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去的那些事兒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演變自孔聖人《論語·問政》。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延伸開就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耳順,八十耄耋。

    二十弱冠,本指古代二十歲為成年,要行加冠之禮,二十雖成年但還不夠強壯,所以稱弱冠。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弱冠之年,是指剛踏入社會要自食其力創造自身價值的磨練期。

    我們大部分人剛踏入社會,往往都是心比天高,年輕氣盛,憑感性做事,思慮不夠周全,容易衝動容易犯錯,但毫不畏懼。勇往直前!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

    經過生活一系列挫折和打磨,變得圓潤而理性,做人做事更加張弛有度,也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人脈和資源,也隨著年齡增長走進而立之年。

    三十而立,立身立業立家!這個“立”字,就是獨立,能夠獨自面對生活的一切,有擔當有責任,組建了家庭,有了屬於自己的事業和一定的社會地位。

    這個階段介於成熟與不成熟之間。雖然有了很多經驗,但年輕氣盛的尾巴還在,因為肩扛的責任更多了,對事業成功的追求之心也就更為強烈!往往會跌宕起伏,遭受挫折和打擊。正所謂:欲速則不達。

    經過職場商場的磨礪,人際關係的複雜,親情愛情生活的洗禮,起起浮浮的沉澱…慢慢變得真正成熟起來,更從容更淡定也加感情豐富。也悄悄走進了不惑之年。

    四十而不惑,也就是不再困惑,遇事能應對從容,得失也不再那麼重要,脾氣性格也已定型,活的也更加現實,不再有那麼多幻想。對生活已經看的明明白白。

    這個年齡不管以前經歷過什麼美的醜的,善的惡的,對的錯的,成功或者失敗,都已經看開了看淡了。會明白家庭親情友情更加珍貴,感情更加細膩,更能體會他人的感受,更願意去付出而不再那麼注重回報。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 2 # 穩步高行

    三十而立,三十歲得有人生目標,事業理想家庭………

    四十不惑!這是說以前了,現在四十有幾個不惑的,不惑是指做事做人沒有什麼疑惑的啦!做什麼都應得來!但現在好像不同!

  • 3 # 山會長

    二十弱冠,是人步入社會,開始社會人生;三十而立,是對人生有所瞭解;四十不惑,是對人生有所理解。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二十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二十弱冠,說的是二十歲已基本成年,即青年時期,人開始步入社會,美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此時正是人生最好的年華,身心健康是此年齡的最好表現。

    三十而立,是指人在三十歲的時候,做事合於禮,言行都很得當,可以立身安命。不過怎樣立身安命呢?按孔子的說法,需要“禮”,其實更需要明“理”,知是非善惡,明對錯好壞。透過學習和實踐,特別是成家,發現自己的能與不能,對人生有所瞭解,知道了人生是什麼?有理包括有禮,但有禮不一定有理。

    四十不惑,意思是透過社會的薰陶,經過成家立業,經歷了許多,人生的很多困惑已經得到詮釋,理解了人生的含義。知道了人生的不易,明確了人生的價值。譬如認為奉獻是一種貢獻,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此時,人生已經成熟,社會經驗和閱歷豐富。

    總之,二十弱冠,是社會人生的開始;三十而立,是瞭解了人生;四十不惑,是理解了人生。

  • 4 # 歐比旺羅克

    這是孔子在老年的時候,以10年為單位對自己做的階段性總結,和別人沒有關係,更不是普遍的人生成長進度標準,本是孔子自己的經歷,不需要別人在生活中理解。

    古代男子二十歲可以戴帽子,這是一個表示成年的儀式;現在認定年滿十八週歲無論男女都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一個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一個是法律規定,不需要理解。

    孔子十五歲開始學習,二十歲結婚生子,但生活一直過得不寬裕,直到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做了季孫氏家族司空這個官職。如果在中央,司空相當於現在的工業、建設部部長,如果在地方,司空相當於建設局局長,在秦簡中,監督管理一群犯人幹活的史也叫司空。所以中央一級的司空又叫大司空。

    在季孫氏采邑管理基建工程後,孔子才從顏家村搬到曲阜,安置的新家,並能養活一家人。孔子說自己三十而立,意思是說自己三十歲時能夠頂門過日子了。

    孔子敏而好學,從十五歲開始如飢似渴的讀書,有機會就向老人請教,後期多國遊學,經過25年時間的學習,豐富知識和見聞的積累,在四十歲時不再疑惑,這也是孔子的自我評價,也不需要現代人在生活中理解。

  • 5 # NN梅泠

    題中的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出自孔子的《論語 -為政篇》。這是中國春秋時期 ,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對自已一生以來、按年齡段 極凝鍊地簡列出自已的個人要點或特點,極具概括性。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引用,以致成為精僻的名句和經典。全文是 :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說 : 他15歲時 ,己立志 勤奮讀書、追求學問和掌握知識。20歲時,已遵照古代儀式"行冠禮",標誌著自已己長大成人,步入青年時代。到了30歲,他在人生的道路上 ,某一方面 已確立了自已奮鬥目標和奠定了發展的基礎。到了40歲時,他已很熟悉自已的業務和從事的領域,對這方面 己沒有太多的疑難和困惑之處。到了50歲時,他在自己的奮鬥領域裡,已有所成就,嫻熟箇中的來龍去脈及其自然規律。從必然王國走進了"自然王國"。到了60歲,已心氣和平,胸懷寬闊,心態能從容 淡定看待事物,虛心傾聽各方面的意見、包括逆耳的意見。到了70歲,智慧充盈、經驗豐富,處理事情遊刃有餘、很有分寸,從不越規而恰到好處地 完滿辦好事情,幾乎達到心想 事成的境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使用數量詞而用文字表達年齡的詞彙甚多!有的來源於孔子的"論語",例如上面的詞語。有的來源於詩詞歌賦,有的來源於經史傅奇,等等。於此,姑且選出幾個較有階段性的,列之於下: 10歲以下(黃口)。15歲(志學)。20歲(男,弱冠。女,桃李年華)。30歲(而立)。40歲(不惑)。50歲(知天命)。60歲(花甲,花甲之年,耳順,仗鄉)。70歲(古稀,古稀之年,仗國)。80歲以上(耄耋,仗朝)。90歲(鮐背)。100歲以上(期頤,人瑞)。//有人說: 聾啞人,是上帝不慎按下了他們的靜音鍵!嗬,我也是殘疾人,因為上帝不慎按下了我的"遲步鍵"!我落伍於"時代"一個節拍"!《悟空問答題》要我談"自己的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無法作答!我家曾是《一家兩制》:一家兩本《戶囗簿》!我一個人是"非農戶口";其餘的是"農業戶口"!我羨慕我三個兒女(其中2個是雙胞胎),他們能遇到幸福的時代!他們年紀輕輕就讀完五年制的醫科大學丶四年制的中醫藥大學、四年制的工業大學!而我卻"時衝太歲"、流年多舛、運交華蓋 : 額上貼著一個農字!身體發育階段 常常餓肚子!在動盪的歲月裡,我渴望讀大學,但那是痴人妄想!直到打倒四人幫、恢復了高考,我已是鬍子三尺長了!我哪有什麼 "黃囗、志學;弱冠、而立" 可言?我追上"尾班車" ,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唉,那段被上帝擱誤而遲了一個節拍的蒼茫歲月,實在不堪回望!或許 ,獨自聽聽《惜別的海岸》經典老歌,倒能撫慰當年的心靈創傷…… "苦澀的海風陣陣吹送,…吹老了美麗的人生!想起過去的歲月裡,在那殘舊的海岸上,和你朝朝暮暮 看那日落又日生……你的情意在心田,只有揮手向你 說再見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感情問題,經常失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