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下葵小胖

    三人在各自陣營地位不一樣。話語權也不一樣。

    蜀國巔峰時期有蜀國五虎上將,這五個人輪番掌握蜀國軍事大權,在軍隊威望甚高,而魏延只是作為降將投奔於劉備,在蜀國軍事將領的位置上很尷尬,前期基本被五虎上將壓制,並無多大建樹。(魏延,劇照)

    而徐晃和張遼作為曹操的主力大將,又都是五子良將的一員,在魏國軍隊裡是絕對核心,曹操每逢大戰,都會以兩人為主將,統帥全軍。(儒將張遼,劇照)

    作戰經驗有差距,實戰次數數量無法比擬。

    魏延作戰經驗也有,也很驍勇善戰,但他出來單獨打仗都是在三國的中後期,那時候,蜀國五虎上將凋零,人才流失,魏延才有這個機會嶄露頭角,但是諸葛亮不是很放心魏延的人品,培養了姜維,使的魏延在軍事上受制與人,沒有放手大幹的機會。使的作戰經驗還是有所欠缺。(蜀國大將魏延,劇照)

    反觀魏將徐晃和張遼經歷過呂布時期的十七路諸侯之間的紛爭。能夠見識最好的,也能夠見識最爛的時代,呂布在的那個時期,名將如雲,河北名將顏良文丑,西涼蠻將華雄,強者孫堅,這些都是那個時期的強人,在冷兵器時代叱吒疆場。天天的南征北戰,經驗的增長,閱歷的增長,是讓人覺得可怕的。(十七路諸侯紛爭,天下大亂,劇照)

    凌駕於實力之上的忠誠度。

    魏延在實力上和徐晃張遼沒差多少,但在個人人格魅力的忠誠上落後于徐晃和張遼大將一大截。(魏延一反在反,在反還是反,反了半輩子,劇照)

    即使三個人之前都是以降將的模式加入到個自陣營。但徐晃和張遼到了曹操那,下半生未在投敵,反叛,兢兢業業的為曹操打江山,而魏延這個人天生反骨,先前跟隨過劉表,後又跟隨劉璋,最後又歸順於劉備,等劉備諸葛亮逝去,又起兵造反,綜觀魏延一生,不是在反叛,就是在起兵作亂的路上,最後也只是落個身死人手,為天下笑也的結局。

    而徐晃和張遼死後都被封了萬戶侯,墓碑立於太廟之上。(徐晃,劇照)

    忠誠作為除了打仗單兵之外的軟實力,凌駕於個人實力之上,沒有忠誠,談能力,不現實,因為個人的忠誠能帶一個人走的更遠。

    所以說魏延能力不如徐晃和張遼二將。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以供參考,請你品鑑。

  • 2 # 靜心堂主人9

    感謝邀請!論武藝,魏延可能比張遼徐晃稍差一籌,可以參考和文聘大戰過,大半天都沒有勝負的,雖然手下的兵被殺完,那是因為文聘的兵多。總的說,魏延最多稍強點文聘,然,文聘在曹營最多和曹洪的武藝差不多,比徐晃和張遼還差一個檔次的。然而,看帶兵,張遼大戰逍遙津,八千破十萬,曾讓江南小兒聞其名而不敢啼哭,徐晃,被曹操稱為有周亞夫之風也,此二人不是魏延可以相提並論的。

  • 3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咱們從幾個方面來對魏延、徐晃和張遼三人進行對比:武藝高低、統兵水平、政治頭腦。

    一、武藝高低

    武藝的高低主要是透過單挑廝殺的戰績來體現。

    咱們先看看魏延的戰績表:

    1. 樊城之戰,對陣文聘,以寡敵眾,“從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盡”,魏延拔馬而逃

    2. 雒城之戰,對陣泠苞,三十不分勝負,鄧賢來夾攻,魏延拔馬而走

    3. 涪江壩上,再戰泠苞,不數合,生擒泠苞

    4. 葭萌關前,對陣楊柏,戰不十合,擊退楊柏

    5. 葭萌關前,對陣馬岱,戰不十合,馬岱詐敗,魏延追去,被馬岱一箭射中左臂

    6. 漢中之戰,對陣龐德,難解難分,曹操下令全軍出擊,魏延詐敗而走

    7.魏延一箭射中曹操嘴唇,龐德奮力戰退魏延

    8. 南征之戰,對陣鄂煥,魏延詐敗,與王平、張翼圍攻擒住鄂煥

    9. 南征之戰,生擒孟獲

    10. 南征之戰,對陣祝融夫人,戰不十合,魏延詐敗而走

    11.冀城之戰,對陣姜維,戰不數合,魏延詐敗而走

    12. 街亭之戰,對陣張郃,戰不數合,張郃詐敗而走

    13. 對陣曹遵,一刀斬於馬下

    14. 伏擊王雙,王雙措手不及,被魏延突襲,一刀砍殺

    15.木門道伏擊戰,對戰張郃,戰不十合,魏延詐敗

    16.上方谷伏擊戰,對陣司馬懿,戰不三合,魏延詐敗

    魏延遇到的最強敵手是龐德,起初雙方糾纏,後被龐德奮力擊退。武藝比龐德要低。

    再看看徐晃的戰績表:

    1.華陰之戰,對陣崔勇,只一合,斬殺崔勇

    2. 箕關之戰,對陣李樂,只一合,一斧斬殺李樂於馬下

    3. 許都途中,對陣許褚,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4. 白馬坡對陣顏良,二十合,敗歸本陣

    5. 廷津渡與張遼夾攻文丑, 掄大斧截住大戰,見敵方援軍來到,撤退

    6. 對陣韓猛,韓猛抵擋不住,拔回馬走

    7. 對陣汪昭,一刀斬殺汪昭(注意:徐晃用過大刀)

    8. 生擒審配

    9. 不數合,斬殺彭安於馬下

    10. 徐州伏擊戰,張飛正殺間,逢著徐晃,大殺一陣,樂進趕到,張飛突圍而走

    11.土屯圍困戰,徐晃與許禇雙戰關羽,被關羽奮力擊退

    12.赤壁之戰,遇淩統截擊,徐晃大殺一陣,掩護曹操脫逃

    13. 烏林突圍,徐晃與張郃雙戰趙雲,被打跑

    14. 葫蘆口突圍,徐晃與張遼、許禇夾攻張飛,被擊退,各個帶傷

    15.漢中之戰,對陣龐德,三五合後,徐晃詐敗而退

    16. 漢中之戰,對陣劉封,劉封抵擋不住,拔馬便走

    17. 米倉山之戰,包圍黃忠

    18.米倉山之戰,徐晃與張郃不敢戰趙雲

    19. 襄樊之戰,對陣關平,戰不三合,關平退走

    20. 對陣右臂箭傷未愈的關羽,戰八十餘合,關羽落下風,拔馬回寨

    在曹魏陣營中,徐晃的戰績僅次於許禇,含金量非常之高,對陣過的猛將有許禇、顏良、文丑、張飛、趙雲、關羽、黃忠、龐德、淩統、關平等,經歷過如此多惡戰,仍然能存活下來,確有其獨到之處。

    再來看看張遼的戰績表:

    1.濮陽城之戰,對陣夏侯惇,無結果,應為不分勝負

    2.延津渡之戰,與徐晃雙戰文丑,先被射中盔纓,又被射倒戰馬

    3.官渡之戰,對陣張郃,四五十合不分勝負

    4. 烏巢之戰,突襲蔣奇,蔣奇措手不及,被張遼揮刀斬於馬下

    5.北征冀州,對陣袁尚,戰不三合,袁尚抵擋不住

    6. 對陣沮鵠,戰不三合,沮鵠不敵敗走,張遼追射沮鵠應弦落馬

    7.徵烏桓之戰,亂軍中遇蹋頓,張遼拍馬斬殺蹋頓於馬下

    8.赤壁之戰,亂軍中一箭將黃蓋射下江中

    9.合淝之戰,對陣太史慈,大戰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10. 逍遙津之戰,對陣淩統,大戰五十合,不分勝敗

    張遼是非常全面的戰將,單挑廝殺的武藝相當厲害,力敵張郃、夏侯惇、太史慈、淩統,皆不落下風,表現很不錯了。

    比較三人的武藝:徐晃>張遼>魏延

    二、統兵水平

    魏延是個將才,攻守兩方面都很平衡,也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屬於戰區級將領。

    徐晃不但善於領軍,還善長練兵,治軍嚴整,法度森嚴,有周亞夫之風,也能獨領一軍,屬於集團軍級將領。

    張遼的統兵能力那就不用說了,能以一軍之力對抗一國,打得風生水起,精彩紛呈,標準的帥才。如果說,魏延和徐晃之威能震懾一軍之敵,而張遼則能夠威震一國。

    統軍水平:張遼>魏延≥徐晃

    三、政治頭腦

    這個不需要多說,張遼能以降將身份受到曹操、曹丕兩代的倚重,獨鎮一方,君臣相得,還能讓李典這個刺頭拋棄成見,俯首聽令,政治水平高超。

    徐晃也能剋制自己,擔當重任,即使有小錯依然受到器重,也算聰明。

    魏延屬於政治頭腦極其幼稚的典型代表,最終害死了自己。

    政治頭腦:張遼>徐晃>>魏延

    三人綜合能力比較:

    張遼>徐晃>魏延

  • 4 # 愛尚文史

    魏延是劉備的心腹,早期以部曲的身份跟隨劉備。南征北戰之後,逐漸升任牙門將軍,鎮北將軍,領漢中太守。

    諸葛亮執政期間,正值蜀漢名將凋零,青黃不接的關鍵時期。魏延可謂撐起了蜀漢將領的整體水平,使蜀國避免了比較大的人才斷檔期。

    此後!隨著諸葛亮的數次北伐,魏延多有精彩表現,戰功累累,逐漸升任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被進封為南鄭侯。

    他是蜀國中後期,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將。他在軍中的地位,無人可及。甚至於擁有國舅爺身份的吳懿,都及不上魏延。

    也正是因為權勢過大,諸葛亮死後,沒人能治得住他了,所以才成了諸葛亮的打擊物件。最終被冠以了“反賊”的名頭。

    不但身首異處,還被楊儀洩私憤夷滅了三族。

    總的來說:魏延這個人,軍事能力強悍,個人勇武突出,是蜀漢將領中的佼佼者,名列前茅般的存在。

    那麼?魏延與徐晃、張遼相比,誰的能力更強呢?

    這邊沒說比什麼……那我就從兩個方面出發。

    ——以演義比武力值

    ——以正史比軍事能力

    以演義論武力值的話,魏延與張遼、徐晃二將相比,應該是一個檔次,都是一流高手。不過魏延應該在一流末端,而張遼、徐晃在一流前端。

    整體武力值,張遼、徐晃略勝魏延……

    魏延與蜀將泠苞單挑,鬥將結果為三十合不分勝負。而老黃忠出馬,輕鬆將泠苞擊敗。可見魏延的武力值,比老黃忠稍差。

    而徐晃、張遼二人,分別有戰平許褚、太史慈的精彩記錄。太史慈、許褚的水平,相比黃忠應該在伯仲之間。

    而且張遼還有趙雲、關羽交手的記錄。雖說作者沒有交代這兩次打鬥的結果以及回合數,不過同樣沒說張遼敗陣。

    ——所以!魏延的武力值,相比張遼、徐晃偏弱。

    再從龐德來看,魏延與龐德單挑,第一次沒有分出勝負,被馬超率眾劫了曹操後寨。第二次交手,魏延一箭射中曹操,後方轉出龐德,奮力向前,殺退魏延,救了曹操。

    而且當龐德保曹操走的時候,魏延沒敢再去騷擾龐德。說明硬實力上,龐德略高一籌。

    而龐德與張遼、徐晃這些人,基本上是一個級別的。

    接下來,以正史軍軍事能力……

    張遼的軍事能力,是公認的三國前幾名。合肥之戰,張遼以八百之眾,衝破孫權十萬大軍的陣腳。之後復以七千之眾,大破孫權的十萬大軍,一度使東吳“聞張喪單”,江東小兒不敢夜啼。

    徐晃的樊城一戰,多次運用戰術成功,最終將蜀將關羽擊敗。之後更是長驅直入,連下十重鹿角。長驅直入這個成語,說的就是徐晃。另外一點,徐晃的治軍,曾被曹操盛讚為有周亞夫之風。

    徐晃、張遼二人,可謂是三國時期,衡量名將的標杆……

    魏延的軍事能力,具體體現在哪呢?

    早年以部曲的身份跟隨劉備,生平第一戰,便是跟隨劉備入川。此戰之中,魏延的具體戰功不詳。

    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升牙門將軍——參考,《三國志·魏延傳》

    不過從一個部曲,一躍成為了牙門將軍。跳過了那些小將步驟,直接做到了將軍,說明魏延平益州的時候戰功不小。

    之後!跟隨劉備平定漢中,劉備反手給魏延一個封疆大吏,封他為漢中太守。

    從一個部曲,短時間內提升為一郡太守,而且還是蜀中的第一邊防重鎮。魏延的軍事才能以及他在這幾場戰役中的表現,可以想象一下。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沒有平白無故的重用。

    既然劉備將漢中交給了魏延,說明魏延跟關羽一樣,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有一定的帥才潛質。

    而魏延鎮守漢中將近十年,採用拒敵於國門之外,犬牙交錯的防守方式。將近十年,保漢中寸土不失。包括後來的吳懿、王平,這兩人鎮守漢中,一貫延續的是魏延的戰術打法,又守住了漢中十年。期間王平還以三萬兵力退過曹爽的十萬大軍。

    直到姜維放敵入國門之前,漢中可謂固若金湯

    ——這便是魏延軍事能力最好的體現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魏延提出了一個分兵潼關的奇謀。這次奇謀,我分析過很多次,是魏延制定的一次大戰略藍圖。並不是簡單的,如魏略所說的“子午谷奇謀”。

    ——由於時間關係,這邊就不長篇大論了

    公元230年,曹睿興兵伐蜀,三路齊出。魏延領一支隊伍往陽溪一代,大破魏後將軍費瑤以及雍州刺使郭淮。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馬懿令張郃攻王平於南圍,另一方面打算領軍偷襲諸葛亮,魏延高翔等領軍溺戰,大破司馬懿等。

    魏延的戰績,記載很少,比較籠統。大多都以一句數有戰功,一筆帶過。這大概是受蜀國無史官的影響。比如張飛、趙雲、黃忠等人的記載都非常的少。

    總的來說,魏延的軍事能力,從防守漢中,以及他的官職提升之快。足以得到證明。

    毫無疑問!以正史論軍事能力,魏延的才能,完全可以與張遼、徐晃等人相提並論。

  • 5 # 藤樹先生

    五子良將

    三國時代,劉備集團之所以能以最弱的基本盤,在亂世中取得立足之地,並且和基礎條件遠強過自己的曹操集團、孫權集團鼎足對峙,三分天下,歸根結底,在於劉備善於利用人才,並且也有足夠的人才供劉備驅使,才能打造劉備的蜀漢霸業。劉備集團的武將,能拿得出手的,莫過於五虎上將加上一個魏延。

    在關於三國的文藝領域,蜀漢的五虎上將,稱得上同時代最強大的武將組合,但是,和五虎上將同期歸屬於曹操集團的五子良將,雖然知名度不及五虎上將,但論起能力,總體上不亞於蜀漢的五虎上將。

    所謂五子良將:兩張(張遼、張郃)、于禁、樂進和徐晃。

    蜀漢的五虎上將和曹魏的五子良將,之間有過多次交鋒:比如關羽生擒于禁,徐晃於樊城擊敗關羽。雙方可謂各有勝負。

    曹魏五子良將中,最為優質的將領,莫過於張遼和徐晃,那麼,蜀漢陣營中,不亞於五虎上將的魏延,和張遼、徐晃相比,哪個更優質一些?

    魏延與張遼

    在諸葛亮北伐期間,諸葛亮雖然惱恨魏延的持才傲物,但是,諸葛亮卻要承認這樣的一個現實,那就是諸葛亮的北伐大業,是離不開魏延這樣的人才的。諸葛亮北伐期間,蜀漢的軍事,有一半,是需要魏延這樣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來肩負。

    張遼則是赤壁之戰後,曹操集團最為倚重的大將之一。東吳軍閥孫權北征曹操,張遼負責抵禦孫權的北伐,逍遙津一戰,張遼橫掃孫吳名將十餘人,並且擊潰孫吳十萬大軍,威震天下。

    論工作能力,魏延和張遼可謂不相上下——都是各自政權的王牌將領、頂樑柱。但張遼在曹操集團並未受到猜忌,並且,張遼在被曹操俘虜時期,曾嘲諷過曹操,從這不難看出張遼的膽識和氣魄,並且在曹操表示願意接納自己以後,張遼也表示願意歸順,從這可以看出張遼不偏執,從張遼能勸降關羽這點,也不難看出關羽對張遼的信任與認可——綜合來說,張遼的情商高,並且不拘泥偏執。

    而魏延在蜀漢陣營這麼多年,戰功顯赫,並且諸葛亮一死就萌生反志,而且這一現象,早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就被諸葛亮洞察,從這不難看出,魏延是一個有野心但卻不具備野心家堅忍性格的人。從性格決定命運的角度來說,魏延的性格具備巨大缺陷,這也意味著,魏延不如張遼。

    魏延與徐晃

    早在曹操和袁紹進行官渡之戰的時候,徐晃就透過這一場戰爭,而獲得曹操青睞,立下功勞。關羽生擒于禁以後,曹操深深忌憚關羽的兵鋒,甚至考慮逃離許都。而曹操集團得以剷除關羽這個“外患”,主要功勞在於徐晃。

    關於徐晃,金朝學者郝經曾評價徐晃和張遼,說此二人的武力與謀略,不亞於蜀漢的關羽、張飛。關張作為劉備陣營的一流名將,郝經將其和曹營的徐晃、張遼做對比,足見徐晃的能力。

    魏延能力再強,終究沒能躋身五虎上將序列,從這不難看出,魏延比照徐晃,是差一些的。

  • 6 # 小小的酸奶

    徐晃和張遼都是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都是後來投靠的曹操,而且是外姓將領最為顯赫的兩位。他們的能力從戰績上有著很好的體現。

    張遼自從投靠曹操之後,在平定河北之戰中立下大功,而且在北伐烏桓時,力排眾議,深得曹操欣賞和信任,並一戰斬殺蹋頓。之後跟隨曹操南征北伐,成名戰就是面對孫權率領的十萬大軍,張遼準備充分,憑藉800騎兵突襲孫權軍軍營,威震逍遙津。

    徐晃同樣戰功卓越,平定河北之時出力良多。攻打馬超之時,偷渡渭水。在關羽威震華夏,不可一世的時候,率軍與關羽正面交鋒,並擊敗了關羽。

    魏延在最初的時候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善於應變的將領,也可以說他善於投機。因為在荊州的不公平對待,再加上劉備的賢明的名聲,魏延就打算投靠劉備。《三國演義》中魏延剛出場就是幫助劉備開啟襄陽大門,並大戰文聘。後來在長沙救下黃忠斬殺韓玄投靠劉備。

    但是不可否認魏延的武藝和勇猛。在益州之戰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年輕的魏延變現出來的不成熟和立功心切。但是經過一系列的戰鬥,魏延成長之快令人咋舌。這點從劉備拿下漢中後任命魏延作為漢中守將就可以看出。憑藉劉備的識人之能,魏延的能力就很好的體現出來。

    在防守漢中幾年中,魏延可以說是把漢中防守的固若金湯。北伐開始後,隨著大將的凋零,魏延更是體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魏延最大的問題就是孤傲的性格,決定了他最後的敗亡。

    至於說魏延能力和張遼、徐晃相比,我認為應該是不相上下。魏延沒有像徐晃張遼那種一戰成名的戰鬥經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前期有著關張等聞名天下的大將存在,魏延很少有獨立領軍的時候,後來又是在諸葛亮的控制下,沒有大的發揮。如果像《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採納了子午谷之計,魏延說不定就可以一戰成名。

    總的來說,從戰績上來比較一個將領的能力突出與否的話,那毫無疑問是張遼徐晃更加優秀。但是劉備敢於將益州的門戶漢中交給魏延而不是其他大將比如張飛或者黃忠,就可以看出魏延的能力高低了,至少在劉備眼裡,魏延的能力不在關張之下。

  • 7 # 探尋歷史的足跡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他驍勇善戰、武藝高強,在蜀漢後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諸葛亮每次北伐曹魏時,總會帶上魏延,讓他為先鋒。而魏延每次的表現,也都是讓人非常佩服的。

    徐晃和張遼,都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他們都是身經百戰的戰將,為曹操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曹魏政權的建立作出了傑出貢獻。

    那麼,魏延相對於徐晃和張遼,能力如何呢?下面我將根據正史的記載,分析如下。

    一、魏延對比徐晃

    ①先說魏延

    正史中的魏延,功夫應該還是很厲害的,是一員大將。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魏延追隨劉備後,立下無數戰功和戰績,被封為牙門將。劉備當上漢中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遷都成都。劉備讓關羽前去鎮守荊州,所以鎮守漢中的任務,很多人認為非張飛莫屬,連張飛自己也這樣認為。出人意外的是,劉備封魏延為漢中太守,讓他去鎮守漢中。

    眾人當然是不服了,尤其是張飛,更是憤憤不平。因此,劉備為了打消眾人的顧慮,當面問魏延有何禦敵之策。魏延信心滿滿地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由此可見,魏延有能力、有本領,否則不會深得劉備信任。

    劉備稱帝后,封魏延為鎮北將軍。劉禪即位後,封魏延為都亭侯。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駐守漢中,讓魏延為先鋒,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建興八年(公元230年),魏延在陽谿大敗魏將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被封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種種事蹟表明,魏延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武將。

    不僅如此,魏延還曾請求諸葛亮讓他率領一萬精兵,出兵子午谷,然後直襲長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可惜的是,諸葛亮一生唯謹慎,不願冒險,當即拒絕了魏延的建議。否則,諸葛亮很有可能成功拿下咸陽以西的關中地區。

    諸葛亮臨死前,召來了楊怡、費禕、姜維等人,讓他們將部隊退回漢中,並令魏延斷後。魏延是個堅定的抗曹主義者,他不聽勸阻。正史中相關描述如下:

    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結果,魏延最終被汙以謀反罪,為馬岱所殺。

    ②再說徐晃。

    徐晃原本隸屬於楊奉,跟他討伐逆賊,立有戰功,被封為騎都尉。後來,徐晃投靠了曹操,被封為裨將軍。之後,徐晃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在討伐呂布、劉備、袁紹等戰役中,都立有戰功,先後被封為偏將軍、都亭侯。值得一提的是,徐晃曾奉命去救援樊城,擊敗了關羽,解救了“樊城之圍”。曹操對徐晃的表現,非常滿意,他評價道:

    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徐晃歸來時,曹操大擺宴席,出營七里相迎,當著眾人的面誇讚他(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當時別的將軍的部隊,都聚集在了一起,亂作一團。唯有徐晃的部隊,整齊如故。曹操驚歎道:“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總的來說,徐晃要比魏延厲害些。

    二、張遼對比徐晃

    徐晃勝過魏延,張遼則要勝過徐晃。

    張遼是“五子良將”之首,他先後投靠了丁原、何進、董卓、呂布等人,卻每次都不遇明主。後來,呂布兵敗下邳,張遼投降了曹操,被封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從此之後,張遼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他曾和夏侯淵攻打昌狶,當時糧食已盡,夏侯淵就打算退兵。張遼說不,他認為昌狶雖佔據上風,但不敢全力以赴,是在觀望。這樣的人,是可以勸降的。結果,張遼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成功勸降了昌狶。

    曹操在討伐袁尚的戰役中,途中碰到了烏桓部隊,當時敵眾我寡,曹軍大亂。張遼卻毫不畏懼,他親自指揮將士們作戰,結果大破烏桓,斬殺其首領蹋頓。

    此外,張遼還曾在逍遙津以五百將士,大破孫權數萬大軍,讓孫權膽戰心驚,落荒而逃。數年以後,孫權反叛曹魏,當時張遼已病,他卻仍然畏懼張遼,對諸將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毫不誇張地說,張遼是曹操所有將領中,最為出色的那個。

    三、總結

    魏延、徐晃、張遼三人中,我認為張遼最厲害,其次是徐晃,最後才是魏延。

    那麼,大家認為魏延比得了徐晃和張遼嗎?

  • 8 # Yorfear

    魏延是三國後期的人物了,這個時段,名將都死的差不多了,張遼,夏侯淵,關羽,張飛,許褚等人都已經不在了,蜀漢的大將也就剩趙雲了,可趙雲已經很老了,這個時候魏延就成了獨當一面的大將了。可是諸葛亮不待見他,說他腦後有反骨,不是忠心之人,一直不重用他。

    但是單論個人能力,魏延還是不錯的。

    魏延的軍事才能,算是優秀的,他鎮守漢中十餘年,漢中平安無事,來犯之敵也被魏延擊敗,魏國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率軍來襲,皆被魏延大敗。

    魏延的武藝,如果是與蜀國五虎上將比的話,他是要低於這些人的,算不上多高,但是也能勉強夠得著一流水平,挨邊吧,但是要比劉封,馬岱等人高。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並沒有重用魏延,我之前說了,諸葛亮並不喜歡魏延,如果守街亭讓魏延去的話,說不定勝算會高,也不會有後來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了,整個蜀國能擋得住魏國老將張郃的,也就他了,當然還有趙雲,可趙雲年事已高,被諸葛亮派去做其他的事了。

    如果魏延和張遼在戰場相遇,他們二人謀略相當,武藝可能張遼會偏高。魏延有子午谷奇謀,武藝不錯,張遼武藝高強,善於用兵。如果真的相遇,可能是棋逢對手,各有千秋吧,可惜歷史並沒有給他們一較高下的機會。

    而對於徐晃,我覺得魏延可能會略高他一籌,在我的印象中,徐晃是一名虎將,猛將,能斬敵將首級於萬軍之中,但並不是很善於用兵,是將,而不是帥。相對於魏延,魏延的能力均衡,是個全面性的人才,有勇有謀,且不論二人武力高低,就是二人單挑,魏延也未必會輸,加上魏延有謀,就有可能讓徐晃吃大虧,即使在三國前期,名將輩出的時段,不論魏延在誰的麾下,他也能混的不錯。

    魏延後來死於馬岱之手,有人說他死的不冤,他意圖造反,活該被殺,也有人說他死的冤,是政治陰謀的犧牲品。各有各的說法,這些且不論,單說魏延的各方面能力,他還是很優秀的。

  • 9 # 比禾觀史

    魏延相比于徐晃和張遼,能力如何?

    一個人取得的成就,是能力重要還是選擇更重要?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張遼所取得的成就是最高的,畢竟他名列唐朝武廟64將和宋朝武廟72將之列,整個三國曆史也就寥寥幾人而已。這麼看來真的是張遼的能力最強嗎?

    我看不盡然,我們可以舉個例子,當張遼還是在呂布手下的時候,誰是呂布手下的第一武將呢?張遼還是高順?在呂布手下,誰能力更強?

    高順和張遼的交集“布曰:‘吾用火攻,可破伏兵。’乃留陳宮、高順守城。”

    這裡間接指明,高順是呂布手下的第一武將。

    “高順引張遼擊關公寨,……關、張兩軍皆潰。”

    這裡很明顯,是高順指揮張遼攻擊關羽營寨,直接把關羽、張飛兩位世之虎將打敗了。

    “留高順、張遼守小沛。”

    很明顯,高順是主將,張遼是副將。

    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

    高順除了統兵能力強之外,還是個練兵天才,親自操練的陷陣營,可以說了三國時期戰鬥力最強的部隊。由於高順能力太高,呂布一直提防著他,沒有仗打的時候,就把高順的兵權剝奪了交給魏續,當要打仗的時候,又把兵權交還給高順。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

    總之,歷史上高順的能力,大機率在張遼之上,但千年之後又如何?張遼已經功成名就,位列武廟,怎麼排也得排在歷史名將榜100名左右吧,但高順呢,已經逐漸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那麼,回過頭來,再看張遼、魏延、徐晃三人的能力誰強誰弱?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就,往往與下面三個方面有關:

    平臺:龍生龍、鳳生鳳、王老闆的少爺,一個億隻是小目標,優質的平臺,對個人成功比個人能力更重要。比如,有兩個大學生,B學生明顯比A學生能力強;但A有關係,畢業後進入首屈一指的大公司,之後接觸的都是世界前沿的技術;B沒人脈沒關係,畢業後進入一家小公司,接觸不到前沿技術;多年以後,已經是天上地下,就好比張遼和高順。

    能力:除了平臺之外,個人能力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運氣:要想取得大成就,光有平臺和能力還不夠,要需要一定的運氣。典型例子,張遼在亂軍之中斬了踏頓單于、又在合肥遇到了孫十萬(800人砍十萬頭豬,估計都得虛脫了),真是遇到了歷史上最慷慨的送人頭的。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下面的能力排名是比較合理的:

    第一名:徐晃

    徐晃被曹操稱為魏國的周亞夫,翻看曹魏,有能與周亞夫相比的武將麼,沒有,所以這個評價是非常高的了。而且徐晃的武力是三人中最高的,徐晃治軍有方,法度嚴明,有勇有謀。

    徐晃聲東擊西,此沒彼現,只一員正將,兩員副將,寫來似有千軍萬馬之勢,可謂用兵之能者矣。第二名:魏延

    魏延的劣勢,是他所處的平臺比較差,假如子午谷奇謀實施成功了的話,歷史地位一定不在張遼之下。

    第三名:張遼

    亂軍斬踏頓和合肥800趕孫十萬,其實佔有很大運氣成份,假如把這兩件特殊功績拿掉,張遼還能與徐晃和魏延比麼?

    三國真正遺憾的名將就是高順了。高順的能力絕對在徐魏張之上。

  • 10 # 豹眼看歷史

    魏延與徐晃、張遼相比,簡直不在一個檔次。

    魏延之所以名氣不小,主要是緋聞不少,就跟一些網紅差不多,他的能力並不是多麼突出。

    第一,劉備取得了漢中,都以為該是張飛做太守,出鎮漢中。卻不曾想,劉備莫名其妙地提拔魏延由牙門將升遷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面的的大將。

    劉備善於識人、用人,這好似魏延很了不起,不是一般的能力,比張飛、趙雲都厲害。

    第二,魏延鎮守漢中十多年,確保漢中萬無一失;屢屢跟隨諸葛亮北伐,頗有功績。

    第三,諸葛亮五次北伐,幾乎沒有多少大的成效。卻就是不採納魏延子午谷奇謀,好像魏延比諸葛亮還高明,有能力卻得不到諸葛亮賞識,委屈了他的才能。

    第四,諸葛亮病逝後,似乎魏延就是最有能力接替諸葛亮職位的人選。諸葛亮不放心魏延,就必須把他殺掉,否則無人能節制他。

    除了這幾件帶有緋聞性質的事,魏延並沒有留下多少值得稱頌的歷史記憶。但這幾方面,都不能直接證明魏延的能力。

    第一,魏延鎮守漢中,其重要性僅次於關羽鎮守荊州,可以與關羽相提並論。但不能據此斷言,魏延在能力、謀略上就可以比肩關羽。

    荊州要面對曹操、孫權來自於北、東北、東、東南幾方面的威脅;而魏延僅僅面對曹魏來自於北方的壓力,而且上庸地區還有劉封、孟達在把守。張飛駐守巴中,可以做後援。

    劉備之所以讓名不見經傳的魏延出任漢中太守,是經過全面權衡的,並不僅僅是看魏延的能力。張飛的個性暴而無恩,又喜歡喝酒,自然不放心讓他去;趙雲是最適合的人選,但此時的劉備並不喜歡他,一直得不到劉備的重用,也不會選擇他;劉封與魏延一樣,是在劉備取益州的過程中立下功勞而被提拔的將領,但劉封義子的身份很尷尬,他本來就剛烈勇猛,如果得到重任駐守漢中,那還了得,諸葛亮就更沒法控制了。

    還有一個權宜之計,讓李嚴等文臣出任太守,讓魏延出任武將。但劉備不會如此用人,他只想讓魏延感恩他一人,死心塌地的跟著混。

    第二,魏延鎮守漢中,並沒有多少戰事。關羽死了、張飛死了、劉封死了、劉備也死了。魏蜀之間反倒是平靜下來,西線無戰事,四處靜悄悄。曹丕已經把蜀漢當做不存在了,並沒有對其用兵。魏延也不敢招惹曹魏,也就相安無事。

    第三,諸葛亮北伐,因為戰略分歧,並沒有重用魏延。諸葛亮整個北伐時期都沒有比較像樣子的戰績。那麼,魏延能有多少說得過去的戰績呢?乏善可陳。

    第四,子午谷奇謀,豹眼說過多次了,幾無成功的可能。諸葛亮的戰略,不能有大的戰績,起碼不會使蜀漢大敗;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很可能讓魏延全軍覆沒。

    第五,魏延被殺足以看出魏延也就是個莽漢,沒有多少謀略。

    不好說魏延一定會造反,但魏延也不想想,既然諸葛亮沒有把兵權交給你,諸葛亮必然做出了妥善的安排。此時冒然與蜀漢所有大臣作對,既沒有責任感,也缺乏起碼的智慧。

    因此,在豹眼看來,魏延並沒有很多值得稱道的能力和謀略。

    魏延在劉表手下是微不足道的部曲,跟隨劉備入川作戰,立下了不少功勞。可劉備對陣的是劉璋,並沒有遇到多麼嚴峻的挑戰。

    漢中之戰,劉備與曹操打得很慘。前期是張飛風頭很足,之後,斬殺夏侯淵是人家黃忠的功勞,後來曹操親臨前線,趙雲表現勇猛,“一身是膽也”。

    魏延幹嘛去了?看不到有啥表現。而漢中之戰後,劉備卻任用魏延守漢中,這是出於對魏延特殊的信任。這個特殊,其意就是很特殊,不是根據能力、謀略、功績,僅僅就是劉備不願意讓別人去,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原因。

    讓誰去劉備說了算,但不是說讓魏延去了,他就比別人強。

    魏延跟張飛、趙雲等比都不行,就別說跟徐晃、張遼相比了。

    徐晃那可是長驅直入,擊敗威震華夏的關羽的;張遼那可是帶領八百騎兵就敢闖孫權十萬大軍陣營的,幾乎把孫權活捉,“張遼止啼”,那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小孩子都很買他的賬。

    總之,魏延沒法跟人家比,終究是實力不允許哦。

  • 11 # 電視劇裡看歷史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魏延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也是蜀漢後期戰鬥力最強的將軍。魏延是河南人,出生日期已不可考。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年。後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計劃親率戎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效法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此招雖有奇效,但是十分冒險,歷來史學家對此計謀能否成功也是爭論不斷,因此遭到慎重的諸葛亮反對。

    蜀漢後期,人才凋零,五虎將死後,魏延幾乎是蜀漢方面都拿得出手的唯一大將,也正是因為這樣,諸葛亮每次北伐都必定帶上他

    蜀漢國力不如曹魏也可以從良將的數量中看出來。魏國的老將雖然也有不少凋零,但是也有王平等新生代將領的補充。至於魏延和老將徐晃張遼比較,小編以為可以從他們的戰績中分析一二,比如魏延曾經擊敗郭淮費瑤,一人獨佔泠苞鄧賢不落下風,顯然戰鬥力不錯,但是和徐晃比較,卻又差上一些,畢竟徐晃也是大戰關羽八十回合,且成功擊退關羽的人物,其實力應與五虎上將是一個級別的

  • 12 # 知玉者

    論戰術魏延比不過張遼,平徐晃,論武力比不過徐晃平張遼,魏延的綜合能力應該是略低與張遼,高於徐晃的,魏延這個人在演義里尼瑪被寫成了長有反骨,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影響,真實的魏延實力還是很強的,雖然不是五虎上將,但劉備讓其鎮守漢中,就足以說明魏延是什麼樣的能力了,要知道當時想當漢中太守的還有張飛,張飛可是劉備的三弟,但最終劉備還是讓魏延當了太守,蜀國的武將能力最強者當屬關羽,武力最強應是張飛,馬超二人,魏延的能力應該僅次於這三位,當然黃忠因為斬了夏侯淵,論功行賞嘛進了高層,魏延因為能力強深受劉備的喜愛,魏延在與魏國的戰鬥中也多次利功,來報答劉備的知遇知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一歲半了可以吃無花果嗎吃了有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