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強武堂
-
2 # patton8159949625
在戰爭影視片裡,噴吐著火舌的機槍總是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確實作為連以下步兵分隊支柱火力的機槍,在步兵戰鬥中的作用相當重要。
機槍,屬於自動武器,是一種主要用於壓制的重火力槍械,具有火力持續而猛烈的特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機槍的分類很簡單,就是分為輕機槍和重機槍兩種。
兩者之間的區別主要有:
1、重量:輕機槍的重要大約在10公斤左右,而重機槍則要笨重的多,基本上都要在25公斤以上。
2、射速:輕機槍射速約在200發/分鐘,重機槍射速要比輕機槍明顯上一個層級,達到600發/分鐘。所以輕機槍大多使用彈匣供彈,重機槍大多使用彈鏈供彈。
3、有效殺傷距離:輕機槍大約在500米左右,重機槍則要達到1000米以上。
4、編制:輕機槍通常配備到班一級,重機槍則配備到連一級。
5、用途:輕機槍偏重於火力支援,重機槍則是擔負火力壓制,有時還要打擊簡易工事和輕裝甲目標。
-
3 # 貞觀防務
說到機槍的分類大概分這幾類:重機槍,輕機槍,高射機槍,通用機槍,這是現在用的最廣泛的幾種機槍,首先我們來說說重機槍吧,重機槍源於一戰,在那時簡直就是士兵的夢魘,因為那時候火力普遍低下,有一挺重機槍壓制一大片人都會暫時失去戰鬥力,重機槍顧名思義再來那是重機槍是比較重的,但是火力持續性很強,而且重機槍一般口徑較大對遠距離有生目標殺傷較大,二戰就有人在兩千米外用重機槍斃敵創造了當時的記錄,由於武器較重所以只下發到了連一級,當做支援武器來用,到二戰後期重機槍技術得到改進,重機槍重量得以減輕,但是口徑沒變還是12.7。
那麼通用機槍嘞:通用機槍名字也是有來頭的,通用機槍也就是擁有輕機槍與重機槍兩種模式的機槍,口徑中等但是把支架開啟架在地上後,可以進行遠距離的火力支援,也可以近距離覆蓋性火力壓制,這種機槍口徑一般不大,因為口徑太大了後會影響近距離操作以及重量,當然口徑也不會過小,口徑小了後就不能提供遠距離支援了,即使打的到這麼遠彈道也不會穩,即使運氣好命中了目標,那子彈剩下的動能估計也不足以殺傷敵人。
那我們再來說說高射機槍吧:相信不少人都看過四聯12.7高射機槍吧,第一眼我看到它的感覺其實是——我去。把四挺12.7毫米的機槍聯合起來誒,當時看著感覺這玩意平射絕對是大殺器,其實事實也是這樣,因為打飛機嘛所以射速是必要的啦,有了射速,有了口徑,對地面部隊確實很厲害,但是也有侷限性,例如那驚人的耗彈量,還有其驚人的重量都註定了它不可能被搬上普通戰場。
-
4 # 長風浩蕩
重機槍是在一個比較確定、不需要頻繁變換的陣地上,以持續不間斷射擊實現持續穩定火力壓制。因為不需要頻繁變換陣地,因此可以在保證射擊穩定上多花點心思,比如重但穩的三腳架。畢竟,要有準頭,就得穩。
此外,持續射擊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槍管。射擊,是火藥爆炸,每擊發一發子彈,都有大量熱量直接傳到槍管上,這熱量如果不能及時消散,累積起來足夠讓槍管融化。最初,設計師使用水冷或者加散熱片。現在,設計師使用能儘可能長時間的射擊的重型槍管,以及,讓槍管可以快速更換。
輕機槍,就是伴隨步兵前進,隨時安置射擊陣地,提供伴隨火力支援。就需要有足夠的機動能力和一定的射擊穩定性,因此採用兩腳架,較輕的槍身,以及可以快速更換的槍管。
而通用機槍,就是兩個角色都能幹,既能兩腳架伴隨步兵衝鋒做輕機槍,又能三腳架做重機槍。這玩意本身就是希特勒為了規避不許裝備重機槍的制裁,以輕機槍的名義開發的能做重機槍的機槍。
-
5 # 戰壕
我們常說的重機槍有兩種,首先就是老式重機槍。機槍最初時出現時,由於散熱比較麻煩,只能採用水冷散熱,因此體積巨大,機動起來極為麻煩。這就造成了其使用是比較不便,僅適合於防禦等這種作戰,後來又出現了可以伴隨部隊作戰的輕機槍,為了劃分,也就將這些水冷式機槍稱為重機槍了。
但是這些重機槍使用的依然是普通步槍彈。此外就是如今常說的大口徑重機槍了,這種機槍出現之初其實是為了防空作戰,但是後來發現對付輕裝甲車輛、掩體、叢集目標等情況時,效果也很好,因此同樣使用至今。比如美軍的M2重機槍、俄羅斯DSHK重機槍、中國89式重機槍等。
而通用機槍其實就是輕重兩用機槍,可以在兩個形態之間進行切換。而其使用的也是常規的大威力步槍彈,而不是像大口徑重機槍那樣使用的是特製的大威力彈藥。最早的通用機槍就是德國的MG34機槍了,其常規狀態下以輕機槍狀態作戰,搭配固定三腳架可以作為重機槍使用,具有很強的靈活性。
而這種思想也影響了後來機槍的發展,二戰後湧現了一大批通用機槍,比如美國M60機槍、比利時FN MAG機槍、德國MG3機槍等等,都屬於經典的通用機槍。和班用輕機槍、大口徑重機槍一道,是如今機槍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
-
6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重機槍和輕機槍最大的區別在於火力的持續性。因為重機槍使用的是幾百發的彈鏈,而輕機槍使用的是不超過30發的彈匣,因為需要頻繁換彈匣甚至是槍管,所以輕機槍的火力持續性沒有重機槍。而且輕機槍的後坐力需要主射手來抵消,而重機槍的後坐力是由支架來抵消的。馬克沁重機槍,一個女人都可以用它輕機槍的主射手需要身體很強壯的,
而不重視重機槍的英華人在索姆河戰役中吃了德華人重機槍的鉅虧,使得英國一代人都倒在了一戰的戰場上。所以到戰爭結束之後英國、法國直接規定德國以後不能發展重機槍,而且陸軍國防軍只能維持10萬人左右規模。
而希特勒上臺後為了重整火力大力發展軍工,而面臨《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如何巧妙的避開這個限制呢?德華人發揮了自己的智慧搗鼓出了自己的既能像輕機槍提起來跑,放下來就能像重機槍打的機槍,而這種槍就是被後人稱為“通用機槍”的武器。MG42通用機槍,腳架放下來就是輕機槍,換陣地的時候提起來就走,非常方便
沒錯,通用機槍就是擁有輕機槍那樣的便攜性,重機槍的火力持續性。整合和了重機槍和輕機槍兩者的優點。而重機槍和通用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便攜性,以及彈藥的差別。重機槍子彈最大口徑可以是12.7mm和14.5mm,像這樣的大口徑子彈擁有可怕的拆牆能力。而通用機槍一般都是7.92以下。而將通用機槍放到支架上就是重機槍了。14.5mm的重機槍,老毛子的產物
-
7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不講太複雜了,通用機槍就是能適用於輕重多種情況的多功能機槍。
換句話說,它是個混血產品,兩頭都不像的串串。
既能像輕機槍那樣端著跑,對班排組織進行火力支援,又能透過安裝在重型槍架上,當做重機槍式的固定火力點使用。
它沒有輕機槍與重機槍那麼的涇渭分明,通用機槍說輕不輕,說重不重,所以它可以很輕鬆的轉換身份,隨時客串輕機槍或重機槍。
這種特性並沒有讓通用機槍變得尷尬,相反它們還在二戰後取代了中等口徑的重機槍地位,將馬克沁、哈奇開斯、MG08等沉得要死的大塊頭踢出戰場了。
在早先的塹壕陣地戰中,中口徑重機槍表現的相當好,它們能近乎無休無止的潑灑彈雨,化身戰場上最兇猛的殺器。
但一戰結束以後,二戰的戰場迅速的走向了機械化和機動作戰模式,那些沉重的水冷、氣冷重機槍雖然依舊錶現的不錯,卻也有些跟不上時代了。
輕機槍在這段時間發展迅速,成為各國班排最普遍的支援武器,而大口徑機槍、小口徑機關炮也隨著載具的發展跟上了趟。
唯獨重機槍略顯尷尬,它們拖步兵的後腿,放機械化載具上又不如大口徑武器划得來,機動式的戰場也缺乏能讓它們使勁狂噴的地方。
德國在二戰時期走出了一條大膽的路線,他們開創性的發展出“通用機槍”這個新分類。
最開始德國也是被逼無奈,戰敗國嘛,各種限制條約多的要命,隔壁法國也盯得死死的,不準搞重機槍。
德華人為了發展軍備,便開始研製既有輕機槍外貌,功能上卻無限接近重機槍的武器,以繞過限制。
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丹麥麥德森機槍的影響,麥德森機槍雖然只是個輕機槍,但它的廠家很富有創新精神,接連發展出了能適用於各種場合配件,如提把、後腳架、三腳架、高平架等,極大的拓展了武器使用範圍。
德華人在30年代看到了丹麥上校Halovr Jessen關於機槍通用能力的探討文章,大受啟發,將之奉為圭臬,便隨之搗鼓出了MG34通用機槍。
戰爭爆發以後,他們又結合在波蘭搞到的一些輕武器技術專利,發展出了大名鼎鼎的MG42通用機槍。
戰場上的MG42被稱為“希特勒的電鋸”,或者乾脆被稱為“撕布機”,有些美軍還戲謔的稱之為“元首的褲子拉鍊”,它透過自身優良的效能,變成了讓盟軍又怕又恨的大殺器。
二戰的德軍幾乎放棄了所有的中口徑重機槍,連一戰殺得英軍一天死幾萬的MG08重機槍也不再被大規模泛用。
德軍只裝備兩種通用機槍,MG34和MG42,它們包打一切,取代重機槍的所有位置,如果遇到更大的威脅,那就推出FLAK38 20mm機關炮鎮邪。
事實證明,通用機槍與二戰的機械化戰場極為契合,它們被大量裝備在德軍班組中,又可以當輕機槍又可以是重機槍,火力兇殘泛用性極高,適合一切環境。
比起扛著輕重機槍的盟軍,通用機槍們隨時可以完成身份轉換,而對方卻永遠不可能拿BAR或布侖機槍當勃朗寧M1919用,更不可能扛著M1919當輕機槍用。
戰後美軍極為羨慕通用機槍,於是也學著開發了M60通用機槍,接著又開發出了M240通用機槍,其它各國也紛紛推出了這種裝備。
而當年的中口徑重機槍,現在已經基本見不到了,只有如M134等加特林時速射機槍還在蹭熱度。人們基本上按照班機、通機、大口徑機槍的方式重新擺佈了武裝。
通用機槍,以跨界者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輕武器改革。
-
8 # Bzwbz
重機槍顧名思義就是在機槍兩大分類中體積較大,重量較大的一類的統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重機槍的“重”並不是指口徑,而是指持續射擊能力基本的概念包括三腳架,水冷式,彈鏈供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華人海勒姆.馬克沁設計的馬克沁機槍,參戰國中德國的MG08,英國維克斯和俄國1910重機槍。
MG08
一戰期間MG08機槍小組
通用機槍的概念最早出現於丹麥的麥德森機槍,一戰後的德國按照凡爾賽條約不得擁有重機槍,受麥德森機槍的啟發,德國於1926年開始裝備MG13機槍,並確定了以MG13發展通用機槍的路線。1934年德國開始裝備MG34以取代MG08。MG34採用氣冷式設計,彈鏈以及彈鼓的選擇式供彈,可快速更換槍管、附有兩腳架以及仿自麥德森機槍的軟式三腳架。1942年開始生產的MG42被認為是二戰期間作戰效能最好的機槍。
二戰期間MG42機槍小組
現代意義的重機槍是以勃朗寧M2位代表的.50 口徑機槍。這類機槍在破壞力和移動性上有了大幅的提升,二戰期間M2被廣泛的用於防禦工事,車輛載具,航空器等,同時期蘇聯開始為部隊配備DShK重機槍。
安裝在吉普威利斯上的M2
蘇聯DShK機槍小組
二戰期間被大量使用的MG34&MG42對步兵的攻擊非常有效,但是缺少M2 & DShK對工事和車輛的攻擊能力,這些弱點在登陸日和東線反攻期間越發突出。參戰各方均使用大規模裝甲叢集突擊戰術,機械化裝甲部隊成為戰場主力。
近年來的隨著武器裝備的現代化,通用機槍的這一概念越發模糊。機槍的分類按照火力,戰術特點,技術引數被簡單分為輕機槍,中型機槍,重機槍
M249輕機槍
M240中型機槍
M2重機槍
1967年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狙擊手卡洛斯.海斯卡克使用安裝瞄準鏡的勃朗寧M2狙殺一個2286米的目標,該記錄一直到2002年才被駐阿富汗的加拿大狙擊手打破。
1980年代蘇阿戰爭期間,阿富汗游擊隊開創了重機槍反武裝直升機伏擊戰術。
總結!通用機槍越來越不通用,重機槍倒是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打得了工事和裝甲,偶爾還可以反狙擊。
-
9 # Bruussia
作為步兵的重要武器裝備,通用機槍一直為大多數國家以輕機槍狀態裝備使用,槍架作為附件編配。而中國則一直以重機槍狀態編配使用,只在極少數情況下以輕機槍狀態應急使用。通用機槍的槍托上裝有搶託和兩腳架,具有輕機槍的射程、終點效能、射擊精度、火力持續性;裝在槍架上雖能作重機槍使用,但實施散佈射時,操作不便,射擊精度因地面及射手不同而變化較大。通用機槍口徑為6-8毫米。以輕機槍狀態使用時,能殺傷、壓制800米內活動目標;以重機槍狀態使用時,能殺傷、壓制1000米內活動目標。供彈方式均為彈鏈式。槍身重量7-15千克,槍架重量5-20千克,機械式瞄準具。與原來重機槍相比,全槍重量減輕一半左右。通用機槍又稱輕重兩用機槍,是一種是可由單人攜帶、氣冷設計、彈鏈供彈、可快速更換槍管、附有兩腳架亦可裝在三腳架上或車輛上的中型機槍。它既具有重機槍射程遠、威力大,連續射擊時間長的的優勢,又兼備輕機槍攜帶方便、使用靈活,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的優點的一種機槍,通用機槍是機槍家族中的後起之秀。從20世紀50年代起,各國普遍用通用機槍取代了輕機槍與重機槍。如今,輕重兩用機槍已經基本取代了輕機槍和重機槍的地位。
QJY-88式通用機槍:
輕機槍狀態的MG-42通用機槍:
重機槍狀態的MG-42通用機槍:
-
10 # 使用者5770541302
其實這些是概念性的內容,有些混淆。
最早的時候只有輕重機槍而沒有通用機槍,通用機槍的概念是在二戰中才出現的。而到了現在,各國的軍隊中是廣泛存在著通用機槍,輕機槍和重機槍的。
首先說重機槍,早期的重機槍主要是體積重量大,不便於機動,主要用於執行火力壓制,防禦等不怎麼需要進行機動的作戰任務,所以一般被稱為重機槍。而且重機槍的一個特點之一是由於要長時間的連續發射,所以早期的重機槍一般使用水冷方式,像馬克幸機槍大大的套筒其實就是一個水箱,用來給槍管降溫,而且當時的重機槍在口徑上大多與輕機槍是一樣的,主要是為了後勤保障方便,兩者的主要區別就在於機動性良好與否。
而在後來,重機槍開始往大口徑方向發展,比如著名的M2重機槍,使用的就是12.7*99毫米機槍彈,而且由於彈道平直,殺傷效果好,被美軍大量使用,無論是在坦克裝甲車輛還是艦艇上都能看到這款機槍的身影。而當時的美國航空兵部隊使用的各種戰機也大量使用了這款機槍而不是機炮。而且後來像蘇聯德什卡機槍等等也是使用的12.7毫米甚至14.5毫米重機槍彈,即使是輕裝甲目標也能擊穿。而現代的重機槍主要指的就是大口徑機槍,比如M2HB機槍,中國89式機槍等等。
而通用機槍則是二戰中德華人搞出來的產物。當時的德國被限制發展重機槍,而德軍有比較需要火力,最終MG34這款機槍誕生,其射速高達1000發/分,而且可以在輕機槍和重機槍狀態之間進行切換,機動性很好。可以直接裸槍作為輕機槍使用,也可以加裝三腳架當做重機槍使用。其影響極為深遠,戰後的M60,FN MAG等都屬於通用機槍,被各國大量使用。不過到了現代,通用機槍主要是以輕機槍的形態使用而不是加裝三腳架作為重機槍,而且現在更多的是指使用中口徑彈藥的機槍(當然也有例外,比如中國的88式5.8毫米通用機槍)。
-
11 # 利刃號
談到重機槍與通用機槍,需要先確定幾個概念,即重機槍、高射機槍、輕機槍和通用機槍。
首先我們談重機槍,重機槍被美、英等國稱為“中型機槍”,是裝配有固定槍架,能長時間連續射擊的機槍。與輕機槍相比,重量重,槍架穩定,有好的遠距離射擊精度和火力持續性,能較方便地實施超越、間隙、散佈射擊。主要用於殲滅和壓制1000米內的敵集團有生目標、火力點和薄壁裝甲目標,封鎖交通要道,支援步兵衝擊,必要時也可用於高射,殲滅敵低空目標。槍身重15-25公斤,槍身長1000-1200毫米,一般可高射與平射兩用,平射有效射程800-1000米,高射有效射程500米,戰鬥射速200-300發/分。早期的重機槍如一戰中赫赫有名的馬克沁機槍和哈其開斯機槍及二戰中的英國維克斯機槍,這些機槍主要為水冷式機槍,具有較長的火力持續性,能在遠距離上有較好射擊精度,所以它具有較大殺傷力,特別適合用來對付衝鋒的敵人。1940年起,蘇聯武器設計師郭留諾夫設計了新式重機槍,把原來的水冷式改為氣冷式,機件減少了三分之二,重量減輕為26公斤,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由於現代戰爭對武器的機動性要求越來越高,到了60年代初期,使用7.62毫米子彈的重機槍逐漸被通用機槍所替代。重機槍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三個分支,即輕機槍、通用機槍和高射機槍。
先談高射機槍,高射機槍是主要用於對空中目標設計的大口徑機槍,由槍身,槍架,瞄準裝置組成。主要用於殲滅斜距離在2000米以內的敵人低空目標;還可以用於摧毀,壓制地(水)面的敵火力點,輕型裝甲目標,艦船,封鎖交通要道等。按運動方式分為牽引式,攜行式和運載式(安裝在坦克,裝甲車,步兵戰車,艦船上)三種。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機動靈活,投入戰鬥速度快,射速快,火力猛,對低空目標射擊效果好,是防空武器系列中不可取代重要裝備.常見的有:14.5毫米二聯或四聯高射機槍和12.7毫米高射機槍.一般編在步兵營或高炮營內,由5~10人操作使用.高射機槍採用穿甲燃燒彈和穿甲燃燒曳光彈,可穿透20毫米厚的勻質鋼板。它裝在可調整高低和方向的穩定的槍架上。
就高射機槍而言,其每分鐘理論射速可達到600發,是目前最重要的大口徑機槍武器。
再談輕機槍,是相對於重機槍、通用機槍較輕的的一種機槍。可以由一個士兵所操作使用,早期的輕機槍多數為兩人一組,有副射手兼彈藥兵一名。主要為臥姿射擊,可隨部隊行動。輕機槍使用步槍子彈,有簡單的腳架。由於輕機槍一般裝備到步兵分隊或步兵班,部份國家軍隊稱為班用機槍。1950年代後開始,自動步槍與輕機槍形成槍族,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換。早期的輕機槍如捷克式,歪把子和英聯邦的布倫特式機槍等等,目前隨著小口徑步槍槍族的發展,其口徑也漸趨於與小口徑槍族口徑相同。
最後談通用機槍:通用機槍,又稱輕重兩用機槍,是一種是可由單人攜帶、氣冷設計、彈鏈供彈、可快速更換槍管、附有兩腳架亦可裝在三腳架上或車輛上的中型機槍。從20世紀50年代起,各國普遍用通用機槍取代了輕機槍與重機槍。相比輕機槍,其主要特點是射擊時間長,威力更大和射程更遠,而相比重機槍,其又具有輕機槍攜帶方便、使用靈活,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的優點,通用機槍是是機槍家族中的後起之秀。這就是通用機槍和重機槍的主要區別,他們基本是相互繼承的關係!End!
-
12 # 一條波浪大河寬
【樂氏防務娛樂年鑑】正式說法是這樣子的:
通用動力生產的叫重機槍!通用電氣生產的叫通用機槍!
通用汽車生產的叫輕機槍!通用航空生產的叫機關槍!
-
13 # 東周列國8
在馬克沁機槍出現時,只有步槍和機槍之分,一戰末期,第一款有單人攜帶並操作的麥德森機槍出現後,機槍就有了重機槍和輕機槍之分,但美軍仍把單人機槍稱為自動步槍。重機槍一般有一個步兵班操作,機槍較重,有大型支架,一般200發彈鏈發射,特點就是火力持續時間長,射程較遠。通用機槍是一戰後,德國不準生產使用馬克沁類的重機槍,德華人就生產一種帶輕型支架的輕機槍,由於這是新型連發武器,各國也不在意,但是德華人同時又為該槍配備了重型支架,這就是MG36~42,該槍可又步兵兩人組攜帶隨步兵使用,也可加裝重型支架增加火力持續性和射程。德華人為迷惑對手稱之為通用機槍。它和重機槍的區別是去掉重型支架可作為輕機槍,加上重型支架和重機槍效能一樣。
-
14 # 花菜扇臉
通用機槍這一概念的出現要從歷史裡去找,然後再談演化,再談各國的不同認知,尤其是美蘇。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由於受凡爾賽條約的限制,禁止裝備重機槍,即所謂馬克沁這種水冷式三腳架固定陣地部署的射速不高可長時間射擊的機槍。所以德國設計師獨闢蹊徑,研發了革命性的mg34機槍,具備了兩腳,三腳輕重兩種形態自由轉換的機槍。兩人一組編制,即可伴隨步兵衝鋒,又可作為固定火力點組織防禦。但他的射擊特點大大區別於傳統機槍,是以高射速,長點射,快拆槍管,風冷式為特點的新型機槍。二戰後,美國以此特點加以改進,降低了射速搞出來m60,被稱作通用機槍(英文: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GPMG)。可見,輕重轉換自由靈活是通用機槍的最大特點。後來的世界潮流是小口淨化,美軍新一代具備所有通用機槍特點的5.56毫米m249米尼米機槍,由於在海灣,索馬利亞等實戰中的表現糟糕,無論射程,壓制效果,侵徹力都無法和7.62的m60相提並論,根本無法取代m60,所以兩者同時列裝,m249被稱為班用機槍或所謂輕機槍概念,而m60通用機槍則成為連排級支援火力!而蘇聯等原華約國家,情形又有所不同!受卡拉什尼科夫槍族化理念的影響,蘇軍班一級火力核心是rpk輕機槍,說白了就是重槍管ak47!其結構根本不算機槍,而是重槍管步槍(沒有開膛待機,彈鏈供彈,快拆槍管結構,北約一律不視為機槍!我軍參加澳洲比賽時95班機就被禁止參加機槍組比賽)!pkm才是連排級的通用機槍。12.7和14.5的高平兩用機槍才是重機槍概念了。20毫米以上一律稱為炮,不做討論。
-
15 # 軍武雜談
因為在那時,槍械的材料還比較笨重,大多是以鋼製件為主,甚至有些機槍因為採用水冷進行散熱(如馬克沁重機槍),還會帶上一個碩大笨重的水筒用於機槍射擊時進行散熱。
因此,此時的機槍重量大多在幾十公斤左右的水準,屬於名副其實的重機槍!
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特別是在一戰當中,因為步兵新戰術的應用和推廣,經常出現機槍火力和衝鋒步兵脫節的問題,導致步兵不能夠很好的得到火力支援。
這時候,射擊師就開始在重機槍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改進,如將水冷改為風冷、精簡設計結構、簡化供彈具等方式,設計出了輕機槍,如一戰的“紹沙”輕機槍和二戰的“捷克式”輕機槍。
一戰結束之後,德軍的發展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到希特勒上臺之際,德國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命令德軍不允許裝備重機槍!
那我們就裝備輕機槍唄!
於是,在德國射擊師的設計下,MG30/34式通用機槍被設計出來並且開始裝備部隊。
通用機槍和重機槍的主要差別在於切換能力上,當部隊攜帶三腳架時,通用機槍就具備了重機槍的射擊精度和持續性;當需要機槍協同步兵進行衝鋒時,通用機槍也能夠用兩腳架進行射擊。
通用機槍的誕生,使得步兵的協同火力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同時也開始宣告單純陸戰型重機槍開始在角逐中落於下風。
但是到了新世紀,隨著新工藝和新材料的運用,重機槍的重量開始得到大範圍的降低,加之新世紀重機槍大規模使用12.7毫米大威力彈,在未來,通用機槍和重機槍的角逐仍將繼續~
以上
-
16 # 先加一個雞腿
重機槍顧名思義就是重。槍身重,子彈重。重機槍主要用以攻擊敵裝甲目標,遮蔽物,對有生目標的打擊相對較弱,因為重機槍的槍管限制,不能大量連續發射。
通用步槍介於重機槍和班用機槍之間,特點是連續高速射擊,可用於攻擊敵輕裝甲和遮蔽物,消滅敵有生目標
-
17 # 達o芬奇密碼
重機槍是利用拋物線火力覆蓋射擊,重機槍不能在一線陣地,因為太顯眼。一開槍就暴露位置,敵人步槍可以打八百米,一人一槍瞄準機槍位置開槍就把機槍打成篩子了。重機槍都是在後方像大炮一樣射擊,這也就是為什麼盟軍兩萬發子彈才能打死一個人的願因。美國生產2億發子彈。按照電視劇上的打法,地球人都死絕了。但輕機槍是在一線,打幾發就要換位置。防止遭到火力攻擊
回覆列表
重機槍和通用機槍的不同最主要體現在支撐方式,即是否使用三腳架。這也是重機槍、輕機槍和通用機槍最顯著和本質的區別。簡單來說,所謂輕機槍,就是指使用兩腳架的機槍;而重機槍,就是指使用三腳架的機槍。題主感到疑惑的通用機槍的“通用”二字,就是指其既可以架設在三腳架上當做重機槍對敵人進行壓制,也可以使用兩腳架當做輕機槍伴隨步兵班組前進。
通用機槍中最為成功和典型的當屬美軍的M60機槍,作為全球最著名的槍械之一,多達30多個國家裝備了它,其產量高達25萬挺以上。這款誕生於1958年的槍械廣泛吸收了美軍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總結的教訓,即步兵輕武器的種類應該減少、質量應該降低。這款武器使用7.62mm機槍彈,兼具了重機槍射程遠、威力大的優勢和輕機槍攜帶方便、使用靈活的特點。因此,M60一經誕生就廣受歡迎,其對機槍設計思路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前文已經提到,通用機槍已經具備了重機槍的一些特點,那為什麼還需要生產專門的重機槍呢?原因很簡單,通用機槍的威力還是不如真正意義上的重機槍。受限於其使用的7.62mm北約步槍彈的效能,該槍的有效為射程僅僅為800m,這種口徑的彈藥對於一些輕型裝甲車輛的殺傷力也極為有限。當我們需要對付那些距離在1km以上的軟目標時,專門的重機槍就是最好的選擇。因此,類似美軍M2HB的重機槍依然有其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