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李煜的爺爺李昪,原稱“徐知誥”,是南吳大臣徐溫養子。李昪的身世,在範垌、林禹的《吳越備史》和清代同治《安吉縣誌》中記載是湖州安吉人,他曾為吳國大將徐溫養子,冒姓徐,名知誥,即位後改姓李。在夏承燾先生的《唐宋詞人年譜》中也引用了《吳越備史》的記載:“知誥本潘氏,湖州安吉人。父為安吉砦將(管錢財和稅收的官吏),吳將李神福攻衣錦軍,過湖州,虜知誥歸為僕隸。徐溫嘗過神福,愛其謹厚,求為假子。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並於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今南京)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開封),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不是,李煜的爺爺李昪,原稱“徐知誥”,是南吳大臣徐溫養子。李昪的身世,在範垌、林禹的《吳越備史》和清代同治《安吉縣誌》中記載是湖州安吉人,他曾為吳國大將徐溫養子,冒姓徐,名知誥,即位後改姓李。在夏承燾先生的《唐宋詞人年譜》中也引用了《吳越備史》的記載:“知誥本潘氏,湖州安吉人。父為安吉砦將(管錢財和稅收的官吏),吳將李神福攻衣錦軍,過湖州,虜知誥歸為僕隸。徐溫嘗過神福,愛其謹厚,求為假子。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並於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今南京)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開封),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