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京的大老李

    真的很好,這才體現地方特色。

    真要是說普通話了就不可能收視率這麼高了。

    這麼大的國家,你讓所有人都是一個口音,你讓所有城市都千篇一律,有意思?!

  • 2 # 使用者8438567817904

    說方言味的普通話好,方言對應著人的神態和表情和動作才有地域味道,毛主席說普通話,你覺得有神韻嗎?根本就沒有,節奏表情動作都不對應,如果主席說湘普可能還接近主席的本來。如川話雄起,四川人和北京人喊表情音調一樣嗎?

  • 3 # 使用者129622862074

    西安人就是這樣說話的,六零後七零後說話此地口音重一些,再往回出生的人普通話就標準的多了,來西安轉轉就知道了

  • 4 # 閒看秋風999

    記得十幾年前,廣電局就有類似的通知或者說規定;大致內容就是禁止歷史認為歷史人物在電視劇中說方言;所以後來的電視劇中,各地方的領導人一律說普通話。

    電視劇不同於地方戲劇;換句話說,地方劇當然必須用方言演出,秦腔用陝西話;豫劇說河南話;黃梅戲採用安徽方言無可非議。

    電視劇面向的觀眾不同;推廣普通話才是編導演創作人員的主要任務也是電視臺的責任;不知其他人感受如何,反正我就是聽不懂,一邊聽還要盯著字幕非常彆扭。

    也許編導們認為講述秦腔的裝臺故事適合用“陝普”;那麼,以此類推,講述其它地方劇的故事是不是也可以仿效呢?如果是歷史劇,劇中人物是不是也應該操一口“古漢語”或者起碼是“雅言”才符合歷史呢?

    一部電視劇的受眾應該是越多越好;劇中人物偶爾說一兩句方言來表明身份也未嘗不可;但是,大多數人物,幾乎全部場合都說方言的話,普通話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 5 # 竹聲代有松

    電視劇用方言無可厚非。原則是一,要聽得懂那種,二,要在聽得懂的情況下得像,(裝臺)劇裡有的不像,演員要做功課的。

  • 6 # 使用者1038246750194

    都用地方語言,普通話白普及了。不看字幕根本理解不了說的是什麼意思。快止住吧,否則川普、廣普、貴普、浙普... ...都來了,電視劇也就沒人看了。

  • 7 # 犀利娛樂八卦妹

    好啊!看了電視劇《裝臺》我都想去陝北看看了,整部劇全都是用陝普說下來的,感覺真的貼近生活,讓人特別親近!

    特別哪句美著呢?我的天真的是太好聽了!

    感覺陝北人是真的熱愛生活,無論是有錢還是沒錢,做什麼事情都是好的呢?美著呢?

    這真的是很正能量,給人心裡暖暖的感覺!

    如果都換成了普通話,那就和平常的現代劇有什麼區別?

    那樣也不可能熱播了!很多人都是衝著陝普去看的!

    用陝普不僅普及了文化產業,也讓更多人認識到說地方方言也很美~

    比如在瞿團說現在的小娃娃都說普通話,讓他們上臺唱戲,咋能唱出來陝北味呢?

    就是這種原因,裝臺可能才要堅持用陝北話吧,提高地方方言保護,其實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能當地的人看了這個電視劇會更加熱愛自己的語言,甚至會為之驕傲!

  • 8 # 從小賣蒸饃A

    老陝的感覺很好,過癮、舒坦。特定語境下,方言的意思表達特別地精準,讓人回憶起過去的事情。只是有一點擔心,擔心外地人聽不太懂而影響了劇情的效果。

  • 9 # 小老百姓說影視

    很好,特別好,語言也是傳統文化之一,是文化符號,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如果都說標準的普通話,那還有意思嗎?那還能聽出來是哪個省的方言嗎?不會少去很多的幽默和趣味嗎?

    而且方言更有感染力和滲透力,就比如有時罵人的詞,瓜慫,就比傻子有力量。用一些陝西話,這樣會讓這部劇看起來更真實,更符合氛圍,一幫幹裝臺的陝西老爺們,說點粗話,多貼切。都說普通話就失真了,順子這幫兄弟大部分可是村裡來的,一人一口標準普通話,什麼感覺?

    這部劇本來就是講的西安本土的故事,風土人情,劇中展現了多少當地的小吃,所以說陝西話更貼切,而且大家還別忘了這部劇是和裝臺有關的,裝臺離不了戲曲,這部劇能上央視播出,我認為和它宣傳傳統文化是有關的,它在弘揚秦腔,這麼一個古老的梆子劇種,一個陝西的地方戲曲。秦腔如果也用普通話唱的話,那還是秦腔嗎?劇中就有一個情節,瞿團說招來的孩子都只會說普通話,怎麼能唱好秦腔?

    從文化的傳承角度來說,全部統一成普通話就不是好事,會讓好多優秀傳統文化沒法傳承。晉劇、豫劇、秦腔,哪個不是帶有地方特色的戲曲,用普通話唱還是哪個味嗎?

    會說普通話,和說陝普並不矛盾,或者我會說普通話,但是回老家了說方言,這不好嗎?尤其有方言的地區,你回到自己老家說個普通話試試,鄉親們怎麼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婚紗攝影,你認為什麼價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