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路書法

    你這個作品,相當的不錯了。其實,臨寫書法作品,關鍵還是兩點:用筆和結構。《多寶塔碑》的用筆,非中鋒用筆不能達到力透紙背!必須用搏象之力持筆,不可懈怠。臨寫作品必須認真讀帖,注意細節,“意前筆後”,寫完一遍,仔細對比,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反覆修改,知道自己滿意,多麼枯燥乏味啊!人啊,就要不斷挑戰自己。顏體字上密下梳,記住這個特點,‘黃’字、‘吞’字注意了。‘門’和‘開’字左右兩豎應取背勢。‘德’字臥心勾寫大了。還有一些問題……

    下面是我的意臨作品,不是很好,你對比一下,及時發現問題——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 2 # 吳下不才

    多寶塔是好東西,初學很好,學好以後轉學歐虞褚智永及魏晉二王都沒問題。

    臨多寶塔,先學筆畫,橫撇基本歐楷寫法,豎多為鵝頭豎,可參考神龍蘭亭“坐”字的豎,捺已有顏體捺特點,下部缺口不明顯,說明回筆不多,橫細豎粗,初具顏字特徵。多寶塔結字特點是平正中略帶斜勢,字勢穩重。

    讀書的時候我臨多寶塔,特地跑碑林去看原碑,字的大小基本比拇指頭略大,也就二三公分見方,這個很重要,現在我教孩子寫字,也以多寶塔入手,孩子九歲寫了兩年多寶塔,還算有點樣子。

  • 3 # 如石書藝

    你好!你臨的多寶塔問題還比較多。從臨作圖片中看出,你應該臨過歐體楷書,筆法比較穩,字型工整。但是,既然臨多寶塔,就要入帖。

    首先,臨作入帖還很淺,有些字離多寶塔風格相差甚遠。其二、點畫筆法特點還沒完全掌握,其三、結體特徵不明顯。根據你的情況,需注意以下幾點。

    古人說:“用筆千古不易”,體現了點畫筆法之重要性,需理性分析,並在書寫過程中加以運用。古人還說“結體因時相傳”,歐體之所以和顏體有不同風格,道理就在於此。

    首先,對多寶塔的點畫筆法進行一番仔細分析。據傳,王羲之偏攻“永”字,因其具備八法之勢,通一切點畫筆法。後其孫智永創“八法”,並相傳於世,而由此衍生出“36法”、“64法”、“92法”等。這說明點畫筆法之重要,古人的理性分析一定有其道理,但也不必死般硬套。其實,書法並沒有那麼玄乎,書法因人書寫而成,不可能像機器刻制一般死板。只要掌握基本規律,方能通其要領。

    其次,要入帖,必先無我。要筆筆有法,字字合規。例如,多寶塔“點”的基本寫法,逆鋒迅疾鋪毫,取側頓挫,提按收筆。只要做對這三個動作,一是會鋪毫,二是會頓挫,三是會提按,就能準確完成點的寫法,而會寫“點”,其它點畫都大同小異。有人說你放一個影片,不就更直觀嗎,我以為,每個人的書寫習慣不同,不太主張以影片說教,以免誤人子弟。但是,凡事都有規則,這個規則道理通了,化為自己的東西,效果更好。

    其三、多寶塔之特點,法度嚴謹,但不失姿勢,故將此帖臨成呆板,便是誤讀,要知顏從褚出,橫畫收筆之頓筆、撇和捺腳等,皆源自褚法,清王澍評多寶塔“以渾勁吐風神”最為恰當。顏字總體上體態端莊,雍容大方之格,也要避免點畫單薄,可參閱顏真卿粗曠一路的楷書碑帖,如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李玄靖碑等。孫過庭說: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說明書法不能操之過急,要一步步循序漸進。尤其在結體上,不能信筆為體,吃透碑帖精神,方能信手拈來。

  • 4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臨《多寶塔》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最好按原大對等練習,即使是放大版本的也要近距離同比例臨摹,便於校驗比對。在臨摹時應該採取先摹寫~再臨寫的方式分步進行。其中,摹寫法最好採用〈鉛筆單勾法+毛筆擴描法〉熟練字形結構。如圖:

    2、毛筆宜用鋒尖、肚大、彈性好、愛聚鋒的長鋒羊毫加健的。買毛筆一定要去專業的文房四寶店,可以當場試寫選筆。

    使用紙質細膩的半生宣,並且先用淡墨練。

    3、筆法動作乾淨利落,行筆節奏十分明顯,以此增加線條韌性與力度。

    4、筆畫起筆多為順勢露鋒,行筆以側鋒法為主。控制好提按幅度,使筆畫粗細變化得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青菜有哪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