繁榮持續影響了大阪人一千多年,這就是為什麼早已開眼看世界的大阪人對於日本發動不義之戰並不盲從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