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很大的達夢想家
-
2 # 小豪講娛樂
水鏡先生,司馬徽;在劉玄德匹馬跳檀溪後誤碰見的:介紹諸葛亮和龐統給玄德;
最後徐庶被曹操將徐庶騙走後,徐庶特意到水鏡先生哪裡推薦給玄德;司馬徽:“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分析如下:
司馬徽是隱士,能稱得上隱士的人,應該是很有知識和時局很有認識的人(否則,田間躬耕的農民皆為隱士哉),對於當下的政治情況有很清晰的認識,對將來的事情有一定判斷力,說預測能力有點過。
“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司馬徽對於東面孫氏江東集團地位鞏固,江東地位穩固,守有餘,攻不足;曹氏中原實力強大,勢必一通天下;西蜀暫時無明主;政治現狀是清晰認識的,估計諸葛亮和司馬徽應該有一定程度的結識;大家的認識是一致的(要不然也沒有辦法對於諸葛亮的能力有認識);
司馬徽對於諸葛亮和龐統的能力應該有一定程度的認同,性格也有一定的認識,諸葛亮和龐統有能力有抱負(野心的另一種說法),必然會出來做出一番事業的人;這個不是說徐庶推薦或者說司馬徽推薦與否的能夠改變的。所以司馬徽只能惜哉而已。
-
3 # 不懂別亂講
鏡先生是指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據史書三國志記載,龐德公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三國志·襄陽記),其中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三國志·蜀書·龐統傳),龐統十八歲時曾會見過司馬徽,劉備會見司馬徽時,司馬徽曾向其推薦諸葛亮和龐統。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從"司馬徽下階相辭欲行。玄德留之不住"(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以及三國演義第35及37回的內容來看,司馬徽在三國演義中是屬於閒雲野鶴,與世無爭之型別的人物,松形鶴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帶,道貌非常,且琴藝甚高,與龐統私交甚篤,並稱呼龐統為弟
-
4 # 使用者104502318119
水鏡先生的第一個身份——水鏡莊主,也就是一村之長。水鏡先生司馬徽,字德操,穎川人氏。小說對水鏡先生的外貌描寫僅八個字“松形鶴骨,器宇不凡”;對水鏡先生的住處草堂也略加勾勒——“架上堆滿書卷,窗外盛栽松竹,橫琴於石床之上,清氣飄然。”從其家境來看,應該是個富裕農民。如果劃成分恐怕不是地主就是富農。不過,他這個莊主看來德高望重,不是那種欺壓村民、貪心不足,作威作福之輩。由於水鏡先生的存在,使水鏡莊隨之成為了三國最有文藝範兒的美麗鄉村。
水鏡先生的第二個身份——知名隱士。即小隱隱於野的那種隱士。學識淵博非等閒,關注社會風雲變幻,但無意於仕途,淡泊功名,喜歡一種閒雲野鶴式的生活,所謂笑看雲起雲飛、花開花落的逸士高人,堪稱是一位三國時代第一流的大牌鄉賢。
水鏡先生的第三個身份——朋友圈主。他還喜歡廣交朋友,經常與一些有識之士飲酒暢談,弈棋撫琴,可謂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孔明、崔州平、徐庶、孟公威等鴻儒名家都是他的座上客。他還熱心為村民講解文化知識,和氣善待鄉鄰,是三國最具影響力的朋友圈主。
水鏡先生的第四個身份——民間博導。這個職稱非常了得,在荊湘一帶首屈一指。當其群雄竟起、天下大亂之際,荊州隆中一帶幾乎成了一個民間人才集聚之地。連祖居山東的諸葛亮也隨父遷居於此地。水鏡先生就依據自己的學識團結聯絡各方精英,進行講學研討,憂國憂民的學術氣氛非常之濃厚。這位民間博士生導師可謂名師出高徒,教授了一大批修身濟世之賢才,如諸葛亮、龐統、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等都是鼎鼎大名。就是 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也算其中的一位。不然,他踏雪尋梅吟誦著“騎驢過小橋,雪裡梅花瘦”的詩句頗有仙風道骨,竟然被劉備誤認為就是臥龍先生。當然,其中的一些人與水鏡先生是亦師亦友,頗具教學相長之古風。也就是說水鏡先生避亂世于山野,並未置身世外,而是透過悉心培養棟樑之才來體現自身的價值。現在的一些所謂的博導教授沽名釣譽之輩,真的要汗顏到無法望水鏡先生之項背。
水鏡先生的第五個身份——廣告大師。不過,這位廣告大師並不推銷什麼商品,順手拿點回扣好處之類,他專門向有正能量的英雄人物推薦像姜子牙、張良那樣的大賢,以匡扶正義,平息戰亂,統一天下。他有一句知名度特高的金句廣告語:“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全力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兩位高才。這句廣告語令我們今天無數忽悠消費者的商業廣告蒼白無力,形同廢紙一張。水鏡先生去新野訪問劉備、看望徐庶的時候再次推薦伏龍鳳雛,並且丟下另一句廣告語,感嘆孔明出山也“得其主而不得其時也”!預言諸葛亮出山並不是最佳時機。可見,水鏡先生預測時勢的眼光獨到,非常有先見之明。
-
5 # 咖飛娛樂
水鏡是指司馬徽 司馬薇與荊州名士龐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陽的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等道友均有交往,關係甚密。司馬徽視龐德公為兄長,被龐德公稱為“水鏡”。
-
6 # 大威丫丫
三國時期司馬非大姓,極有可能司馬徽與司馬懿同屬一族。若真如此。司馬徽之鹿門書院弟子諸葛三兄弟: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分屬魏蜀吳三國。平衡天下局勢,司馬懿深藏魏國,蓄勢待發。諸葛亮六出岐山耗盡蜀國國力,諸葛瑾之子諸葛恪挑起吳國爭端,司馬懿趁勢奪權,司馬昭位極人臣,司馬炎上位稱帝,順勢一統!
一盤棋,耗盡中原,時長百年,上下四代。終成就司馬家帝位尊崇!
歷史長河,不可追溯,但若為真,以天下為棋子豈不震撼
-
7 # 希凡說歷史
根據演義的介紹,水鏡先生司馬徽字德操,穎川人氏。演義對水鏡先生的外貌描寫也非常精煉,就八個字“松形鶴骨,器宇不凡”。
-
8 # 神舟六
《三國演義》裡的水鏡先生叫司馬徽,字德操,生年不詳,卒於公元208年。穎川人,為避戰禍於公元198年客居荊州教學。在穎川(河南禹州)時龐統曾去拜會他成為莫逆。龐統叔叔龐德公與他交情甚好。
在荊州講學期間徐庶、諸葛亮、諸葛瑾等師以於他。與襄陽大名士龐德公、黃承彥以及流寓到襄陽的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諸葛亮等均有交往,關係甚密。
司馬懿的叔叔曾在穎川任太守,與之有交集。但並非同宗。
曾將伏龍(孔明)鳳雛(龐統)舉薦於劉備,得一人可安天下。
公元208年,曹操 克荊州,司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馬徽在此後不久就病死了。
於他,司馬徽從不說別人的短處,鄉中曾有人告訴他說自己的兒子死了,司馬徽便回答說:“很好”。司馬徽的妻子知道後便責備他:“人們認為您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訴您。您為什麼聽說他人的兒子死了,還對他人說好呢!”司馬徽回答說:“您的話也很好。”所以人稱好好先生。
回覆列表
水鏡先生啊,司馬徽啊,字德操
看這個配圖就看懂啦,
他有三個徒弟
諸葛亮
龐統
徐庶
水鏡先生在正史中並未有什麼戰績或者作品流傳於世,但是三個徒弟一個比一個厲害..
可想而知他的實力..
PS:文中配圖來自於率土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