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楓丹白露211735932

    北非徳軍兵力不超過六萬人,三個裝甲師,最多軍團編制,用在東線起不了什麼作用。如果將隆美爾用在東線,那麼,在他的戰線上一定再鑄輝煌。

    他作戰特奌: 窮追猛打,決不給敵人喘氣之機。如果把他用在戰爭初期的“中央集團軍群",一定會抗命,不準大軍休整,馬不停蹄地直取莫斯科。馮-包克元帥是指揮不了他的。

    他進攻是高手,撒退也是高手。傑作是:反手一擊,轉敗為勝。波拿巴-拿破崙也不過如此。

  • 2 # 馬Dame

    不可能,如果能派早就派了!你學二戰應該清楚,隆美爾是在雙方實力均等或對方稍佔優勢而扭轉敗局或遏制對方行動的戰術家,同時他也可以佈陣指揮,但在東線他就無用武之地了!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都不能扭轉戰局,隆美爾就能嗎?同樣,蒙哥馬利能力不及隆美爾,但在兵力補給均佔優勢的情況下一樣可以擊敗隆美爾!

  • 3 # 戰略論

    不會對東線戰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一、兵力太少。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只有三個裝甲師,一直都在五萬人左右,其兵力遠達不到一個集團軍的規模,頂多算一個集團軍級支隊。所以就算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再強也絕不可能產生戰略性的作用!德軍在進攻蘇聯前全部的205個師只有145個用於東線,其中西線有38個師,挪威有12個師,還有巴爾幹的7個師。真正要想使得改變戰局就必須抽調西歐和挪威的這50個師中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兵力(即40至60萬軍隊)才有可能對巴巴羅薩計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二、巴巴羅薩計劃最關鍵輸在德軍最高統帥部的戰略目標模糊上,而不是兵力不足。正是由於希特勒和陸軍總司令部的戰略分歧(希特勒主張在兩翼尋求決戰,陸軍總司令部認為只有在莫斯科附近才可以遭遇蘇軍主力,產生決戰)才使得德軍在進攻莫斯科的中途停止,轉而進攻烏克蘭的蘇軍,耽誤了最關鍵的幾個星期,使得德軍最終沒能在冬季到來之前攻下莫斯科(蘇軍趁勢在莫斯科前構築了大量的堅固工事和調集大量部隊據守在莫斯科方向,有力的延緩了德軍的進攻)。

    假使德軍最高統帥部始終堅持以莫斯科為最終戰略意圖,那麼肯定可以達成。雖然並不能保證德國取得巴巴羅薩計劃的勝利就可以打敗蘇聯。

    三、德軍巴巴羅薩計劃以及後續的夏季攻勢的失敗很大原因是其德軍的後期補給太差和坦克、飛機等關鍵武器裝備補充太慢。尤其是莫斯科戰役期間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叢集,本就惡劣的補給由於秋季的泥濘和冬季的嚴寒,運輸車輛急劇損耗,前線坦克連防凍液都沒有,燃料、彈藥、冬裝等一切需要的東西都非常缺乏。只能集中保證一小部分的坦克繼續行動,而重型火炮彈藥僅能保證一次低烈度的戰鬥,已經不具有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前線指揮官普遍認為假使是在夏季他們的部隊完全可以完成陸軍總司令部的指令,所以至少不是兵力的不足造成了慘敗,而是惡劣的補給摧垮了這些精銳部隊。

    同時德軍直到1942年全國都沒有完全轉入戰時生產,很大一部分工業仍舊用於民用,所以導致德軍的關鍵性武器根本無法滿足前線的消耗。事實上德國在更加艱難的1943 年由於全面轉入軍工生產,其坦克、飛機、火炮的產量反而達到了驚人的數量,一年產量可以裝備200多個師。

    可見德國最高統帥部根本沒有認識到對蘇作戰的殘酷性,妄想可以很容易解決掉蘇聯。無論是進攻兵力和軍工生產都沒有傾盡全力,等到認識戰爭的嚴重性時,已經晚了。最關鍵的1941年和1942年已經失去!所以隆美爾的幾萬部隊根本不可能對東線有決定性的影響!

  • 4 # 喵喵次元

    這麼說吧,隆美爾和北非軍團加入東線,對巴巴羅薩計劃,對東線戰局不會有什麼太大影響,甚至基於隆美爾的個性和指揮風格,在微觀戰術層面操作上還可能給德軍帶來負面影響。

    (北非戰場前期不可一世的“北非軍團”)

    首先隆美爾那支“久負盛名”的非洲軍團的真實實力不過是3個德國防軍師(1到2個裝甲師,1個輕步兵師),不行的話,也可以拿兩個作戰糟糕的義大利集團軍做聲援。所以單單是部隊數量,決定了“北非軍團”到了東線,也只不過是軸心國眾多普通炮灰之一。況且就質量上,但憑北非和東線完全不在一個層面的戰鬥激烈程度對比,被吹上天的非洲軍團其實力也就頂多是東線普通國防軍集團軍的戰力。

    (為隆美爾和“非洲軍團”打下手的北非義大利軍隊)

    再而說說隆美爾個人的才能。第一,必須承認隆美爾作為一名中高階指揮官,指揮素養是過關的,充分理解沙漠戰場才是真正貫徹機動作戰思路的競技場,第二由於北非戰場的次要性,其指揮很少受德軍高層的限制(實際上,北非作戰是直接向希特勒本人彙報),應而可以做出大追擊,大迂迴等騷操作,加之隊友和對手都比較菜,才得以嶄露頭角。

    (希特勒戰術素質一般,但在將領運用等人事管理上頗具天賦)

    但到了東線戰場,由於該戰場的重要性,隆美爾必定會受到德國三軍統帥部(okw)和陸軍總部(okh)的嚴格指揮紀律控制(事實的確如此,隆美爾在出任西線德軍司令後收斂了許多),而東線殘酷的戰場環境更是不容許隆美爾的“任性”,畢竟這裡是決定國家命運的,以集團軍群為單位的大兵團作戰的屠宰場。

    (東線戰場的殘酷和強度是北非戰場所不能相比的)

    說得更厚黑點,德軍東線將星群聚,莫德爾,古德里安等大佬比比皆是。你,隆美爾自己能坐第幾把交椅,心裡沒點數?

  • 5 # 思遠防務

    說實話,關於隆美爾筆者始終覺得很奇怪。敦刻爾克隆美爾“放虎歸山”,在法國海灘神奇的等了一個星期,白白放走30萬英法聯軍。到了北非不顧德軍在東線打的精疲力盡一個勁的要德統帥部增兵增裝備,簡直就是在唱反調,戰術上貌似正確,戰略上不得要領。當時德軍舉全歐洲之力入侵蘇聯,這才是德國當時的主要戰略方向,隆美爾卻帶著四個師的德軍在北非打了一個熱火朝天,大大分散了德國的兵力和資源。

    雖然英華人一直十分推崇隆美爾,但無論英華人在北非如何折騰,也就是和3-4個師、不到十萬人的德軍打(義大利就是打醬油的),說實話隆美爾手下這點兵在東線真心不夠德軍和毛熊一場大一點戰役消耗。可笑的是面對這麼點德軍,英華人磨磨唧唧的從二戰開始一直打到二戰結束前一年,基本等毛熊和德華人都消耗的差不多了,最後在美華人的幫助下才取得勝利(英華人這一手簡直就是故意的)。

    至於隆美爾到死也沒能趕去東線“施展”一番,客觀的說,東線也不缺隆美爾這個指揮官和他手下這不到10萬人的部隊,當時對於蘇聯來說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德軍的兵力有多少,當時最大的問題是英美能給的援助有多少。蘇聯當時的人口是德國的一倍,所以可以承受的損失也大大超過德國,並且俄羅斯歷史上最壞的情況甚至都放棄了莫斯科,一把火燒個精光也不留給拿破崙。可見,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大不了就放棄莫斯科。總之,德國最後是無法取得戰爭的勝利的,多一個隆美爾也是一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美軍的尼米茲級航母戰鬥群和福特級航母戰鬥群打起來,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