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沉澱讀書
-
2 # 老穆說語文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早在八百多年前,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如是感嘆道!
文學大儒尚有“才疏”的慨嘆,何況我們中學生呢?
“寫作想不起內容素材”,無外乎兩種情形:
一種是心有素材因緊張或不熟悉而一時想不起來;
另一種則是心中根本就沒有素材,怎能想出來?
我想,後者才是真的可怕!同學們,你是哪一種呢?
那麼,寫作的時候,想不起內容素材,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有何解決辦法呢?穆老師給出如下原因及建議:
一、有無“閱讀、思考、札記”的習慣
a.無閱讀
既不想讀書,又想要素材,做夢的吧?穆老師最痛恨那種不勞而獲、守株待兔的學生。
b.有閱讀無思考
有的學生看似讀了很多書,但關鍵時刻還是用不上,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在讀書的時候,像小和尚唸經一樣,有口無心。
c.有思考無札記
即便你當時思考了,若沒有讀書札記習慣,日後也會遺忘,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是嗎?
【老穆建議】多讀書,善思考,勤練筆
二、無視生活,忽略小事,無意細節
【老穆建議】向生活討要素材
a.學校生活(師生情誼、同學友誼、課堂趣事、課間事件、班級活動、學校活動等)
b.家庭生活(親朋好友關愛、廚房餐桌客廳趣事、書桌前關愛、家庭活動等)
c.社會生活【街頭巷尾之事、底層人物觀察(默默奉獻的清潔工、撿破爛老爺爺、修腳踏車老大爺、賣煎餅大媽、烤紅薯大叔、可憐的乞丐、烤羊肉串大叔……)商場趣事等等】三、無“學以致用”意識
許多學生在平時訓練的時候,能偷懶就偷懶,隨便找個素材就寫,完全是應付差事!
一旦到了考場,當發現自己習慣用的素材不奏效時,開始慌了,這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試想一下,如果平時就去思考素材問題,還會有這樣的窘境嗎?
【老穆建議】a.平時作文時,至少想出來三個素材,並在腦海裡加以演練
b.最好準備一個專門的筆記本,將日常積累的素材記下來,平時訓練時加以應用。
四、不熱愛大自然
大自然很神奇,也很美麗,高山大河、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風霜雨雪、電閃雷鳴等等,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寫作素材,如果你不熱愛大自然,豈不是得不償失?
【老穆建議】春天來了,染綠了我們雙腳,何不趁此出去走走?同學們,一定要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下冰雹”,不勞而獲可恥,還不快行動起來!
希望穆老師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3 # 風蕭蕭雨
寫作想不出素材,這說明你平時缺少多讀,多寫,多練。或者是你自己也讀過不少好的文章,但卻是走馬觀花式的,沒有認真的去品味。讀一篇好的文章 ,我們就要領會作者寫此文的目的是什麼,反映了什麼,或者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文中有優美的句子我們能記下來。平時多練習寫作,堅持寫日記。這樣一來日積月累,就真正做到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下來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好的作品都來源於生活,素材都是生活中鮮活的事情,或高興的,或悲傷的,都仔細的去體會,用自己看過的手法去修飾它,把它們留在心裡,這就好像在你腦海中存有一個包羅永珍的素材庫,以便隨時調取。這樣一來當你眼前閃現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立刻就會在你的腦海中形成一篇文章。所以真正能在寫作時得心應手的好作者,他們對生活、對身邊的事有著細膩的觀察,他們都從多讀書、讀好書、多積累、多練習開始的。
-
4 # 書呆俠
為什麼會想不起材料呢?從我自己的體會來看,並非想不起,而是不會收集材料,也就更加談不上應用材料。接下來我具體解釋一下。
所謂寫作材料,就是你切身的經驗、聽說的經驗和讀書所得的經驗,所用無非自己的感官,你對世界的感知力強不強,關係到你捕捉資訊是否敏銳。寫作的材料有很多,你所知道的卻很有限,就是一個感知能力的問題。簡言之,寫作最基本的道理:有輸入才能有輸出。同理可知,你接收的多少關係到你輸出的多少。
這是很淺顯的道理。但是僅如此還不夠,我們的頭腦每天要處理很多資訊,記憶力因此就靠不得,當學會做記錄,並時常反覆閱覽直到爛熟於心。此時要注意一個技術性的問題,隨著記錄的材料越來越多,要養成給材料分類的習慣,就像字典一樣,可以方便你查詢。
另外還有一個不算問題的問題,也有必要談談,如果你沒有這個問題最好,有過就需剔除。首先我們要承認一個事實,如果一件事超出了自己的經驗範圍當然無事可寫,也不能寫。然而就有一種怪異的情況,明明自己毫無經驗,卻非要生造出一篇自以為是的文章來,其動機似乎是來完成某種任務,這樣的文章寫出來也露怯,只能貽笑大方了 。
如果是真的有話想說,自己也有相關的經驗,那麼需要注意材料只是起到潤色的作用,它是你利用的工具,方便傳達自己的思想,也同時輔助讀者理解。搞清楚寫作材料的定位,之後就很容易再談寫作了。因此我覺得,只要言之有物,條理清晰,材料是可以退居二線的。再說了,寫作都是時間的積累,現在的瓶頸,正說明了自己的稚嫩,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只要找對了方法,對於材料的運用自如那是早晚的事。
-
5 # 山河故事兒
關於這個問題,我結合自己的自己本身體會,從以下兩點來說一下吧。
我覺得想不起材料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不會整理材料和不會應用材料。
1.首先來說不會整理材料。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可以用來寫作的材料的機會有很多,比如看新聞、看電影、看書、旅遊等等。
但問題是你遇到寫作材料的時候,想到要怎麼去收集他們了嗎?有的人可能覺得自己記性挺好,看一遍會記住。而有的人覺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會動筆把自己覺得可以做素材的地方記錄下來。我就是屬於後者,每當看書或者看電影看到有精彩的句子或者情節,我都會專門把它們記下來。這樣即使我看過這本書或者這部電影很久以後,我某一天想寫點什麼?覺得其中有什麼可用的素材的時候。我只用去翻一翻自己的筆記本就可以了,不用再把那本書或者那部電影再看一遍。
比如下面的幾張圖,就是我看書的時候整理素材的習慣,我會在我覺得可以做素材的地方做標記,。然後一天讀書結束或者一星期都結束之後,將可以做素材的地方專門整理在筆記本上。以便我寫作需要素材時可以隨時選取。簡單來說,整理素材就是給自己的素材貼標籤。
2下面說一說怎麼應用材料。
應用材料就是你已經有了素材,但是你在寫作的時候你得想起來他們。曾經有一個關於素材,比較有意思的比喻就是。你有一個大大的櫃子,它有許多抽屜,而你的素材就被你儲存在這一個個的抽屜之中。
寫作時,你需要開啟抽屜準確的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而不是拿出一些你並不需要的素材。那麼怎麼樣做到,準確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素材?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給每一個素材都打上標籤,這樣你在寫一篇文章的時候。你腦海裡知道自己要寫的文章是關於什麼的,而和你文章內容相關的素材標籤有哪些呢?你簡單的在紙上列一下,然後開啟標籤對應的素材抽屜,將它們拿出來應用到文章中就可以了。
總結來說,應用素材,就是根據文章內容找到自己對應標籤的素材。而這些素材都在你自己儲存的素材庫中。
希望以上的經驗能對你有用。
回覆列表
寫作的時候想不起寫作素材,其實是很正常的,也很常見。
我現在主要寫書評,說書稿和拆書稿,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閱讀,就是輸入,那輸入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這些有用的素材牢牢的記住?素材是寫作時非常重要的東西。
根據我自身的經驗來說,想要用我們的大腦把所有的東西都記住,那時不太可能的,所以讀書筆記就極為重要,俗話說的好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
《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作者大巖俊之提到的方法就很好用。
一,寫讀書筆記,把在讀書過程中,做過的標記、寫下的關鍵詞整理出來。
第一,摘錄重要的內容,最多4-5處。
第二,要做摘要,分項羅列出來。
第三,要記得寫下感想
二,做思維導圖
1.根據閱讀目的可以這樣做:
2.根據全書架構的可以這樣做:
3.還可以按照自己感覺重要的來做:
另外,手繪思維導圖對於我這樣的手殘星人來說,簡直沒救,所以,我選擇在電腦上用思維導圖的軟體來做。
下圖是我閱讀這本書做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很好用的,對於框架來說一目瞭然,這些都可以加強我們的記憶的。
三,要反覆閱讀重點的內容。雖然人的大腦善忘,但是這個方法就可以直觀從圖中看到效果。
四,二八定律同樣適用讀書和收集素材上,找到重點的20%,一本書最重要的也就是那20%。
五,在閱讀的時候要調動感情,因為負責處理情緒的海馬體這個時候會幫助我們記憶。
好了,上面提到了5種如何記憶素材的方法,包括如何做讀書筆記,如何做思維導圖等。都很好用的,不過話說回來,這些都要花時間去整理的,一定要堅持下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