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汕網
-
2 # 使用者8791161151091
我跟老公是網戀,中間跨了一個省,我是湖北人,他是廣東潮汕人兩個人談婚論嫁的時候,我爸媽死活不同意我嫁給他。可我一意孤行。沒辦法,愛情使人頭腦發熱。 我們結婚初期還比較甜蜜,但是時間久了,生活裡都是柴米油鹽,漸漸也沒有當初的那份熱情了。也許婚姻生活就是這樣的吧,平平淡淡,結婚大概兩年左右,我懷孕了。 知道老公常常要出差,可我都快要生了,他還是沒有請假陪我,當時我肚子痛得不行,是婆婆送我去的醫院。還好到了醫院,一切順利,我生下女兒。 婆婆當時知道是女兒時,整張臉就像霜打的茄子,非常難看。我知道他們這邊人有點重男輕女,所以有一些心理準備。可我聽到婆婆給老公打電話,用家鄉話說,是個女兒,叫他不用回來了。她以為我聽不懂他們方言,我確實不太懂,可她那句叫老公不用回來了,我聽得很明白,我當時眼淚就不爭氣地流出來,心裡在想,老公會不會聽了她的話,真的不回來?結果,老公真的沒有回來。 婆婆打完電話,就找藉口走了,說晚點會送點吃的過來。我點頭,一個人在醫院等她,結果,婆婆第二天下午才來,帶來一罐已經涼了的雞湯,讓我喝。我問她,湯為什麼是涼的,她說,這湯是我進醫院前喝剩下的,倒掉浪費,就帶來了,因為趕時間,就隨便熱了一下,路上走了那麼長時間,所以涼了。 我又問,老公什麼時候回來。婆婆說,請假扣工資,她讓我老公別回來了。聽到這裡,我眼淚流了出來,默默將雞湯喝了。我心也死了。我等了他兩天,他最終還是令我失望。 本人說的都是我們潮汕男真實的例子,不信可以去了解一下你身邊的潮汕男是不是跟我說的一樣!我也是潮汕女,深受潮汕男重男輕女把女兒當做生兒子工具傷害,雖然我沒有嫁潮汕男,但是我媽嫁潮汕男,我們家也是一直要生兒子,女兒不要的家庭,所以,我希望更少的女人可以少受到潮汕男思想的傷害。
-
3 # 揭陽在崛起
目前潮汕是一個地區,它包括了揭陽、汕頭、潮州這三個城市,所以正常情況下,人們說潮汕就是說這三個城市之和。
不過,在很多人的眼中,他們會誤認為潮汕就是一個城市,或者說只認得潮汕就是汕頭的另一個說法。這也只能說明汕頭在全國的知名度比較高,這才讓更多的人曉得。
其實,在1992年之前,潮汕就是真的代表汕頭,正確說,揭陽和潮州歸屬汕頭管轄。如果不是國家的相關規定,為了著力發展汕頭特區的話,或許現在還是同為一個城市。
如今改革開放40年過去了,眼看汕頭沒有發展成計劃中的樣子,多少還是有些失落的,假如汕頭能夠像深圳一樣,至少能夠達到它的一半,那麼相信很多潮汕人也不至於跑到外地謀生,原本就是可以在自家門口賺錢了。
個人相信未來,這三座城市“合併”的可能性挺大的,並不指望是行政區域的合併,可以是像廣佛那樣的同城化,畢竟本身三座語言相同的城市,原本就該連在一起,這也有助於彼此之間的經濟發展促進,讓彼此變得更加強。
回覆列表
作為一個潮汕人,我們出門在外,常常被外地朋友問到:潮汕就是汕頭嗎?潮汕就是潮州嗎?潮汕是一個城市嗎?潮汕究竟在哪裡?地圖上怎麼找不到?
每當面對這樣的“十萬個為什麼”,我們總是一臉的懵逼,說真的,地圖上還真沒有“潮汕”!真的是被問住了!我大潮汕富豪遍佈全球,居然在地圖上找不到!難道潮汕只是一個傳說?
這不能怪潮汕,因為潮汕本來就不是一個市,而是三個市:汕頭、潮州、揭陽(也有四市之說,包括汕尾)。我們是同門三兄弟,海內外潮人多達四五千萬人,人口之巨輕輕鬆鬆可比肩一個省了。
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一下潮汕
▼
潮汕原來不叫“潮汕”
潮汕位於粵東沿海、廣東與福建交界處,與臺灣對望,是北迴歸線與中國大陸海岸線唯一交匯的地方。潮汕三面背山,一面向海,氣候宜人。潮汕總面積10918.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近1500萬人。
在1991年之前,潮汕其實一直是一個城市的,不過這個市在歷史上曾有過很多個名稱,在不同時期叫法不同。
潮汕古為閩越地,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潮汕一帶劃歸南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朝置揭陽戍,隸屬南海郡。
可見,潮汕最早的名稱是“揭陽”。但這個“揭陽”並非現今的揭陽市,而是包括整個大潮汕地區。
秦漢之後,至晉朝年間,潮汕地區郡治又歷經多次變更,分別改稱:潮陽、義安郡。
長達2000年曆史的“潮州”
開皇十年(590年),隋王朝罷州設縣,次年,於義安縣設立潮州,以潮水往復為名,始稱潮州。
此後,潮汕歷史上長達近2000年稱為“潮州”,歷史諸如稱呼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
必須說明的是,這裡的“潮州”並不是指現在的潮州市,而是指整個大潮汕地區。
歷史上,潮州廣為人知的是與唐代傑出的文學家韓愈的一段交集: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派使者去鳳翔迎佛骨,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憲宗覽奏後非常生氣,要用極刑處死韓愈。一時人心震驚歎惜,乃至皇親國戚們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為其說情,憲宗便將他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被貶後,寫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詩句,表達了自己為國為民的情懷(唐朝年間潮州曾稱”潮陽“)。
同年十月,適逢大赦,憲宗便量移韓愈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韓愈被貶潮州,對潮州的歷史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潮州也是目前為數不多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而潮州之所以能成為歷史文化名城,離不開韓愈治潮的功績。因此也有“韓愈被貶,潮州受益”的說法。
“潮汕”一詞源自百年前潮汕鐵路
在數千年的歷史中,潮汕一直都不叫潮汕,而潮汕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潮汕”這個稱呼的出現是在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迄今僅逾百年時間。
1906年11月16日,印尼著名僑領張煜南兄弟投資興建的潮汕鐵路建成,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正式通車。由此始有“潮汕”一詞,並日漸為人所知曉。潮汕鐵路從1906年通車開始,至1939年被侵華日軍破壞、拆毀為止,共存在了33年。
1921年汕頭建市,設立省直屬市政廳,汕頭開始與潮州府城並駕齊驅。“潮”、“汕”共榮格局自此形成,人們開始習慣於潮汕人、潮汕話等稱呼。
短暫的“潮汕專區”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原汕頭市政廳重新建制,設立潮汕專區。這是在潮汕歷史上,“潮汕”首次成為一個行政區劃名稱。但“潮汕”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名稱,僅僅存在了短短的六七年時間。
1956年2月,設立汕頭專區。此後幾經變動,改稱汕頭市。汕頭市區均為地方或專區黨政機關所在地。
1958年至1983年,汕尾曾劃歸汕頭地區管轄。這是汕尾與潮汕在行政區劃上唯一的一次交集,只存在短短的25年時間。就是這25年的小插曲,讓汕尾的歸屬一直爭論不休。
汕尾究竟算不算潮汕?如果從大潮汕的範疇來說,汕尾可算潮汕的。不過,由於汕尾的行政區域較大,陸豐三甲一帶與潮汕淵源較深(曾隸屬惠來),算潮汕應無大的異議;而海豐一帶由於遠離潮汕腹地,歷史上又長期隸屬於惠州府,算不算潮汕實在不好說。因此,把汕尾看作潮汕的同門兄弟可能更為合適。
“三足鼎立”的潮汕
1991年12月7日,原汕頭市一分為三,拆分為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自此,潮汕三市“三足鼎立”格局正式形成。“潮汕”作為一個固定稱謂,一般是指汕頭、潮州和揭陽三個地級市的統稱。
不過,海外潮人迄今仍沿用舊稱,自稱潮州人,籍貫也常作“潮州”。這裡的“潮州”,也相當於我們所說的“潮汕”,意思是一樣的。
如果你要問我潮汕三市,哪個市最好?我只能說“一樣好”。就像一家三兄弟,即便是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的,但你能說誰比誰更好嗎?只有三兄弟齊心協力、並駕齊驅,潮汕明天才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