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立志成蟲
-
2 # 醉愛侃足球
滿族原是遊牧民族,他們的故鄉在白山黑水之間,入關之前,全民族才只有二十萬人,而當時的明朝有兩億之眾,就是這麼一個民族居然征服了泱泱中華。滿人入關之後,當然成了上等人,很多人想象中的滿人都是光領錢不幹活的閒人,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滿人中確實有閒人,按月領取養贍銀,但是那僅僅是極少數人,他們都是皇室成員,因為沒有官職爵位,靠出身享受一份特殊的待遇,至於一般的滿族百姓就沒有這個福分了。
普通的滿人,男子靠當旗兵領兵餉來養家餬口。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男子都能當兵,男子長大成人後,要等部隊有了缺,透過補缺才能進入部隊。
和平年代,沒有那麼多的缺,於是很多滿人只得另尋出路。他們原本習慣放牧打獵,進入中原之後,傳統行當沒有了用武之地,他們只好務農經商或者幹手藝活,但是他們很多人抹不開面子,覺得幹這些低人一等,然而在生存壓力之下,他們也不得不接受現實,幹起了這些營生。
大清國在的時候,他們的生活基本就是這樣,皇室貴族當然過著悠遊的日子,普通滿族人只要不懶,至少能維持生活。
但是大清一亡,局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最倒黴的是王公貴族,他們沒有了爵位、官職,沒有了收入,閒散的皇室成員也沒有了養贍銀可領,他們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絕境。
這些人沒有一技之長,連莊稼都不會種,各種手藝、經商的行當都幹不了,即使幹得了,他們一時臉面上也抹不開。
但是他們家裡有各種值錢的寶貝,什麼金銀珠寶、珍玩字畫,這時候就都派上了用場,他們把這些東西拿出來變賣,來維持日常生活。這些寶貝賣完了,他們就開始賣房子,房子賣完了,有人還有辦法,就是掘自家的祖墳,因為他們都是貴族,祖墳裡往往也埋著寶貝,於是他們自己挖祖墳,把寶貝弄出來變賣。
那些吃兵餉的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他們因為一直當兵,沒有什麼技藝,所以適應起來非常困難,好在他們也是普通百姓,所以至少在觀念上比較容易轉變。
他們不得不開始學習做生意,擺地攤,學習各種手藝。他們中間有賣水果的,做各種小買賣的,拉洋車的,還有打零工的。倒是那些當不上兵的滿人,因為早就幹起了農工商的行當,所以受到的衝擊反而小一些。
滿族人除了面臨生活困難之外,最大的威脅還是安全問題。以前他們是上等人,有朝廷給他們撐腰,所以他們即使是普通百姓,也比漢人地位高。
但是沒有了朝廷做靠山,他們的人身安全成了大問題。為了保障安全,很多滿人隱瞞自己的身份,改穿漢族的服裝,有的乾脆改姓漢族的姓氏,其中改姓張的滿人最多。
經過清朝滅亡這一變故,筆者認為滿族人受到的衝擊那是全方位的,不僅改變了他們的地位,甚至改變了他們的身份,很多滿人早就融入到漢族之中,已經無法區分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們今天看起來有趣實際上清朝滅亡後滿族人大部分過的艱難心酸,有清一代,被稱為“旗人”的滿族人不種地不做工不經商只是算是當兵的,國家撥給錢糧供養,而且活動範圍也有嚴格的限制,老舍先生的《茶館》裡天天都有人整天泡茶管,絕大部分還是熟面孔。清朝滅亡後,熟面孔少了很多。老舍先生也是滿族人,滿洲正紅旗,應該是“上三旗”嘞,老舍先生的父親在1900年抵抗八國聯軍時陣亡於天安門。家裡生計靠母親給人洗衣服得以維持,我上小學的時候學過老舍的《勞動最有滋味》也包括了清朝滅亡後廣大滿族人生活的艱辛貧困。很多滿族人無一技之長生活貧困,會敗家的賣光家產祖產流落街頭甚至死後無家人收屍。但也有一部分人自食其力,特別是出了不少搞藝術的,因為吃著“鐵桿兒莊稼”不能幹別的,就自己找樂子打發時間,滿族人自己唱京戲叫“業餘愛好”是不能收錢的,大家純屬共同愛好湊到一起的,還誕生了一個名詞“票友”,特別是一些高門大戶的“大宅門兒”,業餘愛好玩的水平高甚至成了清亡以後的謀生的手段,唱京戲說相聲也有老舍先生這樣的“人民藝術家”。但是清亡後很多滿族人隱瞞身份把姓氏改的像漢人,積極剪辮子,滿族的色彩越來越淡了,更多的滿族人成為社會的普通勞動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