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淺夏未央吖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取材於唐朝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也叫《會真記》。

    作者是王實甫,全劇一共五本二十一折。

    主要描寫了書生張君瑞與相國之女崔鶯鶯的愛情故事。

    表達了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祝願。

    該劇具有反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超前意識。

  • 2 # TeaC

    《西廂記》戲本,從林黛玉複誦戲詞可以斷定,他們倆一起讀的是戲本,作者,據說是王實甫。

    而這個故事的最早版本是小說,叫《會真記》,作者是唐朝的元稹(?是吧?但願我沒記錯)。

  • 3 # 梅語村言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王實甫的戲劇作品,講述張生在普救寺遇到崔鶯鶯一見鍾情,後在有人圍寺搶奪崔鶯鶯時得到崔老夫人承諾“解圍者將鶯鶯嫁與”,寫信給朋友解了普救寺之圍,但老夫人卻想悔婚,張生因此病倒,崔鶯鶯在紅娘幫助下與張生私定終身,老夫人被逼無奈同意婚事,但要張生考中狀元方可,張生入京考中狀元后終於與鶯鶯團圓。《西廂記》改編自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那個寫下“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這樣深情悼亡詩的元稹寫《鶯鶯傳》帶有自傳和誇耀的意味,且《鶯鶯傳》是始亂終棄的悲劇,而元稹還推卸責任汙衊鶯鶯是禍水。但在王實甫筆下鶯鶯與張生的故事最終大團圓,二人成為自由戀愛的深情代表,丫鬟紅娘也成為媒人的代稱。

  • 4 # 48年老農民

    路過,是王實甫寫的一個劇本,裡面的故事情節其實沒有引人入勝的地方,讓人叫絕的是裡面的曲子,也就是唱詞。在我的頭腦裡,他的成就至少是平了唐詩宋詞。拋開裡面的唱詞,如果有人把它拍成電影,或搬上戲劇舞臺,改成用大眾都能聽懂的語言,我想沒有幾個會喜歡和欣賞的。

  • 5 # 甲子364

    《西廂記》是“元雜劇”,在《元曲選》中,作者是元代劇作家王實甫。在清代是線裝石刻本,《會禎記》是評話,寫的也是同樣的故事,略有增刪。

  • 6 # 嘉哥64

    這提問真突兀搞笑幼稚,好似中學雞學生被老師提問,西廂記是唐元慎鶯鶯傳經王實甫寫會真記編成戲劇的。

    作者真搞笑,他序言說自己所寫女子與眾不同,但又安排林黛玉看最大路的愛情故事戲劇情節,紅樓夢到處都充滿作者的吹牛自大弄虛作假戲弄人的筆墨描寫,真好玩!

  • 7 # 薛小汀

    我是梁園大雪,賈寶玉和林黛玉一起讀的《西廂記》是本小淫書。全名為《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為元代的王實甫。

    《西廂記》的故事脫胎於唐代的傳奇小說《會真記》。中國小說發展到唐代才開始有虛構成分,小說在是史學的分支,在唐之前基本都是記錄真實的事情,之所以魏晉有《搜神記》是因為那時的人真的相信有鬼魂。

    唐代中期著名的大詩人元稹寫的傳奇《會真記》,講的是他和自己表妹情愛的故事。在《會真記》中,張君瑞是個風流種子,溫潤如玉又多情,當他遇到自己的遠房表妹崔鶯鶯時,被鶯鶯的美貌打動,主動撩妹。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張君瑞成功泡到美妞崔鶯鶯,在一個花好月圓之夜,把崔鶯鶯睡了。

    此外,在張君瑞跟朋友談起舊情人崔鶯鶯時,說崔鶯鶯是尤物,太美的女人終究是禍端,應該被拋棄。

    後來的後來,張君瑞和崔鶯鶯各成家室,張君瑞以表哥的身份去拜見崔鶯鶯。崔鶯鶯想起張君瑞的始亂終棄,薄情寡義,寫一首詩遞出去給張君瑞,奚落了他一番,並沒有與之相見。

    這個故事收錄在宋代的《太平廣記》中,發展到元代,元代戲劇家王實甫把故事進行改編,使之變成一個歌頌愛情自由的小黃書,當然,結局是大團圓的。

    《紅樓夢》中,賈寶玉給林黛玉讀的就是王實甫的《西廂記》。

    故事情節是,崔鶯鶯和母親扶父親的靈柩經過普救寺,在那裡借住,崔鶯鶯住在西廂,而趕考的書生張君瑞也住在普救寺,一日求香時,張君瑞窺到崔鶯鶯的美貌,當時就酥軟了。後來,孫飛虎圍普救寺,張君瑞依靠自己朋友白馬將軍的幫助,救下普救寺,為崔鶯鶯母女解圍。

    為了答謝張君瑞,崔母宴請張君瑞,張君瑞與崔鶯鶯又相見,沉醉於崔鶯鶯的美貌,不能自拔。因無法相見,痴情懦弱的張君瑞病倒,在熱心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張君瑞與崔鶯鶯私會。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張君瑞爬牆到一箱與崔鶯鶯私會,終於,暖玉溫香抱滿懷,把好事做成了雙。

    後崔母嫌棄張君瑞沒有功名,張不得已進京趕考,於是有了著名的“長亭送別”“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據說,王實甫寫到這一節時,思慮過甚,用力太猛,氣血攻心,吐了好多血。

    張君瑞與崔鶯鶯話別後進京,順利的考取了功名,回來與崔鶯鶯結為連理。故事在大團圓中結束。

    其實,《西廂記》中有很多黃的部分,青少年男女一塊看,確實不合適。比如,張君瑞說崔鶯鶯“嬌羞好比花解語,溫柔好比玉生香”w崔鶯鶯說“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 張生說崔鶯鶯大好的青春光陰都在空虛中浪費掉了,應該找個人來卿卿我我,朝朝暮暮。

    這樣的話,這樣的思想對青年男女開始,確實具有毒害作用。

    還有,比如在“西廂豔情”一節,原文是“卻說張生接住了小姐,把小姐抱在懷裡,小姐也不拒絕,而是緊緊地靠在張生的胸膛上,一股男性的氣味,衝入鼻腔,令她懶洋洋的,舒服極了。張生把小姐嬌小的身軀捧進裡房,放在床沿上。……”

    這樣的情節,黛玉看了怎不想入非非,當賈寶玉打趣她,“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時,黛玉才從情節中出來,頓時羞得不行,說要告訴舅舅去。

    所以說,賈寶玉和林黛玉一起看的《西廂記》是二人的愛情啟蒙,有人把《西廂記》稱為豔情文學,寶黛的愛情在這裡就埋下了種子。

  • 8 # 亭林文學

    那麼《西廂記》究竟是一本什麼書呢?

    《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的代表作,也是元雜劇的代表作。而王實甫,更是憑藉此劇,成為元曲四大家之一(也有人說是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而沒有王實甫)。

    《西廂記》在結構上有很多開創性的特點,也是元雜劇中少有的比較長的作品。全書寫了張生和相國小姐崔鶯鶯在寺廟中相遇相戀並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大膽反抗封建社會壓迫,最終有情人終成眷侶的故事。

    全書的價值首先在於文辭,元曲的許多曲詞都來自於詩詞雜糅和改編,比如《西廂記》著名的一段就是: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讀來十分入情。

    除了敘述語言,人物語言也各有風采。比如紅娘就符合丫鬟身份,說話潑辣爽利。而張生崔鶯鶯一個是讀書人,一個是大家閨秀,說話都文辭生動。

    其次,張生和崔鶯鶯的情很濃烈,而其中又有小兒女情態,比如崔鶯鶯明明想見張生,卻幾次三番反悔,弄得張生摸不著頭腦。而兩人大膽反抗的時候,又十分堅決。更難得的是,張生很有想法,對鶯鶯一心一意,同時又比較通透,誠心誠意對鶯鶯,最後成功中狀元,回來迎娶鶯鶯。

    雖然也是最後中狀元解決問題的套路,但這部劇的確很可愛,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徵,張生、崔鶯鶯、紅娘,無不是文學史上的經典形象。

    最後要提一句。王實甫是《西廂記》的作者,卻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作者。因為《西廂記》和《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一樣,也屬於世代累積型著作。也就是說,在王實甫之前,就有《西廂記》的故事,比如比較出名的董西廂,已經具備了基本的人物形象和感情傾向。

    不管是《鶯鶯傳》還是《西廂記》,都建議大家去讀一讀,都不長,畢竟是大浪淘沙掏出來的經典,十分有閱讀價值。

    《西廂記》最大的貢獻在於,石破天驚地喊出了“願普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的呼喊,照應了《紅樓夢》中的寶黛愛情,因此寶黛共讀西廂也成為《紅樓夢》的經典場景。

  • 9 # 戴草帽的小老鼠

    《西廂記》是元代著名戲曲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是一部不錯的作品,為後世多人所推崇,但對於當代人來說,很多人看後會產生“哪有這麼簡單”之類的感覺。其實就是古代版的一個偶像劇,少男少女看了多會不由自主的做些不切實際的美夢。

    《西廂記》 故事情節並不複雜,梗概如下:

    一個名叫張生的年輕人在普救寺遇到意中人相國的女兒崔鶯鶯。恰好當時一個將軍孫飛虎率兵包圍寺廟,提出要崔鶯鶯做為壓寨夫人。為了救女兒,崔鶯鶯的母親請張生幫忙併許諾將崔鶯鶯許配給張生。於是,張生找到朋友白馬將軍,在白馬將軍的幫助下,危難得以解除。

    後來,與大多電視劇情節一樣,崔母食言賴婚,於是張生因為相思病倒了。最後在崔鶯鶯侍女紅娘的幫助下,崔鶯鶯得以和張生幽會。崔母發現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只好答應婚事,但提出條件讓張生上京應試。結果張生還真中了狀元。最後張生再一次衝破別人阻撓,與崔鶯鶯完婚。

    《西廂記》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比如崔鶯鶯未婚先與張生幽會,兩人抵抗家長意志堅持在一起,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思想。但故事情節過於浪漫,也暴露出一些不合實際的單純想法。

  • 10 # 我教歷史死得早

    《西廂記》,全稱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雜劇作家王實甫的作品。這個故事的藍本,是唐朝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也叫《會真記》。只不過結局不一樣。

    讀完後,寶玉拿裡面的詞撩黛玉,說她是“傾國傾城的貌”,說自己是“多愁多病的身”。說明他們讀的不是《鶯鶯傳》,而是《西廂記》。

    不過你品:

    鞋兒剛半拆,柳腰兒夠一搦,羞答答不肯把頭抬,只將鴛枕捱。雲鬟彷彿墜金釵,偏宜䯼髻兒歪。

    我將這鈕釦兒松,把縷帶兒解;蘭麝散幽齋。不良會把人禁害,呔,怎不肯回過臉兒來?

    我這裡軟玉溫香抱滿懷。呀,阮肇到天台,春至人間花弄色。將柳腰款擺,花心輕拆,露滴牡丹開。

    但蘸著些麻兒上來,魚水得和諧,嫩蕊嬌香蝶恣採。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搵香腮。

    你再品:

    春羅原瑩白,早見紅香點嫩色……燈下偷睛覷,胸前著肉揣。暢廳哉,渾身通泰,不知春從何處來?

    這就是小黃文啊!怪不得寶釵告誡黛玉,少看這種書,免得“移了心性”。

    只是,寶釵怎麼會知道這書不好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心中最有時代代表性的歌曲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