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佔禮雜談
-
2 # louanhuamingyouyicun
近年來,提倡文明拜年新風,磕頭跪拜的習俗漸漸變淡,代之以新年問候祝福的新式拜年法,我覺得挺好,除舊迎新,移風移俗,文明新風一樣能起到和諧相處的良好作用。
-
3 # 心累力乏
謝邀!大年初一是本門家族晚輩給長輩拜年的日子,天不亮人們起床下餃子,放鞭炮,吃餃子後年輕人聚在一起逐家到長輩那裡拜年,過去長輩老人坐在堂房等著授頭,晚輩們來到後集體跪在堂前瞌三個頭。現在新社會新事新辦了,長輩也不叫瞌頭了,提前準備好香菸糖果招待拜年的人們,人到話到心意到,見面相互噓寒問暖一番就算禮節到了!如果拜年人到了長輩還沒起床,一般不再給床上人拜年。初一過後就會到親戚家拜年,初二,只要父母在,姑娘回孃家是必須的,岳父母會盛情款待半個兒的,姥爺姥姥給壓歲錢最多的也是外甥女了!初三是鬼節,要到祖墳拜祭已去的親人。當然,做為晚輩,姑、姨、舅家也要帶上禮物登門拜年,自己有事去不了,讓孩子們代表也要走到禮到,不然會被認為是要斷絕關係!
-
4 # 魚飛九天
拜年是中國傳統的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祝福的一種方式。
初一拜本家。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個別地區還需下跪並磕頭,祝長輩身體安康,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給晚輩壓歲錢,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有的則以點心、糖食、紅包等予以款待晚輩。拜完長輩,就是拜鄰居。
初二開始走親戚拜年至初五。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給長輩們依次拜年。
同輩拜年,或揖手或直接說些“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也有相互登門拜年或備酒置菜暢敘歡樂。
拜年,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百善孝為先,對長輩的祝福,即是體現中華民族的孝心美德;它傳達的是一種禮儀與教養,對鄰居親朋的問候,則是華夏文明中禮儀文化的延續。拜年表達的不僅是一份情誼,還是一份感恩。它彰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祁禱。這也是幾千年華夏文明對炎黃子孫的潤澤,是古老文明的沉澱,每一個華人都應肩負起這種文明的傳承,責無旁貸,雖任重道遠必全力以赴。
-
5 # Cici546
南方人,農村,春節拜年的話,我們都是習慣大年初一提上準備好的祭品去宗祠、土地廟、山神廟祭祀(我們更習慣說是拜神,這個能折騰一個上午)。結束之後,就是正式拜年了。去村裡的相熟的人家拜年,大人領著小孩子去,說上幾句吉利話,收一收紅包,吃一吃各家準備的零食(多是手工製作,比拼比拼各家手藝)……就沒啥事兒了。對於小孩子來說,過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收壓歲錢呢,我們這邊,只要還在上學,都還可以有壓歲錢,結婚了的,工作了的,都是沒有壓歲錢的。
回覆列表
拜年有什麼習俗?
華人拜年首先是拜祖先,因為有了祖先才有了我們。飲水思源,我們為了感恩,我們為了報答,所以我們必須先拜歷代祖先。
在年三十那天,我們首先去到祖先墳前給祖先磕頭。有的人家還要把祖先領回家過年,也就是把家堂掛到家裡正屋正中位置上,擺上香案供品。
我小的時候我父親就是年年這樣做的。
我們家的家堂是一副很大很古老很好看的畫。平時就掛在廂房的房樑上,年三十才掛到正屋。我們那時家裡是三間房,中間開門,一進屋就是廚房,東西兩間是臥室。東為大,一般長輩都住東屋。
我們家那時人口多,也沒有那麼多講究,我那時小就和比我大兩歲的哥哥和弟弟們隨父母住東屋。姐姐們住西屋,哥哥們還需要到別處找宿睡。
每到過年,東屋就掛上家堂,擺設好供品香案。香菸繚繞,家堂畫古色古香,此時的年味格外重。供品是點上紅點疊成塔形 我們平時吃不上的白麵饅頭,看著就讓人眼饞。
家堂畫上畫的是穿著古裝,一男一女倆位很大的人物。男的留著鬍鬚,女的很慈祥,他們就代表我們歷代老祖宗了。在這兩個人大人物腳下面又畫了幾個小孩,有放鞭炮的,有互相打拱拜年的,看著很有趣。
年三十晚上半夜,放完鞭炮吃完餃子,家族裡血緣比較近的同性親屬都陸續來給祖宗磕頭拜年。
給祖宗拜完年後,再給長輩拜年。那時晚輩給長輩拜年是需要磕頭的,磕三個頭。同輩之間也拜年,但不用磕頭,都打躬作揖。
年三十晚上拜年一般都是至親,關係稍遠的都是初一拜年,關係再遠的都是初五以後拜年。出嫁姑娘回孃家拜年都是初三去。只要不出正月都可以拜年,不過一般過了十六也就都差不多拜完年了。
華人互相拜年是很好的風俗。它讓人知道感恩,知道尊老愛幼,彌合人們之間的恩怨隔閡。一般有些不愉快的磨擦,在打躬作揖互相拜年中也就哈哈一笑過去了。
不過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人對拜年越來越不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