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月星辰8877
-
2 # 語境思維
這個問題,還是運用經典動力學的原理來回答,比較靠譜,因為來自無數次實操實驗 ,不涉及所謂的“思想實驗”。
以下用牛頓第二定律與庫侖定律,來解釋。
1. 最小體積的實體單子是質子,
質子半徑=質子自旋半徑=r*
質子引力場勢能:Ep*=m*c²
兩個質子電荷相互切割對方引力場的磁力線,產生質子間的電磁力,即:F*=ke²/r*²
質子引力勢=電荷電動勢,m*c²=ke²/r*,有:r*=ke²/m*c²=1.53×10⁻¹⁸[m]=1.53[mfm]
2. 最小質量的實體單子是電子,
電子半徑=電子自旋半徑=r₀
電子以光速自旋,電子激發的真空場引力,按牛頓第二定律:F₀=m₀c²/r₀
電子繞旋質子,切割質子磁力線,產生的電動勢,按庫侖定律:F₀=ke²/r₀²...(2)
電子勢能對應最大電荷電動勢:m₀c²=ke²/r₀,電子半徑:r₀=ke²/m₀c²=2.82[fm]。
3. 最小質量的複合單子是中子;
原子核中子內部結合力=質子與電子之間的電磁力,中子半徑=中子內電子平均進動半徑=rₙ
按中子衰變輻射β電子速度v≈c估算,該電子動能庫侖電動勢提供:½m₀c²=ke²/rₙ
中子半徑:rₙ=2ke²/m₀c²=2r₀=5.64[fm],似乎,中子半徑≈原子核半徑。
這與有關資料所稱中子半徑為8.6費米的數量級一致。但現有量子力學無以奉告。
4. 最小質量的空間單子是光量子;
根據湮滅方程±e+2Ek=±γ+Q,左右兩邊的動能守恆:2Ek=m₀c²=Q(1.02MeV)。左右質量守恆:引力子質量=光量子質量=電子質量。
5. 最小密度的空間單子是引力子;
電子湮滅反應表明,電子可以光速對撞的極端條件,實現“實體vs空間”的突變。“1個電子空間”爆脹為“1個光子空間”。根據:2Ek=hc/λ₀,此時對應的有:
最短光子波長:λ₀=2.42奈米,最短的光子半徑:r₀"=λ₀/2π=0.39奈米。最高的光子頻率:f₀=c/λ₀=1.24×10²⁰[Hz]。
由於光子之間在做依次推湧過程中,所有光子都在梯次降頻紅移,直至150萬千米的普朗克衛星軌道附近的光子波長伸展到7.35釐米,溫度2.725K。
此時的光子嫣然衰變為引力子,是最低能態的光子。引力子半徑:r=7.35/2π=1.17釐米,引力子背景體積為:V=4.2r³=6.73[釐米³]。
引力子密度:ρ=m₀/V=1.35×10⁻³⁷[kg/m³]。
必須指出,如果按照標準粒子模型(上圖)的引數,則與電子湮滅反應嚴重不符。
退一步講,上夸克的質量(u=2.4MeV)是電子質量(e=0.511M)的4.7倍,中微子質量ve<2.2,光子質量γ=0,皆不可靠。
筆者對中微子的評估:要麼中微子是類似伽瑪光子,中微子質量=電子質量;要麼中微子是上夸克的變態粒子,中微子質量=上夸克質量。
結語:
最小質量的基元粒子,是電子與光子;最小半徑的基元粒子是質子;最小密度的基元粒子是引力子。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
3 # 惠舒旅社老闆
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物質都是運動的,並且運動相對地分為內部運動和外部運動,比如宏觀的太陽系,整個太陽系圍繞銀河系的中心黑洞的運轉為外部運動,而行星9圍繞太陽的運動、太陽及行星的自轉和內部發展變化為內部運動,不如原子,整個原子的不規則運動為外部運動,而電子圍繞原子核的運動及電子和原子核內部的運動變化為內部運動,再比如人,人步行為外部運動,而消化、血液迴圈、思維等為內部運動變化。
最小的物質,既然是物質,也必須遵守上述運動規則。有一種超弦理論,說物質最後歸結為比h尺寸小很多的閉弦組成,這種弦包含了內部、外部運動變化,即環狀弦的伸縮、扭動為內部運動,而弦在空間的自由運動變化為為外部運動。。弦理論中的弦是無結構的,也有其缺點,比如弦可以說是無結構的(而反過來看,有結構就可以再分割),也可以說是單一結構(弦的各個組成部分相同),那麼,單一的弦是如何組成有不同結構的物質的?這一點,弦理論中沒有加以說明,就是說,單一的弦與複雜、多樣性的物質世界還沒有相關的聯絡理論;再者,弦無論是外部、內部運動,其動力是怎樣來的沒有說明。就是說,我們把一條線段二頭接上放在桌子上是不動的,與超弦理論中的弦是不一樣的,弦理論中的弦是時刻在變化中的,這種運動變化的動力是怎樣來的?
-
4 # 香菸飄渺35
目前,至少人類還不能確切知道最小的粒子是什麼!如:上帝粒子、弦等,包含有很多猜測的成份!
在哲學上講:物質無限可分,也就是說人類永遠不可能知道最小的物質是什麼!
-
5 # 外星文明新時代
要說到最小的物質粒子,粒子物理可算是邏輯思維混亂不堪,粒子物理學家們認為分數電荷的夸克是最小的物質粒子: 既然是分數電荷,自然會比電子更小了。然而本民科就是不相信大咖們的大忽悠,因為夸克得過n個諾獎,卻至今仍未現身,強力中的所謂`膠子’根本就沒有找到,所以現在強力理論連個`半拉子工程’都算不上! 而且站在物質的角度考慮,也很難判定什麼物質粒子最小,但是如果站在超越物質的角度考慮,那就很簡單了: 一個質量點俘獲並囚禁一個光子的物質粒子必定是最小的物質粒子,因為質量點或光子,無論是少了哪一個,都不再是物質粒子了!很簡單,不是嗎?本民科推測它就是中微子,中微子恐怕是最小的物質粒子。
回覆列表
據目前的研究認為,最小的物質是夸克。中字可以分成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質子可以分成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
1.中子的概念是由英國物理學家歐內斯特·盧瑟福提出,中子的存在是1932年B.查德威克用a粒子轟擊的實驗中證實的。
中子是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是組成原子核構成化學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注意:氕原子不含中子),雖然原子的化學性質是由核內的質子數目確定的,但是如果沒有中子,由於帶正電荷質子間的排斥力(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就不可能構成除只有一個質子的氫之外的其他元素。中子是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組成。
2.英國物理學家歐內斯特·盧瑟福被公認為質子的發現人。1918年他任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時,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注意到在使用α粒子轟擊氮氣時他的閃光探測器紀錄到氫核的跡象。質子命名為proton,這個單詞是由希臘文中的“第一”演化而來的。盧瑟福認識到這些氫核唯一可能的來源是氮原子,因此氮原子必須含有氫核。他因此建議原子序數為1的氫原子核是一個基本粒子。在此之前尤金·戈爾德斯坦(Eugene Goldstein)就已經注意到陽極射線是由正離子組成的。但他沒有能夠分析這些離子的成分。盧瑟福發現質子以後,又預言了不帶電的中子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