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開心心145136301

    人之初,性本善,是指最初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善惡之分,這也是和加庭教育息息相關的,不是有句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嗎?什麼樣的家庭造就什麼樣的孩子,舉個真實的例子,有一個殺人犯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和她母親告別,狠狠地咬了她母親一口,他說恨她母親對他的膩愛,如果她母親不是一味的袒護,他走不到今天,不會成為惡人,所以說人性的善惡很難區分,和後天教育是有莫大的關係

  • 2 # 白紙上的黑字

    人性惡,其善者偽也!人性本惡,惡的來源是慾望,人的慾望是填不滿的,這是人類的原罪!慾望無限而物質有限,只能透過外部因素的影響來限制慾望,慢慢形成了社會通行的行為準則——秩序、道德與法律,在這種條件下善才能出現,一旦社會秩序崩壞,惡馬上抬頭,直到新的秩序出現,週而復始。

  • 3 # 慈音1

    謝邀!能否表達一下你們對善與惡的觀點?善與惡是對立統一的關係。處在矛盾共同體之中。彼此之間是一念之差的矛盾特點。善,通常的理解,心地善良。舉止言行符合道德規範。形容一個人有好的人格,品行和品德。人很文明,很慈善。惡,通常的理解。心地醜惡。人很壞,很不好。言行舉止,不計後果。讓人討厭和憎恨。違反社會的公德和風俗習慣。現實社會當中,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兩者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棄惡從善,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事例也不少。也有棄善從惡的,有的人本質很好。後來學會了。這樣的事例也很多。總得來說。善符合社會常理。歸結為正能量。惡違背了社會的道德。屬於社會的負能量。

  • 4 # 貢菜哥

    聖人老子說過“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可見善與惡是相對而存在的!沒有善自然就沒有惡,只有兩者皆存,人們才能感知善惡的區別。而所謂的善或者惡是人類發展至今,所共同認知的,所以以相對的眼光來看待,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要看時間,看物件,看因果。有的事情表面上看是好事,引申下來以後卻可能變成壞事,所謂的惡也是這麼解釋的!

  • 5 # 涼茶9881

    老子的《道德經》第二章裡面對善有如下描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意思是說:美是應為有醜的東西存咋,善是應為有不善的存在,“美”與“善”都是相對於醜與惡而存在的。沒有醜與惡的存在,善也就不存在了。正如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高與矮,聲與音,前與後一樣都不是獨立存在的。

    正是因為世上有人做了邪惡的事情,比如道德敗壞,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等等……才彰顯出扶危濟困,大公無私,先人後己,濟世活人,等的君子風範。

    所以傳統文化中無論儒釋道各種中教信仰都是教人為善的,也只有善念才能摒除人們思想中的邪惡,從而使人類社會正常有序的發展。

  • 6 # 汪大食

    人們常說,人之初性本善;我認為是人性本惡。

    人性本惡,只有透過教育,才能使人向善;人性是靠後天的教育、教化,而非天生;所以才存在教育這個概念,才有各種法律、規章制度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才使我們這個世界並沒有在人慾橫流中毀滅掉。這是因為人有理性,人性可以通過後天教化加已改造。如果整個社會倡導“揚善避惡”,那麼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發展;要是人的自然傾向無限的向外擴張,社會屬性按照同一方向推波助瀾,那麼人性就會更加墮落;這說明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性。人性本惡,並不意味著人類的前途一片黑暗;人之所以成為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並不因為他完美無缺,而在於能有認識自己的勇氣,承認人性本惡的事實。人有判斷是非的理性,能夠矯治本惡的人性;以法律平息暴力,規範道德減少鬥爭;設立政府處罰叛逆;倡導反對意亂行迷,如果人性本善,那麼道德法律、交通規則用來幹什麼呢?如果人性本善,個人修養;社會教化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正是由於人性本惡的存在,所以;在人類社會的進化過程中,教化顯得尤其重要;相當艱鉅。才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說法。通過後天的教化,人是可以加以改變;甚至形成偉大的人格。

    正因為有本惡的人性存在,所以,學好三年,學壞三天;“病來如山倒,去病如抽絲”,認識到人性的本惡;並不是人類的恥辱,真正應該反省的。面對著真理,卻不敢去正視它。其實,人類社會演進的過程中;從某種意義上也就是人的尊嚴這種虛假的虛榮被不斷剝去的過程。

    只有認識人性本惡,才能正視歷史和現實;人性的本惡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將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的樣後果呢?

    只有認識人性本惡,才能重視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視人類文明引導的結果,培養健全向上的人格。在歷史的坎坷當中,人類並沒有自取滅亡;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透過社會的教化系統;人們才可能從外在的強制走上理性的自約,自約人的本性的惡;從而培養一個健全向善的人格,並不意味著人終身成惡。

    只有認識人性的本惡,才能調動一切社會教化手段來“揚善避惡”。我們也相信,透過人類的努力和傳統文化的精華;必將使人類從無節制的慾望中合理的扼制並加以引導,從他律走向自律;從執法走向立法;才能使人類的教育教化得到發展,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註定用它來尋找光明。

  • 7 # 蛩嗚齋主

    善和惡其實是相對的,善不見得是正能量,惡不見得是負能量。比如對一個壞人或一件壞事,善人往往敢怒不敢言,這時候就會鼓動敢做敢當的人說你去,而敢做敢當的人會說,看來這個惡人還得我來當,那麼這個惡人就是好人,那個善人不能說是壞人但也不是什麼真正的好人了,因為面對壞人壞事他善於隱藏自己暴露別人,起碼說這種善行的不厚道,而那個所謂惡人倒是厚道多了。所以對善與惡的評價要因人因事因其作用而議,不能臉譜公式化。善好,但它的缺點很明顯膽小猥瑣,惡不好,但它的優點也很明顯,膽大和敢幹,二者存在於這個世界都有其合理位置。善如果不能治惡就是偽善,惡如果真作惡那就是真惡了。我一個親哥當警察被自己末尾淘汰了,主動辭的職,理由就是不敢迎著歹徒上,儘管他比誰都恨歹徒,可就是改不了心軟心善的性格,人橫他就慫,人求饒他就不忍處罰了,總之他是一個沒用的善良人,一個不配代表正義的善良人,我們都替他惋惜,他是接我爸班當的警察,開始坐辦公室還顯不出來,老受表揚,但一下放到一線派出所就傻了,所有善良人的缺點半點不剩都暴露出來了。我曾埋怨過我爸,為什麼沒讓我接您班當警察,我這人小時候愛打架越見橫人越不怵,一定還會立功,我爸聽完也特後悔但是天命。現在我們倆調個了,我崇文他崇武了,整天健身,可是他還是動真格的不行,因為心裡的東西不好改變。

  • 8 # 靳老三3

    善與惡,一人不論是做官或平民從說話到行為都表現易近人,不做壞事,不犯法,應為善者。有人平民時就講話難聽,自私自利,一旦當官就大膽貪汙。特別他是一把手就更無無天法了。

  • 9 # 使用者陽光帥哥

    能否表達一下你們對於善與惡的觀點?我認為對於善與惡的觀點,通常地理解為,一個人的言語行為符合道德的底線,具有良好的品德,待人心善,做事誠信的行為準則,也是一種體現文明標誌的行為,至於惡的解釋是這樣的,有句話這樣說,”惡語傷人六月寒”,惡表示言語行為方面的卑鄙無恥,做事不計後果,違背了做人的良知,違背了社會的公德,引起周圍人的極度厭倦,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隨著環境的變化,一個人的善惡心態也隨之改變,”人造環境,環境育人”人的善惡也會努力改變,善與惡不是決定一個人的終身,具有相互轉換的關係,一般地,出於心善的人都會做出一些符合大眾化的正能量,深受周圍人員的稱讚和支援,相反一些惡言惡語醜陋的人,通常做出一些傷天害理的事,引起了眾人的反感和厭惡,一般會受到眾人的遣責,善與惡,兩者之間具有明顯的反差,常言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好人一生平安,惡人遺臭萬年。此話真真切切地見證了當今社會的現實生活。

  • 10 # 旋風比爾

    所謂善惡,無非是參照物不同。就像物理學,你能說這個物體是在運動還是靜止的嗎?不能!同樣的善和惡也是參照物不同而已。

    誰敢說現在所做的事情就一定是對的還是錯的,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那些小偷,他們認為自己做的就是對的。那些警察認為自己做的就是對的。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只要不犯法就是對的,這還不是因為他們以法律為參照物,而以法律為參照物的人又很多,所以才讓所有人都認為法律是對的,就連那些不以法律為參照物的人都認為自己是錯的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現在的情形。

    現實生活中的人並不像影視作品中的人那樣臉譜化。也就是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所謂的善所謂的惡都是在一個框架下對一件事情的評判,一但這個框架變更或者消失,那麼一件事情的對與錯都會變得不是那麼清晰了。其實人性到底本善還是本惡其實在我看來這沒有討論價值。拋開生活環境人生閱歷來談善惡都是空談。在我看來,人出生就是一張白紙,生活在良好的環境中人的自然受到的思想灌輸也是所謂的善的,反之則是惡。而善良人同樣也有惡的一面,而邪惡的人同樣也有善良的一面。善惡本同源,評判一個人不應該用善或惡來直接定性。說說,題主圖片中的現象。很多家長不願意把行為異常和精神疾病掛鉤,或許是因為一旦治療會承擔鉅額的費用(現實生活中真有這樣的家長)不願意或者拿不出這筆費用。又或許對孩子期望太高,不容的孩子出現這樣的那樣的問題,他們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變成所謂的神經病。

    人性是自私的,有句話這樣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小時候,我們按照父母和學校教我們的方法去辨別這個世界,漸漸地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判斷能力,這些能力教會我們辨別善與惡。但因為每個人建立的三觀不同,善與惡的界限與內容也不盡相同。人性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論題,人性的善與惡構建了世界的多樣性。之前看到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萬惡淫為首,問跡不問心,問心天下無好人”,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陰暗的心理面,但是否將其付諸實踐,這是人性善與惡的對決。我不會去評判他人的是與非,對與錯,善與惡,我只要盡力不去做自己所認為不對的事情即可。

  • 11 # 手機使用者小馬弟

    簡單的理解,善是育出來的,惡是天生之存的。從某種意義來說人就是動物,只是動物中最高階的,與所有的動物有夲質上的區別,所以稱之為人的動物。

    人到了情緒極端的一刻動物的夲性就顯示出來了,人們常說獸性,或者稱之野性,善與惡始終在人體內(思維與行為)交量,俗稱人的慾望與現實,因此教育很重要,不僅僅是知識,人的文化及文化素養在當今人類社會顯得更為重要,只有這樣就能克服人邪的一面,那就是惡的一面。為什麼要用法律來制約人邪/惡的一面,相信大家都明白這一道理

  • 12 # 源遠永遠流長

    人之初,性本善。實際上,善與惡並沒有明確的標準!盜亦有道,還有俠盜一說呢!前陣網上披露,有父母在孩子幼小時離家出走,無情的拋棄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所謂幸福,晚年回來要求子女養老,孩子不想養,你說是善還是惡?!史上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說,雖然說的不全對,但也說明做好人、做好事會得到普遍認可、認同!公認的好人、好事,首先是必須在法律的框架內。不能好心辦壞事!你的朋友假如是逃犯,你為了所謂的報恩、仁義,窩蔵不報,那就是害人害己。所以,做好人做好事,先要對好有一個正確的定性,助人為樂是人的天性!但願在大是大非面前,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抉擇。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 13 # 萬秋西域天山松

    人之初性本善、善惡都是在一念之間、都是受自身和周邊環境的影響、導致有些人成為善良、有些人則成為邪惡、與什麼樣的人為伍很重要、當然生活、情感、工作等方面的問題也會導致一念之差!

  • 14 # 程鵬洋

    《三字經》開頭就寫“人之初,性本善。”我認為它又對又不對。說對,是因為《三字經》為啟蒙讀物,這樣講有利於對少年兒童的引導和教育,使其彰顯善性,激發正能量。說不對,是因為人的本性其實是善惡共存,並且善惡成分比例各不相同,千差萬別。比如:在同一個家庭中生長的幾個孩子,生活環境相同,但秉性、能力、善惡等不盡相同。筆者經過多年研究認為,善惡可以被掩蓋,也可以被啟用。比如:王莽在未篡漢之前,舉國上下,皆稱之為善,其惡就被掩蓋了,一旦時機成熟,其惡被啟用,野心勃勃,立即稱帝,造成天下大亂。再如:蕭何自毀,當時劉邦在前方打仗,蕭何籌糧運草,治理後方,得到一片讚揚之聲,劉邦疑之,蕭何大懼,他忙把家中的男丁都送往前方,並作出幾件惡事,讓人告狀,劉邦方釋疑,蕭何才安心!

    就普通人而言,有的人就是心軟性善,有的人就是心硬性惡,有的人多想善事,有的人多想惡事,相由心生,所以,就產生了面相學。這絕對不是迷信,我認為透過面相,至少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善惡、性情和能力,其餘這裡不必詳論。

    綜上所述,人性善惡並存,善惡比例不同,有時善表現為陰性,有時善表現為陽性。古人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所以,人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生活在和諧美好的環境中,抑惡揚善,傳播正能,努力向上,為國為家,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 15 # 襄陽老杜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環境的影響有的人走到了惡的那一端。惡是把善的意識遮蔽了他不自知,因為他世界觀已經顛倒了,有時候良心發現會提醒他一下,但是很微弱很短暫,很快被固化的惡佔了上風。所以要從小教育孩子棄惡揚善,整個國家和社會要弘揚倡導良好的社會風尚,摒棄貪圖享受和自私自利等所謂自由的文化意識非常有必要。

  • 16 # 天地人和2165

    娑婆世界,

    塵土覆蓋,

    眾生入世,

    善心本在,

    三毒古有,

    弱者侵害,

    善多惡少,

    本性心態,

    沒有對錯,

    別誤好壞,

    積德行善,

    春到福耒…。

  • 17 # 泛舟五湖

    善與惡,是人性的一體兩面。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善念,人之初性本善。

    同時,每個人的心中也都有惡念。

    只是這個惡,我們事實上是做了選擇性的忽視處理。

    因為,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向來都是以抑惡揚善為做人做事的出發點的。

    但是,不說這個惡,不等於這個惡不存在。

    當然,我們所說的惡,在絕大多數時候,並不必然說的是月黑風高夜,殺人防火心。

    大多數時候,這個惡,也就是我們見利忘了義,飢寒起了盜心,以怨報了德,做事昧了良心。

    所以,對於這個惡,我們也不必人人喊打的指桑罵槐。

    因為,說不定我們今天還在鏗鏘有力的指責別人有惡意的時候。明天,說不定我們自己就在不知不覺中為了一星半點的利益而被矇蔽了心眼,而一腳踏入了惡的魔道。

    就像人們常說的,人家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

    一樣的善與惡,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我們在做出與別人有關,特別是與別人利益有關的選擇與決定的時候。

    我們要稍微的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對方的話,我們自己會希望對方做出如何的選擇與決定。

    多為對方想一想。

    這,就是善與惡的分水嶺。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善良以待。

    那麼首先,我們也要善良的對待別人。

    哪怕這個善良只是一點點。

  • 18 # 牛哥談人生

    邂逅到一組圖片,心裡突然就好想順著這些圖片帶來的思路寫點啥,但醞釀了半天也定不下來這文章的主題,我是寫“人心分善惡”呢?還是說說“人有兩面性”?

    我就這樣糾結了許久,可遲遲還是找不到方向。算了,今個我就腦子裡想什麼記錄什麼吧,我就當是來一回“佛性”寫作,且隨心隨意了。

    是人,其實心裡都有善惡兩面的,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人會出現兩張完全不同的嘴和臉。心的善與惡、人的兩面性,這基本上都是由外部的環境與內心的慾望所決定的。

    人之初,性本惡。這個“惡”,是所有動物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與生俱來的本性。但人貴為萬物之靈,這心裡雖然“惡”,卻能接受各種法規制度和道德規範的約束,在人面前、在社會上都能時時處處表現出自己“善”的一面。

    一個人的心究竟是善是惡,不是別人說了算,自己說了也不算。能說了算的,其實是環境。人只有在特殊的環境下,其本性才會真實的流露出來。

    戰亂災荒之年,人餓極了會殺活人而食之;道德缺失之徒,窮瘋了會偷雞摸狗起盜心。就算在當下這個國富民安的和諧社會,如果一個人突然走上事業巔峰,或是不幸跌落到人生谷底,其也會很容易就暴露出自己的真實本性。

    只不過吧,現在的得勢者不會再像從前的地主老財那樣逼良為娼放狗咬人、而落魄者也不會像古時的災民那樣去殺人越貨揭竿起義罷了。

    人啊,其實都是雙面人。有低落消沉的一面、也會有積極樂觀的一面,有陰暗狡詐的一面、也會有光明磊落的一面,有斤斤計較的一面、也會有豪爽大氣的一面,有蠅營狗苟的一面、也會有樂善好施的一面。

    人在面對極大誘惑時,有人會成為聖人、有人會變成惡徒;人在面對極度危險時,有人成了英雄、有人卻當了逃兵。決定這結果的,有時候是人性,有時候卻是環境。是自己成長的環境,和當時現場的環境。

    “人”是個什麼東西?“人”其實就是環境給下的一個蛋。人是會被環境所影響的,也是會被環境給改變的。沒有人天生就是個好人,也沒有人註定就是個壞人。好與壞,其實都是環境所結下來的果。

    人兩面性的表現形式可以說是多方面的,人內心裡的善與惡,就像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這都是正常現象,都屬於人之常情。

    人可以有兩面性,但不要做兩面人。人心可以有惡念,但絕不能有惡行。做人要常懷善意,以此來修己良心。

    人臉有兩面,陰陽在心念。善惡分兩邊,良心在中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相聲界王謙祥李增瑞的水平和地位怎麼樣?