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哥141572358
-
2 # 深空電報
從天體物理學角度看,小行星帶的所有天體應該是聚集不起來的,因為能聚集起來早就聚集了,這裡可是木星和太陽的引力拉鋸點,顯然小行星帶必然是個碎片帶。
小行星帶是木星與火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這是太陽系中小行星最為密集的區域,據估計有高達50萬顆小行星。當然小行星帶上也有些是很大的天體,比如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穀神星,但大部分很小,只有塵埃大小,而且小行星帶的物質密度很低,有多個航天器曾穿越小行星帶,並未發生危險。
小行星帶的成因被認為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這個區域內的塵埃、氣體吸積形成較大的星子,但是由於木星的存在以及木星形成初期的軌道遷徙,這些星子沒有像其他行星一樣繼續積累形成更大的天體,因此小行星帶被認為是原始太陽系的遺蹟。
川陀太空認為,最初的小行星帶質量與地球相當,但是由於木星引力造成的軌道振動以及自身重力的擾動,小行星帶一直在向外拋射物質;甚至,小行星帶的主帶彗星產生於太陽系的冰線之外,帶有很多的冰,被認為是地球海洋的主要供應者。目前的小行星帶總物質量只有原來的千分之一,大概只有月球的4%的質量,相當不起眼的小天體,甚至都達不到憑藉自身質量維持穩定結構的條件,就算真的能夠聚集,木星強大的引力也會對其進行擾動使其解體。
-
3 # 亞馬孫蝴蝶
小行星帶指的是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目前已經被編號的有12萬餘顆,大約佔據了小行星帶區域的98.5%。
小行星帶分佈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數量多,在小行星最密集的主帶區域,預計集中了為數多達50萬顆的小行星;
二是範圍廣,小行星帶分佈大致在距離太陽約2.17-3.64天文單位的空間區域內,這些小行星能夠被凝聚在小行星帶中,是由太陽和木星的引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三是質量小,小行星帶內在主帶中僅有一顆矮行星—穀神星,直徑約為950公里;最大的三顆小行星分別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平均直徑都超過400 公里;其餘的小行星都較小,有些甚至只有塵埃大小。
小行星帶所擁有的質量應該僅是原始小行星帶的一小部分,小行星帶原來的質量應該與地球相當。主要是由於重力的擾動,在百萬年的形成周期過程中,大部分的物質都被丟擲去,殘留下來的質量大概只有原來的千分之一。
資料統計,小行星帶所有天體的總質量合在一起只不過相當於一顆直徑不到1500公里的小行星,其質量3×10^21千克甚至比月球質量7.3×10^22千克還小,比地球的近鄰火星的質量6.4219×10^23千克就更小了,質量小加上距離太陽遠,溫度比火星更低,大氣不易聚合,種種條件制約使得這一合體行星上能夠適宜生命生存的機率相當小。
回覆列表
你說的小行星帶是指木星的嗎?合起來也就是個新行星而已,是否滿足類人生物生存,這種問題誰知道呢。是否有水,有合適比例氧氣的大氣層,與太陽的距離,星體的組成元素等等。所以,這類問題一般歸類為三無問題:無聊,無腦,無明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