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豆子的小小屋
-
2 # 阿無推文掃文札記
說實話,《人間失格》我沒看過,但我能猜測到你為何有此一問,無非是作品中的某些部分或者作品整體比較陰暗壓抑,主角也並不真善美。
來看看看過的人是怎麼評價此書的。
它當然是可讀的的書,而且它既不是要引導人性走向扭曲,也不是弘揚個性。我覺得愛看書的人都應該清楚,並不是書中人所做的事就是作者所提倡的,書中人的觀點也未必是作者覺得正確的。
在文學作品中,經常會有對人性中不好的一面的描寫、對世間陰暗的描寫,寫出來不是為了宣揚,不是要告訴讀者這樣是對的,而是要讓讀者看到人性有這樣的一面,是一種尖銳的揭露,是一種剖析。
能夠給讀者觸動,能夠讓人有所思考和反省,那麼它就有價值。
另外,看問題描述,你好像還有在問不適合孩子看的作品應該接受還是禁止?
其實,不適合孩子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但是,不適合孩子不代表它是壞的、不好的,不適合孩子不代表它不適合成人。
要是一切不適合孩子的東西都被禁止,那麼,成年人們在思想上也就只會是一個大齡兒童了。很多東西,只是孩子還沒到能看或者能看懂的年齡,只是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與接受範圍。
孩子的純真應該保護,他們只需要知道世上有黑暗,而眼中只需看到光明,但成人是需要知道清楚地去認識黑暗的。
我覺得在這種問題上,分級是比較好的做法。而在沒有分級制度的情況下,就應該是家長和老師進行合理的監督和引導。
-
3 # 外感六淫
這是他的另一本書,說真的,剛開始看得時候有點壓抑,可是陳述的又很精闢。我喜歡這段話,同時這段話又讓我感到害怕。
-
4 # 泊圖泊途
我反而覺得在網路時代,這本書獲得了它本不該有的地位,而且未成年最好不要去看。
不得否認,《人間失格》是一部很難得的優秀作品,它同作者的經歷融合,最後走向了終點,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讓很多人熟知,這是一個人內心的獨白,是一個人無法挽回的懺悔。
這句話讓很多未成年的學生印象深刻,這叫我非常驚訝,經常會在讀書群裡面看到未成年在看這本書,而且經常插上這麼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真害怕他們中的個別人把心智看扭曲。在讀書群裡,不知道這本書的人簡直是汗毛麟角,很多世界名著,反而卻不知道。有點網紅書的味道。
對於這類比較“喪”的文學體裁來說,它的確獨樹一幟,給人的觸動非常大,對於這本書,我閱讀它是把它當成一個故事來看,簡單的思考一下這個少年是如何長歪的。未成年人喜歡模仿和自我投射,這是我不建議未成年人看的原因,也希望書籍可以逐漸走向分級的路。
對於主人公人格崩潰最後發揚到極致,變成了生命的大崩潰我是這樣理解的:他有個官員父親,嚴厲而呆板,主人公性格獨樹一幟,喜歡看書,這讓他父親理解為他太“獨樹一幟”了,他的同輩人也覺得不可思議。這個家庭,他的父親就是一面旗幟,他要麼遵循自己的本性,要麼討好父親,他選擇了後者,最終養成了虛偽的習慣。
他人生中很多事件父親都有介入,我理解成這是他一生的陰影,他參加所謂“革命黨”也多少有點對抗這位高官父親的意味,一種潛意識的反抗。不過內心的陰影還是無法消除。
還有人理解他的變化是社會和自身造成的,我不完全同意。
《人間失格》可以讀,但是要做好準備,這本書很陰鬱,未必能給你帶來快樂,可能會帶來痛苦。成年人想看可以看,未成年建議長大了再看。
-
5 # 禾九青
這個問題很好,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心裡受到極度的壓抑,多次感到呼吸困難。裡面的世界,不僅是簡單的黑暗,完全就是十八層地獄,每一個字,都鮮血淋漓,讓人看的內心受到魔鬼的誘惑壓迫。
我讀了幾章,就歇了,實在是不敢繼續讀下去,那個人的思想,一步步侵入,讓我看世界的眼睛,都蒙上一層灰布,彷彿一切都是書裡的黯淡無光,這個世界不值得愛,活著是罪過,應當早早結束生命,才是最好的救贖。
其實這本書不建議十八歲以下的人讀,越是人生閱歷豐富的,來讀這本書越是好一些,受到的影響也弱一些,最適合的讀者是自我思想獨立的人。而我只能幾頁幾頁,分無數個時間段,斷斷續續的讀完這本書。
-
6 # 不做惆悵客
我曾在網上也看到過一些網友,他們對《人間失格》這本書有著與你一樣的疑惑與擔心。書中男主的人生讓他過得十分壓抑,一點都不像具有正能量的東西。
我想說說我對這本書的看法。
讀完這本書,我的一個感受就是:人生在早期差之毫釐,後期就會謬以千里。
作者太宰治似乎在記述自己的一生一樣,把男主角這一生,從最開始的核心信念的形成,到核心信念的發展,再到核心信念與現實生活的絕對矛盾,都展現的淋漓盡致。讀起來,讓人有強烈的代入感,感受到自己也像男主一樣,擁有了那種能夠毀滅人生的核心信念。
如果我們只看男主成年後的生活狀態,就很容易批判他。他為什麼不能保持住工作?為什麼不能與愛他的女人過日子?為什麼不能勇敢地維護自己的妻子?為什麼要自甘墮落?這所有的為什麼,都不是在問他這麼做的原因,而是責備他沒有把日子過好,那是他自己作出來的。
然而,當我們看到他早期的生活,就會發現一切謎底都只有一個:他認為隱藏自己的喜好,遷就別人的喜好,才能夠活下來。
是的,他與別人只有這麼一點最不同而已。
太宰治很貼心地,將男主這一點分成了三個階段來講述。第一個階段,就是男主這個信念的形成原因。
人生早期,每個人都是弱小的,本能需要學習如何生存下來。男主在家中是么兒,弱小而受到家人忽視,家庭氛圍又很壓抑,父親強勢且自作主張、不懂體諒他人。男主在家庭中總會感覺,自己的生存會受到來自父親的威脅。這就使得他學會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項生存技能,認同別人給自己下的定義。
第二個階段,講得是男主如何發展這項生存技能的。
男主要認同別人給自己下的定義,就要隱藏住真實的自我,生怕暴露出來會給自己招來災禍。因此,他學會了許多掩飾技巧。但是這些技巧卻並不是總能有效,有時就會暴露出自己不認同別人的定義,暴露出他內裡其實存在著一個真實的自我。
在這個階段裡,男主潛意識地認為,如果他想要繼續生存下去,繼續認同別人給自己的定義、遷就他人,就必須要把真實的自我徹底隱藏掉,這樣才能保證安全。
漸漸的,他就忘了自己只是帶著面具生活,以為面具就是自己。這才有了他在不想自殺的情況下,卻陪同別人跳海的事,只為了完成別人給自己的定義。
這個跳海殉情事件,就是男主為生存而產生的核心信念與生存本身的第一次直接衝突。
第三階段,男主徹底找尋不到真實自我了,只是麻木重複著以往的生存模式。
這個階段的男主,只有一件事能喚醒他沉睡的靈魂,那就是羞愧。只有面對妻子時的愧疚,才會讓他感到刺痛。其餘時候,他都是麻木的。麻木的生活,麻木的達成別人給他的期待,麻木地讓出自己的領地。
男主在這個階段,透過自己的思想,給出了一個最悲觀的推論。當所謂的好友斥責他不肯讓出好工作的時候,他就意識到,他只是逆了好友一個人的意願,並非逆了全世界的意願。但是,他卻深深感受到,他不能夠逆任何人的意願。尤其是當他看到妻子被強迫的那一刻,這種恥辱感更加深刻。
這幾件事,讓男主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性格,也是他想改變卻無法改變的性格。他只能躺著,任憑生活把他按在地上摩擦。他更加麻木地挖掘身邊人內心的需求,並且不遺餘力地主動滿足他們的需求,即使那些需求讓他噁心……
我們能夠從這三個階段裡,清晰地看到男主從有真我到徹底迷失自我的過程,最後迷失到找不到真我的一個結局。
男主的人生是一個負向的迴圈,充滿了負向的東西,最終讓他從一個有才華、有財富的官二代淪落成一個年少白頭的糟爛人。
我們作為讀者,不免會對這樣一個故事感到很恐懼,甚至認為它不值得一讀。但是當我們分析之後,就會發現一個悲劇的人生,是存在一個機關的。這個機關,就是男主的那個幼年時形成的差之毫釐的核心信念。如果他的信念是“做真我才能存活”,他就不會過出那樣悲劇性的人生。
總的來說,《人間失格》並非扭曲人性或是張揚喪喪的個性,它更像是在給人們啟發,啟發人們思考命運的一些核心影響因素,比如我們性格的成因。當我們把握這個關竅的時候,或許就會透過努力,改變我們一些悲觀的核心信念,將性格從負向調整為正向,從而改變命運走向。
或許,逆天改命的關竅就在其中。
回覆列表
剛好最近看過《人間失格》,就來回答一下題主的疑慮。
《人間失格》是作家太宰治的心靈自傳,是他對於魔幻生活的反抗,可以說是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型小說,但是這種致鬱型小說,其實我是不建議你帶著孩子進行親子讀的。
小說的意義是帶你去看你沒看過的世界,瞭解你不瞭解的生活,思考你沒思考過的問題。
作為一個三觀還沒成型的人,《老人與海》、《了不起的蓋茨比》、《哈利波特》等,都有助於形成好的人格,它們可以教會孩子什麼是勇敢、希望、堅強、友情和愛,這種才是適合引導孩子閱讀的小說。
而對於《人間失格》這種喪小說,作為一個成年人,展開對世界、生命的思考,去看它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會對你的心靈有一定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