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神來也

    為了日後假如輸了,在法理上不至於太被動!這證明了日本法西斯的虛偽陰險和姦詐!另外,歹徒犯罪從來不會事先宣佈

  • 2 # 雨晴洗車

    我們客觀的說,日本到現在也沒有承認侵略中國,當時日本扶植傀儡政府溥儀,成立滿洲國,呵呵,幫助溥儀恢復大清王朝,也算是出師有名了,所以日本不承認侵略,也不會對我們宣戰,而是打著幫助溥儀復國旗號侵略我們,世界上列強都是這樣,美國打伊拉克不也是扶植一個傀儡政府,然後在出兵

  • 3 # 熊貓第二

    二戰的日本想吞併中國同化中國,日本是從甲午開始就蠢蠢欲動了,一步一步侵略中國,所以二戰才說宣戰都沒有意義了。

  • 4 # 陽梅品讀歷史

    日本有實際控制權,宣戰與否沒有什麼差別。

    中國在1941年正式對日宣戰之前,日本已經實際佔領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受到了當時老百姓的抵抗。對日本政府而言,已經佔領了中國這麼多地盤,擁有了實際控制權,宣戰與否並不重要,不會改變他們的控制。因此日本沒有對中國宣戰。

    日本和當時的汪偽政府和溥儀偽滿洲國建立了外交關係,沒有必要宣戰。

    當時日本政府扶持了偽滿洲國溥儀政權,關東軍佔領了東三省,其他日本控制區也由當時的汪偽政府管理。他們都和日本簽署了友好協議,建立了外交關係,日本沒有必要和自己的盟友打仗,因此他們沒有對中國宣戰。

    當時國際條約對宣戰國會制裁,因此日本沒有對中國宣戰。

    當時中國是同盟國之一,根據相關國際條約,如果日本對中國宣戰,其他同盟國會一起制裁日本。當時日本的石油和其他戰略物資都依賴西方供應。因此他們為了得到西方的資源,沒有對當時的中國宣戰。

    日本從出兵佔領東三省到展開全面侵略,整整侵略了中國十幾年的時間,這期間中國老百姓遭受了很大損傷,但是因為日本沒有正式宣戰,中國政府也沒有對日宣戰。導致日本很多戰犯都逃過了一劫。我們要記住這種恥辱。

  • 5 # 國平軍史

    1931年9月18日,長期盤踞在東北境內的日本關東軍在瀋陽發動了史稱“九·一八事變”,打響了日本侵華戰爭的第一槍,同時也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主戰場的序幕。

    中國軍民開始了長達11年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付出了軍民3000餘萬人死傷的巨大代價。

    9月19日,關東軍就佔領了瀋陽,由於東北軍採取不抵抗主義,把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他人,關東軍隨即又侵佔了吉林、黑龍江等省,至1932年2月,侵華日軍就佔領了中國東北全境。

    關東軍侵佔東北全境以後,建立了偽滿洲國,扶植末代皇帝溥儀成了傀儡皇帝;1937年7月7日,日本人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史稱盧溝橋事變;於是,國共歷史上第二次合作,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此時,包括國民政府和日本政府,都未對彼此宣戰,但戰爭實際上卻已經全面展開了,這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美國海軍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本宣戰,重慶政府才接著對日本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日之間,前後打了14年的仗,日本都從未對中國宣戰,這在世界戰爭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

    之所以日本一直未對中國下戰書,有著日本政府自身的戰略考慮,前期扶植東三省的溥儀偽滿洲國,日本自認為不是侵略,與偽滿洲國是平等的外交關係。

    此後,侵華日軍扶植汪精衛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南京偽政權,聲稱汪精衛才是中國的合法領導人,是日本分化瓦解中國的抗戰意志,企圖以戰促和,迫使遷都重慶的國府與日本媾和。

    汪偽政權和日本政府彼此苟合,對外承認兩個政權的平等地位,日本始終認為侵華不是侵略戰爭,因此,也就不存在向汪偽政權宣戰之說。

    日本打算在中國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讓中國大陸包括臺灣省成為日本對外發動戰爭的大本營和戰略大後方,以及源源不斷戰爭物資的供給地,供應日本海軍和陸軍參與的太平洋戰爭。

    由於日本是島國,國內缺乏石油、橡膠以及其他礦藏等資源,需要大量從歐美等國家進口,不向中國政府宣戰,能避免國際社會對其實施制裁,仍然可以從英美等西方國家進口廢鋼鐵、橡膠和成品油等日本國內緊缺的戰爭物資。

  • 6 # WILLSON39

    日本為什麼要宣戰呢?連被侵略的中國,民國政府也是在美國1941.12.07珍珠港被偷襲、1941.12.08向日本宣戰後,才在1941.12.09日向日本宣戰的。

    日本這樣不宣戰而步步侵略、蠶食,“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是更有利嗎?

    應該問的,不是日本為什麼一直不對中國宣戰,而是中國為什麼一直不對日本宣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養子與養母沒有實際撫養關係,養子有義務對養母養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