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將軍威武K
-
2 # 寂寥秋楓
因為阿拉伯人很牛逼,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物資都是珍珠賜給老穆的,卡費勒是不配享用的,不配佔有的,你享用佔有了,那就是侵佔了他們的權利,那是不可以的,必須讓你吐出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分治得不到和平深層次也是這個原因。
所以,就成了現在這個吊樣。
-
3 # 宰活人
因為阿拉伯人一毫土地也不想留給以色列人,更不想以色列建立一個國家,阿拉伯人只想把別人全部砍死,英美俄啊拉人砍不動,可不是不想砍,阿拉伯人認為只要能砍死的就是真主交給他們的羊羔,異教徒都得死,不存在商量的餘地,只是沒想到以色列不是羊是老鷹,反被啃去幾塊肉,活該。阿拉伯人還活在中世紀,時間在他們身體上沒有凝固,但在他們腦子裡已經凝固了,看不清形式,打不過就想靠子宮武器,是一群披著人皮的豺狼
-
4 # 冰冷雨天
有個華人十分熟悉的英國名字叫“麥克馬洪”,中國和印度就是因為這位亞瑟•亨利•麥克馬洪隨意畫的印度和西藏的分界線,即所謂“麥克馬洪線”,而爭吵了幾十年,發生過邊界戰爭,剛剛還又發生過雙方軍隊的對峙。
(中印衝突和阿以衝突都和這位亞瑟•亨利•麥克馬洪爵士有關)
現在中東混亂的原因,阿以衝突也和此人有關。
熟悉中東事務的人都知道“麥克馬洪-侯賽因通訊”(McMahon–Hussein Correspondence)這個名詞,那是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駐埃及高階專員麥克馬洪和麥加的謝里夫,侯賽因•伊本•阿里之間的秘密通訊。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屬於同盟國和英法等協約國作戰,為了爭取阿拉伯人的支援,英華人支援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島以及兩河流域建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同時阿拉伯人在保證這一地區的英國特權之外,還默認了英華人領有巴格達和巴士拉兩個行省。
有一種在巴基斯坦俾路之省發現的扁鼻蝮蛇是以麥克馬洪命名的,就叫“馬克馬洪蝰蛇(McMahon"s viper, macmahoni)”,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的陰險。
(麥克馬洪蝰蛇)
但英華人同時和法國俄國在談判如何瓜分戰敗後奧斯曼帝國的遺產,1916年5月三國簽訂了一份名為賽克斯-皮科協定(Sykes-Picot Agreement)的檔案,法國根據這個協議得到了敘利亞、安那託利亞南部、伊拉克的摩蘇爾地區,英國得到了敘利亞南部和現伊拉克大部分地區,黑海東南沿岸、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兩岸地區則交給了俄羅斯。
說好的“統一的阿拉伯人國家”呢?
說英華人當面是人背後是鬼那都是恭維,英華人能無恥到把一頭駱駝賣三次,第三次賣給了猶太人。
1917年11月,英國外務大臣亞瑟•貝爾福給了在英國的猶太人領袖一封信,這就是《貝爾福宣言》,知會了英國內閣在同年10月31日的會議上透過的決議:
“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會盡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但要明確說明的是,不得傷害已經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非猶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權利,以及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
除去抬頭和落款,英文原文就只有三句,125個單詞,是“一個國家正式對第二個國家許願第三個國家的土地”。因為這三份互相矛盾的檔案,中東進入了百年戰亂,而且在可見的將來看不到戰亂會平息的任何跡象,源頭在於大英帝國的無恥。現在說以色列的由來時動輒“英美”,實際上美國和此事完全無關,屬於背鍋。
世界上有兩個國家是依靠恐怖主義手段建國的,以色列和愛爾蘭,和英國都有關係。這兩個國家用來建國的恐怖行動的目標都是大英帝國。
1948年5月14日,猶太復國主義者們用恐怖主義趕走了英華人,以色列宣佈建國,第二天的5月15日英華人正式撤出巴勒斯坦。
但阿拉伯人不服,因為大英帝國已經允諾了這塊土地是他們的,而且有大量文書為證,於是14日以色列建國的當天黎巴嫩、敘利亞、約旦、伊拉克和埃及就對以色列宣戰,後來再加上了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和摩洛哥。15日阿拉伯人開始了進攻以色列。
當時的以色列甚至都沒有正規軍,只有一些專搞恐怖活動的民兵。而阿拉伯聯軍擁有坦克和飛機,他們不覺得是在打仗,基本上抱著去旅遊的心情。英華人的蒙哥馬利元帥甚至預測這個嶄新的以色列國家將在兩星期之內被消除乾淨。
但實際上反了過來,以色列民兵中相當多人是久經二戰戰火考驗的老兵,而且更多的猶太人在從全世界各地趕來。而且以色列民兵也有重武器,早就從捷克偷運進來了包括梅塞施密特飛機在內的各種武器,更加不要說戰火一開,各地的猶太富商紛紛解囊購買武器,5月26日以色列國防軍IDF正式編成之時還只有6.5萬人,半年之後就幾乎翻倍,達到了11.5萬人,從美國和加拿大趕來的猶太人志願者組建的以色列空軍立即消滅了阿拉伯國家的空軍,同時狠揍了為阿拉伯人提供偵察飛行的英國皇家空軍,美華人是在以色列建國之後才開始真正介入中東事務。
(以色列國防軍的謝爾曼坦克)
第一次阿以戰爭結束的時候,巴勒斯坦地區除了一部分加沙地區被埃及佔領,約旦河西岸地區被約旦佔領之外,其餘土地全部被以色列佔領,阿拉伯人徹底失敗,失敗得非常非常屈辱,而且一直屈辱到了現在。
(以色列軍人在紅海的最北端升起了大衛六角星旗)
-
5 # 四川達州人
聯合國181號決議本就是不公正的。
聯合國憲章規定,殖民地居民公決才能決定殖民地獨立及相關問題。但181號決議違反了這個章程,以聯大投票“代表原巴勒斯坦地區所有居民”做出分治決議。就是說,巴勒斯坦阿拉伯居民被剝奪了"民族自決"權,無權決定自己的命運。
此即分治決議所列土地分配:
背景:
原巴勒斯坦地區近代屬奧斯曼帝國,民族成分主要是阿拉伯人。一戰結束,英國獲得這片土地的所有權。一戰後,猶太人開始大量移民當地,取得了一些土地。1933年德國法西斯開始迫害猶太人,英國則關閉了猶太人的往來通道。二戰後,整個世界開始同情猶太人,猶太人就要求英國開放更多的移民但遭到拒絕,猶太人開始大範圍襲擊英軍,英國無奈宣佈放棄。約定1948年6月結束在當地的統治,並迅速委託聯合國代為管理。聯合國則成立了巴勒斯坦特別委員會並形成了兩個方案,一,邦聯。二,分治。
這樣明確違反聯合國憲章的決議草案,被美國強行提交表決。美國蘇聯33票贊成,中國英國等11票棄權,阿拉伯等13票反對。
就這樣,居於絕對少數地位的猶太人獲得57%的土地,阿拉伯國家只得到43%。
事實上,當時猶太人只有不足60萬人口,而阿拉伯人則近200萬,所以,無論舉行任何公決都將令猶太建國計劃全面夭折。正因為如此,周邊阿拉伯國家在以色列成立的第二天發動了戰爭並拒絕承認181號決議。
-
6 # 漫步加沙
因為阿拉伯人確實不想要(顯然仍然不想)一個兩區分開治理的解決方案(或者至少,他們不希望這個兩區解決方案中包括猶太人的自決)。以下是對這一結論的詳細解釋:
這是英國授權巴勒斯坦邊界的地圖,由英國國際聯盟於1922年7月批准。
保證巴勒斯坦對邊境管轄權(以及在巴勒斯坦重建猶太民族家園的明確目的)的《巴勒斯坦委任管轄規約》獲批後不久,英國敦促國際聯盟透過外約旦備忘錄。該修正案將當時的巴勒斯坦分割為外約旦(以前被稱為東巴——這是非歷史修正主義的證據-據巴勒斯坦東部調查說)和西巴勒斯坦,後來被稱為“巴勒斯坦”。
阿拉伯漢志地區阿拉伯酋長的兒子(是現任國王的曾祖父)阿卜杜拉成為統治者。雖然分裂後的一段時間,在沒有檔案的情況下,前東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仍然被允許自由地穿越西巴勒斯坦,但是根據法律,猶太人被禁止居住在那裡,從而保證西巴勒斯坦是一個完全的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分裂為兩個州並沒有遭到阿拉伯人的任何抗議。
然而,獲得《巴勒斯坦委任管轄規約》中76%的邊境領土(最初是英國領土,英國承諾在此地加強對猶太人“臨近定居”政策的實施,見於《規約》第六條),不足以安撫一戰後不滿分贓的阿拉伯(一戰中,阿拉伯人從奧斯曼土耳其手中奪取了中東99%的土地,建立了中東地區之前從未存在過的阿拉伯國家。而猶太人則佔據剩下百分之一土地中的二分之一)。
也正因如此,1936年,在阿拉伯多次暴亂和對猶太人社群進行襲擊之後(例如1929希伯倫大屠殺),英國提出了進一步的分裂,阿拉伯人在《規約》規定的剩餘領土中佔據大約80%的土地,而猶太人佔據的土地則低於20%。這是擬議拆分的地圖:
當時,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的領導人阿烏尼 ·阿卜杜勒·阿爾漢地(Awni Abd al-Hadi)闡述了阿拉伯對這個計劃的迴應。他說我們將與國家分裂和猶太移民鬥爭,絕不會有任何妥協。阿拉伯人隨後又開始之前的反抗,造成了數千人傷亡。1947年11月29日(注意這個日期),分割槽的下一個機會出現了——聯合國大會批准了將《規約》中剩餘地區劃分成兩個州的計劃,分別所屬於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但是,請注意,聯合國大會透過的第181號決議中並沒有建立分割槽。它只是提出了一個建立機制,這是雙方妥協的結果(聯合國決議是無約束力的,聯合國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權未經有關各方同意違反現行國際協定)。由於分割槽計劃正處於爭論之中,阿拉伯聯盟宣佈,如果巴勒斯坦分裂,戰爭可能隨之爆發。
1947年10月,阿拉伯聯盟秘書阿扎姆·帕夏表示:“我個人希望猶太人不要把我們捲入這場戰爭中,因為這將是一場像韃靼大屠殺或者十字軍東征一樣的滅絕戰爭和殘酷的屠殺。我相信巴勒斯坦以外的志願者人數將會比當地的阿拉伯居民多,因為志願者將從印度、阿富汗和中國來到這,幫助我們贏得為保護巴勒斯坦而殉難的榮耀......”
“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有數百名英華人表示他們自願加入阿拉伯軍隊,與猶太人戰鬥。”
“這場戰爭將有三個重要的特徵:第一是信念:每個戰士認為他為保護巴勒斯坦而死去,是通向天堂的捷徑;第二,戰爭將是一場大範圍掠奪的機會;第三,來自世界各地的熱心志願者將會紛紛湧來,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這場戰爭中的犧牲而做出各種報復行為,並認為這場戰爭賦予了每個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尊嚴。”
一旦透過分割槽計劃,阿拉伯聯盟成員就會組織,資助和管理阿拉伯解放軍,而這些解放軍會滲透到以色列並與當地的阿拉伯人一起攻擊猶太社群。戰爭的第一天已經是1947年11月30日,在駛向耶路撒冷的猶太巴士上發生了兩次襲擊,其中有七人遇難。12月7日,本·古裡安在去往耶路撒冷與英國高階專員舉行會議的途中遇難。當天,在大約相同的地方,一名哈加那高階指揮官在從耶路撒冷到特拉維夫的途中被殺。12月11日,一個前往古什·艾玆恩(Gush Etzion,位於希倫布北部四個聚居點)的車隊被一大型阿拉伯部隊伏擊過程中,有10名猶太人戰鬥人員遇害。三天後,另外一個救援車隊在前往被圍困的本希門(Ben-Shemen,位於利達附近)途中受到一阿拉伯軍團的伏擊。十三名戰士遇難,九人受重傷。 還有兩名猶太司機受困於賈夫南部的阿祖村亞祖爾幾個小時後被殺害。除了襲擊猶太人的交通事件外,阿拉伯人還試圖在全國各地佔領一批離岸定居點。
1948年1月10日,新成立的阿拉伯國家派出大概900名戰士穿過敘利亞邊界,襲擊了基布茲·克法爾佐佐爾(Kfar-Szold)。儘管阿拉伯在數量和裝置方面有壓倒性優勢,當地抵抗者仍然頑強反抗,最終被一個趕過來援助的英國裝甲部隊救了。
1月14日,在Etzion集團出現了更為猛烈的襲擊事件。在這場戰爭中最大的進攻之中,阿卜杜勒·卡德爾·胡塞尼(Abd al-Qader al)親自帶領1000名士兵投入了戰爭。在對Masuot-Yizhak和Ein-Zurim集體農場發動分裂攻擊的同時,400個訓練有素並且全副武裝計程車兵主要襲擊了該集團的主要定居點Kfar-Etzion。阿拉伯人認為自己一定能成功,於是他們隨軍帶來了數百名非戰鬥人員包括男子,婦女和兒童,而且每個人都帶著空包準備裝各種戰利品。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抵抗者預測出他們會如何襲擊,於是沿著主要的前進路線佔據了隱蔽的位置,發動了令阿拉伯人始料未及的攻擊。傍晚,在少於30人的抵抗者的攻擊下,阿拉伯人慌忙撤退,造成20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傷。駐紮在附近的英國警察和軍隊沒有試圖阻止這場戰鬥。Etzion集團戰役之後的幾天,1月20日,加利利西部的Yechiam的集體農場受到約400名阿拉伯戰鬥人員的襲擊,這些阿拉伯戰鬥人員裝備了迫擊炮,中、輕型槍支和步槍。農場完全被包圍,並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攻擊。攻擊者在所有道路,橋樑和涵洞都設定了障礙,表明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都要佔領此地的意圖。在溝通方式幾乎完全被阻礙的情況下,基布茲設法透過日光照相機聯絡納哈里亞鎮。之後阿克雷地區派出警察裝甲車與一排士兵,幫助農場人員抵制攻擊。第二天早上,阿拉伯人用迫擊炮和機關槍炮恢復攻擊,但被防衛人員再次擊退(60名哈納亞武裝人員的加入令其力量迅速壯大)。在聯合國第181號決議通過後的幾個月內就發動內戰,然後,1948年5月15日,周圍的阿拉伯國家再一次入侵了英國給他們的這片地方。而第二次戰爭的藉口是恢復當地秩序。同時,5個阿拉伯軍隊分別從空中和海上轟炸了特拉維夫,並進入了猶太分割槽,襲擊了加利利海附近區域,Jezreel山谷,耶路撒冷外圍以及整個內蓋夫(整個位於猶太區分割槽)。1948年的戰爭分別由埃及和約旦在加沙和西岸地區結束。他們不願在那裡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家。
下面的一些事聽起來可能會有些重複,所以我會以類似的方式來敘述它們。2000-2001年間,阿拉法特拒絕了克林頓提案,併發起了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2008年,阿巴斯再次拒絕了類似的提議——刀尖起義目前正在進行。據報道,在這兩個事件中,具有爭議的問題都是巴勒斯坦難民是否有權返回以色列的問題。
巴勒斯坦權力機構還拒絕同意修改阿拉伯聯盟各成員國提出的2002年阿拉伯和平倡議(巴勒斯坦人不願意改變阿拉伯和平倡議)。該提案目前包括返回以色列的權利(以色列同意),這一權利將使之形成兩個國家——其中一個是新建的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國家內沒有猶太人居住)另一個則是以色列。相當明顯的結論是,當其中一個國家是由猶太人組成時,阿拉伯人不願意接受兩區分治的解決辦法(到目前為止還不願意改變這種立場)。 -
7 # 難得糊塗DAvid
這個問題需要了解當時世界的歷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百廢待興,以前蘇聯和美國為首的兩個東西方集團,都積極參與解決世界範圍內的棘手問題,增強各自的影響力,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當時巴勒斯坦地區是英國的勢力範圍,英國已沒有能力單獨解決巴勒斯坦地區這個難題。
從20世紀初到40年代,主要是歐洲、北美的猶太人在“猶太復國主義”的號召下,迅速湧向巴勒斯坦地區,購買土地建立“基布茲"(社會主義集體農場),建立城鎮、工廠、準軍事武裝等。英華人由起初的阻止、限制猶太人進入該地區,到後來的默許、便相支援猶太人任由發展。
起初引起了猶太人對英華人不滿,後來又引起了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的強烈不滿。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相互仇恨的同時對英華人也產生了敵視。
英華人對此事束手無策,焦頭爛額,決定將這個沉重的包袱甩掉。在1942年2月英國決定將巴勒斯坦問題提交給聯合國解決。
聯合國接手後,由11個國家組成特別委員會,調查巴勒斯坦問題,並提出報告建議,儘快結束英國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在短時間內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在聯合國特別委員內11個國家中基本分成兩派,提出了兩種方案:其中7個國家(荷蘭、加拿大、捷克、秘魯、瑞典、瓜地馬拉、烏拉圭)的多數派,主張經濟聯合和政治分治,即建立兩個獨立的國家;以南斯拉夫、伊朗和印度3個國家的少數派,主張巴勒斯坦經過3年的過渡期後,成立一個聯邦制國家,分猶太區和阿拉伯區,阿拉伯區略大於猶太區,兩個區行政管理各自獨立,中央聯邦政府共同管理國防、外交、移民等事務,其中第11個國家澳洲,表示中立,對兩種方案未表達觀點。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舉行了第二屆大會,表決通過了多數派國家的方案,當時聯合國成員國共有56個,最後有33票贊成,13票反對,1O票棄權。
這就是聯合國透過的第181(2)號決議,即聯合國最終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決議方案,又稱《巴以分治決議》。
上述方案向全世界公佈後,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以及該地區周圍的阿拉伯國家,強烈反對該方案。
為1948年5月14日正式宣佈建國以後,阿拉伯國家聯合軍進攻以色列埋下了伏筆。
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以及歐洲、北美和世界各國的猶太人表示積極贊成和全力支援。
前蘇聯和美國,都支援了多數派國家的方案和最終決議方案(內容較多不贅述)。
從1947年初到1948年5月14日這段時間內,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阿拉伯聯軍多次主動襲擊猶太人的軍事武裝,規模大小不一,猶太人死傷慘重。
1948年5月15日,即以色列宣佈建國的第二天,以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埃及和伊拉克組成阿拉伯聯軍進攻以色列,即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稱為獨立戰爭,最終結果世界上的人都知道,以阿拉伯聯軍失敗而告終。
從表面上看阿以之間的多次戰爭是領土之爭,從深層意義上去分析是地緣政治和宗教信仰之間的戰爭。
由此以後,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阿拉伯聯軍屢戰屢敗,巴勒斯坦問題成了中東問題的核心問題,至今未能徹底解決。
-
8 # 受傷的總是朕
巴勒斯坦建不了國和以色列有關係,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巴勒斯坦建國的最大阻礙一直是沙特,敘利亞,約旦等等阿拉伯混蛋。數次阿以戰爭中阿拉伯人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消滅以色列,另一個是瓜分巴勒斯坦,幫助巴勒斯坦建國很多時候連藉口多算不上。
回覆列表
因為這個決議是美英操縱下的一個極不公正的決議,嚴重傷害了阿拉伯國家和具有泛阿拉伯感情的中東國家的感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遊蕩於世界各地達3000多年的猶太人在美國、英國幫助下回到祖先居住過的聖地——巴勒斯坦。然而這裡在1000年前已經是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家園,而且在這裡創立了相對繁榮的文明。雙方於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衝突!
為了解決衝突,聯合國於1947年11月29日召開聯合國大會,以美、蘇等33國贊成、阿拉伯國家等13國反對、英國等10國棄權的投票結果通過了所謂的《巴勒斯坦問題分治問題》決議。
根據決議,猶太人將獲得超過本身現有土地10倍的1.3萬平方公里的沿海肥沃地帶,而阿拉伯人則只獲得1.1萬平方公里的丘陵起伏的狹長荒蕪地帶。
這一決議一出臺,整個阿拉伯世界為之憤怒!
為了抵制聯大決議,阿拉伯國家和泛阿拉伯感情的中東國家迅速結成阿拉伯聯盟併成立了阿拉伯解放軍,聲稱一旦猶太人宣佈建國,阿聯將訴諸武力。
阿聯說到做到,就在1948年5月14日猶太復國主義領袖本·古裡安宣佈成立以色列國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等國組成的阿聯軍2.4萬餘人兵分四路殺向以色列,引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和長年的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