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蛙侃球

    NBA比賽中,有的球員為了限制對手得分,或者是為了防止對手打成快攻而採取犯規,部分球員在犯規後選擇安靜的做個美男子,而部分球員在犯規後卻總是和裁判不停的理論,甚至被裁判吹罰技術犯規。當然有些犯規吹得比較牽強,球員上前理論還可以理解,但是有些明顯的犯規,球員依然會與裁判理論,那他們在和裁判交流什麼呢?他們與裁判交流的最大目的就是申冤。雖然犯規很明顯,但是球員總是覺得自己是被冤枉的,所以才會與裁判理論。向裁判理論的時候還會向裁判表示對手也有犯規動作,甚至對手的犯規動作更早,或者對手的犯規動作更大,所以球員才會向裁判理論。第二個目的就是向裁判詢問自己犯規的理由。由於裁判在每場比賽中的判罰標準不一致,甚至在每場比賽中的上下半場的判罰標準都不一致,所以球員被吹罰犯規後,經常會向裁判詢問自己犯規的原因,這樣才能在後面的比賽中避免犯規動作的出現。第三個原因就是向裁判施壓。由於裁判判罰的不一致,所以球員在場上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讓裁判感覺到球員的壓力,此時不僅球員會向裁判理論,有時候主教練也會與裁判理論,甚至因為動作或語言過激而領到技術犯規。

    與裁判理論的球員一般都是球商非常高的球員,他們會把握理論的力度,既讓裁判感覺到他們的委屈,也讓裁判感覺到吹罰的壓力,當後面的比賽中再次出現類似的動作時,裁判有可能做出對他們有利的吹罰,這就起到了理論的效果。

  • 2 # 阿煜指導

    他們其實是在給裁判施加壓力

    作為一名職業球員,如果一直在場上被裁判針對的話,那麼整場比賽就會變得非常難打,裁判也是人,也會受到情緒上的影響,所以他們必須每時每刻都要給裁判一定的壓力或者是提醒,以便讓裁判接下來的判罰儘量更有利於自己,裁判的吹罰也是比賽的一部分,要知道!其實很多球都處於可吹不不吹的情況,吹了,沒有什麼,不吹,也沒有什麼,所以球員們要讓裁判的尺度更加適合自己。這並不是討好裁判,或者是作弊行為,這幾乎是每個職業球員的必修課。

    不過有時候裁判的判罰確實出現了問題,因為都是肉眼來做觀察,再加上籃球場上的局面瞬息萬變,很難不出錯,這時候球員們也就會跟裁判交流,指出他們的錯誤,好讓裁判可以更公平公正的繼續吹罰。

    最近的CBA半決賽,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深圳與廣東隊的第三場比賽中,沈梓捷在面對易建聯的防守之時,眼看阿聯就要扣籃得手,於是一把拽住了他的胳膊。要知道,拉拽胳膊是非常危險的動作,很有可能會導致受傷,所以這個犯規應該是惡意犯規,而裁判卻只給了一個普通犯規。阿聯當然不樂意了,馬上就和裁判爭論了起來,甚至對裁判說,這樣我也可以啊,那我下次絕對把他拉廢!當然易建聯不會這麼做,但是當裁判聽到他這句話的時候,為了防止他真的這麼做,下次判罰肯定就會有利於他,這便是球場上與裁判的交流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們透過放爆竹、貼春聯等來驅趕年獸,稱為“過年”,這一說法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