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天讀名著

    《紅樓夢》裡,賈政對子女婚姻是持開明態度的,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封建社會,的確難能可貴!

    其實,出身豪門的賈母也是很開明的。對於寶玉的親事,賈母是這樣跟賈政說的:“提起寶玉,我還有一件事和你商量,如今他也大了,你們也該留神看一個好孩子給他定下。這也是他終身的大事。也別論遠近親戚,什麼窮啊富啊,只要深知那姑娘的脾性兒好模樣兒周正的就好。”

    賈政認同,居然還加了這樣一條要求的:“但只一件,姑娘也要好,第一要他自己學好才好,不然不良不莠的,反倒耽誤了人家的女孩兒,豈不可惜。”儘管賈母不喜歡他這樣貶低寶玉,賈政也調侃“自己倒是‘莫知其子之美’了”但是隨後在同王夫人談話中一再強調寶玉必須“有些實學,日後可以混些功名,才好不枉老太大疼他一場,也不至糟蹋了人家的女兒。”

    在他外任江西糧道的任上,他一手操辦決定了三姑娘探春的婚事。

    關於賈璉女兒巧姐的親事,是劉姥姥做的媒,莊家人家姓周的富戶之子,賈政欣然同意,還說了一些很開明的話:“大老爺大太太作主就是了?莫說村居不好,只要人家清白,孩子肯唸書,能夠上進。朝裡那些官兒難道都是城裡人嗎?”放到現在,賈政的觀念也是積極上進的。

    對於侄女迎春的婚姻大事,賈政是極力反對將迎春許與孫家孫紹祖的。“雖是世交,當年不過彼祖希慕榮寧之勢,有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門下的,並非詩禮名族之裔。”估計同在朝庭為官,他對孫紹祖的粗暴野蠻人品有所耳聞,他不在意世交與否,更注重對方家庭背景,本人是否讀書識禮。所以勸諫過兩次,無奈賈赦不聽,也只得罷了。相對於賈母心裡雖不稱意,只是答覆“知道了”三個字而言,賈政為侄女的婚姻也算是盡心盡力了!

  • 2 # 賈思聽

    在《紅樓夢》裡面許多人物的名字都是諧音的,一個名字已經交代他(她)一生的命運,比如賈雨村、冷子興、甄士隱等,那麼他們對應的含義就很有意思了,“假語存”、“冷眼觀子興”、“真事隱”。

    那麼接下來說賈政,有人說“賈政”諧音“假正經”,所以,故事從一開始就給他敲了一個滿嘴仁義道德假君子的鑑定章,那麼對待子女的婚姻問題,他肯定不會是開明的,並且是極其勢利的。如果這樣講,就太過片面了。

    紅樓夢中的賈政,可以說是為人方正,禮賢下士的,所以除了賈母他是整個榮國府的最高掌權者,也是整個榮國府的脊樑,他自幼好讀書並不是天生的呆板迂腐之人,年輕時也是一個“詩酒放誕之人”,最好的證明就是娶了一個一無是處,性感乖張,破落無德的趙姨娘,曹雪芹對趙姨娘的描寫真的沒有用過一個好詞。

    賈政一心孝順賈母,對子女的管教非常的嚴厲。他也一心想做好官,但生性不諳世事,容易聽信他人,而他身邊的清客都是“假語存”之流。真正的賈政更多的是一種謙恭厚道,人品端方的形象,對待子女的婚姻問題,他肯定會參照祖風,尊從母意。

    總之,對於子女的婚姻問題,他不會利用子女婚姻去刻意攀附,也不會任由子女縱情,更傾向於聽從祖風,尊守家風。

  • 3 # 閱讀患者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金陵十二釵》。

    賈政世人對他評價不太正面,簡意便和偽君子差不多一個評價,雖然如此但是他對於子女的婚姻態度是開放的,在當時算得上是尤其可貴。

    從《紅樓夢》當中的他說的三段話便得體現得淋漓盡致(為了方便閱讀我便用自己的話敘述):

    ㈠ 他對寶玉的婚事是這樣說道:“……姑娘要好,但是首先要他自己學好才好,不然不良不莠,反而耽誤了人家女孩子兒,豈不可惜。”

    ㈡對迎春許配給孫家孫紹祖,他持以下觀點:“雖然與孫家是世交,但是是當年祖先事出有因,孫紹祖並非懂詩講禮的家族後代,而且他也人品不好,早有耳聞。”

    ㈢關於賈璉女兒巧姐嫁於農村,他是這麼說:“不用在乎人家是否是農村人,只要人家品行不壞清清白白,孩子肯唸書,能夠上進就可以,朝裡那些官難道都是城裡人嗎?”

    從以上三段話從中可見賈政的婚姻觀是深明大義的。放在現在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男子要學好;不看家庭是否有錢,首先要品行要好且懂禮;沒有地域歧視;

    所以總結來說:賈政對子女的婚姻態度是開明的,不勢利眼,有積極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艾希冰霜射擊減速效果是否與冰錘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