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不知道怎麼繼續下去
-
2 # H佳哥有話說
作為老師來說,主要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應該能夠透過自己的獨特方式,培養出好孩子,那麼,應該如何做到呢?
學會因材施教。我們應該學會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方式應該是不同的,不可以毫不區分地對待孩子。
注重個性發展。我們應該注意孩子個性的發展,每一個孩子的性格方面都不一樣,不要試圖讓孩子成為千篇一律的人。
尊重孩子自尊。讓孩子有自己的尊嚴,不要隨意懲罰孩子,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讓他們更加有自尊心和自信心。
培養思維能力。孩子想要學習好,首先就是要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只有思維方法活躍才能學好。
培養良好習慣。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不要讓孩子只知道學習,而讓自己的生活習慣變得一塌糊塗。
-
3 # 西北師大
老師必須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思想政治合格、道德情操高尚、課業素質過硬;按照課程內容、精心設計、並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科學施教;教育、鼓勵、培養學生要有遠大理想和使命擔當。
-
4 # 聽雪學苑
老師們都知道:一個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主要是取決於他的學習習慣。
無論是應試教育(培訓知識為主)還是素質教育(培養思想和能力為主),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要想達到一個好的效果,都是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只顧灌輸知識,是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出來的學生層次低。這也是我們反對應試教育的原因。許多老師不設法調動學生情感,只是強制灌知識,這是不對的。
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並且持久維持呢?
這也是令老師頭疼的難題。因為學習不愛學習是從小的成長環境導致的,時間長了,已經很難改變。更難的是要改變學生,還得改變他的成長環境,否則,很難見效,或者見效後易反彈。這也是老師們採用強制手段讓學生學的根源。再一種就是不管學生了。當然,這都不好,這就違背了我們教育的初衷。
我認為,作為老師,還是要有點理想。老師不僅是生存職業,還有重大社會使命。儘管培養學生難度很大,我們還是要努力地堅持去做。
先說培養學生的原理。
任何人都有學習的慾望,因為學習是人適應外界環境的一種本能。不過有的人不是學習我們認可的知識,這是因為他成長的那個環境不需要這種知識導致的。實際上,我們教育要做的,就是改變這樣的人,把他們學習的慾望轉移到學習上來。那些有學習興趣的學生是不需要我們花多大精力的。
根據心理學,第一步是同理。也就是認同他,不僅是認同這個人,把他當學生;還要認同他的行為,要知道他的行為是適應他生存環境的結果,不能怪他。這也是很難的一步,許多老師做不到認同他的行為,心理排斥。
這一步要一定時間去了解學生,還要去了解他的生存環境,並記錄分析:他們的生存狀態、優缺點、發展的方向和變化的可能性等。做到心中有數,為後面的轉變做基礎。
第二步是平等交流與融入。關鍵是平等,這是指人格的平等。老師與學生交流時不能高高在上,不能歧視。交流不是交流學習,而是他的生活,也就是學生的吃喝玩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驗他的快樂、無聊等情緒,這樣達到融入學生環境。
第三步是引導與轉變。在第二步的基礎上,把學生的興趣往你的方向轉移,不一定是學習,只要你認為是正能量的都可以。這也不能急,要一點一點慢點引導。比如你可以要他陪你一起去看望孤寡老人或種花或讀故事,也可以安排小任務的形式。
第五步是解決現實學習困難。給他補差,告訴他如何看書,如何做題,如何做筆記等細節知識。
第六步是鞏固。要經常維持前五步,不能斷。
上面是教育一個人的基本策略。我們老師做得最多的是第四、五兩步,但缺少了前三步,效果很低下。
有了這個教育的理念,再才有各種教學技巧與能力的施展空間。否則終是無根之木。
教學技巧就不談了。
-
5 # 社會現象研究者
首先先明確什麼是好學生。如果單純是指學習成績好,那基層老師,你只要抓好孩子的學習成績,想辦法拓展孩子的知識就可以。如果好學生是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那基層的老師你需要做的事情就非常的多,不僅要讓孩子學好文化知識,還要讓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在活動中鍛鍊他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包括心理承受能力。
回覆列表
要做事,先做好人!這個很重要,做不好人,做事也是亂七八糟。甚至出發點是好的,最後也是南轅北轍,導致不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