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貓鬍子103240101
-
2 # 一諾173040546
這個真沒法清楚的界定,我個人認為是比不餓了稍微多點的狀態吧,比餓了後吃了一碗飯,感覺不餓了,然後再多一點點的樣子
-
3 # 我de小廚房
七分飽主要是指吃飯的過程中感覺胃裡還沒有
滿,這是整體對食物的期望也已經有所下降,吃
飯的速度也變慢,是吃與不吃皆可的狀態,而且
當時不會覺得餓。飯吃七分飽可以減少能量的攝
入,久而久之可以預防肥胖,也可以預防由能量
過剩所引起的高血脂,能夠減輕腸胃負擔,是不
傷身體減肥以及維持身材的好方法。而且飯吃七
分飽是中醫傳統的養生法則,當今社會與衰老相
關的代謝性疾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飯吃七
分飽將產生良好的效果。
-
4 # 貓貓家喵
七分飽就是本來努把力吃兩碗飯也能吃下,但吃一碗就收嘴了,這種狀態會覺得肚子已經填飽了,沒有餓的感覺,但也不撐,胃腸會比較輕鬆,減肥效果也比較明顯。
-
5 # 奶昔哥哥聊減肥
我們都知道
吃得太飽的話會危害健康
吃得太少的話又容易捱餓
那怎麼樣既飽又不容易發胖呢
做到七分飽 那如何做到七分飽呢
第一個,時間方面
你兩餐時間的間隔
不要超過6個小時
最佳的時間是4到6個小時
如果你中午是12點吃飯的
那你晚上6點就吃晚飯了
第二你吃飯的速度,不宜過快
最佳的時間,是20分鐘左右
每口咀嚼15到20下
如果你覺得麻煩的話
我可以幫你嚼,嚼完給你吃
第三,就是,不要分心
吃飯的時候
很多人在玩手機或看電視
不要這樣,如分心的話
容易不小心的就吃得過多了
但是你在吃飯的時候
可以來看我影片
-
6 # 柳州老楊愛飆車
七分飽的感受就是吃的不過癮,還想吃。不過我很少吃七分飽,因為專家的話我不會全信。我一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吃撐就行。七老八十,凡事,不影響、不涉及他人,我都儘可能的隨心所欲。
-
7 # 樹先生的鞋子
為何說吃飯要吃到七分飽? 我們說,吃飯要吃七分飽,超過七分,吃飯就已經不是享受,而是一樁沉重的負擔,不單容易增肥,胃還難受,不足七分,胃還沒有飽足感,美味還沒有享受夠,屬於變相節食。而七分飽則剛剛好,胃裡面還沒有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速度也明顯變慢。習慣性地還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的事情。最要緊的是,第二餐之前不會提前餓。 吃飯吃到七分飽才會健康,才會減少冠心病、心臟病、糖尿病、腦動脈血管硬化等病症的發病率。科學家在小白鼠身上做了試驗,結果發現那些吃飯七成飽的小白鼠,也比那些能夠吃飽飯的小白鼠長壽得多。 但是,真正要達到七分飽的境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拿捏得那麼剛剛好。很多人要麼是吃飽了撐,要麼就是沒吃飽,到底怎樣才能吃到七分飽呢? 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放慢速度,專心進餐,習慣於七成飽。此外,吃的食物不同,飽足感也不同。吃水分大的食物可以讓胃裡提前感受到“滿”,所以有利於控制食量。比如喝八寶粥,吃湯麵,吃大量少油的蔬菜,吃水果,都比較容易讓七成飽的感覺提前到來。吃那些需要多嚼幾下才能嚥下去的食物,比如粗糧,蔬菜,脆水果,能讓人放慢進食速度,也有利於對飽感的感受,從而有利於幫助我們控制食量,避免過量。 精白細軟、油多纖維少的食物則正好相反,它們會讓人們進食速度加快,不知不覺就吃了很多,而飽感中樞還沒有來得及接收到報告,胃裡面感覺到飽脹之後才能停住嘴。但這時候,食物中的能量早就超過了身體的需要……後果也許很沉重! 吃得過飽的三種危害 一、吃得過飽會造成營養過剩,從而加重體內各臟器的負擔並使其畸形發展,從而使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富貴病”的患病機率大大增加。 二、長期飽食會使人體甲狀旁腺激素分泌明顯增加,容易使骨骼過分脫鈣,老年就易患骨質疏鬆症。 三、如果上頓的食物還未消化,下頓的食物又填滿了胃部,那麼消化系統就得不到應有的休養,胃粘膜也不能及時修復。胃中食物過多,還會逼迫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壞胃黏膜,容易產生胃糜爛、胃潰瘍,從而誘發胃癌。 吃飯七分飽更長壽 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相比每餐餵食全飽的猴子,只喂七分飽的猴子平均壽命延長了七歲,而且它們更具活力,患糖尿病、肥胖、高血壓的機會也更少。 日本沖繩島上不少百歲老人談起長壽經驗時也表明:節制飲食,食勿令飽是很重要的一條。 科學家解釋,控制食量可以減少過高的血糖帶給組織的破壞、降低炎症的發生率以及削減自由基(致衰老的罪魁)。 七分飽的標準 胃向大腦傳達飽漲資訊需要大約20-30分鐘時間,如果每一餐都吃到有了飽的感覺才放下筷子,其實已經超標了。那麼七分飽的標準是怎樣的呢? 以一個1.70米左右的中青年男子為例,體重正常,體力勞動也不是很重,那麼他一天能量需要大概是在2000多大卡,其中糧食應占到50%左右,數量大約為250克到400克左右,蔬菜水果分別為300克~500克和200克~400克,魚禽肉蛋應為125克~225克,外加牛奶和適量的豆製品。零食、甜點、酒之類的應該適可而止。 從自身感覺來衡量七分飽,則以每頓飯後精力充沛,到下一餐前有一點飢餓感為標準。
-
8 # 七目aa
吃飯只吃七分飽,那是指有利於健康。
不吃飽飯,心裡癢癢的,不舒服!
60歲的人了,每天只吃兩頓飯,每餐必飽。
-
9 # 快樂在於發現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是為吃。要大幹吃飽飯。氣車動前還加滿油呢。
當鐵道兵時出力多,61年逢國難,本來每人天定量一斤半,為支援廣貧而減,那個餓呀!一次改善伙食,每個人10個饅頭的飽子我吃了11個,一戰士吃了42根小油條還是亞軍!一次去火車站抬土豆,兩人路上生吃了好多。幾分飽在動多少。少幹不幹活吃多不用存身至病。飯量俱人合宜而定,可不飽也可多餐嗎!因人動年令自定。
自己認為供參考。
-
10 # HYF73
人吃飯,真不能過分飽。太脹,不利於身體健康,也不方便行動,人可能就會感到不舒服。特別是老年人,吃飯一定要注意,儘可能少一點,還一定要達到七分飽,尤其是晚上吃多了,消化不了,斷然會生病的。從一般人說來,飯吃七分飽,也差不多了。這樣,的確有好處,對身體健康有益。
1.胃無負擔。七分飽,對於胃來說,恰到好處,沒有超過承受能力的累贅,它能自如地"運動",功能不會紊亂。如果過飽,它就像機器,不能正常"運轉",消化也就不正常。若長期這樣,有可能還會損害胃,使胃不能正常蠕動,造成消化不良,生出諸多胃病來。
2.行動方便。如果飯吃的合適,不餓不太飽,稍稍休息一下之後,就可活動,或者參加輕度勞動。行動也方便,不致於感覺不舒服。反之,就不行,有可能還惹麻煩,把身體弄出毛病來了。
3. 人覺輕鬆。或許不少人都感覺,飯吃的適度,也就是七分飽,人會覺得沒有什麼負擔,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感到輕鬆。尤其是晚上,對小孩和老年人,一定要少吃點東西。有句俗話:"要得小兒安,夜夜受肌酣",意思是不能讓娃娃晚上吃飽了!餓點還好一些。
吃得少,身體好。"七分飽"的說法,我贊同。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這話很有道理,特別是老人,體會頗深,不等胃裡有飽漲之感,嘴裡還想吃的時候,就放下碗筷不再吃了,這種想吃的感覺,一至持續到第二攴前,會有更加強烈的食慾,每攴飯都很香,而且消化吸收完全,很難隔食,更不會拉肚子。因此自已基本這樣堅持用攴,不論再香再稀奇的,或很不可口的,都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