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話龍148779316
-
2 # 小高1557261
東南亞歷史是並不是沒有過大一統的王朝,但基本都是不穩定下的存在,而且時間也不長。我認為歸根結底是關於天,地,人的綜合。
天,東南亞是亞洲各種天氣變化多端的地區,自古當地各族人都因此產生濃郁的宗教信仰,不利於大一統的國家產生,更容易變化為多民族地區。
地,從雲貴高原到馬六甲海峽落差巨大,使的人類文明的生活方式難以融合。
人,居住地的散落造成多民族和多語言,生產力和生產水平底下,文明程度不高,也不利於大一統王朝。
-
3 # 歷史小白菜—提利昂張
首先東南亞地區缺少大面積的平原,這是發展農業得基礎。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這些島國都缺少平原,河流短小急促。即使是存在著小面積的河口三角洲沖積平原也被中南半島的大量的險峻山脈所阻擋,農業經濟很難得到發展。沒有發達的農業就難以催生出來大一統政權的物質基礎。同時也使得東南亞地區形成了自己的獨立的不互相影響的政治經濟文化區域。
其二東南亞地區的自然環境,原始森林密佈,氣候高溫多雨,雖然其氣候十分利於水稻,橡膠等熱帶作物的生長,但是問題來了在生產力急劇落後得古代,在東南亞地區生活的人民沒有足夠的技術基礎來大面積的砍伐森林,開墾耕地。
其三,東南亞地區分佈著大量的南北走向得山脈,這就使得中南半島上面被分割為了幾個獨立的區域,例如緬甸,泰國,寮國,和越南等。這幾個地區被大型山脈和茂盛的原始森林群阻擋,這就使得各個獨立區域裡面的的種族很難進行交流,更加不要說融合了。相似的例子可以列舉歐洲,羅馬帝國崩壞後,因為山河大川得阻擋,導致了現在的歐洲地區,小國林立。
其四,東南亞地區缺馬,為什麼這樣說呢,在歷史發展的脈絡上來說,一個地區從氏族部落到一個統一的國家政權的建立,是需要一種強有力的畜力的。馬匹以及驢子不僅可以促進各個地區的得經濟交流,貨物貿易,從而加強大一統帝國各個地區的得經濟聯絡。
同時馬匹哥驢子等大型牲畜可以為軍隊提供大量的快速機動兵力。這就使得中央政權可以隨時的快速調集軍隊鎮壓地方叛亂。穩固大一統帝國。
同時馬匹等牲畜,也促進了大一統帝國各個地區的得基因交流。因為馬匹驢子等牲畜可以快速的,大量負重進行遠距離的移動,從而使得大一統帝國境內的各個區域的民眾可以快速的融合發展。中央帝國會實行一種統一的文化政治認同,馬匹和驢子可以使得這種文化政治認同快速的精準的傳達到帝國各個地區。從而加強他們對於中央帝國的認同。華夏帝國最開始只是生長在黃河中游地區,就是依託於馬匹等逐漸擴張勢力到達今天的華北平原,華南平原地區等。秦漢時代中央政府動輒就可以移民數十萬充實邊疆地區。這其中戰馬的功勞功不可沒。
東南亞地區不是沒有過建立統一帝國得嘗試,但是毫無意外都失敗了,吳哥帝國幾乎統治了整個中南半島的三分之二的地區,但是最終卻也因為上述的原因,帝國快去衰落。緬甸王朝也曾短暫崛起滅亡了暹羅兵鋒直旨印度哥馬來西亞。但是又失敗了。那是因為長期隔離下,各個地區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種族意識。同時缺少戰馬,加強自然地理環境的阻礙這就使得,即便是征服了一個地區,也沒有強大的力量去同化他們。其實對於東南亞而言,來自北方帝國的影響比你不是很大。北方帝國對於東南亞的影響長期以來也只是影響越南而已,。
-
4 # 歷史的微妙啟示
歷史上,東南亞是中華的附屬國,日本、高麗、呂宋等都主動受中華冊封,泰國原是鄭姓漢人開闢的王朝,越南屬中國象郡的部分,南海周邊:明朝永樂帝詔書委任福建晉江許柴佬為呂宋總督所轄區域,羅芳伯等一群華人所開發建設經營婆羅洲坤甸蘭芳共和國/蘭芳公司,福建漳州府海澄縣山塘鄉西興村人吳陽(1717—1784),又名吳讓,字士侃,所開發建設馬來吳氏王國; 明朝嘉靖年間饒平人,漢族張璉,開發於三佛齊島(今蘇門答臘),舊港、柔佛、馬六甲等地,墾殖為漁的飛龍國; 宋朝左丞相陸秀夫(江蘇鹽城人)負幼帝蹈海而亡,其幼子陸自立(號復宋)和其他南宋遺民乘舶至爪哇島開發建設的爪哇順塔國;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在安波那島(納土納島)開發建設的王國等,就象羅馬帝國的地中海一樣,南海歷史上事實是中國的內海;東南亞是中華文明的輻射區域或稱勢力範圍。所以辛亥革命後,中華政府靠近東南亞各國邊沿劃定九斷線,在歷史聲索時間段內東南亞各國並無反對,因為,他們知道如爭議,中國把國界線劃到這些區域陸地上也有歷史事實依據,所以不反對歷史形成的中國的九段線才符合東南亞各國的利益。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因為古代的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人們的政治生活多數都要遵循地緣的影響和制約。
在現代科技突破交通、通訊、資源等瓶頸之前,在地緣政治一直是人們政治生活中的經驗之談以及思維習慣。工業革命、資訊科技革命只是在最近500年才取得極大的成就,而在此前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由於地緣的分割,人類已經分別演化,形成了各個地區風俗迥異的民族。民族共同體一旦形成,經濟利益如果沒有達成相當一致(如“絲綢之路”催生的中亞帝國、阿拉伯帝國),不同地理單元的勢力整合將會非常困難,往往民族仇殺了數百幾千年,也不一定能夠形成“車同軌、書同文”的民族融合。
東南亞的地緣特徵與歐洲有類似的地方,都是半島地帶(歐洲整體上可以看做亞洲的大半島),海灣多,島嶼多,地理單元本來就被漫長的海岸線分割的七零八落,沒有幾塊成片的平原或是三角柱地帶。不僅如此,東南亞境內的山脈和河流都是南北走向,山脈和水流將這片地域切割的更加破碎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座大山和一條大河就足以成為自然邊界,限制了區域內政治勢力達到自然平衡。因此,雖然東南亞有紅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等一些平原地帶,可是這些地方面積太小,無法提供足夠的能量來輻射整個東南亞。
(東南亞的山脈分割了整片大陸)
東南亞的土地,是亞熱帶雨林地帶,雨熱同期,按理說是開展農業的好條件。可是雨熱同期也意味著農業開發的難度呈指數型上升。歷史上,商業文明往往孵化的是城邦政權,農業文明才能提供一個大一統政權所需要的穩固的經濟基礎。所以,大一統的帝國往往是建立在農業文明基礎上的,如中華帝國的經濟基礎是建立在黍稻等作物的種植上,亞述、埃及、羅馬等帝國的經濟基礎是建立在小麥種植上。種植農業說起來簡單,可是在遠古時代可絕不是輕易能夠完成的工作。
鐵質農具、牛耕技術沒有普及時,農業文明一般都是在土質比較鬆軟的地區,如尼羅河、黃河、印度河、波河等河流既帶來了灌溉水源,又帶來了鬆軟的土質,還有上游的腐殖質作為肥料,這使得遠古的人們即使憑藉著簡陋的農具也能夠開發土地,獲得相應收成。
東南亞地區的人們可不行,雨熱同期不僅會使農作物長勢良好,還會讓更多的雜草樹木也生活的不錯。即使到現在,東南亞地區也有面積相當可觀的亞熱帶、熱帶雨林地帶。在這些地方開展農業是很困難的事情。直到商業的發展給這些地方帶來了鐵質農具和更為先進的耕作技術,東南亞地區才開始形成階級、國家。
(蒲甘王朝建國時中國已是宋代)
可是,東南亞地區形成國家的時間太晚了。如緬甸在歷史上曾經有幾個強大的王朝,但是他們統一半島的試圖都受到了北方強大鄰國的干涉。作為傳統朝貢秩序的建立者和維護者,東南亞既然之前沒有過一個統一的政權,那麼今後更不應該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政治邏輯)。
此外,熱帶雨林作為一個近乎封閉的文明生態,抗打擊性比較弱,相比於中國大陸的陸地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長年累月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對抗戰爭,東南亞地區的國家和人民幾乎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裡,形成了文明孤島,這樣使得文明對於自然災害的侵襲,比如瘟疫等傳染病的抵抗能力很低,如同南美洲的印加帝國一樣,天花等一些傳染病造成了大面積的人員滅失。高棉歷史上的吳哥王朝一度也很強大,可是卻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專家學者推斷,瘟疫造成的人口損失,是比較可能的原因。
(吳哥王朝是高棉歷史上最為強大的時期)
所以,東南亞地區之所以沒有形成大一統的帝國,有以下幾個原因。
1、這片地區 的碎片化,使得這片土地在文明原發期缺少一個有相當體量規模的核心區來提供整合區域的資源和能量。
2、地處熱帶雨林地帶,早期農業發展不順利(諸葛亮時認為這片地方是南方瘴癘之地,開發難度極高),從而錯失了農業帝國的先發優勢。
3、後期的商業文明即使能夠形成帝國(如阿拉伯帝國),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危險又使得東南亞在造船技術不甚發達的古代難以形成商業文明。
4、當造船業發達起來後,東南亞又因地處海上十字路口而引起外來勢力覬覦,葡萄牙、西班牙、尼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主義國家紛至沓來,摧毀了這片土地上的原生政權。
(淪為殖民地的東南亞)
直到如今,東南亞都沒有一個原生文明,這片土地上,不管是信仰、文化、宗教、政治、軍事等都受著外界勢力的牽引。
回覆列表
因為,他們旁邊緊挨者一個龐大的帝國。每當東南亞有大帝國初具規模要崛起時候,中原帝國就會輪起拳頭幹翻或者耗死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