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物簡史
-
2 # 品讀三國人物
工程: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誠,號達朝,近代中國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1872年作為留美幼童赴美留學,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謝菲爾德理工學院,主修鐵路工程專業。1881年畢業後,因清政府下令提前中止留美計劃,故放棄繼續進修的計劃,於1882年回國,並進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海軍輪船駕駛,後成為揚武號兵艦船員。1888年赴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從事塘沽到天津鐵路鋪軌工程。1894年,詹天佑首次在中國鐵路使用壓氣沉箱法修建灤河鐵橋橋墩基礎成功,解決了英國工程師未能解決的因灤河洪水季節水流沖毀打樁而形成的施工困難問題,引起中外關注。1905年至1909年,他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在修建京張鐵路的過程中,他還成功設計了“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詹天佑一生主持修建的鐵路工程主要有唐山鐵路、灤河大橋、京津鐵路、萍醴鐵路、新易鐵路、京張鐵路等,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鐵路第一人。
醫學:伍連德
伍連德(1879—1960),字星聯,近代中國著名公共衛生學家、中國防疫學第一人。1879年出生於英屬馬來亞的檳榔嶼。1903年,獲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先後赴英國利物浦熱帶病學院、德國哈勒大學衛生學院、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進修。1907年回國擔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1910年東北鼠疫爆發,伍連德任全權總醫官,不到四個月便撲滅疫情,並於1911年主持召開了萬國鼠疫研究大會,向世界展示中國在防疫事業上的成果。民國時期,伍連德先後籌建中華醫學會、北京中央醫院(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分院)、東北陸軍總醫院(現華人民解放軍202醫院)、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今哈爾濱醫科大學)等,並榮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學位、上海聖約翰大學名譽科學博士學位、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名譽醫學博士學位、蘇聯科學院名譽院士、蘇聯微生物學會外國會員。在他的努力下,中國政府於1930年收回了海港檢疫的主權,並在上海成立了全國海港檢疫管理處,伍連德任管理處監督。1935年,伍連德成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
地質:丁文江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蘇泰興人,近代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地質事業奠基人之一。1902年東渡日本學習,1904年前往英國,並於1911年獲格拉斯哥大學動物學和地質學雙學士。之後回國,擔任上海南洋中學生理學、英語、化學教師,並編著動物學教科書。1913年擔任工商部礦政司地質科科長,1916年參與組建農商部地質調查所,並擔任所長。1922年,參與建立中國地質學會,並與胡適等人創辦《努力週報》。1931年,擔任北京大學地質學教授。1933年,丁文江赴華盛頓出席第16屆國際地質大會。作為中國地質學的開山大師,丁文江不僅奠定了中國地質學的基礎,而且在地理學、人種學、優生學、歷史學、考古學、少數民族語言學等領域也有獨特貢獻,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物理:葉企孫
葉企孫(1898—1977),名鴻眷,上海人,近代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物理學界的開山鼻祖和一代宗師。1911年進入清華學堂學習,1918年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物理學,1920年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進入哈佛大學繼續深造,192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隨後回國,於1925年擔任清華大學教授。1933年擔任中國天文學會理事。抗日戰爭期間擔任西南聯大理學院院長,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葉企孫桃李滿天下,中國物理學界的半壁江山幾乎都是由他一手培養出來的,如錢三強、王淦昌、錢偉長、王大珩等,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等也與他有師生之誼。
建築: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梁啟超之子,近代著名建築學家、建築歷史學家和建築師。1901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12年回國。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高等科,1924年與林徽因一起赴美國費城賓州大學建築系學習,並於1927年獲碩士學位。隨後,在哈佛大學短暫進修建築史。1928年回國,同年前往東北大學任教,創立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建築學系。1930年參與天津市城市規劃,以《天津特別市物質建設方案》獲獎。1931年,任中國營造學社法式部主任。1932年主持故宮文淵閣修復工程。從1937年起,梁思成同妻子林徽因先後踏遍中國15省200餘縣,測繪和拍攝了由唐至清的2000多件古建築遺物,並撰寫學術論文,轟動國際學界。1946年,梁思成被聘為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擔任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建築師,並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同年,梁思成在清華大學創辦了建築系。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在平津戰役前,梁思成繪製《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成功保護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牆。
生物: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縣人,近代中國生物學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1927年獲復旦大學哲學心理學學士,1934年獲比利時布魯斯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期間,他在對棕蛙卵子受精面與對稱面的關係的研究中,證明了對稱面不完全決定於受精面,而決定於卵子內部的兩側對稱結構狀態。這項研究使其成為中國實驗胚胎學的創始人之一。隨後回國,擔任國立山東大學生物系教授。抗日戰爭期間,童第周輾轉於大後方,先後擔任中央大學醫學院教授、同濟大學生物系教授、復旦大學生物系教授。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被美國耶魯大學邀請為客座研究員。
-
3 # 閒看秋風999
介紹一個大家也許不怎麼熟悉,但是在海外非常有名的人物——物理學家吳大猷。
民國時期中央研究院為了獎勵科學研究,同時也為了紀念兩位已故的總幹事楊銓、丁文江和已故院長蔡元培,分別 於1937年和1948年設立楊銓、丁文江獎金和蔡元培獎學金。
楊銓獎金是授予對人文科學研究有新貢獻者;丁文江獎金是授予對自然科學研究有新貢獻者。每種獎金定額2000元,隔年一次,受獎人以中國國籍年齡在35歲以下為限。
第一屆楊銓獎金為語言學家李方桂所得,第一屆丁文江獎金為物理學家吳大猷所得。
吳大猷 (1907-2000),著名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物理學之父,畢生獻身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為中國科學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世界物理學界享有盛譽。
南開大學畢業。1931-1933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33-1934年在美國作光譜學、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學方面的研究,1933年獲博士學位。
回國後,在北京大學、西南聯大任教。1939年獲中央研究院丁文江獎金。1943年獲教育部第一等科學獎金。1946年,赴密西根大學任客座教授,後又至哥倫比亞大學工作兩年。194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吳大猷在1994年南開90週年校慶時說:大猷1921年入校,中學4年,大學4年,任教2年,60餘年以來,求學、為人、就業從未有違伯苓校長教誨——南開精神。
回覆列表
民國理工大師很多很多,在哪個風雨飄搖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年代,年少海外學習,學成歸國報效國家,有很多很多的人,為了我們的民族做出偉大貢獻,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位為國家教育事業做出偉大貢獻的人:梅貽琦
梅貽琦,字月涵,祖籍江蘇武進,後於天津落籍。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1914年,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成歸國。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
梅貽琦熟讀史書,喜愛科學。初起研究電機工程,後轉為專攻物理。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實踐活動以及他的教育理論和主張,對中國三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國高等教育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而重要的影響。中國著名的兩所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都是和梅貽琦的名字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的。在他任清華大學校長的17年裡,清華大學得到長足發展,全校設有文、理、工、法、農等5個學院26個系,在校師生2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