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先生的AI路
-
2 # 一個考研過來人
我就是機械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明年畢業。機械專業讀研還是很有必要的,應該讀研。
教育部部長說過,中國現在的碩士博士教育相比前二十年,已經有了十足的發展。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與發達國家高等學歷人員佔總人口的比例來說,中國的高等教育尤其是碩士博士教育還有一定的距離;並且碩士博士教育的發展速度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所以碩士博士教育還有繼續大力發展。
機械專業的研究生就業比機械本科生好的多,起步的薪資待遇也好;而且,國家智慧製造提出後,機械行業的機械電子,機械設計,機器人等方向越來越火。尤其是近幾年的大資料技術,人工智慧專業突然火爆,年薪幾十萬可能都找不到人,目前專業缺口人數高達70萬。這幾個方向是未來幾年機械行業的熱門方向。
不過,我是機械製造方向的,我們班的同學都已籤工作,薪資待遇基本都是7000—1萬左右,工作性質都偏向於機械結構類的工作,有電機行業,新能源行業,汽車行業,工程機械行業等。
個人認為,機械屬於傳統行業,讀碩士可以增加理論知識研究,而且,碩士會有很多次的實驗經驗,動手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大大提高。
每個行業都會有佼佼者,專業有沒有前景,關鍵在於自己的技術能力,你能在一個行業做成“狀元”,即使冷門行業,你也有光明前景!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
3 # cammy002
工作了八年的機械設計碩士一枚,從就業和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機械專業的就業面還是很廣的,畢竟國家的基礎建設和目前的發展階段需要大量的工科類畢業生,畢業後找到工作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但關鍵是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薪水也滿意的機械專業的工作就不太容易了,一方面原因是每年高校的機械專業畢業生多,企業選擇的範圍大,薪水自然不會太高;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目前整個實體經濟處於下行階段,機械行業處於低迷期,很多大型國有企業都在裁員,我所在的公司雖然沒有大量裁員,但從14年開始也沒有招新畢業的機械專業畢業生,即使出現人員不足的情況,也採取從其他產品科室暫時內部流動幹活的方式解決;最後,機械行業相比電氣專業的人才培養週期要長的多,很多專家也只是某種裝置的專家,畢竟裝置是為工藝服務的,不同工藝不同的設計,很難整條線都參與都精通,領域性也強,上手慢,像我某產品幹了八九年了還是剛入門,急不來,只能慢慢靠機會逐步學習提高自己的設計能力。
再來就機械行業的薪資談談,機械行業的薪資普遍低,這是不爭的事實,拿我來說剛畢業拿3k左右吧,有一些畫圖的補貼,按出圖量和製圖質量綜合考核,也不多。工作5年後,有了一點設計經驗,承擔了一些小部件的設計任務後,能拿到5k左右。現在工作8年了,公司開始安排讓到現場學習除錯裝置,跟著師傅學習,瞭解自己畫的圖的實際情況,理論聯絡實際的實踐,能拿到6k左右吧。
最後談談工作環境。還是比較辛苦的,從事機械行業的畢業生要有心裡準備,經常在工廠裡是肯定的,坐在辦公室很難真正學的懂,除錯的話肯定要出差了,絕對不是繁華熱鬧的地方,新工廠一般都在新的開發區或工業園,城市比較偏的地方,說人跡罕至有點誇張,但大多在遠郊,去市裡不太容易。出差有廠房還好點,遇到廠房沒完全蓋好又是冬天,就比較難熬了……總之機械專業辛苦是有的。
-
4 # 向日葵7O89
身體健康,人際關係好,工作好找得很,想進管理層,有所成就,專業晉升得有愛一行專注,投入的學習力,習慣。
-
5 # 遠方167427784
機械專業,無論本科,碩士,博士,畢業都工資待遇低。除非你改行。
所以相關家長,學生聽好了:謹慎填報機械專業!
-
6 # 這裡說職場
從我學生今年簽訂的offer薪資可以看出,2010年之前,其實機械的待遇還是在專業排名中排的上號的,但是之後排名開始出現滑坡,2018年以後隨著製造的復甦,網際網路新興技術的下沉,有反暖的現象,但是跟金融、網際網路行業的薪酬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而且後期的發展瓶頸相對更明顯一些,而傳統燃油車的銷售不景氣,新能源汽車理想的技術解決方案還沒有出來, 又讓車企籠罩了一層焦慮,當然這個我個人認為還是週期性的調整,大家也不要太悲觀。【今年的疫情,算是突然加碼的打擊!】
說說自己待過的兩個行業,一個是整車廠行業,整車廠行業一直算是傳統制造業中薪資比較靠前的,但哪怕是第一梯隊的業內企業,做研發的30歲左右30~40萬是個比較難以突破的門檻,做區域銷售30歲左右的20~50萬再往上不晉升也很難實現,而大區經理就那麼幾個,而且還不一定都是從現有的區域銷售體系中提拔,而且銷售前提是常駐區域,每個月回家的實際只有一週左右,所以也沒什麼特別優越。
我說的這組資料是業內第一梯隊的整車廠,也就意味著基本上當時招聘的也是各個學校比較優秀的人才,那其它傳統行業呢?說實話,行業效益的不好的行業,突破2w都很難,而且還是二三線城市,房價也都不低。
之後進入了網際網路硬體行業,才知道原來30多歲踩對了行業節奏,實現財富自由的人數是如此的多。
主要還是因為網際網路行業,處於一個資本快速進入的爆發期,所以大部分人實現財務自由還是因為股權激勵,員工新業務跟投,加上行業是近10年才開始擴張的,晉升的位置也多,而且資本熱錢多,自己創業的機會也多,對於真正有實力的人資本的寬容度要比傳統行業高很多,當然現在的機會跟十年前入行的肯定是不能比了。
所以我只想說,如果你喜歡機械,喜歡這些讓你著迷的機構,那麼學好專業知識,學好外語,兼顧程式設計和電子技術,如果是從事硬體工程師或者模擬模擬工作,或者工業軟體的二次開發、車聯網技術、智慧機器人、輔助駕駛、新能源三電技術等等,待遇其實也還可以,在找工作的時候,選擇優質整車廠或者是網際網路硬體行業,待遇會相對其它傳統制造業好一些,而且加班強度比網際網路行業低,職場中年危機也相對更小一些。
在這裡,我給機械同學推薦一些公司,其實這些企業也都有純結構工程師的崗位,待遇也都不差,但是確實需求量少,相對偏硬體工程師方向需求量要大的多,而且機械專業的同學其實也可以求職,如果能夠提前申請實習,留用的機會還是很大的,畢竟這些企業正處於業務擴張的階段,對於技術紮實、熟悉業務的實習生,其實也都是比較看重的。
很多同學覺得跟網際網路搭界的企業又招聘機械專業的就只有華為,其實這種企業還是蠻多的,但是普遍有一個共性,加班強度很大,比如安防行業的海康威視、大華;無人機行業的大疆;還有一些知名的3C數碼企業等等,其次,比如國家新近重點投入的半導體行業也不錯,像中芯國際這些也都招聘機械專業,但是機械專業的研發對於學歷和學校要求很高,更多的還是從事裝置工程師或工藝工程師,這種的最好還是提前實習感受下比較好,因為真的比較累。
還有的就是整車領域的新能源三電技術方向、車輛網技術方向、智慧輔助駕駛方向,但是更建議大家選擇一些優質整車廠的研究院比如廣汽研究院、吉利研究院(待遇偏低)、泛亞研究院(正向技術儲備不是很強),因為合資整車廠更多的此類的研發人員實際上做的比較多的還是供應商的管理、對接工作。如果能去集團內部銷量最好的合資企業偏新能源方向會優於其新成立的新能源公司,因為後者剛成立,培訓體系還沒有那麼健全,而且很多中層更多來自於母公司的輸血,自己體系培養出來的相對還比較少,大家看招聘難度也會有一些感覺。當然只是現階段。
但是如果你對於機械本身不感興趣,又對於程式設計比較感興趣,那麼我對於你轉專業的決定還是比較支援,有時候,風口確實意味著播種相同的努力,但收穫完全不同,趁年輕轉行的成本肯定比年紀大了以後轉換要低很多的。
其實在高校裡面,你也可以橫向比較一下,在高校機械學院老師中,申請縱向課題肯定是偏化學、生物、材料、微電子等方向的科研經費要高於傳統機械的,而在跟企業橫向課題的經費中也是偏計算機、機電一體化、新能源汽車的專案經費要優於傳統機械的,所以現在單純做機械結構的,其實真的就業面和就業質量都是比較低的,甚至還有機械老師直接轉行拉團隊做企業ERP系統,錢也賺了很多,學校職稱也從不關心。
所以其實不要抱怨,人還是要向前看,都是事在人為,可以把機械作為一個跳板,進入到一些高階的交叉領域中去,未來高階交叉領域的機械人才相對於傳統行業肯定會更吃香,機會也更多的,畢竟再學習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回覆列表
首先,機械工程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其中包括了機械設計,自動化,智慧機械等等。
目前而言,機械工程研究生基數相當大,為什麼大呢,因為本科機械就業質量較差,無論名校還是普通本科,大多能勝任的多為生產管理和機械製圖崗位,剛開始起薪較低,很多一線城市普遍本科生也就不到5000。很多學生不願意這樣,但是,傳統的機械工程又是一個必須經歷現場生產的專業,必須從現場工藝入手,瞭解每一處加工裝配的問題所在,只有瞭解好現場才能做好設計。
而研究生的情況就也比較大的區別了,因為方向的不同待遇相差也是相當的大。
1.如果是做傳統機械的設計,例如重工企業啊,待遇算是最低的,因為傳統重工機械的利潤率低當然也就開不了高工資。研究生普遍開始薪資4000-6000的樣子,當然不同企業差別肯定是有的。
2.如果是一些高科技行業的機械設計崗,待遇會有較大提升,例如晶片製造商,手機制造商,通訊裝置等等的製造商,因為他們的利潤率較高所以說能給出的待遇比較可觀,這些企業相對來說比較難進但是收入相對可觀,沿海地區研究生就可達接近1w。
3.還有的就是做自動化控制的,這類工作算是比較好的,從事自動化控制等工作。此類工作普遍有接近1w的待遇。
4.這點重點介紹現在大火的智慧機械行業,雖然現在人工智慧都認為在計算機等領悟發光發熱,但是在機械行業同樣可以涉足。目前很多院校機械工程下面開設有機器人方向的研究專案,設計機械臂的結構啊,機械臂的控制啊等等。還有機器視覺方向的課題,乃至無人駕駛物聯網等等。
總的來說傳統機械行業非常不建議就讀,控制和現在熱門的人工智慧的方向有比較好的前途。也是以後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